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崔兆禮簡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崔兆禮,字寒陀,別署皈心巖舍人、野逸散人、癡庵等,1951年生。畢業(yè)于魯迅美術(shù)學(xué)院中國畫系,進修于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油畫系。近三十余年從事中國畫、油畫創(chuàng)作,以大寫意花鳥見長。安徽黃賓虹美術(shù)館館長,黃山國畫院特聘畫家,東北育才校友書畫院顧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品多次參加各種大型展覽并獲獎,發(fā)表于多種專業(yè)學(xué)術(shù)刊物,被亞太藝術(shù)品投資戰(zhàn)略研究中心評為——2005年度最具收藏潛力百名中國畫家,美術(shù)評論界稱其為“極具創(chuàng)作實力的藝術(shù)家”。出版有《崔兆禮畫集》十幾部。</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藝蹤有道 王者新聲</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一崔兆禮辛丑春季寫生緣起暨藝術(shù)賞鑒總序</span></p><p class="ql-block"> 王先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崔師兆禮,德厚樸真。 篤藝半世,風(fēng)格卓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潛心研悟,镕古鑄今。無法為法,藝蹤有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南疆北國,寒暑唯勤?;B名世,數(shù)藝兼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專展屢屢,售罄常聞。聲騰藏界,北崔享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年逾古稀,神爍道純。素處以默,揮毫馳神。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京展創(chuàng)作,備戰(zhàn)酣醇。赴浙寫生,辛丑之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東苑傾力,儒商永林。此行實況,持續(xù)報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先推系列,諸家評文。 諸藝兼介,分期呈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國油書藝,陶瓷珍品。秩聞?wù)乒?,略說紛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東升旭日,三泰陽春。贅語緣起,拋磚玉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辛丑二月廿六于魯墨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i>崔兆禮藝術(shù)賞鑒之八:</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b></p><p class="ql-block">一一從陳子莊郭子緒到崔兆禮</p><p class="ql-block"> 華海</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我寫下這3位大師的名字,有些驚異于自己竟會把他們聯(lián)系在一起。我素?zé)o攀附名人的心理,更無意于借這3位在所謂主流之外“高山流水”的藝術(shù)家來增添我文字的風(fēng)采,這是我首先要交代的。我之所以要寫到這3位我心目中的高逸之人卻有點因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先說陳子莊,我與他根本無緣發(fā)生人生的交接。他死于“文革”后期的成都,生前寂寞,歲月多難,唯寄情繪事,畫作多為小幅山水。若干年后被重新發(fā)現(xiàn),猶如文壇重新“出土”沈從文這樣超越時代的大師。而我第一次看到他的國畫便嘆為神品,那種感覺恰似“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極簡約的筆觸,水墨煙云間,是心靈的幽遠和千秋的寂寥,從中能觸摸到從石濤、八大山人那里吹來的隱逸、超然又暗含著冷傲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那是十來年前在清遠某個個人藏品的書畫展上。那天,郭子緒先生也來了,讓我很感意外,隱居于清遠的子緒先生素常是極少參與當(dāng)?shù)匚幕顒拥摹N矣^察到子緒先生一直在細細地看陳子莊的3幅山水,并用相機拍了多張照片。我上前向他請教陳子莊的畫,他贊嘆道:百年難遇,在大千、海粟之上,到黃賓虹那個層次的大家??上奥駴],活得凄苦,當(dāng)時有港人以—點小錢收走他的不少畫作。實在可嘆!他的山水有大道之簡,筆墨間的趣味不可言說,從中能看到心靈和精神。聽了子緒先生的—席話,我恍然有悟。當(dāng)晚,我趕寫了—篇新聞稿傳真到《南方日報》,第二天在一版刊發(fā),標題是:“陳子莊精品畫作驚現(xiàn)清遠”。去年我聽說藏主移民國外,匆匆拋售藏品,我一直擔(dān)心這3幅陳子莊的山水真跡名珠投暗,但也無從打聽其下落,這是后話。</p> <p class="ql-block">再說郭子緒先生。不少人可能很難相信,子緒先生在清遠生活了不少年頭。聽說其中因由復(fù)雜,只是聽說也就略去。子緒先生是打倒“四人幫“后第一個在中國美術(shù)館舉辦書法展的書法家,在國內(nèi)書壇掀起了一股“流行書風(fēng)"。做個不完全恰當(dāng)?shù)念惐龋臅ㄏ裨妷摹半鼥V詩”。有人大加推崇,認為他從傳統(tǒng)書法中走出,有獨到的創(chuàng)新,開—代書風(fēng);也有人說他的字像孩子涂鴉……—時間眾說紛紜,有彈有贊。</p> <p class="ql-block">而經(jīng)過許多年后,以我個人粗淺的認識,郭子緒是在那個特殊的“文化革命”年代后重新找回了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靈魂,源于傳統(tǒng)又突破傳統(tǒng),重在找到并強化個性化的筆墨語言,他的書法和所畫的墨梅皆是他生命的曲折投影和心靈幻像,他在一個時代節(jié)點上以書法寫出了人的覺醒,令人驚異的是他的書法不僅不是隨意涂鴉,而是在熔鑄眾家之后讓筆墨隨心性走出了很遠,他的出現(xiàn)甚至早于當(dāng)時的時代。毀譽參半是自然的,但也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對藝術(shù)個性給予了應(yīng)有的包容。子緒先生對于不解和誤讀一定也有他的寂寞,但畢竟已不同于陳子莊那種窮困、苦痛中的寂寞和埋沒了。如果我觀子莊山水印象是淡遠、空靈,簡約中含不盡之意的話,那么郭子緒先生的書畫在我的感覺中雖饒有古意,但更凸現(xiàn)孤芳獨賞、率性隨心的另一種天然,那是“個人話語”的獨白。郭子緒的書法無疑是進入當(dāng)代書法史的,他的書法與圓明園畫派、傷痕小說、朦朧詩一起構(gòu)成了上世紀80年代“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獨特文化藝術(shù)景觀,應(yīng)該說是恰逢其時。</p> <p class="ql-block">但在名動京華后,子緒先生在90年代卻自我放逐到邊緣,悄悄隱居到了粵北山城清遠,可能有個人遭際的原因吧,我想難免也有些不得已的成分。但我更想說這是一個藝術(shù)家不同于常人的經(jīng)歷,很難以一般的得失衡量,所謂“失之桑榆,得之東隅”。子緒先生在清遠時,客觀地說,人們大多慕其盛名,至于他的字到底有多少人能讀懂并真心賞愛,那就難說了,曲高和寡在所難免。我不敢對子緒先生謬托知己,只是有些交往,值得一記。</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他寬敞的工作室敘談,我印象極深的是,他不停地吸煙,吸的是他自己用紙裹卷的煙絲,他說煙絲是托人從香港買的,他只抽這種煙絲,我也試了一口,很沖很辣。他得知我是揚州人,就講起有一年到揚州隔江的鎮(zhèn)江金山寺,在那里吃到一種豆腐干,從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豆腐干,那種滋味至今難忘。我們大約還談到老莊、禪宗、晉人談玄之類,看出來他有些興奮,可能好久沒有人跟他聊這些話題了。他說:“過去喜歡喝酒,最愛杜康,自古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現(xiàn)在不敢多喝了,胃不好?!焙髞砦姨氐刈屧阪?zhèn)江的老弟寄了鎮(zhèn)江十二圩豆腐干來,送給子緒先生品嘗,他說不錯,但還是不如當(dāng)年的有味。</p> <p class="ql-block">子緒先生偶或也會即興作書,懸腕運筆間,氣定神閑,筆下如山中雜樹生花,搖曳多姿。聽說有時整夜寫字,如落葉鋪滿一地。但有一次他跟我說,“這幾天筆下寫不出。”能看出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情影響了他的心緒。上世紀最后一年,我想把自己20年來所寫的詩文編成一本集子出版,取了一個書名:“一個人走”。便請子緒先生題簽,并說,之所以書名叫“一個人走”,因為我這20年的文字是尋找個人話語的過程,也記錄了一個當(dāng)代人在此時代中生命探尋的體驗和感悟。他說好,欣然答應(yīng)了。大約一周后,子緒先生給我電話,說書名寫好了,讓我去拿回??吹綍?,驚喜之余我細細品味,4個字寫得不大,比平時寫得規(guī)整,顯然子緒先生考慮到了做書名的需要,而筆墨濃淡輕重自有一種“郭體”所特有的韻味,特別是“人”字的一捺,不同于一般的用力重捺,而是用輕細的線條微微挑起,頗有情趣,與以有隸書筆意的“走”的最后捺腳構(gòu)成對比,“一”字和“個”字的起筆厚重使整體沉穩(wěn),而字的轉(zhuǎn)角和出鋒又呈現(xiàn)獨具的個性。我在心里說,請子緒先生寫“一個人走”是最合適不過的了!</p> <p class="ql-block">子緒先生悄然離開清遠移居北京后,我們就斷了聯(lián)系。今年春節(jié)前,有兩位朋友進京尋訪到子緒先生,我們在電話里交談了幾句,得知他的近況很好,我誠邀他在春暖花開的時候回清遠、連州走走,在潭嶺天湖的書畫家藝術(shù)部落住些時候,他高興地答應(yīng)了。其中這兩位進京探訪子緒先生的朋友中我認識了崔兆禮。</p> <p class="ql-block">兆禮先生,字寒陀,別署皈心巖舍主人、野逸散人。為人低調(diào)、隨和,有真性情。初見之時,似乎不善言辭,但我們一見如故,卻有說不完的話題。談得比較多的就是關(guān)于郭子緒和陳子莊。兆禮的書法師從郭子緒,從線條的扎實和墨韻的意味能看出已得其真髓,而在骨架和筆鋒上更強調(diào)個性的硬朗和張力。陳子莊是他最傾心的大師,他說從石壺(子莊之號)“繪畫通心靈,需得機趣”的話,能意會到“由技入道”的藝術(shù)真諦。多年來兆禮一直在漂泊行走。他說,“如此是放縱山水間頤養(yǎng)性情,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訴諸筆墨,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再看滿紙云煙,山歸是山,水終是水。人生之所遇所悟豈不如此!想這大好河山終將是我畢生之所托……”</p> <p class="ql-block">兆禮先生是得道之人,最近我手書一幅李白贈孟浩然的詩請他指教,而我內(nèi)心也是將他比作孟夫子的。“吾愛孟夫子,風(fēng)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彼f喜歡,收藏了。他看我的字有點章草筆意,特地從遼寧老家找來一本《王世鏜先生翰墨》借給我臨習(xí)。淡淡的君子之交,讓人感到溫暖和美好。對于自己的書畫,他夫子自道: “想寫就寫,想畫就畫。我于繪畫意在好玩,偶得一好筆墨必手舞足蹈,開懷大笑?!庇纱丝梢娝谧匀缓退囆g(shù)中的率意和真純,那黠慧的笑聲令人會心地陶醉。</p> <p class="ql-block">兆禮先生早年曾著力于油畫,后來專心于國畫大寫意花鳥、山水的探索,我個人認為,他在大寫意花鳥的創(chuàng)作上已達出神入化之境,堪稱獨步。細細品賞著一幅幅作品,我常常陷入一種神思恍惚,想起很多年前讀到的德國哲人海德格爾《詩人哲學(xué)家》中的詩句“思亙古不移又倏忽閃現(xiàn),誰的驚愕能深究它?”“點蒼臺白露冷冷,遮蔽處可有人行?”我感覺到在他的筆端,墨色變幻,仿佛回到了生命“原初的直覺“和“原始的隱喻”。這里由感覺的被動變成了意識的主動,水墨意象脫離了具體的象形,通過符號化、象征化的表現(xiàn)透露出神秘意味,瞬間也即永恒,從而宣泄、排遣了我們在浮躁不安的現(xiàn)實生活中對時間和空間的恐懼,漂泊的靈魂因此走在回歸自然家園的路上。兆禮先生畫中的那一只孤鳥,那幾只寒鴉,那荒野枯藤老樹的幻影,能看出八大山人的意緒,但它又是現(xiàn)代實驗性的,它不會帶你走向時間的凝滯,相反,卻有一種內(nèi)在張力在畫面中向外延展,是馬蒂斯或康定斯基的因素嗎?它確實在變形、抽象,在光影之間,但油畫已經(jīng)轉(zhuǎn)化為水墨,而且是兆禮別出機杼經(jīng)營出的水墨。</p> <p class="ql-block">兆禮先生是黃賓虹美術(shù)館的館長,深得賓虹老“墨分五色“的真諦,他從梁楷、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到陳之莊、郭子緒,再到西方現(xiàn)代派的梵高、高更、莫奈、馬蒂斯等等藝術(shù)大師的藝術(shù),一路走來,可謂“鐵鞋踏破”,但一直沒有放下行囊。他說,“筆墨當(dāng)隨時代”,在萬水千山之間,驀然回首,他找到了嗎?混沌初開的微茫,無可如何的慘淡,物我兩忘的凝神,詩意棲居的澄明......蒼茫的山水與玄遠的花鳥被賦予了特有的精神和意味。當(dāng)他走到連州,又深深地被這一方生態(tài)和人文吸引,我曾陪他走古道、探福地、游湟川,他沉醉的神情似乎在告訴我,這山水風(fēng)情將化著他筆下新的元素和符號,連州將會成為他靈魂的棲息地和生態(tài)藝術(shù)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從陳子莊、郭子緒到崔兆禮,我從他們行走的足跡看到了一種藝術(shù)精神的默契、傳遞和延續(xù)??上抻诮?jīng)歷只能記下這一鱗半爪,或者竟是膚淺的誤讀。但愿這篇文字能如詩人賈島筆下的松下童子指著隱隱的青山說出高逸之人的行蹤:“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l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