<p class="ql-block"> 蓬萊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建于宋嘉佑六年的蓬萊閣和建于宋慶歷二年的蓬萊水城。其“八仙過海”傳說和“海市蜃樓”奇觀享譽海內(nèi)外。</p><p class="ql-block"> 我就出生在這樣一個仙境小城,六年級時隨父親調(diào)動工作去到渤海深處的一個小島,父親離休后又落戶回蓬萊的干休所!其間我高中畢業(yè)參加工作在島上,后又調(diào)動工作到煙臺,因父母在蓬萊,始終和蓬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前幾年因工作始終是來去匆匆,不可能在蓬萊長期駐留,現(xiàn)在退休了,有時回蓬萊照顧94歲的老母親可以待上一段時間,因為念舊,沒事的時候會到小時候生活和活動過的地方轉(zhuǎn)轉(zhuǎn),在小時候上學(xué)必經(jīng)的胡同里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看到墻上的牌子《蓬萊市西關(guān)歷史文化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這個是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關(guān)小十口北街四號民居</p><p class="ql-block"> 偶爾的發(fā)現(xiàn),讓我知道我從小生活、上學(xué)、玩耍的地方還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歷史建筑和故事,以前只知道蓬萊閣、水城、戚繼光祠堂、牌坊這些歷史古跡,還有被拆掉的蓬萊古城墻和城門樓,這些被拆掉的也只是聽說,我小時侯只見過蓬萊的西城門洞。我家住的干休所就是建在原來的西城墻上的。古城墻現(xiàn)在還保留的只有蓬萊城南的上水門古城墻遺址了。</p><p class="ql-block"> 回家做了點功課,原來中國歷史文化街區(qū)是由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等國家政府機構(gòu)組織開展的一項認(rèn)定工作,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zhèn)、名村、街區(qū)保護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相比,歷史文化街區(qū)都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區(qū)域,區(qū)域內(nèi)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xiàn)傳統(tǒng)格局和歷史風(fēng)貌。</p><p class="ql-block"> 2014年11月,山東省政府曾公布過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qū)、共35個。這些街區(qū)分布在山東省的十一個地市中,都是歷史文化遺產(chǎn)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p><p class="ql-block"> 煙臺市共有八處其中五處在芝罘區(qū),包括著名的所城里和朝陽街,還有三處就在蓬萊區(qū),之一: 蓬萊市戚繼光故里歷史文化街區(qū);著名的戚繼光祠堂和牌坊就在這個街區(qū)。之二:蓬萊市西關(guān)歷史文化街區(qū)。之三:蓬萊市萬壽歷史文化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專門找出時間去尋訪一下這些文化街區(qū)的歷史建筑,不知十年二十年后還是否能夠保存,如果街區(qū)成片改造要想留住恐怕有點難度,趁現(xiàn)在還可以留下一點照片,看看還能不能尋訪到一些故事。</p><p class="ql-block"> 尋訪之一《西關(guān)歷史文化街區(qū)》</p><p class="ql-block"> 西關(guān)歷史文化街區(qū)東至畫河西沿、南至鐘樓西路、西至西關(guān)路、北至畫河南沿。從家家悅身東進入鐵門北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老門樓。</p> <p class="ql-block">門樓像是老建筑,門樓的脊和瓦也像老的,不知是什么年代的?再往前走的門上出現(xiàn)了牌子</p> <p class="ql-block"> 牌子上是《蓬萊市歷史建筑西關(guān)鐵門北街史氏民居》這個門樓脊瓦都換過,但下面都是老的。院子門里還有好多院子,一進去對著的門樓保存比較完好,但院子進不去,從右面進去一個長胡同,只能從外面拍上一些能看到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再往前走有一小胡同只有一段墻面看似有年限看看墻頭的瓦</p> <p class="ql-block">這段也只有一兩米的墻,邊上有門開著進去有排房不是太老的建筑,看著也有點年限,院里蓋滿了小房,房子中間露出一段院墻,一看有點意思,便拍了下來。這應(yīng)該是一段老建筑的照壁墻下的裝飾畫,是雕刻的。</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個門樓是從外面里面分別照的,這脊瓦也是換過的</p> <p class="ql-block"> 到鐵門街北頭往東的一條路叫府后路,這個府后路是有來歷的。</p><p class="ql-block"> 據(jù)史料記載,<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登州這個行政區(qū)劃是唐朝武德四年(621年)設(shè)置的,治所開始設(shè)在文登,后來遷到牟平,到了唐神龍三年(707年)才從牟平遷到了蓬萊。古登州從唐初設(shè)立到明朝初期,一直為州,到了明洪武九年(1367年)才升為府下轄蓬萊縣,一直延續(xù)到清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在尋訪的過程,也聽些老人提起過蓬萊古代時是一府一縣,上面就是說法的由來。這一府就是。登州府,府衙地址大約就在現(xiàn)今后勤大院的位置,府后街就由此而來。一縣是蓬萊縣,縣衙地址就在老一百貨道北原縣政府縣委大院的位置和府后街并排的路叫縣后街。</span></p> <p class="ql-block"> 下面這家外面開著,從外面看正好看到一座廂房的房山頭,像是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進去一看是一個四合院,正房屋脊,屋頂還保留了老建筑痕跡,西箱房已翻新過,東箱房就是剛才看到的房山頭還保留了老建筑的風(fēng)格。這個四合院門口沒掛牌子,不知建筑年代!</p> <p class="ql-block">下面這些房子外面掛著牌子,進不去看不到房子,但門樓和門扇基本都保持老建筑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面這張門框上的圓柱,詢問了一些老人,有人說這叫門當(dāng),老輩人婚姻上說的門當(dāng)戶對,就是說談婚論嫁時就看對方家門上的門當(dāng)。</span></p> <p class="ql-block">這府后路這一條街掛牌子的不少,一戶挨一戶,走馬觀花看了一下,基本上老建筑不太多,有的也大多翻新過,但大多門樓和門樓過道基本上保留了原狀!</p> <p class="ql-block"> 下面這個是從門過道拍的老建筑的工字梁</p> <p class="ql-block"> 這是門過道里的屋頂</p> <p class="ql-block"> 再住東走一戶門樓看屬于保存完好的舊建筑,門上的木雕,門扇上的銅釘包皮、門檻都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 進到院子里也是一個四合院,正屋和西箱房已翻新過,但最大的發(fā)現(xiàn)是東箱房,被一堆舊雜物包圍的東箱房是我在這一片看到的是保存比較完整的歷史建筑了,在門口和幾位大哥聊天說這房子有一百多年歷史了。整個箱房從房山頭、屋脊、房瓦、屋檐、門窗都保持了老建筑的風(fēng)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門窗全是木格柵的,現(xiàn)今已全然看不到了,在蓬萊能看到的基本是后仿制的,所以這家的這個箱房政府應(yīng)該加以保護!</p> <p class="ql-block"> 行至馬家弄也看到幾個掛牌歷史建筑,看不到里面,大多也是門樓保存完好,房子大多都翻過,房瓦也倒過櫳。</p> <p class="ql-block">這家門樓檐瓦保存完好,每個瓦花紋各自不同!</p> <p class="ql-block"> 這次尋訪在畫河西河沿一片小舊房的小店鋪中間,從開著門的窄過道中穿過去到一處院落,發(fā)現(xiàn)了一個意外驚喜!我在我的一篇《大院故事》的文章中提到過,在老后勤大院里北面住過五年的三進的四合院,我一直在尋找,去過那附近幾次都沒找到,但這次當(dāng)我進到院子里后一下子就確認(rèn)這就是我住過的四合院,而且這房子還是歷史建筑,房門上掛著牌子,蓬萊歷史建筑畫河西崖街38號民居。</p> <p class="ql-block"> 走到小十口北街往南有一戶歷史建筑但從外面已找不到老建筑的痕跡。只有房屋檐瓦還有一些痕跡。</p> <p class="ql-block"> 再往南走在農(nóng)行北面也就是我最初發(fā)現(xiàn)掛牌子的地方就是小十囗北街四號民居街門開著進去一看這是我看到的西關(guān)街區(qū)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四合院了,唯一缺憾是門窗基本都換過了。</p><p class="ql-block"> 街門門樓、門扇、包釘都保存了,可惜木門檻給鋸了!</p> <p class="ql-block"> 兩側(cè)門垛頂?shù)氖^雕刻都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進門左手旁也有個上香的墻洞</p> <p class="ql-block"> 進門過道上頂棚</p> <p class="ql-block"> 進門的照壁,照壁下面雕刻的石花紋</p> <p class="ql-block"> 二進院子的門樓保存的完好 </p> <p class="ql-block"> 門樓兩側(cè)雕刻的木花紋相當(dāng)講究,整個門樓保存完好,地下雕刻的壽字還有其它花紋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 門內(nèi)墻上還保留著給天老爺上香的灶臺,灶臺底座下的雕刻花紋立體感很強、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很氣派的 四間正房 ,除了門窗換了鋁合金的外,其他各處還基本保持原樣,據(jù)租用這個房子的人說這個院落的建筑大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沒法考證,我感覺政府即然已掛牌為縣級文物,應(yīng)該考證過年代,如果再加上個說明就更好了!</p> <p class="ql-block"> 屋里的格柵窗還保留了下來!</p> <p class="ql-block"> 一進院里的三間正房,可惜門窗換了鋁合金門窗,但門窗上的格柵還保留住了。</p> <p class="ql-block"> 完整的左右箱房,可以看到箱房里的房梁。</p> <p class="ql-block"> 外院屋頂、屋瓦、屋檐及一些細節(jié)處理</p> <p class="ql-block"> 西關(guān)歷史文化街區(qū)大致一圈下來,所見所聞感觸頗多,我不是太懂古代建筑,但是能感覺到哪些是老建筑,至少可以看到和知道一百多年前甚至更早期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這些是實物,和仿制出來的完全是兩個概念,但就怕十年二十年后這個街區(qū)成片改造,不太可能把這些零散的掛牌歷史建筑保留下來,所以現(xiàn)在能看到已是萬幸,蓬萊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的古城,從唐代登州府遷至蓬萊到現(xiàn)在也有近一千多年的歷史,如何挖掘和保護古城的歷史文化,值得考究!其實通過實地尋訪,加上上網(wǎng)查資料我自身也是個學(xué)習(xí)的過程,長了不少知識。因為不是專業(yè)人士,所以文中還有許多不對的地方,也歡迎懂得人一起來探討,后續(xù)還會有其它歷史文化街區(qū)的見聞呈現(xiàn)給大家。</p><p class="ql-block"> 本文中的照片全是本人現(xiàn)場拍攝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