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我的櫛風沐雨姊妹篇

七月文章

<h3> 湘江北去,桔子洲頭</h3><h3> 我們的家鄉(xiāng)長沙,地形地貌特點就是襄括了“山、水、洲、城”四大特點。</h3><h3> 特別是那條湖南的四大水系之首的湘江,發(fā)源于湖廣之交的天然屏障南嶺山脈,浩浩蕩蕩向北流淌,奔騰不息投身北向與長江匯合,將我們長沙因湘江分隔成東西兩大地域,歷史上就此形成了長沙城市大致格局,這就是有名的“西文東市”的城市劃分和東西城區(qū)側重發(fā)展方向。</h3><h3> 我們兄弟姐妹共五人,從小就生活在岳麓山下的一個美麗的“麓山南桔”桔樹園里,都是在桔子樹環(huán)繞的農家老舍里出生,用句現(xiàn)代語言稱呼就是典型的“農三代”。這個歷史上叫做“油榨坡”的果園鄉(xiāng)村,直到民國時代,基本上就是與外界很少打交道的桔樹果園“桃花源”式的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一直到解放之后的五二年,在原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清華大學準備南遷到長沙時建設的“和平樓”、“民主樓”一帶建筑物群,由新中國正式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一個亞洲最大的有色冶金系統(tǒng)的大學――中南礦冶學院,這樣,人類社會的文化科學的強勁東風才吹進了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兄弟姐妹這樣才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從果農桔子園中邁開雙腿跨進了高等學府――中南礦冶學院地域范圍并開始融入其中生活,我們才睜開雙眼看到了桔樹果園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的湖南省會五一大馬路邊日益繁華和高樓林立的城市街道和鱗次櫛比的商鋪店面。我們這樣才能領略到了大城市的風采。</h3><h3> 我腦海深處記憶我童年時代居住的“油榨坡”桔子樹果園生涯中,雖說還不至于有結繩記事之類的落后的原始生活,但我確確實實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是靠“審堂下之陰”來記時的――因為老爸在礦冶印刷廠上班,午休時間在家里午睡,交代我就是看著太陽照著房屋前“階基”上畫定的一條固定線條,而判斷出必須去礦冶印刷廠下午上班的時間。這種原始的靠“審堂下之陰”而記時的原始計時方法,直到后來老爸在印刷廠工作發(fā)了工資后,購買了家里第一件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紅色小鬧鐘之后,我才結束了使用“審堂下之陰”而記時的原始計時方法。</h3><h3> 至于已經上小學之后,當我經過住在高坪村的小學女同學張美珍家前坪新建的一座公用“自來水”籠頭時,我生平第一次好奇地試探著照學別的取水人手擰一下籠頭,生平第一次看到白嘩嘩的“自來水”從鐵管子上的籠頭里“自動”流出來時,當即就因此嚇了一跳,幾乎手足無措不好收場了,我當時的震撼訝異和好奇,真正久久在我幼小的接受了“文明世界”之后對一切新鮮事物抱的喜悅和新穎,就是我當時生活的主旋律。</h3><h3> 就說我受到的教育,也逐步融合到礦冶的現(xiàn)代化先進的大環(huán)境中來了。</h3><h3> 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就是由礦冶的老院長陳新民教授的夫人擔任的班主任老師,小學初中同學蘭明的媽媽是幼兒園園長,從幼兒時代就開始接受良好的環(huán)境和良師的教育。</h3><h3> 我的幼兒園時代就開始同學,左家垅小學、十九中初中同學的黃家漢父親是黃院長培云先生,劉佩瓊同學的父親是劉基盤教授,鐘喜蓀爺爺是鐘伯謙教授,倆位都是礦冶建院元老,是國內著名的地質冶金教授。特別是傅慧珍同學,是建院元老傅崇說教授的女兒,我生平第一次觀看電視機(黑白電視),就是在她家(印象中當時是住在勝利村?甘棠樓?)觀看的。我生平只聽到說過有現(xiàn)代化的“電視機”,但還從來沒有機會有幸目睹過電視機,某日晚飯后,當時在左家垅岳麓區(qū)醫(yī)院藥房工作的母親,要為一位病人送中藥到家里去,母親告訴我是熟人傅崇說教授的夫人病了,那應該就是我初中同學傅慧珍家里,我知道那時傅慧珍和她先生李老師正在遙遠的舟山群島工作,老同學去看望一下她生病的母親也是應該。晚上來到傅府,既看望了躺在床上的傅師母,更欣賞到了她家擺在書桌上據(jù)說是自己家里組裝的現(xiàn)代文明社會才具有的“電視機”(盡管是小小的黑白機)??春笪夷欠N受到現(xiàn)代文明震撼的感受,真比第一次看到“自來水”要新穎要長見識多了。</h3><h3> 本篇文章我就敘述我們兄弟姐妹五人生活在1952年礦冶學院正式建立前后,特別是當我們都成了“礦冶子弟”之后,在成長過程中怎樣由農耕鄉(xiāng)村果園生活融入現(xiàn)代學府文明社會生活,融入礦冶這所亞洲最大的有色冶金高等科技大學文明的點點滴滴生活經歷。“窺豹一斑”,進而反映出我們社會的蒼海桑田之變與人民日新月異的精神面貌的蛻變與升華。</h3><h3><br></h3><h3><br></h3> <h3> 我們的“滿舅”鄒鴻斌</h3><h3> 民俗都說“爺親叔大,娘親舅大?!蔽覀兊臐M舅鄒鴻斌,是湘潭大學圖書館和圖書管理系的創(chuàng)建元老,也是位建國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干部”了。他對我們兄弟姐妹的影響在所有的親戚中是影響最大,接觸最多的長輩。</h3><h3> 滿舅最喜歡我這個梅姐家的大侄子了,從這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年輕英俊的滿舅滿是笑意地右手扶著摟著我這個大侄子,趁那天滿舅為我買了頂我盼望已久的海軍帽,帶著我就在他工作地點――五一路新華書店附近的廬山照相館(長沙最大的照相館)拍下了這張我一生中永遠值得紀念的照片,記錄下了滿舅舅對侄兒滿滿的愛意與慈祥。</h3><h3> 確實,當時正在長沙最寬闊最繁華最熱鬧的五一路上“新華書店”上班的滿舅舅,真是我們這些侄兒侄女們的驕傲。剛剛發(fā)蒙上小學的我,被英俊帥氣的滿舅舅帶“進城”(從我們那半閉塞的桔子樹果園中走出來),不要提有多高興了。然而,最吸引我而使我最感興趣的并不是那些琳瑯滿目的商品食品,也不是漂亮時髦的服裝衣物,而是滿舅舅工作地點的特產――書籍。少年的我當時并沒有理解什么格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類厲志名言,只是憑著我一個正在逐步成長成熟的少年本能的熱愛與僻好,每次來到舅舅的書店之后,就象蜜蜂戀鮮花、牛羊戀草原一樣,一頭鉆進擺滿書本(小人書)的“寶籠柜”中,忘記了整個世界的存在,專心關注這些讓我欣喜讓我顛狂的書籍。有次,甚至下班之后,滿舅舅和他們同事都下班走了,到宿舍后沒有看到我去吃飯,這才發(fā)現(xiàn)把我弄丟了,這么大的五一路,這么大的長沙城,到什么地方去找呢?還是滿舅懂我,重新打開書店從擺書的寶籠柜中找到了已完全沉浸在書本中,忘記世界存在的我。</h3><h3> 后來因工作的需要和上級的安排,滿舅舅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學院(他俄語特好),后來又因國家院系大調整而來到湖北洛珈山下的武漢大學圖書管理系學習。文化大革命的革命師生大串聯(lián)時,我曾來到洛珈山下的武漢大學,那座被美麗的櫻花點綴得繁花似錦的高等學府,讓我這個已經高中畢業(yè)了的小青年,堅定了一定要考上大學的“鴻鵠之志”。</h3> <h3> 同甘共苦五姊妹</h3><h3> 我們共有兄弟姐妹五人,這張是一九五九年國慶節(jié)這個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大喜大慶的日子里留下的紀念照片??梢钥闯霎敃r我們的精神面貌與生長發(fā)育大致情況。</h3><h3> 可以看得出,我們三個年齡大點的都己上學讀書了,胸前都掛著?;铡.敃r我己是12歲了應該是上小學五年級了。大妹妹詠之也是上小學。弟弟毅群應該是剛剛才上小學,也戴上了?;?。另外兩個小妹妹建英、建華還是學齡前兒童。</h3><h3> 我們家里就是倆兄弟,弟弟毅群從小就是個聰明善良正直堅毅的孩子,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聰明好學,學啥像啥,一點就會。</h3><h3> 這不,他進了礦冶子弟小學,看到己上高小的我天天和王湄川、秦運泉一幫大同學打乒乓球玩,特羨慕,吵著要學打乒乓球,我也就同意了,帶著毅群弟到左家垅小學校打了幾天乒乓球,人還沒有桌子高,只打了幾天,居然也有模有樣了。又過了一個星期,我是已有了幾年打乒乓球歷史的,卻成了只有一個星期球齡的毅群弟弟手下敗將,我發(fā)現(xiàn)了弟弟這個天生聰慧的特點,支持他學打球,礦冶子弟學校乒乓球校隊是由礦冶學院大學生乒乓球隊的大哥哥們當教練,這些教練們都是全國大學生賽的種子選手,在他們的調教下,弟弟果然球藝進步飛快,成了礦冶子弟學校球隊年齡最小,個子最矮,但球打得最好的小隊員。有次弟弟要參加球賽,老爸不準他去參賽,要弟弟在家做事,我也就敢于出來說服老爸,支持毅群弟弟去參加比賽,取得了好成績。當然,參加工作后,毅群弟弟也是車間絕對主力,并且是廠隊主力隊員之一,廠乒乓球隊在長沙廠礦也是支名列前茅的乒乓球強隊,這些都是后話了。</h3><h3> 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那年毅群弟弟剛剛參加了少年先鋒隊,成為一名胸帶紅領巾的小小少年,滿舅也從北京外國語學院調整到武漢大學圖書館管理系學習,滿舅回長沙專程來拜訪他最尊敬的梅姐姐――我們的母親。意氣風發(fā)躊躇志滿的滿舅舅與他尊敬的梅姐姐敘述別后衷腸之后,主動提出要帶倆位小侄子“過河”去走走。那個時候我們是住在左家垅中南礦冶這個河西“世外桃源”的地方,除了老大我去過“河東”市里,弟弟妹妹們從來沒有出去過。因為毅群弟弟剛剛加入少先隊,為了作為一種嘉獎,滿舅決定帶他“過河”去玩玩。</h3><h3> 滿舅舅在武漢學習,在我們小學生心目中,武漢可是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吧?聽老師講過武漢有三個長沙城市大!今天居然要跟滿舅舅去武漢玩了,這是多么令人興奮和向往的高興事啊。</h3><h3> 那時從左家垅礦冶進城,是唯一的一條五路公共汽車,我看到過最早一批汽車屁股后面背“鍋爐”燒木炭的汽車,也看到過汽車背上背個碩大的“煤氣氣包”跑路的汽車,直到后來的汽油車。今天滿舅舅帶著我們倆兄弟坐上了汽車“進城”去玩。剛剛戴上紅領巾的弟弟,要見他崇拜的滿舅舅,居然不顧大熱天,白襯衫紅領巾整整齊齊地向滿舅舅敬禮致敬。這架勢和禮儀把滿舅舅惹得哈哈大笑,我們侄兒對滿舅舅的崇拜和敬仰可由此而見一斑。</h3><h3> 汽車到了榮灣鎮(zhèn)要坐大輪渡過江。輪渡到了桔子洲上岸,既興奮又好奇更覺新鮮的毅群弟弟生平第一次旅行這么遠,經歷走了這么多路程,又見再次過江上岸,總以為離長沙家里好遠好遠了,就怯怯地問道:“滿舅舅,武漢到了嗎?”舅舅先是愣了愣,方才意會到這個小侄子沒有出過遠門,從來沒有離開過左家垅家里的現(xiàn)實,就有意識地逗逗這個可愛的小侄子,接腔道:“再過一條河后,再一上岸就到武漢了。”</h3><h3> 輪船從桔子洲再一次??康轿逡宦份喍纱a頭,聽到滿舅舅剛剛介紹的情況,弟弟認為這下真的就到了理想中的大城市武漢了,特別顯得興奮和新奇。弟弟纏著滿舅舅問這問那,對五一路上港務局、湖南劇院、五一路百貨公司這些高大繁華的建筑物感覺就是比左家垅不一樣,到底是到了大武漢,看到了繁華世界熱鬧的大城市武漢。而滿舅舅看到可愛的小侄子滿臉的得意與滿足的神態(tài),覺得如果此時此刻戳穿了這個善意的“誤會”和“謊言”,那絕對是個天大的罪過,只有讓這種滿足和愜意繼續(xù)在小侄子頭腦中延續(xù)下去,才能讓小侄子這次人生對第一次“遠足”旅行充滿了新奇的成就感與滿滿的獲得感。</h3><h3> 多少年以后,每當毅群弟弟回憶起這段兒時的趣味回憶,特別是他當日回家后居然在他兒時的玩伴中可以大膽吹噓他某日和舅舅一起去過大武漢,見了大世面時,還是那樣理直氣壯,那樣煞有介事,他自己都能忍俊不禁的微笑。</h3><h3> </h3><h3><br></h3><h3> </h3> <h3>  這是我們一家兄弟姐妹在湖南銀都大酒店和滿舅舅一家的大合影。歲月如梭,時光荏苒,當我們都長大成人時,我們曾經尊敬和喜歡的滿舅舅也漸漸老去,當年的小表弟小表妹也為人夫為人妻了,大家都互相祝願長輩健康長壽,晚輩快樂開心,國泰民安,歲月靜好。</h3> <h3>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h3><h3> 發(fā)生在1968年那埸“四個面向”的大分配時,我因為能自我掌握畢業(yè)分配的方向盤,我是被工宣隊分配到“湖動”進工廠,大妹在師大附中也被分配到了“長紡”進工廠。都是抽到了一支命運的“上上簽”。誰知,12月24日夜里,風云突變,“四個面向”作廢,一場聲勢浩大的“上山下鄉(xiāng)運動”在全國開展了,和1700萬廣大的“老三屆”畢業(yè)生命運一樣,我們五兄弟姐妹中的頭三個面臨人生第一次決擇!</h3><h3> 當時我已滿21歲,且己有位熱戀了兩年的女朋友琪兒,我是讀完了扎扎實實的12年書的。如果只有我自己一個人畢業(yè),我也可以學學社會上有些人想辦法找關系“留城”,至少在學校代代課之類的臨時工作,甚至還可以考慮成立小家庭(年齡是夠了)。但是,只要想到弟弟妹妹,特別是最小的兩個未成年的妹妹們,將來在街道上是絕對找不到工作的。我不能太自私了,只有我們三個大的子女下鄉(xiāng)去了,身體最弱年齡最小的四妹妹才有可能留城安排工作。而且,我的活動能力大點,弟弟大妹在我眼皮之下,我至少能跑跑腿去求求人,不會出現(xiàn)鞭長莫及的情況。</h3><h3> 就這樣,我作出帶弟弟大妹一道下鄉(xiāng)的決定,還從琪兒的老父親手中接過琪兒的戶口簿,為她辦理了隨友下鄉(xiāng)的轉移手續(xù)。</h3><h3> 1969年9月,由于表現(xiàn)優(yōu)秀,我和弟弟一道被招工進長沙船舶廠。</h3><h3> 1970年8月,在那場全國轟轟烈烈的“XXXX”運動中,因為我在長沙八中運動中大量的“撿舉揭發(fā)”材料,我被“開除廠籍,遣送回原籍”湘陰,第二次被“遣送”回到了湘陰荊干大隊,我做夢一樣,云里霧里被拋落凡間鄉(xiāng)下,成了一個連我自己都無法介定自己的人。</h3><h3> 那是段多么糾結迷茫情感失落的日子啊,因為我自己的極小心眼和不知里究,昏頭暈腦的我,讓自己三年來曾經熱戀中的女友琪兒也離我而去。誤會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h3><h3> 我永遠不會忘記1971年的中秋節(jié),廣袤的湘北洞庭湖平原上星羅棋布的圍子里,秋收后的農村各家各戶都在忙忙碌碌地殺雞宰魚慶豐收,喜團圓。只有我座在荊干圍一段倒口的大堤上,李正良(借住戶)家附近的一棵大樟樹下凝神眺望浩潔的明月冉冉升起,耳邊是各家各戶杯盞交錯,喝酒吃肉,溫馨和睦的吉祥喜慶氣氛。月團圓、人團圓――八月十五永恒的話題和生活的中心思想。而我是個被工廠無情遺棄的另類,是個遠離了社會的弱者,我孤獨已極,比百年孤獨更甚,我只能獨自在吟唱那首熟悉不過的歌曲《遠飛的大雁》來抒發(fā)孤獨,這個中秋之夜我孤獨定了。</h3><h3> 正在這時,眼看肯定孤獨絕望定了的我突然看到堤下水渠干道上,從九隊走來了一個姑娘,看著越來越近越熟悉的身影。啊,那是我此時此刻在此地的唯一親人,我一道下鄉(xiāng)的大妹,估計同樣是因為不耐中秋團圓節(jié)日孤獨的氣氛,妹妹找哥來了。終于,我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親切,這是至親骨肉的溫暖的親切,特別在我人生最低谷的中秋團圓之夜,我倍感孤獨時,我仍然還在鄉(xiāng)下插隊的大妹妹的出現(xiàn),注定了可以暫時結束我這“中秋團圓之夜”的孤獨,有兄妹相伴。</h3><h3> 第二年,大妺被招到長沙教書去了。</h3><h3> 多少年后,特別是我們兄弟姐妹都逐漸老去,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白發(fā)蒼蒼,歲月的蒼桑布滿臉龐,我們在盡享子孫團聚的歡樂氣氛時,我仍然會記得1971年那個八月十五,那個洞庭湖畔明月升起時,我那時唯一在身邊的骨肉同胞大妹找哥過節(jié)的記憶。</h3> <h3>  父母親都白發(fā)較早,當我們兄弟姐妹五人時常聚聚時,除了感嘆韶華易逝、容顏易老之外,就祝愿我們兄弟姐妹們在有生之年能健康快樂,吉祥如意。</h3> <h3>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h3><h3> 在我們五姊妹中,54年出生的老四是體質最弱的一個,她出生時因母親正在學習,準備參加工作,所以吸媽媽的奶水最少,受條件限制,媽媽帶得最少。這樣一來,已經七八歲了的大哥哥,我就成了與四妹妹接觸最多的老兄了,我當時已經能夠抱抱四妹到桔子園里屋埸周圍走走轉轉了,當時正在呀呀學語的四妹妹,站在床鋪邊的圍欄邊,手握床鋪圍欄,每天眼睜睜地望著桔子園那頭盼望大哥哥放學回家,只要見到我的身影,就會小手高高舉起焦急地用稚嫩的童音喊我:“大仔、抱啵,大仔、抱啵!”。</h3><h3> 就算我下課后能帶帶妹妹,就算四妹妹乖巧聽話,但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媽媽還是不放心四妹妹獨自在家,家里無人照看的空檔期害怕四妹出事,所以只有四妹妹唯一不湊巧地被寄放到洋湖團湖林家里全托了。所以,那段時間我們三個大點的孩子,都特別想念被寄養(yǎng)的四妹妹。直到今天我還能清晰地記得“洋湖團湖林家里”的地址,準備隨時可以找去看望四妹不至迷路,聽聽四妹她稚嫩的聲音稱呼我“大仔”,要我“抱啵”。</h3><h3> 由于她以上的三個哥哥姐姐全部下鄉(xiāng)了,按照當時的政策,體弱瘦小的四妹妹終于免除了下鄉(xiāng)插田扮禾的高強度勞動,留在城里做點臨時工了。</h3><h3> 戶口仍然留在礦冶街道居委會的按政策可以留城做臨時工的四妹妹,曾經被礦冶街道安排過的幾項臨時工作,都不是那樣容易完成的臨時工作,先是在榮灣鎮(zhèn)橋彎里某個紙盒廠接紙盒子糊,又累又苦還要長途接送,加工費還極少。</h3><h3> 不久,一項更叫人吃不消的體力勞動落到瘦小的四妹妹身上了,河西三汊磯磚廠要勞動力扮磚,這種五大三粗的高強度體力勞動落到四妹身上了,也不知道那些街道居委會管分配的干部怎么想的。據(jù)專程到三汊磯磚廠實地考察過的不放心的毅群弟弟講,先不講扮磚有多繁重,只講趕到三汊磯磚廠,坐汽車到榮灣鎮(zhèn)后,還要步行十多里路,可憐身材瘦小的四妹妹,兩頭不見天,那幾十斤重的磚莢子,真的是為難四妹妹了。</h3><h3> 按“政策”留城的,因為三個哥哥姐姐全下鄉(xiāng)之后才取得這寶貴“留城”機會的四妹妹,在“留城”之后,四妹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不知道歷盡了多少磨難,我認為所謂“留城”的四妹妹,一點也不比我們三個上山下鄉(xiāng)插田扮禾的“知青”哥哥姐姐們勞動得輕松,四妹妹所吃過的苦頭,受過的磨難,一點也不比農村里的哥哥姐姐們少。</h3><h3> 直到四妹妹遇到了她的夫君周曉明,這個憨厚善良的男人,才給了她一個溫暖舒適的家,終于苦盡甜來,享受生活的幸福。</h3> <h3>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h3><h3> 現(xiàn)在,礦冶子弟們因玩伴、鄰居、同學…各種原因都建立起了各種各樣的“微信群”,經常聚聚會會,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三五個閨蜜,七八個鄰居,九十個同學……盡情地在微信群里享受友誼和關切。</h3><h3> 五姊妹中最小的建華妹妹就有個這樣的微信群,以“老八舍”的年齡相仿的女孩子為群友。她們年齡比較小,活潑開朗,幸福快樂,我知道的就有方春燕丶蔡群、劉孟君……;毅群弟弟和常業(yè)恒同學妹妹常業(yè)姣同學,與王湄川弟弟王路野同學;建華妹妹與傅慧珍同學的妹妹傅慧瑤同學……她們把父輩兄輩們手里創(chuàng)下的鄰里友誼和同學真情,通過微信群這個高科技現(xiàn)代化群體發(fā)揚光大,在她們手中繼承下去,真是趕上了好時代,五妹妹就是樂于此道,喜于此法的活躍者,她們的“老八舍子弟群”里就經常開展活動。建英妹妹、毅群弟弟都在各自的礦冶子弟微信群相會,真正是</h3><h3> “百花齊放滿園春,</h3><h3> 萬水千山總是情,</h3><h3> 礦冶活躍眾子弟,</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昔日八舍微信群?!?lt;/span></h3><h3> 一般來講,多兄弟姐妹的家庭中,老滿應該是最受生活眷顧和社會善待的幸運者。在我們的兄弟姐妹中,滿老妹建華確確實實集哥哥姐姐的寵愛于一身,加上她的生性開朗活潑聰明美麗,生活上還是比較幾個哥哥姐姐少受到些波折與找工作的煩惱。</h3><h3> 按照當時的政策與實際情況,五妹建華終于被分配到長沙民族樂器廠。不要小看這個區(qū)屬集體企業(yè),在剛剛改革開放的初期,這個廠因為他們廠的王廠長是個沖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探索先行者,他力推并實際操作的“企業(yè)股份制”在當時可是個“新生事務”,得到了上級的肯定,還在國內影響力極大的《光明日報》上刊登過大塊的經驗介紹與心得體會。</h3><h3> 五妹妹到“民族樂器廠”報到上班時,我們各位哥哥姐姐都相邀一道去送妹妹上班,四個年齡相差不大,整整齊齊的兄弟姐妹一起走到廠里,當時在“民樂”廠里確實有種轟動新聞效用。這個廠里的“才子”,后來考上大學成了高級電氣設計總工的羅總工看上五妹,喜結連理。</h3><h3> 其實,五妹妹在家里是家務最主要的勞動力,記得我們家都還在洪塘子衛(wèi)生院后院居住時,她每天洗衣服一大腳盆,粗手粗腳大把力氣提上桶桶涼浸浸的井水洗衣洗被真正是把好手(比用自來水洗衣服經濟實惠)。每個月做飯燒菜的藕煤基本上就是一頭(老大)一尾(老五)倆兄妹承包。其他各司其責。直到四妹妹結婚后,曉明妹夫在廠里一汽車一汽車地把藕煤做好送到家里碼齊,再也不需要其他人操心了,解決了這個大問題,老媽也顯得舒心多了,常常稱贊這個郎崽子孝順勤快。</h3><h3> 我這篇“美篇”就是把發(fā)生在我們家庭里的“家長里短,趣聞軼事”這些家人中常有的家務事情娓娓道來,細細品味,從中回味難忘的煩惱和解決問題之后的欣慰;成長時期的陣痛和青春期的青澀,也顯得一個和睦家庭的幸??鞓犯械拇嬖谂c值得珍惜。</h3><h3>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h3><h3> 我們感恩蒼天,感恩父母親的在天之靈神明護佑,時至今日,在這世風日下、人心浮燥的現(xiàn)實社會里,我們五兄弟姐妹都能做到獨善其身,健康長壽,開心快樂地度過每一段漫長的艱苦歲月之后,開心地笑到當下的今天。</h3><h3> 我們要以更豁達的心情和開朗的性格,過好當前每天,笑對明天的燦爛或平靜,漪漣或波折。</h3><h3>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h3> <h3> </h3><h3><br></h3><h3><br></h3><h3> 公元二O二一年五月十四日</h3><h3> 七月文章配圖撰文</h3><h3> 于長沙楓林綠洲</h3><h3><br></h3><h3><br></h3><h3>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h3><h3>櫛風沐雨七十載,兄弟姐妹情意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