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電視劇《天道》里有一句話——文學影視作品是扒拉靈魂的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其實,寫作也是一樣。不管我們寫什么類型的文章,或者參與什么樣的話題,寫出來的文字,它一定是可以愉悅?cè)说男那?,在精神上給予人鼓舞,在思維角度上有所啟發(fā),亦或在情感慰籍上得以宣泄。因此我們說,寫文章不是隨便寫寫,無病呻吟一番就能做到的。文字必須是有溫度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讓寫出來的文字帶著自己的溫度呢?一起來探討~</p> 愉悅?cè)诵? <p class="ql-block">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一定是愉悅?cè)诵牡?。就像我們欣賞一個人,映入眼簾的首先是她的服飾、妝容、氣質(zhì)。好的文字就是好的外表,給人感官上的愉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的文章制作,也是愉悅?cè)诵牡?。就跟聽一個人作報告那樣,我們會在意她表達的語氣、用詞的講究、熟練的程度。閱讀文章也是如此,因為呈現(xiàn)出來的是作者一種表達的態(tài)度。讓人愉悅的文章就是有溫度的!</p><p class="ql-block">比如,我的第一篇朗誦加“精”篇 《【朗誦】遠方的你》<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2f1hdc7?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519038&uuid=439ecd00fd983514b68c73f9a4b30ce5&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19038&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822dceb1567a476152e38e79e1d81b8a&um_rtc=16a8ac0e5af8e6bc510669309db61e72"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文章鏈接</a>。其實我的朗誦并不十分出色,但是我的文章制作花了些功夫。與文字合拍的背景音樂、與詩意相得益彰的配圖,這樣讓閱讀聆聽者首先有了感觀上的融入和喜歡,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有自己的朗誦特色吧!</p> 鼓舞精神 <p class="ql-block">《周易》中記載“鼓之舞之以盡神”,這說明鼓舞就是振奮人心,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現(xiàn)。寫文如何做到“鼓舞”二字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日我翻讀《艾青詩選》,書中一篇《礁 石》讓我特別震撼,那么普通的、不起眼的大石頭,詩人竟然賦予了它生命,詩歌里的每一個句子都是精神的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p><p class="ql-block">它的臉上和身上 象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文,我們不要只停留在表相上,而是應(yīng)該努力延展它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質(zhì)和力量,就像</span>艾青先生的詩那樣,無處不表達出他的“根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的愛國精神。這精神就是溫度!</p> 拓展思維 <p class="ql-block">我們喜歡閱讀文學巨作,為什么呢?因為這些作品內(nèi)涵豐富,知識面廣,指導(dǎo)性強,總的來說就是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學寫一篇好文章,要在文體、構(gòu)思上下功夫。只有懂得思考,才能不斷地打開創(chuàng)作思路,囊括更廣泛的知識面,借以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讓文章呈現(xiàn)廣度與深度,同時給予閱讀者以思考。這思考里是帶著你的溫度!</p><p class="ql-block">比如,我的文章《做飯是一場人生修行》<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59sokiz?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519038&uuid=439ecd00fd983514b68c73f9a4b30ce5&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19038&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822dceb1567a476152e38e79e1d81b8a&um_rtc=a528a832309586132b04b28c6ffac6b4"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文章鏈接</a>。做飯本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事情,但是我卻巧妙地將“做飯與成長”結(jié)合起來寫,將學習做飯貫穿在我人生的成長路上,結(jié)果我的文章被【思想的火花】話題收錄為“精華”。于是我的這篇文章,是不是既有了生活的溫度,又有了思想的高度呢?</p> 宣泄情感 <p class="ql-block">當我們遇上悲情的事件,比如發(fā)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又比如名人的離去等等,我們愛用文字來抒發(fā)情感。那么這里會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文字,是閱讀完,有一股悲情環(huán)繞,揮之不去;第二種文字,是閱讀后,有溫暖在人間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來看一段作家池莉的文章《第28天隔離了,這個時刻!》里的開篇:</p><p class="ql-block">側(cè)面樓棟一戶人家的窗前,一位老人,打開玻璃窗,對著戶外顫抖哀號:“某時候才是個頭哇——某時候才是個頭哇——”我聽見了。我立刻沖到窗前,打開我家窗戶,尋求老人目光,向他擺手搖手,“喂——爹爹”我使出最溫和安詳?shù)纳ひ?,與他打招呼。由于角度關(guān)系,我無法判斷他是否看見了我。我就努力持續(xù)著,持續(xù)著,直至他終于朝我這邊轉(zhuǎn)過臉。然后老人停止了,關(guān)上窗戶進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段文字里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幕悲情的場景,如果按前面第一種文字的表達,那寫出來的文字是冰冷的,讓人揪心。而作家池莉的這段文字表達,我讀到的是一份“暖”,就是前面說的那種”溫暖在人間”的感受。你讀出來了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比如,袁隆平老先生過世了,關(guān)于他老人家的資訊滿屏皆是。這是件難過的事情,但我們會以一種宣揚“袁隆平精神”的方式寫作,而不是一味地悲情述說。</p><p class="ql-block">5月23日,袁老走的第二天,我在【回憶青春往事】話題是這樣發(fā)“說說”致敬他老人家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兒子大學畢業(yè)工作之余專心玩他的音樂,我終于懂得他是真的熱愛音樂,像他爸爸一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年輕的爸爸,那時是他們部隊大院里玩音響的高手。90年代初時新組裝音響,大院里80%的家庭組裝音響設(shè)備都是他完成的。他是酷愛音樂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傳承是一種家教,是一種美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一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要注重寫文的初心,不要為了寫而寫。在以文交友的平臺,要想了解和懂得一個人,就得去讀他或她的文章。細讀文章,如能感受到其文字的魅力以及思想的深度,并引起共鳴,那就是一篇暖文。而如果文章寫得像白開水一樣,語言平淡無奇,內(nèi)容枯燥乏味,立意深度不足,那這樣的文章就是缺乏“溫度”的。 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p><p class="ql-block">寫文,要隨心而寫,用真心去感悟,用誠意去完成。并且要時常帶著一顆求知的心去探索更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去閱讀更多的書,去觀察更多的人和事。始終保持一顆喜歡分享的心,用有“溫度”的文字,借以溫暖閱讀者的心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為一名寫作者,要有社會責任感,要有人性的“溫度”。好的文字,是可以搭起一座橋梁,通向彼此的心靈,引起心底的共鳴。好的文字,應(yīng)該是反映真實,吐露心聲,是給予人力量的,是帶著作者的溫度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