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悠悠古運河,深深小巷中。</p><p class="ql-block">白墻黛瓦,水鄉(xiāng)烏篷,</p><p class="ql-block">別有洞天的古韻光景,</p><p class="ql-block">襯托著姑蘇城極致的江南美;</p><p class="ql-block">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p><p class="ql-block">江楓漁火明,寒山鐘聲遠,</p><p class="ql-block">濃郁的江南小城,</p><p class="ql-block">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p><p class="ql-block">華夏最美姑蘇城,給你一切關于美的想象……</p> <p class="ql-block"> 船點師傅為了表達對小孫女的愛,用顫抖的手重拾擱置了8年的手藝;年輕繡娘為習得“雙面繡”,追隨蘇繡代表性傳承人,誓要一生學藝;燈彩大師說,“世界上的燈,說到底只有兩種——給人家看的和給自己看的。給人家的掛在外面,亮了還要滅;給自己的放在心里,始終亮在那兒”……</p><p class="ql-block"> 當12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人生際遇與傳統(tǒng)工藝相交匯,家族傳承、師徒情誼的美好得以彰顯。6月12日,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短旃ぬK作》是一部非遺題材的紀錄電影,擷選了燈彩、核雕、宋錦、明式家具、蘇式船點、蘇繡、香山幫建筑營造、緙絲、玉雕等9項典型的蘇州傳統(tǒng)工藝,以12位非遺傳承人的視角,講述了這些手藝的前世今生,以及每位傳承人與手藝之間發(fā)生的溫情故事。</p><p class="ql-block"> 天工開畫卷,蘇作耀古今。《天工蘇作》將多項“人類非遺”如桑蠶絲織(宋錦、緙絲)、傳統(tǒng)木結構建筑營造(香山幫建筑營造)的工藝特點、傳承與發(fā)展集萃呈現,諸多“國家級非遺”的匠心之巧、工藝之美,也得到細致展示,呈現手藝包含的“講究、哲思和溫度”。在“非遺”“國潮”等日趨火熱的當下,將為觀眾帶來領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非遺”魅力的難得機會。</p><p class="ql-block"> 12位非遺傳承人不同年齡、不同閱歷、不同領域、各攻其巧,但都以一生堅守一藝,凸顯了以守正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工匠精神。導演孫曾田這樣闡釋影片的創(chuàng)作初衷,“通過這些人和藝的‘廝磨糾纏’,我們將呈現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開放包容的視野,一絲不茍的鉆研、敬天愛人的涵養(yǎng)、持之以恒的創(chuàng)新?!?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