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湖位于南京東郊,一段帶有拐彎的城墻下面。<div>承接著紫金山上下來的水,加上這幾年的環(huán)境整治,水質(zhì)越來越好。</div><div>水質(zhì)好了就有魚,有魚就會引來各種鳥兒覓食,鳥兒多了,來這里打鳥的攝影愛好者,也就多了。</div> 釣魚愛好者也會在此一展身手,他們來的更早。 當(dāng)紅明星,鷺科黃葦鶼。<div>今年大大小小有四只,不過拍到同框的很少見,它們不愛在一起活動。</div> 覓食時,會把脖子伸的老長。 經(jīng)常躲進水草里,偶爾探出頭來。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出擊,無果。</p> 抖擻毛發(fā),再接再厲。 <p class="ql-block">再出擊,嗯,有希望。</p> <p class="ql-block">這次沒有撲空,一條魚兒入口。</p> 找個僻靜地方,慢慢享用。 <p class="ql-block">蜻蜓點水</p><p class="ql-block"> 夏初,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蜻蜓點水的奇妙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當(dāng)蜻蜓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的時候,它的尾尖經(jīng)常會緊貼著水面,一點一點地點水。</p><p class="ql-block">蜻蜓為什么會有這么奇特的舉動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蜻蜓點水的目的,是雌蜻蜓在產(chǎn)卵。</p><p class="ql-block">蜻蜓一般都是在小河邊、池塘里的水草上產(chǎn)卵的。</p><p class="ql-block">卵排出以后,在水草上孵化出幼蟲,叫作"水蠆"。</p><p class="ql-block">水蠆要在水里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爬行生活,要用少則一年,多則七八年的時間才能羽化成靖艇成蟲。</p><p class="ql-block">水蠆是除害蟲的能手,它專吃蚊子的幼蟲"孑孓"。</p><p class="ql-block">水蠆從外表上來看有點像蝴蛛,肚子非常大。當(dāng)它羽化成蟲的時候,就會攀到水草上,不吃不喝。</p><p class="ql-block">后來,又短又胖的肚子逐漸變得越來越細(xì)長,原先疊在一起的翅膀也逐一展開,它們終于完成了羽化的過程,變成蜻蜓。</p><p class="ql-block">(此段文字摘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不過,蜻蜓點水的動作也是十分的危險,躲在水面下的魚兒,會一躍而起,捉住蜻蜓大快朵頤。</p><p class="ql-block">這只蜻蜓的反應(yīng)夠快,免喪魚口。</p> 這條魚只能悻悻而歸,大自然真是很奇特,一物降一物。 <p class="ql-block">看完蜻蜓點水,再來說說琵琶湖里,黑水雞一家子,兩口子帶五個孩子,一前一后,夠盡責(zé)的了。</p> 有好吃的,先給孩子吃。 羽翼未滿,真實寫照。 萌萌的樣子 <p class="ql-block">湖中還有小白鷺,也是抓魚高手。</p> <p class="ql-block">白鷺展翅,也是很好看的。</p> 天空中,一只黑鳶飛過來。 咦,后面有只喜鵲在追! 黑鳶也屬猛禽了,奈何被喜鵲追的到處奔? 都說人怕狠的,鬼怕惡的。 <p class="ql-block">原來喜鵲為了保護自己的后代,奮勇斗歹徒,那覬覦喜鵲寶寶的黑鳶也只有逃跑的份了。</p> 黑鳶躲進樹林,喜鵲方肯罷休。 <p class="ql-block">這次對空拍攝,對焦模式選擇了連續(xù)伺服對焦AF-C,區(qū)域模式選擇了自動區(qū)域。</p><p class="ql-block">手持拍攝時,大拇指按著后鍵,食指按著快門,移動取景器對著天上的鳥兒,只見取景器里的對焦點不停的跳動著,自動套著飛行的鳥兒。</p><p class="ql-block">回到電腦上仔細(xì)看,一百多張連續(xù)拍攝的照片,沒有一張脫焦,每張都很清晰。</p><p class="ql-block">一點點的實踐體會,總結(jié)記錄下來,有待日后再鞏固。</p> 琵琶湖環(huán)境好了,游客也多了。 拍鳥閑暇之余,拍點人文。 編后<div>這是5月底6月初的幾次拍攝,整理一下,做成美篇,以作留念。</div><div>感謝您的駐足觀賞<br><div>陳士杰 編制于2021年6月14日</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