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點擊語音朗讀全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苦難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小時候的記憶好像是那樣朦朧但又真切。一直以來有個情景仿佛在我腦海中時常浮現(xiàn)出一個即真實又朦朧是真似假的《古龍源村》景像…似夢非夢,即真似假。真的是:我確實是在這里出生的,假的是:這種記憶已在我的腦海里變得那么混沌不清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的籍貫是浙江,就出生在浙江省原遂安縣獅城上游一個叫《龍源村》的地方。聽父輩說由于國家水利工程建設的需要,新安江水庫于1955年勘測,1957年4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1959年4月30日新安江大壩截流,1960年4月竣工落成,隨之電站開始關閘蓄水發(fā)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59年9月水庫蓄水后預期原庫內兩座縣城(遂安和淳安)的全部居民需要搬遷到水位線外的安全地帶住,我龍源村雖位于水庫中上游,但是由于汛期水庫水位上漲很快急需撤離退遷到上游姜家公社的雙溪口村,由于水庫提前開始蓄水,全部搬遷于58年下半年至59年上半年完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那個時代的搬遷由于時間緊迫除帶走些耕牛農具和日常用生活器具外,其房屋設施都棄于原地,所以才有后來被完整保存下的并供現(xiàn)在游客參觀的《千島湖》水下遺跡《獅城和賀城》之美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58年是人民公社進入大躍進的時代,集體食堂、大煉鋼鐵、自然災害及蘇聯(lián)逼債等因素嚴重影響到了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進程,已危機到了人民公社社員的生活及生命安全了,等到了60年代鄉(xiāng)村已經青黃不接,嚴重到整戶整村揭不開鍋蓋無米下鍋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60年被稱作是“吃六兩”的年代,開始每人每天只能供應6兩米(是指老十六兩制稱的6兩,折算成十兩制稱不足4兩),又因是吃集體食堂,經過村各級干部及伙食管理員、炊事員的層層剝皮后,實際到社員鍋里的也只剩下米湯了。到最困難的時候已經是無米之炊了,各村都有餓死不少人的事情出現(xiàn)了(據現(xiàn)在有關資料統(tǒng)計全國有很多村,餓死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村莊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聽父母和哥哥姐姐回憶說當時我只有兩叁歲,因在雙溪口村生活太艱難,我家又是剛倒流到原龍源村上堨(堰)頭的山坡上臨時居住,糧食缺少嚴重不足。全家人靠吃紅薯藤葉、挖野菜和蕨菜根充饑,連苧麻葉和玉米棒的皮心都成為搶手貨。家里因我最小,吃飯時(實為稀湯)全家都照顧我,當我喝稀飯喝到見底時看見碗底有一小撮米飯粒便激情地喊出:“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我…我…我吃到米飯了”!這時我的哥哥姐姐便會把她們碗里僅剩下的一點米飯粒也揀過來給我吃了,也正是因為有了爸媽、哥姐的細心呵護才使我這棵幼小的生命得以存活下來…這些事情對生活在現(xiàn)在的年青人來說好像是在編故事,其實這件事就是發(fā)生在60年代祖國母親懷胞中普遍的真實實情之事,這就是我要講的父輩們和我們同齡人小時候經歷過的一段苦難日子……。</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