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對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來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黨的歷史是最生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常讀常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蓮湖區(qū)中小學(xué)思政一體化建設(sh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學(xué)研究實踐中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視黨史學(xué)習教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鼓舞斗志、明確方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堅定信念、凝聚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啟迪智慧、砥礪品格。</p> <p class="ql-block"> 為切實夯實黨員干部“學(xué)黨史,悟思想,跟黨走”思想政治基礎(chǔ),進一步發(fā)揮政治育人功能,6月1日起,蓮湖區(qū)中小學(xué)思政一體化建設(shè)教學(xué)研究實踐中心將持續(xù)一個月推出中小學(xué)書記、校長、黨員教師誦讀黨史、紅色故事活動,帶動廣大黨員教師牢記初心使命,堅定信仰信心,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以實際行動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p> 第十六期講述者 <p class="ql-block"> 肖雅,西安市第六十七中學(xué)數(shù)學(xué)教師、教處副主任,西安市中小學(xué)教學(xué)能手、骨干教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華誕,風雨百年路,奮斗鑄輝煌。今天,讓我們用視頻記錄中國英雄,一起學(xué)習和體會國歌的誕生。</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相繼占領(lǐng)東三省,中國從此掀起一個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5月24日,由電通電影公司拍攝的電影《風云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電影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從此風靡全國,成為中華民族在危難之際發(fā)出的最堅強的吶喊。</p><p class="ql-block"> 完成主題歌詞創(chuàng)作后不久,田漢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田漢的好友聶耳主動請纓,要求為主題歌作曲。聶耳住的地方連桌子都沒有,好友司徒慧敏便邀請他到自己的家中創(chuàng)作。</p><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聶耳在日本東京為《風云兒女》主題歌完成了譜曲,并將曲譜寄回國內(nèi)。原本曲譜的題目只是簡單地叫作“進行曲”,電影投資人最終在前面加上了“義勇軍”三個字。</p><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最終通過決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在征集國歌的評選討論中,一部分代表認為,應(yīng)當修改《義勇軍進行曲》歌詞中的“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句。毛澤東說:這一句不僅現(xiàn)在不可以改,永遠也不能改,我們要安不忘危。</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在這樣艱苦難忘的歲月里誕生了!同學(xué)們,讓我們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向英雄學(xué)習,向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撰稿:楊艷、陳明</p><p class="ql-block">制作:陳明、馬榮艾</p><p class="ql-block">審稿:曹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