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月的鄉(xiāng)村,在稻花的香氣里,聽到群蛙齊聲喧嚷,爭說豐年。</span>沿著記憶的車輪,尋找回家的痕跡,看見了再熟悉不過的路口:屋頂炊煙繚繞,腳下泥土清香<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遠處長滿瑩藍花束的山坡,</span>點綴在綠色枝葉間<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青春迭易,歲月輪回,時間老人無情的在甩著鞭子,驅趕著年輪,一晃,公公婆婆福壽并臻,已到了杖朝之年,這不僅是他們老人家人生年輪的收獲,更是老人家為自己和兒孫們修來的福分。</p><p class="ql-block"> 公公婆婆出生在解放前,他們的經(jīng)歷,見證著新舊兩個時代的變遷。并且歲月無情的在他們的臉上刻下了痕跡,<span style="font-size: 18px;">稀疏的頭發(fā)隨風搖擺,走路也不那么利索,有些蹣跚,</span>雙手粗繭。歲月記載著他們的辛勞,每一條皺紋,都有它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的婆婆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貧農(nóng)之家,五、六歲喪母。一輩子沒什么主見,似乎誰都可以左右她、婆婆讀書不多,但她卻有自己獨到的為人處世方法:公公有時脾氣不好,婆婆從不與公公發(fā)生爭執(zhí),懂得示弱,用冷靜、沉著,<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互的理解和退讓</span>化解危機。此時無聲勝有聲,這也是婆婆的智慧和胸懷,這是我學習的楷模,在一件事上我總喜歡糾結它的對與錯……2008年婆婆在湖南腫瘤醫(yī)院做了一次宮頸切除手術,當初醫(yī)生的判斷是能活四、五年,至今為止,已經(jīng)過了13個年頭。除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醫(yī)生高超的醫(yī)術</span>,她善于保持樂觀主義精神,用良好的心態(tài)活在當下,好的心態(tài),是治愈一切的良藥,如今我的婆婆<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除了腿走路有點瘸外,其他都恢復了正常,</span>精神矍鑠,布滿皺紋的臉依舊白里透紅。</p><p class="ql-block"> 我的公公比婆婆小一歲,出生于1942年辭舊迎新的清晨,在農(nóng)村長期從事基層工作的干部:當過通訊員、畜牧隊長、保管員,出納、會計、副隊長、隊長、社保主任。他的一生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無論春、夏、秋、冬,他總是一個人躬身在土地上不停地耕耘著。在我的印象中,公公從未睡過懶覺,幾十年把勞作當成了習慣,閑都閑不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每況日下,公公患上嚴重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經(jīng)常氣喘吁吁,一到冬天情況更甚。1963年公公婆婆結婚,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家庭,感情一直很和諧,夫唱婦隨,相濡以沫,給我們做子女樹立了良好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孔子曰:八十而生。人活到八十歲時,才能真正的認清這個世界,看透世事。滿目青山夕照明,借助公公婆婆八十歲的生日,兒媳給您們點亮生日的蠟燭,愿公公婆婆生日的燭光燃亮七月的星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