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直以來都特別想去西西里島,可又不敢獨自前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7年在做意大利自由行的規(guī)劃時,看到了一個古西西里王國漫游的帖子,于是所有的顧慮頓時化解。</span></p><p class="ql-block">古西西里是一個在1130-1816年曾存在于現(xiàn)意大利國土內的王國,創(chuàng)立者為西西里的魯杰羅二世。廣義上西西里王國領土不僅只包含今天的西西里島,亦包括整個南意大利。1816年西西里王國與那不勒斯王國合并為兩西西里王國;后來兩西西里王國更是在1861年弗朗切斯科二世統(tǒng)治時被并入新成立的意大利王國之內。</p> <p class="ql-block">都說意大利南部比較窮,再加上"教父"的威懾,于是我們預訂了一個類似包車的8日游,由當?shù)芈眯猩绲男⌒е覀円黄鹑?quot;壯膽",走游意南&西西里島。</p><p class="ql-block">參團的人需要在早上8:30分在羅馬中央火車站邊上的保羅二世廣場集合。我們在羅馬的住處,離車站很近,是一家不錯的公寓。老板像是在公寓大樓里面改造了一層樓,出租給游客,但卻沒有任何餐飲及洗衣之類的服務,好在樓下主街上有諸多快餐及超市可供選擇。</p> <p class="ql-block">八日游行程圖</p> <p class="ql-block">到點該出發(fā)了,未見車動,一問才知,原來還有同行的一家三口娘子軍沒趕到。先前預訂時我還偷著樂,以為就我倆呢??</p><p class="ql-block">從羅馬開出,車一路南下。今天的行程應該是羅馬?那不勒斯?卡塞塔王宮?龐貝。但不知是不是因為出發(fā)延誤了,所以中午時分司機直接就將我們帶到了龐貝古城,略過了卡塞塔,說是返回時再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龐貝古城</i></b></p><p class="ql-block">對湮沒在地下2000余年的龐貝古城,它的歷史及故事我大多是從紀錄片中略知一二。五月的意南,陽光十分烤人,司導給了我們三小時參觀??蓻]想到,單是排隊買門票就花去了近一小時,所以龐貝古城我們只能是走過錯過再錯過??</p> <p class="ql-block">陽光之下,遠處的維蘇威火山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靜靜佇立……然而看著眼前的一切,我只能發(fā)自內心地質問:維蘇威??,你真的就不相干嗎?!</p> <p class="ql-block">??龐貝古城建在一個面積約63公頃的橢圓形臺地上,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700米,周長3800米。城墻用石頭砌成,長達3公里,四周共設8個城門和4條大街,另有14座城塔??1594年龐貝古城開始重新被發(fā)現(xiàn),1748年起開始考古挖掘,目前展示在世人面前的是古城的2/3。(引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龐貝廣場應該是古城的最高點吧,呈長方形,設有法院和市政廳。兩側分別是供奉羅馬眾神之王朱庇特和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不過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僅是些石柱和橫梁,但卻沒有希臘古跡遺址的那般荒落,這大概得歸功于火山灰的淹沒吧??。相對于其他古城遺址基本上是廢墟一片,這里倒是一眼還能看出個明白。</p> <p class="ql-block">路面是由大塊的石頭鋪成,兩邊是行人走的路,大約有一尺高,下面中間是車走的道。龐貝時期的車輪已是鐵質的,因此街道上能夠看到深深的車轍痕跡。每個路口都會有三大塊石頭,是"路障"?我的第一感覺是為了行人在下雨時穿街過道之用??梢娔莻€年頭羅馬人的生活就已十分講究。</p> <p class="ql-block">每個較大街道的十字路口,都安裝著一個半人高、帶有雕像的石制水池。街巷的排列及城市的格局,讓人看得目瞪口呆,這真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古羅馬城市啊!</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有酒神大劇場,羅馬城有科拉西姆斗獸場,那兩座名城所擁有的,龐貝也有,只不過規(guī)模要小一些。</p> <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前三世紀的古希臘式競技場就在入口處不遠。旁邊連著的是二個露天劇場,有大小之分。大的與當年在希臘中北部德爾菲圣地看到的半圓形劇場一樣,能容納5000人;小劇場Teatro Piccolo曾經是一家室內劇場,以其聲響效果聞名,約有1200個座位。</p> <p class="ql-block">坐在露天劇場的石凳上,我禁不住想起了那年在希臘文旅時所看到的劇場和神廟。一直憧憬著啥時能在這些地方聽一場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龐貝背山面海,風景秀麗,羅馬最富有和最高貴的家族紛紛在這里建筑極其奢華的鄉(xiāng)村別墅,著名的政治家和演說家西塞羅在附近就擁有3處地產。</p> <p class="ql-block">此外還有旁邊的住房、街邊的店鋪、洗浴的澡堂-兩千年前的羅馬城文明繁華的程度竟是如此的高??</p> <p class="ql-block">我們也沒認真地去查看,這戶大宅的主人究竟是何身份?看著豪宅入口地面鋪設的馬賽克圖案,只能自我發(fā)揮,難不成是港口的魚市??大戶?</p> <p class="ql-block">在這個不到2萬人的小城里面,街道縱橫有著100多間酒吧、30多家面包鋪、3間公共澡堂還有20多家妓院……</p> <p class="ql-block">斯塔比亞浴場(Terme Stabiane):沐浴者從大門進入后,先要經過更衣室,然后再進入溫水浴池和熱水浴室。可我們在穿過內有一排排的圓柱和精美的雕塑的更衣室時,如不是看到前面的那些大小不同的浴池,真還是以為自己是來到了一座宮殿里??</p> <p class="ql-block">浴池里不但安設著先進的上下水系統(tǒng),更是巧妙地依靠地下冒出的蒸汽來維持浴池內的舒適溫度,經典!</p> <p class="ql-block">妓院Lupanane內墻上的春宮壁畫,時隔多年依然清晰可見,不過那一間間娛樂房中的石床真是小啊,我們看見幾位調皮的歐洲小哥擠在里面擺弄風姿,引來了游人的一片笑聲??</p> <p class="ql-block">匆忙之中我們結束了龐貝古城的游覽,下一個目標是去不遠處的那不勒斯。抵達后就是市區(qū)觀光,一切的景點都只是看外觀,不入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那不勒斯</i></b></p><p class="ql-block">炎熱之下都懶得穿過公民投票廣場去保羅圣方濟教堂看看,而大名鼎鼎的圣卡羅劇院由于時間的限制也只能放棄,拍張售票處的廣告,假裝進去過了??那不勒斯皇宮前有賣??的,還是買個解解暑吧。</p> <p class="ql-block">從海濱大道可以遠眺維蘇威火山,只是從這里看到的火山猶如一條漂浮在海面上的美人魚,游覽景點中所指的美人魚大道難不成就是借此比喻?</p> <p class="ql-block">蛋堡是那不勒斯最古老的城堡,公元前六世紀來自希臘的殖民者最先在城堡所在的地方建立了那不勒斯最初的城鎮(zhèn),后來羅馬人奪取了此地。公元前一世紀,羅馬貴族盧庫勒斯在此建造了龐大而華麗的別墅,相傳建造過程中,詩人維吉爾曾在現(xiàn)在教堂所在的位置下放置了一枚雞蛋,并警告說如果雞蛋破碎,那么城堡地基上的建筑便會倒塌,這也將給那不勒斯帶來災難,因此決不能按字識景,它不是一座蛋形的城堡。后來此地逐漸被改成軍事要塞,也就是今天所見的城堡。公元476年,近衛(wèi)軍首領奧多亞克在此放逐了西羅馬帝國最后一位皇帝盧慕路斯·奧古斯都,羅馬帝國就此滅亡。</p> <p class="ql-block">??關于維吉爾和雞蛋的傳言是否真實已經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座城堡歷經中世紀一千多年的烽火戰(zhàn)亂和王朝更迭依然屹立在海邊,一如往昔。蛋堡地處海邊,景色非常好,登上城堡,可以欣賞恢宏的維蘇威??和海上日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歐洲所能看到的城堡在那不勒斯卻簡單而又有趣意地被稱為新堡和蛋堡。照片左邊的是新堡,它的新也主要是與蛋堡相比較而言。里面現(xiàn)在是博物館,需要買票入內;右邊的就是古羅馬時代就存在的蛋堡,免費參觀。</p> <p class="ql-block">新堡,又名安茹城堡,十三世紀由那不勒斯國王安茹的查理一世下令在海邊建造。城堡歷經數(shù)個王朝,長期作為那不勒斯的王室住所。新堡是一道堅固的中世紀堡壘,共有五個巨大的圓形塔樓。除了低塔樓和帕拉丁圣堂之外,大多是西班牙阿拉貢式建筑。城堡入口的凱旋門1454年始建,是為了紀念1443年阿拉貢進入那不勒斯而建造的。我們沒有進新堡里面參觀,只是站在門小細細品味其經典之處。</p> <p class="ql-block">時間過得飛快,只花了半天的時間我們將龐貝古城和意南最主要的城市-那不勒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眼。當晚落腳之處是山巒間的一家"歐洲賓館",記得我們的司機依著導航轉了一大圈才找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索倫托</i></b></p><p class="ql-block">八天行程的第二天,早餐后我們將行李裝上了車就離開了酒店。今天行程的第一站是去往<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那不勒斯27公里外的索倫托(Sorrento),它</span>位于索倫托半島北岸,瀕那不勒斯灣,人口不到二萬。整個小城險峻的地形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沿海的沙灘及附近的道路;另一部分則是峭壁上的小城中心,我們抵達后,車就停在附近。這張照片是從車上眺望索倫托半島時拍的,包括接下來沿阿馬爾菲海岸的照片大多是在行車途中所拍,所以畫面的清晰與視角都十分有限。</p> <p class="ql-block">城中心的廣場是以誕生于此地的詩人托爾夸托?塔索(Torquato Tasso)名字命名的,中央豎立著索倫托的保護神-圣安東尼奧的像,周邊是全城最熱鬧的區(qū)域。可我們只是跟著小肖,直穿廣場向后面的沿崖樓梯走去……但要穿越這廣場可不是一件"安全"之事,這里的交通四通八達,各類車輛在此云集,看著行人躲閃不及有點心驚肉跳。</p> <p class="ql-block">通往沙灘碼頭的云梯緊貼著崖壁而建,游人們都自覺排成行向下而行,在半腰處竟然看到了后面的藍色大海與遠處的維蘇威火山!最底部是一個有年頭的老磨坊。</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走近海邊,眼前的這片海域,禁不住地讓人想起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曾經在此出沒過。她以妖冶的歌聲誘惑船夫,導致船只遭受厄運。而那首帕瓦羅蒂都唱過的"重歸蘇蓮托",我們還有機會再來嗎?</p> <p class="ql-block">海面上的一縷白云,猶如火山口漂出的煙灰……其實這種魅力非凡、平和而活潑的海濱小城在意大利境內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建于古希臘時期的索倫托占據(jù)著十分理想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地理位置</span>,它是探索周邊地區(qū)的中心點,同時還是著名的阿馬爾菲海岸的起點,所以接下來我們的旅程就是坐車游覽阿馬爾菲海岸啦!</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遺產的阿馬爾菲海岸1999年被《國家地理》雜志評選為50個一生必去的地方,與希臘諸島一起被譽為“人間天堂”,這是一個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并存的地方。阿馬爾菲地區(qū)擁有著那不勒斯乃至全世界最迷人的海岸線,同時它也曾經是強大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的中心,是當時地中海貿易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海岸線。至今,仍然可以看到在阿馬爾菲的城鎮(zhèn)里有許多廢棄的工廠,如造紙廠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阿馬爾菲沿岸公路</i></b></p><p class="ql-block">從索倫托開車去阿馬爾菲海岸的路途中,我有幸地坐到副駕駛座上,從而也更真切地飽覽了這一路的壯美和驚險。道路順著山的等高線蜿蜒曲折,我們行進在發(fā)卡彎道和懸崖峭壁之間,還有不少急轉彎,車里的人都有了暈車的感覺。車的左側是萬丈懸崖,右邊垂直而下就是那一水的波瀾壯闊的蔚藍。道路的寬度將將夠兩輛車交錯而過,彎道處遇到比較大的車時常要停下來,還會有人下車自發(fā)地當起交警,指揮車流。</p> <p class="ql-block">所以自駕阿馬爾菲海岸公路并不是想象中的暢通無阻,車開開停停,司機直抱怨,他說一般是到夏天這條路才會這么堵,可我們當時還只是四月底呢。然而堵車卻滿足了一車人的心愿:誰不想多多留住眼前的景色!不一會車流完全動彈不起來了,對面開來了一輛SITA公交車,幾乎占了路面的3/5,真可謂是龐然大物。又要開始錯位走車了,小車問題不大,可我們是輛面包車,怎么過?司機們相互商量著,但又都搖頭聳肩表示:完了,走不了了。我們的小肖在去意大利之前,曾在南方部隊里開裝備車的,那車技真是沒得說。他冷靜地對我說:"幫我看一下右邊",自己踩著油門,一會倒車,一會緩行,左顧右盼地愣是將我們的車開了出去!要知兩車之間真的是只剩下一條縫隙,車上車下的人都豎大拇指??給他點贊。</p> <p class="ql-block">路邊的蔬果攤售賣著當?shù)厣L的西紅柿、橙子以及阿馬爾菲海岸特大的檸檬,只要看一眼那紅那黃,就口水直流,真的好好吃。</p> <p class="ql-block">過了不久,小肖指著前面沿著山坡而建的五彩房子說:"這就是海岸線上最上鏡的小鎮(zhèn)-波西塔諾Positano"!哇,大家迅速拿起手機相機??拍啊??,因為在此我們不做停留,只是從上往下驚鴻一瞥,真正意義上的"沒有身處其中,所以就更覺得這個夢幻般的小鎮(zhèn)極其不真實"!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約翰·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原話,不是我的??</p> <p class="ql-block">沒進城,只是路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波西塔諾</i></b></p><p class="ql-block">在45度角的山坡上的房子層層疊疊,五顏六色的,從高處俯瞰,房屋好像一個踩著一個,一直延伸到一望無際的大海。由馬賽克鑲嵌的教堂穹頂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花紋點綴很有點拜占庭的風格。這里可是畢加索,伊麗莎白泰勒以及索菲亞羅蘭等明星們的鐘愛之地啊!</p> <p class="ql-block">絕美的海岸,它那一望無際的湛藍,配上意南獨有的傘形樹木,海面上威風凜凜地停泊著五梔大帆船,穿梭往來的渡輪,留下一道道水痕,讓人看得萬般心醉!</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腦海里依然保存著之前去過的五漁村,不僅趕上了好天還沒那么人滿為患,隨心所欲的行程安排讓我們覺得五漁村還是可以與波西塔諾有那么一小拼的??不同之處這里是盤山海景公路,而那里卻是沿海岸線蜿蜒曲折的小火車,但如是從海面上觀望,二處的景色有時會有重疊相似的。</p> <p class="ql-block">接著我們向古時候阿馬爾菲航海共和國的首府-阿馬爾菲前行。這條海岸公路真是狹窄險峻,流量極大。駛進小城鎮(zhèn)的道路更是擁擠不堪,略微寬敞一點的路口都會被餐廳酒店所占領,能將車停在觀景點上的幾乎沒有可能。由此看來,雖說自駕穿行這條海岸公里從理論上說來,的確很美,但遇到好景又無法停車,或者說是堵的望不到頭,費時費力,是不是就已經大大降低了體驗之路的完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阿馬爾菲小鎮(zhèn)</i></b></p><p class="ql-block">阿馬爾菲Amalfi,歷史上一直以從事海上貿易為主,是意大利境內第一個海洋共和國,它的歷史比我先前美篇中提及到的比薩、熱那亞及威尼斯都要更早。其港口直面第勒尼安海,靠近西西里島與北非。公元848年,阿馬爾菲就出動艦隊幫助教皇對付穆斯林(奧斯提亞海戰(zhàn))。從七世紀到1075年,它基本上都是個自治的公國(Duchy of Amalfi),曾一度隸屬于拜占庭帝國(839年脫離拜占庭),958年選出自己的首位總督。公元1000年左右其實力達到鼎點,在1310年與比薩的競爭中敗落下來,再加上大地震,從此一蹶不振。不過阿馬爾菲人創(chuàng)造的阿馬爾菲航海法則(Tavole amalfitane)一直被地中海周邊的航海國家采用了數(shù)百年,并影響到今天的海洋法。(引自媒體)</p> <p class="ql-block">小鎮(zhèn)的人口曾經超過7萬,但如今可看的歷史建筑已經很少,因為古城絕大部分區(qū)域以及人口都在1343年的地震中沉入海底。窄巷通道有一座"海岸明珠"噴泉,建于十八世紀,基座正面都是大理石砌成的,其名字源于一個古老的習俗,當時從波格羅拉·拉登(Pogerola Laden)村下來的驢子,滿載著水果、蔬菜和木頭被帶到這里喝水。1974年創(chuàng)作的池中雕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用石灰?guī)r凝灰?guī)r堆制成人物場景,</span>栩栩如生地刻畫了當年海岸區(qū)域國泰民安的生活。剛才在進城的路上我們還真看見了一隊馱著貨物的驢子。</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烈大教堂是城鎮(zhèn)11世紀海上霸權時代所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遺址之一,其猶如通天的臺階讓人過而不忘。大教堂部分建筑建于10世紀早期,其條紋正面歷經二次重建,最近的一次是在19世紀末。雖然建筑風格雜糅,但主要還是阿拉伯諾曼式(倫巴第)的西西里風格,尤其是兩種色調的修道院和建于13世紀的鐘樓,這在阿馬爾菲是很正常的,因為早在8世紀,阿馬爾菲作為獨立公國就與北非的穆斯林有著密切的商業(yè)往來,阿拉伯人占據(jù)西西里時期,阿馬爾菲更是深受阿拉伯的影響。在中世紀混亂時期,意大利的一些公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與穆斯林偶爾結盟對付基督教敵國,也是常有的事。</p> <p class="ql-block">教堂雖經過數(shù)百年的變遷,但這座青銅門還是11世紀在君士坦丁堡鑄造的。教堂正面的前廊的尖拱和交替的色塊,也很有阿拉伯風格。</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的地下室存放著耶穌的第一個門徒圣安德魯?shù)倪z骨,但只有遇到重要的宗教節(jié)日才會對公眾展示。他是圣彼得的兄弟,東正教的首任牧首。當年傳教至小亞細亞,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殉道。死后被埋在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爾。1206年,阿馬爾菲人也參與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將埋在那里的圣安德魯遺骨帶回了阿馬爾菲并安葬在此,所以教堂的名字就成了圣安德魯教堂-阿馬爾菲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安德魯(也有譯作安德烈的)是阿馬爾菲的保護神,教堂前廣場的噴泉上方就有他的雕像。這位圣人十分好認,他身后背負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是斜的,呈X型。廣場是小鎮(zhèn)活動的中心,那個擁有約200年歷史的Pansa咖啡館,營業(yè)餐桌占據(jù)著拍照片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或許當天那個時段正好有游輪抵達,所以十分滿座,連邊上街巷里都是擁擠不堪。我們想在這里解決午餐,但到處排著長隊,只好看哪隊伍短就在哪買。手拿著現(xiàn)炸海鮮和冰激淋,邊走邊吃,吃相很不好,也很無奈。最后買了個披薩也只能是在店外的臺階上席地而坐……</p> <p class="ql-block">快速解決了肚子問題,我們穿過通往瑪利亞碼頭的門洞,墻上有幅馬賽克地圖,畫的是東地中海,猜想可能與阿馬爾菲的航海歷史有關。</p> <p class="ql-block">順著一條長堤就到了沙灘。朵朵遮陽傘已經打開,下海的人歡樂無比。我們只是站在那里,回望阿馬爾菲。</p> <p class="ql-block">海岸的東邊是高高聳立的奇羅塔(Torre dello Ziro),而右邊山崖頂端上的是皮塔羅拉塔(Torre di Pigerola)猜想著可能都是當年為偵查撒拉遜人船只而建的瞭望塔吧??</p> <p class="ql-block">這樣的美景,一定要拍照留念的??</p> <p class="ql-block">狹義上的阿馬爾菲海岸,西起波西塔諾,東至濱海維耶特里。我們停留過的阿馬爾菲小鎮(zhèn)正好是在兩者的中段;而廣義上的海岸則是將索倫托半島北部的區(qū)域都涵蓋了進來。行前咨詢過旅行社得知,我們的海岸巡游是過了阿馬爾菲就不再往前走了。</p> <p class="ql-block">不再往前走也就意為著:我們行程線上沒有另一個大名鼎鼎的小鎮(zhèn)-拉韋洛,也就去不了盧佛羅別墅(Villa Rufolo)和辛波乃別墅(Villa Cimbrone),但在途中卻看到了海岸線上的阿特拉尼(Atrani)小鎮(zhèn),也算是另一份補償吧。</p> <p class="ql-block">更"不得了"的是,當沿海岸公路向高盤旋時,我的鏡頭里竟然捕捉到了卡普里島的代表-情人石,不過需要點擊照片??看</p> <p class="ql-block">不過照片里的這個城市我是真的不知叫啥??,只是在不斷向上盤旋時,我們一圈一圈地看到它:高處的教堂很醒目,而海邊的碼頭也不小,難不成是薩萊諾?因為該城是一個繁忙的大港口??</p> <p class="ql-block">只是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游阿馬爾菲海岸還是很方便的,可以選沿岸中段的阿馬爾菲做停留點,買張SITA公交車票:向西可到達波西塔諾和索倫托,向東向南可去拉韋洛及薩萊諾,當然坐船是更佳的選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海岸線公里,我們最后進入了高速,記得開了許久,天色也變得十分詭異,坐在后排的人都昏睡了起來,直到晚上8點左右我們才入宿在科森扎(Cosenza)的"意大利人"連鎖酒店。</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的行程:科森扎小鎮(zhèn)?圣喬瓦尼鎮(zhèn)(坐船)?墨西拿?切法盧?入宿巴勒莫</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令人興奮的一天,早餐后我們驅車前往圣喬瓦尼Villa San Giovanni,那里有渡船可去西西里島!科森扎這個小鎮(zhèn),來回都在此留宿過。雖說也屬中世紀的古城,但旅行社也只是將其作為長途行車途中的歇腳點考慮,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離圣喬瓦尼鎮(zhèn)的輪渡站很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圣喬瓦尼鎮(zhèn)渡船</i></b></p><p class="ql-block">買完了船票后,小車、大車各排著其隊,還看見摩托車和行人也有另條道排著,等渡船的碼頭上還是有條不紊。過不了多久,工作人員就前來引導車輛登船了。</p> <p class="ql-block">車停穩(wěn)后,我們就都下車來到甲板上四處走走。一會兒回看碼頭這邊的小鎮(zhèn),一會兒又向前探望,那里就是西西里了嗎?</p> <p class="ql-block">其實從意大利本土前往西西里是有兩大港口的:一是照片拍到的雷焦卡拉布里亞的海濱車站(Stazione Marittima),二就我們走的圣喬瓦尼鎮(zhèn)的汽車渡輪,每個渡輪站都有相應的公司承運。除了載車渡輪,還有專門的只運乘客的船次和火車渡輪使用的碼頭。航程雖不是那么漫長,大約在40分鐘左右,但不管怎樣都不如在此建造一座橋梁來得更便捷。</p> <p class="ql-block">意政府及百姓就建橋梁的事宜討論來討論去幾十年了,但最終還是沒有達成一致,主要的反對方還正是來自島上的地方政府,因為他們認為比建橋更為緊迫的事應該是恢復修建島上各項破舊的基礎設施,另則就是民眾擔心橋梁承受不了大地震的沖擊。我倒是在想,建橋不就是動了這些渡輪公司的奶酪了嗎??</p> <p class="ql-block">抵達對岸的墨西拿后,我們走的是逆時針方向,驅車前往切法盧,而墨西拿市里我們并沒有進去。出港口后,一下子還是感覺到這里的雜亂,與島上的明亮陽光相比,街面上顯得昏暗。車子在路過紅綠燈??時,即刻就會上來一群人給車噴水擦窗,快捷且賣力。我們看到這架勢多少有點不知所措,可小肖顯得十分坦然,車啟動時順手給了他們一些硬幣。擔心島上的"潛規(guī)則",我問:如不用他們擦該怎么拒絕呢?他說:這些人大多是難民,給了就拿,不給他們也沒辦法??原來不屬黑手黨管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 切法盧</i></b></p><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的西西里房屋臨海而建,白墻紅瓦,主教堂的兩座金字塔頂塔樓氣宇軒昂,在蔚藍色大海和鎮(zhèn)西金色沙灘的襯托下,構成了一幅絕妙的風景畫,只是那搭建的更衣室將如此美景毀于一旦-我們抵達了切法盧。</p> <p class="ql-block">老城區(qū)里光為停車位就花去了不少時間,再說那天是5月1日,過節(jié)放假。原本就沒多少停車場的老街,到此都擠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Sicilia)是地中海最大的島,呈三角形狀,它的另外一個名稱“Trinacria”即來自希臘語“三角”的意思。上島后我首次在切法盧看到了三條腿的島嶼標志,后來在錫拉庫薩花了10幾歐買了一個。</p> <p class="ql-block">如果看過電影《天堂電影院》的話,一定會對電影里面悠閑愜意而又有點文藝的小鎮(zhèn)生活印象深刻。電影上演后,原本寧靜致遠的切法盧,也就正兒八經地成了網紅之地。</p> <p class="ql-block">整個切法盧都可以看見這座大教堂,是西西里阿拉伯-諾曼式建筑上的一顆明珠,外觀頗有摩爾風格。其宏偉壯麗只有蒙雷阿萊大教堂和巴勒莫的帕拉提納禮拜堂可以與之媲美,當然后面二處我們此行都沒去過,所以能看看眼前的切法盧大教堂已是一種幸運了。</p> <p class="ql-block">擁有九大阿拉伯諾曼建筑之一的切法盧主教堂(Cattedrale di Cefalù)</p> <p class="ql-block">穹頂上那幅12世紀的拜占庭鑲嵌畫-全能的基督(Christ Palatina)醒目而震撼,是西西里最古老且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幅,真是過目不忘,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古老而肅穆,教堂前的廣場是適合發(fā)呆的地方,街頭藝人飄揚的歌聲,看著來往的路人,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非常有感覺。</p> <p class="ql-block">洛卡山(La Rocca)就像座天然的城堡,赫然聳立在小鎮(zhèn)的上方,可惜我們是沒時間去攀爬。不然的話,從山頂俯瞰切法盧小鎮(zhèn),景色定是驚艷無比的。</p> <p class="ql-block">海濱這一片,真是人聲鼎沸,擴音喇叭里放著節(jié)奏感超強的勁歌,成群的人趕往海邊,沙灘上幾乎都沒有空位。而我們來到這邊只是想看看《天堂電影院》中老放映師費多與年輕徒弟多多促膝長談的海灘以及多多思念初戀情人的堤岸。可惜的是在如此喧雜的氛圍中,哪還能還原電影中的那一幕啊?就連電影中的那句“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會以為這里就是全世界”的臺詞,也多少顯得沒有那么強的說服力了,原本安靜祥和的切法盧已成為旅游勝地,它那讓人難以忘懷的風光在如此眾多的游人中很難得以完美,于是我們草草拍了張照片就離開了。</p> <p class="ql-block">這座漂亮的海濱小城,因洛卡巨石而聞名,是希臘女神戴安娜神廟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等我們抵達巴勒莫,時間已是晚上近7點了。今天行程大約要在400公里左右,路上跑的時間遠多于觀光的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