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活動主題: 研討、交流自主游戲真問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經驗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各園所團隊反思梳理戶外自主游戲和室內區(qū)域的共性困惑和問題。尤其聚焦自主游戲:游戲前的準備、游戲中的放手與觀察、材料取放裝拆中的安全、游戲后的表征與分享等各環(huán)節(jié),以及視頻重溫教研、游戲故事撰寫等方面的現狀、問題和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戲前設置計劃環(huán)節(jié)優(yōu)點和不足有哪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戲中觀察到的“玩不下去了”,可能有哪些原因?作出該種歸因的理由是?解決策略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戲中材料取放和裝拆,尤其是長、高、重的材料,從降低安全風險角度,需要作哪些方面調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表征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反思游戲過程,有效的策略有哪些?表征中的可能存在幼兒不會表征不會表達,原因可能有哪些?可能存在幼兒表征內容與游戲內容不符,原因可能有哪些?作出該種歸因的理由是?解決策略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分享內容主要由老師選擇,還是由幼兒選擇?哪些適合教師決定,哪些適合幼兒確定?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分別如何操作更合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分享組織形式是全體、小組、一對一?分別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怎樣優(yōu)化更合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視頻重溫教研現狀是?怎樣進行更合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游戲故事撰寫質量和頻次現狀是?撰寫游戲故事的目的是?游戲故事支持到教師專業(yè)成長,需要做哪些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幾點建議:1.在今后改造中可增設自然性質的場地。2.環(huán)境打造可充分利用地面和墻面,要開放使用,減少限制,減少圍欄等,有效和其他區(qū)域互通。3.不用功能命名游戲區(qū),避免限制孩子游戲玩法。4.嘗試圍繞五大領域發(fā)展目標投入豐富、充足的游戲材料,可投放生態(tài)、生活材料,減少塑料材料的的投放,減少游戲材料封閉式投放方式,減少束縛孩子游戲的因素。5.游戲材料的收納要考慮實用性,結合孩子身高、臂長等多方面考慮,做好收納分類標識,提供幼兒看得見、拿得到、放得回的收納設施。6.探索空間和材料需要能夠支持幼兒的可移動、可組合游戲需求。)</span></p> 問題整理 <p class="ql-block"> 根據前期經驗準備教師們根據自己班自主游戲情況,提出問題。</p> 思考與討論 <p class="ql-block"> 根據教師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總結,哪些是共性的問題,哪些問題是通過我們討論可以提出解決策略的,哪些問題是比較疑惑的,存在爭議的。</p> 問題整理 <p class="ql-block">1.材料玩兒法,思維定勢,某一種材料一直這樣玩兒一直玩兒一直玩兒,孩子水平是否有提高?如何介入?</p><p class="ql-block">2.戶外建構區(qū):是否可以如高瞻課程一樣,提前制定計劃,給孩子一個目的性,及進行建構技巧的學習。</p><p class="ql-block">3.戶外建構區(qū):是否可以增加一些角色游戲需要的輔助性材料,樹啊,紅旗,交通標志啊,小動物,汽車等等。</p><p class="ql-block">4.每周進行的視頻分享重溫,老師講解游戲的過程,分享幼兒的哇時刻,接下來還可以怎么做?怎樣做更好?更有意義?</p> 聚焦,分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游戲前設置計劃環(huán)節(jié)優(yōu)點和不足有哪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2.游戲中觀察到的“玩不下去了”,可能有哪些原因?作出該種歸因的理由是?解決策略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視頻重溫教研現狀是?怎樣進行更合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游戲前設置計劃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點和不足?</b></p><p class="ql-block">1.首先,我覺得要看游戲前的計劃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邵玉果老師講到關于安全問題游戲前準備1.師幼談話喚醒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孩子回憶反思昨天玩兒了什么?玩兒了那些游戲?怎樣做到自己和小伙伴玩兒的既安全又快樂,今天還想玩兒什么?增強安全意識。2.游戲前現場安全檢查,每天利用游戲的前幾分鐘,師幼一起巡視自己的游戲場地,排查區(qū)域內環(huán)境和材料的安全隱患,并現場解決。這種游戲前因為安全問題而進行的計劃,回憶,查看,可以有效減少安全事故。利大于弊。</p><p class="ql-block">2.再者:覺得幼兒游戲水平不高,為了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或者想要引領孩子向游戲的某個方向發(fā)展而進行的游戲前的計劃。</p><p class="ql-block">比如:積木區(qū)。游戲前計劃,計劃積木怎么玩兒,搭建什么樣的主題,需要什么樣的技巧,怎樣分工等等,優(yōu)點有很多:幼兒進入區(qū)域可以很快的進入狀態(tài),有目的性得去搭建。幼兒很快掌握大量的搭建技巧,水平明顯提升。幼兒基本共同進步,能夠看到大部分孩子的發(fā)展狀況,能夠看到游戲的發(fā)展性,同時也能預測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下一步怎么做。當然缺點也是很明顯:首先,幼兒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對這個前期的計劃特別感興趣,一個主題甚至很長時間都停留在這個主題的建構當中,再者幼兒思維定勢,某個材料老師怎么用的她就怎么用,兩柱一板的搭建技巧,就得是兩圓柱一板,兩個方柱一板都不好遷移。</p><p class="ql-block">3.幼兒對于今天游戲的自我計劃,??我們沒有??真正能讓孩子去寫計劃啊,在游戲過程當中,實際上孩子是有大量計劃的,要怎么做怎么玩兒,如何嘗試等等,幼兒游戲前的計劃可以幫助幼兒形成連續(xù)的經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游戲中觀察到的“玩不下去了”,可能有哪些原因?作出該種歸因的理由是?解決策略是?</b></p><p class="ql-block"> 華愛華老師說:孩子常常會說低水平上重復啊,無所事事啊,游蕩啊等等,那么你這個時候你首先就要判斷是真??在低水平上重復,??還是在重復中有相互遞進,??這種需要教師去甄別,去持續(xù)的耐心的觀察。</p><p class="ql-block">第二,他真的是無所事事,??還是他無可選擇,沒有選擇到他感興趣的東西,??或者你還是比較有限的選擇,??選擇還是有限的,所以游戲會玩和不會玩,確實體現了孩子的游戲水平,而游戲水平恰恰反映的是孩子的發(fā)展水平。需要教師反思自己的材料,自己的環(huán)境,材料數量是不是充足,大小比例是不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是不是低結構,材料是不是看的見,拿的到,放的回,材料是不是可移動,可組合,環(huán)境幼兒是否是充分自主自由,各個區(qū)域是否互相交流融合</p><p class="ql-block">3.游戲??機會怎么樣??啊自主游戲時間,上午一個多小時,如果??你一天半小時??一天??45分鐘一天??一小時和一天一個半小時,??孩子的游戲水平是不一樣的。就單位時間當中的最初的一段時間,??往往孩子還在嘗試,還在構思,??還在計劃,??在游戲過程當中,實際上孩子是有大量計劃的,他在頭腦當中他在嘗試中他還是有計劃的,??他還在計劃還在嘗試。??還在這個時候。??玩著玩著玩著玩著。??他就會對他的游戲就開始深入了,??你想如果游戲時間很短的話,??游戲時間很短,總是在他計劃構思,然后剛剛開始結束了,??第2天又剛剛開始就結束了,??總是在這個水平上,感覺孩子每天重復著玩兒這個游戲,玩兒不下去了!這時候我們應該反思給孩子時間問題,正常排除了游戲錢準備,游戲后的整理收放,純玩兒的時間不能少于一個小時。單位時間以后,構思計劃以后,特別是玩到后面越來??合作也開始啦,??探究也出現了??問題也呈現了,??他要想去解決了??這個后面出現的這個問題,游戲??真的是水平越來越高,而且他們剛剛開始實際上進入自己的計劃,??進入構思到進入高潮。時間保證了,玩兒的次數多了,昨天玩的今天又接著玩,??昨天想過的今天還有昨天的計劃,所以它進入到高潮也快,??所以首先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視頻重溫教研現狀是?怎樣進行更合適?</b></p><p class="ql-block"> 我們每周教師分享視頻案例,同教師一起分享交流孩子在游戲活動過程中的游戲故事。把孩子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玩的過程錄制下來,一開始是怎么玩的,后來遇到了什么困難以及最后是如何解決的。能夠通過視頻看到孩子的發(fā)展與問題解決能力。 教師們拍攝的視頻內容是不是大多有對于材料有新探索的幼兒行為,也就是喜歡探索動腦的幼兒,那哪些沉默的孩子如果沒有新的發(fā)現以及探索是不是很容易被忽略,視頻重溫大多都是新型玩法,但這只是一部分的孩子。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觀察是對一種材料的持續(xù)觀察還是可以對一個孩子的持續(xù)觀察?</p><p class="ql-block">1.定區(qū)域觀察:在某一區(qū)域觀察發(fā)生在該游戲區(qū)域內所有游戲活動。比如:對于沙池區(qū)域內的觀察,教師的觀察單位就是沙池內的所有游戲,從游戲開始到游戲結束進行完整的觀察,用視頻或照片記錄沙池中發(fā)生的游戲類型、游戲的玩兒法、使用的游戲材料以及不同的兒童有什么游戲偏好等信息。通過定區(qū)域觀察能讓教師發(fā)現兒童在該區(qū)域內對于游戲類型的選擇,以及玩兒法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表現。</p><p class="ql-block">2.定個人或小組觀察</p><p class="ql-block">在觀察時,教師可選擇固定的個體或游戲小組作為觀察對象,進行連續(xù)性跟蹤觀察,對觀察對象在一定時間內游戲的狀態(tài)與變化進行完整的觀察記錄。教師能夠在觀察一個或一組兒童持續(xù)游戲的過程中,了解他們是如何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的,也可以從中發(fā)現游戲中的兒童是如何調整游戲難度的,等等。通過定個人或小組觀察將有效更新教師對兒童游戲價值的認識,使教師改變對兒童的看法。</p><p class="ql-block">3.材料觀察</p><p class="ql-block">定材料觀察一般是指教師有針對性地去觀察兒童如何使用某種材料、某種設施,并以此開展游戲的情況。教師可以觀察同種材料的不同玩</p><p class="ql-block">法,也可以觀察不同材料的同種玩法,在觀察記錄游戲材料玩法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兒童使用戲材料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會對兒童的游戲表產生新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現階段視頻重溫分享,主要是提升教師的教師觀察能力,讓教師能夠看到幼兒的活動過程,并能夠記錄說出來。接下來,成熟以后,可以根據《指南》各幼兒心理學等,嘗試分析幼兒的行為和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供稿:固河中心幼兒園全體教師</p><p class="ql-block">編輯:趙玉欣</p><p class="ql-block">審核:劉金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