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連的老式有軌電車</p> <p class="ql-block">大連的老式有軌電車</p> <p class="ql-block"> 老式有軌電車</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搬遷以前住在大連中山路體育場對面的珠江路飯店,黃河路小學(xué)附近,即現(xiàn)在的萬達華府地段,日式結(jié)構(gòu)的樓房,小時候經(jīng)常住在姥姥家,睡在姥姥家大木炕上。每天凌晨四點多鐘有軌電車就開始運行,電車車輪和軌道撞擊發(fā)出地叮叮咣咣行駛聲,喚醒了安睡的城市,攪醒了我的好夢,躺在木炕上兩眼睜著,傾聽電車漸近漸遠的行駛聲,有時候困了不知不覺又接著睡。天亮了,只得睡眼惺忪地爬起來穿衣起床,心里嘟囔著這可惡的電車真是討厭,一大早讓人不得安生。這叮叮咣咣的行駛聲,伴著我在那個時期里成長,說來奇怪,后來慢慢聽慣了這聲音,接受了它的存在,覺得這聲音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并漸漸喜歡上這由遠而近,由近及遠的聲音。深夜,還是那熟悉的叮咣聲,把最后一個下班的人送回了家,伴隨著這座城市進入夢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身體不好經(jīng)常鬧病,由舅舅們領(lǐng)著坐電車到一二九街兒童醫(yī)院看病就成了家常便飯。那綠色的車身、古怪的造型、慢吞吞的車速、叮咣地行駛聲、悶悶地喇叭聲、擁擠的車廂、木質(zhì)的硬座、兩排獨有的吊環(huán)把手、頭尾都能駕駛的小小操作室。更有趣的是電車跑著跑著忽然不動了,原來是上面觸電的大辮子掉軌了,司機和乘務(wù)員趕忙用繩子拖著上面的鐵家伙對軌,這給我的童年少年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家住在金州,長大了到了該上學(xué)的年齡長住姥姥家的次數(shù)就少了,偶爾去一趟為了省錢從金州火車站花三角錢坐市郊火車到沙河口火車站,下車再花四分錢坐我熟悉的有軌電車從興工街坐到五一廣場下車,然后步行經(jīng)過東北路小學(xué)到姥姥家。如果坐到大連火車站是四毛錢,轉(zhuǎn)乘有軌電車體育場站下車貴一毛錢,步行距離卻近很多。</p><p class="ql-block"> 不知什么時候熟悉的電車叮咣聲聽不到了,一打聽,原來中山路電車軌道拆除了,有軌電車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燒油的公共汽車。躺在姥姥家木炕上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叮叮咣咣電車行駛聲了,看不到夜空中熟悉的藍色電火花,雖然安靜了不少,但似乎缺少點什么?是童年的記憶?還是少年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八四年四月我和另外三名同志被抽調(diào)到信貸部門工作,剛剛成立的工商銀行組織被抽調(diào)人員到市行參加信貸員培訓(xùn)班學(xué)習(xí)七個月。</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每天清晨從金州城北門口位置騎二十多分鐘的自行車到火車站,然后持板票(通勤火車票)坐一個小時通勤火車到大連站下車。坐火車通勤職工多,基本上是站到大連站,有時靠個茶幾座就挺知足,挺幸運了。</p><p class="ql-block"> 下了火車再轉(zhuǎn)乘201路有軌電車到上課地點,時隔多年又坐上熟悉的有軌電車感覺挺興奮。上午去上課這個時間段正是上班高峰期坐電車也擠得夠嗆,人擠人水泄不通,嚴重時勉強才能關(guān)上車門,坐三站路在民主廣場下車,上課地點位于廣場附近的三十三中,是一座有些歷史的三層樓。下午回來因不是下班高峰期,車里寬敞輕松了許多,有時間有心情觀賞窗外的景物,觀察車內(nèi)乘車人的眾生百態(tài)。這樣的通勤生活持續(xù)了七個月,電車也滿滿坐了七個月。</p><p class="ql-block">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前幾天受邀到好友家拜訪,當告訴我可乘有軌電車前往時,我欣然選擇坐有軌電車。不知是時隔太久還是人老了腦袋不好使,竟然想不起來還有這么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更忘了站點在哪里?一路打聽才把記憶拽回到現(xiàn)實。時隔三十多年又坐上了熟悉的有軌電車。聽著那熟悉的叮咣聲、熟悉的靠兩邊車身設(shè)置的黃色木質(zhì)座椅、熟悉的褐色圓型吊環(huán)把手、熟悉的車內(nèi)陳設(shè)。望見三十三中三層紅色的樓房,既感親切又覺陌生。記憶里最后一次乘坐有軌電車時年齡還不到三十歲,一個朝氣蓬勃,躊躇滿志的年輕小伙。悠悠數(shù)年,恍如隔世。再次乘坐已是年過花甲,兩鬢染白的老者。此次坐電車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原來感覺不一樣的現(xiàn)象,以前有軌電車鐵軌和馬路銜接不好,高低不平,行人走路和其它車輛通過也不方便。現(xiàn)在鋪的柏油路面和鋼軌一樣平,路面畫了標線,即美觀又擴大了汽車通行的范圍。由于汽車占用了電車道,汽車和電車混駛,電車沒有專用道,致使行駛時走走停停速度緩慢。</p><p class="ql-block"> 日俄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日本占領(lǐng)了大連,日本人稱大連為“關(guān)東州"即日本的海外州,地位僅次于日本本土。為了鞏固和加強對大連的統(tǒng)治,著力發(fā)展大連的經(jīng)濟文化建設(shè),采用了多國技術(shù)和材料,于1909年修建了第一條有軌電路線路,標志著大連有軌電車的開始。以后又陸續(xù)修建了多條線路,是當時大連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大連1945年光復(fù)后,人民政府對電車線路進行擴建和升級改造,最多發(fā)展成11條線路,現(xiàn)在只保留兩條有軌電車線路。近年來,對車輛也進行了升級換代和更新,上線了一批大玻璃窗,更美觀、更漂亮、載客量更大、技術(shù)更先進的車輛。新車與舊車同時上路,我更喜歡具有滄桑感,充滿兒時記憶的舊式電車。</p><p class="ql-block"> 2018年去歐洲旅游,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一個瀕臨地中海,有著金色海灘,充滿陽光的古老城市,瑞士蘇黎世,以蘇黎世湖和國際足聯(lián)總部所在地而聞名。這兩座城市的有軌電車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長長寬大的車身、敞亮的大玻璃窗、載人寥寥空蕩蕩的車廂,在陽光、藍天、白云、湖水的映襯下靜靜地行駛著,這勾起了我對家鄉(xiāng)大連老式電車的思念和回憶。真想坐一坐這異國的有軌電車,品味一下彎彎曲曲的街景,領(lǐng)略街道兩旁飽經(jīng)滄桑的建筑,欣賞古老城市的旖旎風(fēng)光。只可惜時間倉促不能遂愿只得作罷。看著電車駛離漸漸遠去最后消失在視野里,心里稍有些許的不甘。</p><p class="ql-block"> 大連的老式有軌電車據(jù)說是全國保留最完整且正在運行的電車,是大連一張亮麗的經(jīng)久不衰的城市名片。許多人慕名前來一睹它依舊挺拔的雄姿,并以乘坐電車游覽大連的風(fēng)光為榮。</p><p class="ql-block"> 大連的老式有軌電車,那叮叮咣咣的聲音,撞響了時代的記憶,這輛從1909年駛來的有軌電車,標志著大連現(xiàn)代化的開始,它已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這座城市多元文化和發(fā)展歷史的載體,是一段殖民歷史的見證者,是大連獨一無二的城市文化符號。</p><p class="ql-block"> 百年滄桑歷史和現(xiàn)實現(xiàn)代共存,行駛在大連人的感情世界里,是我童年美好永恒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5日大連金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瑞士首都伯爾尼的電車</p> <p class="ql-block">瑞士蘇黎世的電車</p> <p class="ql-block">瑞士蘇黎世的電車</p> <p class="ql-block">法國南部城市尼斯的電車</p> <p class="ql-block">坐電車的視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