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瑪多縣</p><p class="ql-block">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p><p class="ql-block">瑪多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下轄縣,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縣,全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氣溫-4℃,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兩季之別,是國內(nèi)人類生存環(huán)境最惡劣的地區(qū)之一。</p><p class="ql-block">瑪多縣位于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hù)區(qū)核心腹地,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也是黃河中下游地區(qū)經(jīng)濟(jì)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生態(tài)功能平衡區(qū)。作為黃河發(fā)源地,素有“黃河之源”、“千湖之縣”、“中華水塔”的美譽(yù)。扎陵湖、鄂陵湖兩“姊妹湖”被聯(lián)合國《濕地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截至2021年3月,瑪多縣全縣總面積2.53萬平方公里,下轄2鄉(xiāng)2鎮(zhèn),全縣總?cè)丝?4400人,人口密度為每2平方公里1人,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縣。</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入選“2021中國春季休閑百佳縣市”榜單。[1]</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瑪多縣</p><p class="ql-block">面積</p><p class="ql-block">25253 km2</p><p class="ql-block">外文名</p><p class="ql-block">Maduo County</p><p class="ql-block">人口數(shù)量</p><p class="ql-block">常住人口15714人(2018年)[1]</p><p class="ql-block">別名</p><p class="ql-block">瑪多</p><p class="ql-block">更多</p><p class="ql-block">青海瑪多7.4級地震 縣城區(qū)域有圍墻倒塌</p><p class="ql-block">據(jù)中國地震臺網(wǎng)正式測定,2021年5月22日2時4分(北京時間),在青海省果洛州瑪多縣(北緯34.59度,東經(jīng)98.34度)發(fā)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p><p class="ql-block">基本概況</p><p class="ql-block">瑪多縣萬里黃河的發(fā)祥地,享有黃河源頭第一縣的美稱,在這片神奇廣袤的草原上,牛羊成群,湖泊星羅棋布。鄂陵湖、扎陵湖、冬格措納湖、星宿海、黃河等匯成了豐富的水利資源,地下蘊(yùn)藏著可觀的礦藏資源等待開發(fā)。</p><p class="ql-block">瑪多縣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北與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都蘭縣接壤,東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相毗鄰,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達(dá)日縣和四川省石渠縣接壤,西靠玉樹藏族自治縣曲麻萊縣,西南與玉樹藏族自治州相連,南北寬207公里,東西長約228公里,全縣總面積252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4℃,屬高寒草原氣候。</p><p class="ql-block">瑪多縣純屬牧業(yè)縣,縣轄扎陵湖、黑河、黃河三鄉(xiāng)和花石峽鎮(zhèn),共有27個牧委會。全縣總?cè)丝?3076人,平均人口密度只有0.43人/K㎡,其中牧業(yè)人口10266人,牧業(yè)人口占78.5%。2006年完成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7938.77萬元,其中第一產(chǎn)業(yè)完成3645.2萬元,第二產(chǎn)業(yè)完成157.6萬元,第三產(chǎn)業(yè)完成4135.97萬元。完成現(xiàn)價牧業(yè)總產(chǎn)值4433.42萬元,牧民人均收入為2022.69元。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控制在3.9%以內(nèi);人口出生率為16.52‰,計劃生育率為97.21%;學(xué)齡兒童入學(xué)率為98%,其中牧民子女入學(xué)率97%?,F(xiàn)有國道214線橫穿縣域全境,花吉、倒邦公路、黃河源旅游公路等,境內(nèi)公路里程達(dá)1330.04公里,隨著近幾年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力度的加大,各項(xiàng)基礎(chǔ)設(shè)施條件得到改善,城鎮(zhèn)建設(shè)步伐加快。</p><p class="ql-block">黃河源區(qū)有豐富的高原草甸,野生動物資源、珍禽魚類、冰蝕地貌、風(fēng)土人情、宗教信仰、美麗淳樸的神秘傳說,文成公主進(jìn)藏和親的足跡、藏族英雄格薩爾王遺跡歷史畫卷,黃河源國際狩獵場等獨(dú)特的自然和歷史人文旅游資源。</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地處黃河源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奇特,境內(nèi)旅游資源豐富,享有獨(dú)特的自然風(fēng)光和奇妙的人文景觀。絢麗的高原,湖光十色的美麗景色,吸引著國內(nèi)外游客到瑪多縣旅游、觀光探險。領(lǐng)略河源風(fēng)光,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和河源藏族同胞的深情厚意。其中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猶如草原上的兩顆明珠鑲嵌在黃河源頭,扎陵湖面積526平方公里,鄂陵湖600多平方公里,湖中的一些小島是夏天候鳥自由生活的王國,人們稱之為青海的第二鳥島,有成千上萬的斑頭雁、棕頭鷗、魚鷗和鸕鶿、黑頸鶴、大天鵝等候鳥。還有牛頭碑、香港回歸紀(jì)念碑、澳門回歸紀(jì)念碑、黑海海心山鳥島、猴王山、人頭山等等,是民族風(fēng)情旅游觀光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瑪多縣海拔在4200米以上,天氣變幻未測,一日四季景。綠草如茵的原野,宛如一塊巨大的碧毯,展現(xiàn)在萬里蒼穹之下,天高云淡,無邊無際,更有數(shù)不清的牦牛、藏羊、駿馬撒滿草原,真是一幅維妙的“天蒼蒼、野茫茫”,草地遍地見牛羊的壯麗圖畫。縣城瑪查理是萬里黃河流經(jīng)的第一縣城,也是我國自唐代以來通往西藏邊陲的重要驛站和古老渡口,千百年來多少青馬黃衣的使者,傳經(jīng)布道的僧人在河畔解鞍飲馬、風(fēng)餐露宿,多少南來北行為表現(xiàn)的旅者,專事買賣的商賈在這里含辛茹苦、幕宿朝行。世代生存在這片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勤勞純樸、豪放耿直的藏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地域文化,這里有藏族人民獨(dú)特的風(fēng)俗、風(fēng)情,充滿神秘色彩的藏傳寺院。這里曾經(jīng)是藏族傳奇英雄格薩爾王叱咤風(fēng)云的地方,也是唐蕃古道重要的驛站,是松贊干布迎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圣地,是藏漢民族世世代代緊密相連的紐帶。到瑪多觀光旅游,追蹤滔滔黃河的涓涓之源,領(lǐng)略河源景色,異域風(fēng)情,珍禽異獸,自然景觀,高原風(fēng)光,是多少志士夢寐以求的宿愿。</p><p class="ql-block">以214國道為主干線的公路四通八達(dá),交通極為便利??h城、花石峽鎮(zhèn)、三岔路口等城鎮(zhèn)商鋪林立,旅館、飯店羅列街道、公路兩旁,旅游服務(wù)水平逐步得以提高。黃金旅游線路西寧――瑪多――扎陵湖、鄂陵湖――牛頭碑――黃河源頭正在開發(fā),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一條集狩獵、探險、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黃金線路。 自然條件</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地處黃河源頭,巴顏喀拉山北麓,阿尼瑪卿山以西的黃河谷地。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在境內(nèi),素有“千湖之縣”之稱。屬高原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均溫-4℃,年降水量585.5毫米。礦藏主要有煤、金、銅、水晶石等。野生動物有野馬、野驢、熊、羚羊、石羊、雪豹、旱獺、紅狐等。有各種鳥類38種。野生藥用植物有冬蟲夏草、貝母、雪蓮等。湖泊河流產(chǎn)花斑裸鯉、鯉魚等。</p><p class="ql-block">地理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瑪多縣瑪多縣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標(biāo)北緯33°50′~35°40′,東經(jīng)96°50′~99°20′。北依積石山支脈布青山,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相接,東部與海南藏族自治州興??h和果洛州瑪沁縣毗鄰,南與果洛州達(dá)日縣和四川省石渠縣接壤,西靠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曲麻萊縣,西南以巴顏喀拉山為界,與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相連。南北寬約207公里,東西長約228公里。全縣總面積25253平方公里,占果洛藏族自治州面積的20.8%。</p><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屬高平原地區(qū),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大部分在4500~5000米之間,地形起伏不大,相對平坦,比高500~1000米,西北高,東南低,山間有平坦地、沙漠地、沼澤地。大地構(gòu)造單元屬巴顏喀拉褶皺帶,構(gòu)造線均作西北至東南走向,地貌輪廓明顯地受構(gòu)造控制。瑪多地區(qū)占優(yōu)勢的地貌類型是寬谷和河湖盆地,它們多為斷陷作用所形成。</p><p class="ql-block">氣候特點(diǎn)</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屬高寒草原氣候,一年之中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而通常又把冷暖兩季分別稱為冬季和夏季。冬季漫長而嚴(yán)寒,干燥多大風(fēng),夏季短促而溫涼,多雨。其溫度、風(fēng)力、降雨量情況是:</p><p class="ql-block">溫度</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年平均氣溫-4.1℃,除5~9月份,各月平均氣溫在-3.0℃以下,最冷的1月份為-16.8℃,1978年竟達(dá)-26.6℃,極端日最低溫-48.1℃,是青海省極端日氣溫最低的地方。最熱月7月份為7.5℃,極端日最高溫22.9℃,累年氣溫≤0.0℃,日數(shù)為94.8天,既是最溫涼的夏季,最少也有10天以上?,敹喔咴滋烊丈鋸?qiáng),地面接受熱量多,升溫快,散熱量大,溫度急劇下降,氣溫日差較大,年平均14.0℃。全年無絕對無霜期。</p><p class="ql-block">風(fēng)力</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大風(fēng)日數(shù)多,從11月至次年4月最為頻繁,約占年大風(fēng)日數(shù)的70~85%。大風(fēng)的年際變化大,最多的1966年達(dá)110天,最少的年份僅出現(xiàn)12天。大風(fēng)的連續(xù)日數(shù)最長達(dá)8~10天。最大風(fēng)速34米/秒。各月大風(fēng)風(fēng)向大部在西北—北西北之間,這類大風(fēng)最為普遍,風(fēng)速大、持續(xù)時間長。</p><p class="ql-block">降水</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年均降水量303.9毫米,但年際變化大,最多的年份434.8毫米,最少的年份84.0毫米。</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瑪多縣是黃河發(fā)源地,境內(nèi)河流密集、湖泊眾多,全縣共有大小湖泊4077個。境內(nèi)主要河流有瑪曲、熱曲、江曲、勒那曲、多曲等,水能蘊(yùn)藏量約424.65萬千瓦。</p><p class="ql-block">自然資源</p><p class="ql-block">草場資源</p><p class="ql-block">瑪多縣2007年土地總面積262.67公頃,其中草場面積229.91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87.5%,可利用草場面積180.53萬公頃,占草場面積的78.5%。瑪多草場按照植物適口性、利用率、營養(yǎng)成分劃分為優(yōu)、良、中、低劣5個等級的草場。</p><p class="ql-block">礦產(chǎn)資源</p><p class="ql-block">瑪多縣現(xiàn)已探明的礦藏有煤、鹽、砂金、硼礦等?;ㄊ瘝{鎮(zhèn)與都蘭縣交界處的雜抑合惹煤礦,和正在開采的紅土坡煤礦,蘊(yùn)藏量都在百萬噸以上。</p><p class="ql-block">生物資源</p><p class="ql-block">瑪多縣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主要有:野牛、野驢(俗稱野馬)、羚羊、黃羊、石羊、盤羊、白唇鹿、棕熊、狼、紅狐、猞猁、雪豹、獾豬、野貓、旱獺等?,敹嗫h鳥類也很多,這些鳥類大部分屬候鳥,每年5月飛來,10月離去。生活在這里的留鳥主要有棕頭鷗、斑頭雁、玉帶海鷗、赤麻鴨、黑頸鶴、金鸻、紅腳鷸、鷺鶴等,種類不多,數(shù)量很大。在扎陵湖、鄂陵湖及兩湖的連通河中有魚類8種,其中有花斑裸鯉,極邊扁咽齒魚,骨唇黃河魚,黃河裸裂尻魚,厚唇重唇魚。兩湖中8種魚類在黃河上流均有分布。</p><p class="ql-block">人口民族</p><p class="ql-block">人口</p><p class="ql-block">2018年,全縣人口出生率16.1‰,人口死亡率3.19‰,人口自然增長率13‰。年末常住人口15714人。其中:其中城鎮(zhèn)人口3340人,農(nóng)村人口12374人。[2]</p><p class="ql-block">民族</p><p class="ql-block">瑪多縣共有漢、藏、蒙古、回、撒拉、滿、土、瑤、苗等9個民族。</p><p class="ql-block">旅游景區(qū)</p><p class="ql-block">巴顏喀拉山</p><p class="ql-block">巴顏喀拉山位于瑪多縣西南,蒙古語意為“富饒青(黑)色的山”,藏語叫“茶拉”,意為華麗的山,從 昆侖山脈東延780千米,是昆侖山的南支。巴顏喀拉山口位于山脈中部,自古以來是由西寧至玉樹的交通要道,有青康公路通過。</p><p class="ql-block">星宿海</p><p class="ql-block">星宿海,藏語稱為“錯岔”,意思是“花海子”,位于黃河源頭地區(qū),東與扎陵湖相鄰,西與約古宗列盆地相接,這個地區(qū)海拔4500米左右,是一個狹長盆地,地勢平緩,黃河行進(jìn)至此,河面驟然展寬,流速變緩,水流四處散流,形成大片沼澤草灘和難以計數(shù)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湖泊。這些星羅棋布小海子,大的上百立方米,小的僅幾立方米,星宿海之名即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冬格措納湖</p><p class="ql-block">藏語名為“冬格措納湖”,蒙語稱為“托索湖”,意思均為黑海。坐落在瑪多縣花石峽鎮(zhèn)西北約16公里處,也意為“一千座山圍成的湖”。該湖地處海拔4117米的高原之上,東西長45公里,西北寬10公里,面積450平方公里,水深10米,湖水呈深藍(lán)色,淡水,可飲用。</p><p class="ql-block">鄂陵湖扎陵湖</p><p class="ql-block">扎陵湖與鄂陵湖位于黃河源區(qū)的青海省瑪多縣境,系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黃河源頭姊妹湖”之稱。</p><p class="ql-block">鄂陵湖在東,扎陵湖在西。兩湖中間,有巴顏朗馬山相隔。從山頂遠(yuǎn)眺,可見黃河分成三股流入扎陵湖中。扎陵湖的湖面東西寬而南北窄,面積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6米,最淺處僅1米多,蓄水量46億立方米。由于水淺的地方呈乳白色,因而被稱為“白色的長湖”。</p><p class="ql-block">黃河從扎陵湖的南岸流出,經(jīng)過一條長約20公里、寬300多米的黃河峽谷,分九股在西南隅流入鄂陵湖。鄂陵湖南北寬而東西窄,面積為6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處達(dá)30多米,蓄水量107億立方米。被稱作“藍(lán)色的長湖”。</p><p class="ql-block">黃河源國際狩獵場</p><p class="ql-block">青海黃河源國際獵場,位于果洛州瑪多縣境內(nèi),獵場總面積37多萬公頃,有3個獵點(diǎn),分別是黑海鄉(xiāng)境內(nèi)的冬格措納湖獵點(diǎn),面積14萬公頃,冬格措納湖面積2400公頃;第二個是扎陵湖鄉(xiāng)境內(nèi)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獵點(diǎn),面積15萬公頃,扎陵湖和鄂陵湖面積11.44萬公頃;第三個是黑河鄉(xiāng)野馬灘獵區(qū),面積8萬公頃。境內(nèi)湖泊棋布,自然環(huán)境復(fù)雜多樣。</p><p class="ql-block">神牛碑銘</p><p class="ql-block">牛頭紀(jì)念碑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之間的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則山的頂峰。為開辟黃河源頭的旅游業(yè),瑪多縣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修建了這座“華夏之魂河源牛頭碑”,碑體總重5.1噸,純銅鑄造,碑身高3米,碑座高2米,寬2.8米,單層厚度1.5毫米。已故十世班禪大師和胡耀邦同志分別為紀(jì)念碑題寫了藏漢文“黃河源頭”字樣。</p><p class="ql-block">黃河源水電站</p><p class="ql-block">瑪多縣黃河源水電站于2003年建成發(fā)電,它作為黃河源第一座水電站載入水電建設(shè)史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電站,海拔3980米,以25億立方米的庫容在河源大地造就了一大奇觀,結(jié)束了瑪多作為無電縣的歷史,為瑪多經(jīng)濟(jì)、社會的發(fā)展注入了活力,也為扎陵湖、鄂陵湖這兩個姐妹塑造了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凌晨2時4分在青海果洛州瑪多縣發(fā)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于北緯34.59度,東經(jīng)98.34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