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在前面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喜歡上了攝影,因為攝影知道了麗水。麗水是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命名的我國第一個“中國攝影之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麗水,古稱處州,浙江省轄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被譽為“浙江綠谷”。聞名遐邇的古堰畫鄉(xiāng)、甌江帆影、縉云仙都、云和梯田、松陽秘境、遂昌南尖巖等眾多景觀,每年都有數(shù)十萬的攝影愛好者奔赴麗水,一覽浙西南美景。</p><p class="ql-block"> 進入5月,浙西南地區(qū)的梯田已到灌水季,雨水也開始增多,此時出現(xiàn)云海頻率機會較高。抱著一睹彎彎梯田銀光閃爍和日出云海美景的憧憬,《山水浙江,麗水行》出發(fā)!</p> 二、關(guān)于行程 <p class="ql-block"> 《山水浙江,麗水行》,主要游的是隱藏在浙西南地區(qū)的一些小眾景點,借此多走走、多看看,順帶一覽我國東南沿海以其山水景觀而聞名的中國·浙江。</p><p class="ql-block">第一站:青島——杭州(5/28-5/30)</p><p class="ql-block">游覽:杭州西湖(雷峰塔、長橋、斷橋、白堤);杭州六和塔</p><p class="ql-block">第二站:杭州——麗水——云和(5/30-31)</p><p class="ql-block">游覽:云和梯田、(九曲云環(huán)、白銀谷)</p><p class="ql-block">第三站:云和——麗水(5/31-6/1)</p><p class="ql-block">游覽:古堰畫鄉(xiāng)</p><p class="ql-block">第四站:麗水——縉云(6/1-2)</p><p class="ql-block">游覽:縉云仙都(鼎湖峰、朱譚山)</p><p class="ql-block">第五站:縉云——麗水——遂昌(6/2-5)</p><p class="ql-block">游覽:遂昌南尖巖</p><p class="ql-block">第六站:遂昌——麗水——仙居(6/5-7)</p><p class="ql-block">游覽:仙居神仙居</p><p class="ql-block">第七站:仙居——天臺(6/7-8)</p><p class="ql-block">游覽:天臺天臺山(國清寺、大瀑布)</p><p class="ql-block">第八站:天臺——寧波——舟山——青島(6/7-9)</p><p class="ql-block">游覽:舟山普陀山</p><p class="ql-block"> 從“麗水——云和——遂昌——麗水——縉云——仙居”,或“麗水——云和——麗水——遂昌——麗水——縉云——仙居”,都是正常的省時省錢快捷路線,但由于受天氣的影響,為避開連續(xù)降雨,我們的行程從麗水到縉云多走了一趟“回頭路”。從“天臺——寧波——舟山——青島”,按原計劃在天臺要多住一日,過路寧波也要游覽一天,受同樣的天氣因素影響,為趕在連續(xù)多日降雨前抵達舟山普陀山,我們也不得不壓縮行程。初夏時節(jié)雨水紛紛,外出旅游各有利弊。有雨才會形成云霧,連續(xù)有雨也會影響行程。</p> 三、旅游分享 第一站:杭州 杭州西湖 <p class="ql-block"> 杭州,古稱臨安,浙江省省會。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西湖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201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p> <p class="ql-block"> 杭州來過有N次,每次都去西湖走走。這次過路杭州,自然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關(guān)磚塔,位于杭州市西湖風(fēng)景區(qū)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舊雷峰塔于1924年倒塌,重新建的雷峰塔為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雷峰夕照為西湖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登高望遠</p> <p class="ql-block"> 長橋不長,斷橋不斷,孤山不孤,被譽為西湖三絕。</p> <p class="ql-block"> 斷橋,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點上,一端跨著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它的名氣最大。斷橋殘雪,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堤,原名“白沙堤”,東起“斷橋殘雪”,經(jīng)錦帶橋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長約1公里。</p> <p class="ql-block"> 平湖秋月,杭州西湖最佳賞月之地,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孤山,位于西湖西北角,四面環(huán)水,一山獨特,山雖不高,卻是觀賞西湖景色最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西泠橋,位于西霞嶺麓到孤山之間,又名西林橋。西泠橋與長橋、斷橋并稱為西湖三大情人橋。</p> 杭州六和塔 <p class="ql-block"> 六和塔,位于杭州市西湖之南,錢塘江畔月輪山上,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好的磚木結(jié)構(gòu)古塔之一。從外面看,近60米的古塔共有13層,每一層都有很多小窗,塔檐翹角上掛了104只鐵鈴鐺。其實塔內(nèi)只有七層,“七明六暗”的構(gòu)造十分獨特。</p> 第二站:云和 云和梯田 <p class="ql-block"> 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麗水市云和縣崇頭鎮(zhèn),最早開發(fā)于唐初,興于元、明,海拔200米——1400多米。“千層梯田、千米落差、千年歷史”,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梯田群,被譽為“中國最美梯田”,是中國攝影之鄉(xiāng)——麗水的主要采風(fēng)基地。</p> <p class="ql-block"> 每年3-6月,9-11月是云和梯田“日出云?!本坝^的最佳拍攝期,而一天之中的清晨,則是最好的拍攝時間,運氣好的話,可以看到梯田隱身于云霧縹緲間,如夢如幻。</p> <p class="ql-block"> “云霧奇觀,浮云世界”是云和梯田的一大特色亮點。今晨雖然沒有看到最美的云海和日出,也不算遺憾。</p> 白銀谷石寨 <p class="ql-block"> 白銀谷,也稱“坑根石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早在云和建縣之前,這里便有人居住。浙西南銀礦資源豐富,由于大量民工的涌入對糧食的需求倍增,民工在山上開荒種糧,自給自足,經(jīng)多年努力,終于造就了遠近聞名的云和梯田。</p> <p class="ql-block"> 云和梯田,有兩個觀景臺是觀看云海和日出的最佳地方,一個是七星墩觀景臺在山頂,一個是九曲云環(huán)觀景臺在山腰。從七星墩觀景臺可以走山路下到白銀谷石寨,這里以原始村落為主,石板路非常有韻味,有不少農(nóng)家菜和農(nóng)家樂住宿。</p> 第三站:麗水 古堰畫鄉(xiāng) <p class="ql-block"> 古堰畫鄉(xiāng),位于浙江省麗水市西南的大港頭,這里甌江將景區(qū)分為兩部分,“古堰”是指北岸的堰頭村,“畫鄉(xiāng)”是指南岸的大港頭鎮(zhèn)。二者隔河相望,沒有橋,只有畫舫往返兩岸。</p> <p class="ql-block"> 通濟堰是中國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迄今已有1500余年,至今仍然發(fā)揮著巨大的灌溉效能,被稱為活著的通濟堰。</p> <p class="ql-block"> 古樟胸圍達7.45米,樹冠覆蓋面超500平方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譽為“浙江第一樹”。</p> <p class="ql-block"> 在堰頭村的村尾,有一座雙層閣樓,名喚文昌閣,又叫八角亭。</p> <p class="ql-block"> 古堰畫鄉(xiāng)每年都吸引著大批攝影師駐足。2015年,由俄羅斯攝影師普羅辛?弗拉基米爾創(chuàng)作的《河流之上》便取材于麗水古堰畫鄉(xiāng)的甌江河段。遺憾,我們來時未能蹭拍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甌江帆影。</span></p> 第四站:縉云 縉云仙都 <p class="ql-block"> 縉云仙都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境內(nèi),是一處以峰巖奇絕、山水神秀為景觀特色,融田園風(fēng)光與人文史跡為一體的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著名景點有鼎湖峰、朱譚山、小赤壁、倪翁洞、仙都觀、芙蓉峽等。</p> <p class="ql-block"> 鼎湖峰又稱“天柱峰”,狀如春筍,直插云霄(高170.8米),堪稱“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筍”。相傳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后跨赤龍升天而去的地方。也是縉云仙都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 黃帝祠宇,原名縉云堂,曾是軒轅黃帝三大行宮之一,始建于東晉成帝咸和( 326 - 334 )年間,為中國古代道教活動中心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朱譚山仙堤是拍攝水墨仙都鼎湖峰的最佳方位。自從著名攝影師吳品禾的作品《仙境》讓縉云仙都名噪天下,從此每個來縉云仙都的攝影師都會在清晨到此拍攝。</p> <p class="ql-block"> 幸運,我們遇見了云霧繚繞鼎湖峰,山峰隨云霧若隱若現(xiàn),真是太壯觀了!</p> <p class="ql-block"> 遺憾,我們未能蹭拍到那個網(wǎng)紅老農(nóng)牽牛擺拍的場面。據(jù)說,每周六、日景區(qū)才會安排老農(nóng)牽牛表演,平時攝影團隊需要有償預(yù)約。</p> 第五站:遂昌 <p class="ql-block"> 遂昌南尖巖,位于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王村口鎮(zhèn),是國家一級攝影基地,麗水排名第一的景區(qū),集合了云海、梯田、石林、竹海、瀑布、村落等多重景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國際攝影創(chuàng)作基地”稱號。</p> <p class="ql-block"> 南尖巖看云海最大的好處是,你不用爬山也能看云海,因為車子能直接開到景區(qū)停車場,你就可以拍攝到無邊云海。</p> <p class="ql-block"> 耐心的等待,終于有了回報。連續(xù)兩日降雨后初晴云霧繚繞,山型若隱若現(xiàn)似夢似幻…</p> <p class="ql-block"> 看山看云看梯田,人間仙境南尖巖。據(jù)說,南尖巖一年365天有200天能見到云海,比牛背山還多。</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p> <p class="ql-block">一線天</p> 第六站:仙居 <p class="ql-block"> 仙居神仙居,古名天姥山,又稱韋羌山。因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聞名于世,現(xiàn)為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景區(qū),位于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白塔鎮(zhèn)。神仙居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火山流紋巖地貌,奇峰險崖、絕壁天坑、流泉飛瀑,神奇的山體景觀令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仙居神仙居,一個神仙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神仙居地質(zhì)構(gòu)造獨特,一山一水、 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自成一格。</p> <p class="ql-block"> 有“觀音、如來、天姥峰、云海、飛瀑、蝌蚪文”六大奇觀。</p> <p class="ql-block"> 有“西罨慈帆、畫屏煙云、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沖夕照、風(fēng)搖春浪、天書蝌蚪、淡竹聽泉”八大景。</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分南海、北海兩塊,為江南峽谷風(fēng)光,林泉相依,以巖奇、瀑雄、谷幽、洞密、水清、霧美取勝。</p> <p class="ql-block"> 從北海索道上去,自南天索道下來,數(shù)公里的旅程均在數(shù)百米高的棧道上進行。</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來,神仙居的美景,吸引了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最有名的自然是李白當年寫下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用夸張的手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山水仙境。</p> <p class="ql-block"> 俯瞰如意橋,人們仿佛在云間行走,一只一只如同螞蟻一般游移,感大自然的偉大,嘆生命之渺小。</p> 第七站:天臺 天臺山 <p class="ql-block"> 天臺山,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景區(qū),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境內(nèi)的天臺山。天臺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聞名于世,是中國佛教天臺宗和道教南宗的發(fā)祥地,又是活佛濟公的故里。我國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更是為后人留下了經(jīng)典《游天臺山日記》。</p> 天臺山(國清寺)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城關(guān)鎮(zhèn),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隋代高僧智越在國清寺創(chuàng)立天臺宗,為中國佛教宗派天臺宗的發(fā)源地,影響遠及國內(nèi)外。</p> 天臺山(大瀑布) <p class="ql-block"> 天臺山大瀑布,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是天臺山的地標性景觀。大瀑布總落差325米,最大寬度90米,擁有九級瀑潭相間的梯級瀑布群,堪稱中華第一高瀑。</p> <p class="ql-block"> 60年前,天臺山因建桐柏水電站,改變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桐柏瀑布因此斷流。如今又因轉(zhuǎn)型文旅,消失60年后的“天臺山大瀑布”于2020年4月12日正式對外開放,恢復(fù)了往日的雄姿。</p> 第八站:舟山 <p class="ql-block"> 普陀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首批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浙江杭州灣以東約100海里,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這里既有悠久的佛教文化,又有豐富的海島風(fēng)光,素有“海天佛國”、“南海圣境”等美稱。</p> <p class="ql-block"> 南海觀音大佛,是海天佛國的象征,位于普陀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東南的龍灣崗巔。像高33米,重70余噸,采用仿金銅精密鑄造。</p> <p class="ql-block"> 普濟禪寺,又稱前寺,始建于宋元豐年間,是普陀山第一大寺。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p> <p class="ql-block"> 法雨禪寺,又名后寺,始建于明,是普陀山第二大寺。</p> <p class="ql-block"> 慧濟禪寺,位于普陀山最高處的佛頂山上,又稱佛頂山寺。初建于明,是普陀山第三大寺。</p> <p class="ql-block"> 楊枝禪院,位于清涼岡下,緊鄰法雨寺,內(nèi)存有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的“楊枝觀音碑”。</p> <p class="ql-block"> 多寶塔也稱太子塔,位于普濟寺內(nèi)海印池南端。塔高32米,方形五層,屬典型的元代佛塔風(fēng)格。它與法雨寺中的九龍藻井和楊枝禪院中的揚枝觀音碑合稱為“普陀三寶”。</p> <p class="ql-block"> 九龍藻井,位于法雨禪寺九龍殿頂部。清康熙三十八年,拆南京明故宮移建于此。藻井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而成,現(xiàn)為國家級文物。</p> <p class="ql-block"> 揚枝觀音碑,高2.3米,寬1.2米,厚0.17米。碑正面刻有《楊枝庵記》,背面刻有楊枝觀音像,整個畫像線條流暢自然,造型優(yōu)美動人,系唐朝宮廷畫家閻立本所繪。</p> <p class="ql-block"> 磐陀石,普陀山八大奇石之一。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wěn)如磐石。相傳,這里就是觀音大士的說法講經(jīng)之處。</p> <p class="ql-block"> 心字石,普陀山八大奇石之一。字長5米,寬7米,周邊近50米,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p> <p class="ql-block"> 二龜聽法石,普陀山八大奇石之一。巖崖有兩石酷似海龜,一龜蹲踞崖頂,另一龜緣石直上,形態(tài)極為傳神,令游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海天佛國石,普陀山八大奇石之一。其字筆力蒼勁,用墨飽滿,意境深長。今已成為普陀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之代稱。</p> 四、寫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匆忙十余天,瞬間幾千張。每一個瞬間都是美好的記憶,每一張照片都是豐收的碩果。游山玩水,景不必看盡,留點遺憾是下次再來的最好理由。此行想去的地方都去了,該拍得風(fēng)景也拍了,心滿意足了。</p><p class="ql-block"> 《山水浙江,麗水行》記錄我的足跡,快樂與你分享!再見,山水浙江!再見,浙江麗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