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三代京華 兩朝重鎮(zhèn)—大同訪古

如月

<p class="ql-block">  2019年的十一長假,游覽了晉南,驚嘆于晉祠歷史的悠久,壺口瀑布的壯觀,王家大院保存的完好……當(dāng)時就計劃轉(zhuǎn)年五一飽覽晉北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然而2020年 的疫情阻止了我們的腳步。在國家有效舉措,百姓自覺遵守下,疫情得到控制。晉北游又提上日程。利用五一小長假開啟我們以大同為中心的晉北游。</p><p class="ql-block">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具有“三代京華、兩朝重鎮(zhèn)”的特點,特別是以云岡石窟、北魏懸空寺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華嚴(yán)寺、善化寺、觀音堂、覺山寺塔、圓覺寺塔為代表的遼金文化;以邊塞長城、兵堡、龍壁、明代大同府城為代表的明清文化,構(gòu)成了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為平城文化、邊塞文化和佛教文化。來大同旅游的游客瀏覽的主要景點為:城區(qū):九龍壁、大同城墻、華嚴(yán)寺城區(qū)外:云岡石窟、恒山、懸空寺、應(yīng)縣木塔。</p> <p class="ql-block">  夕陽西下,我們出發(fā)。為避開人流高峰,4月30號傍晚下班后我們出發(fā)了。</p> <p class="ql-block">路過狼牙山。</p> <p class="ql-block">穿了十二個隧道</p> <p class="ql-block">到達(dá)山西靈丘</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離開靈丘前往雁門關(guān)。遠(yuǎn)山山頂白雪皚皚。</p> <p class="ql-block">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使趙國興盛,也開中原學(xué)胡先河,意義深遠(yuǎn)。他后來傳位給兒子,自稱“主父”,自己則東征西討,滅中山國,又潛入秦國,面見秦昭襄王,還制定繞道秦國北部(今陜北)滅秦的計劃,不過沒能實現(xiàn)就死于宮廷政變,還是活活餓死。而宮廷政變的根本原因是幾個兒子爭位,趙武靈王搖擺不定,最終釀成悲劇。</p><p class="ql-block"> 趙國自武靈王興盛,其子惠文王也是一代明君,重用廉頗藺相如等人,時不時打敗秦國,到再下一代的趙孝成王時,長平之戰(zhàn)就發(fā)生了……</p><p class="ql-block"> 靈丘,因趙武靈王葬此而得名,今墓在靈丘縣城內(nèi),尚未考古發(fā)掘確認(rèn),但根據(jù)史料推測應(yīng)當(dāng)屬實。</p><p class="ql-block"> 行程緊張,沒有特意去趙武靈王墓,只是路過拍了一下照。</p> <p class="ql-block">  雁門關(guān)風(fēng)景名勝區(qū),座落于代州古城北部勾注山脊。南控中原,北扼漠原,是中國古代關(guān)隘規(guī)模宏偉的軍事防御工程。上古稱北陵、西 ,戰(zhàn)國列稱九塞之首,南北朝列稱北庭三關(guān),明代列稱山西內(nèi)三關(guān)。 歷稱勾注塞、西 關(guān)、西陘關(guān),向以關(guān)山雄固,北塞門戶著名,是中國長城文化、關(guān)隘文化之瑰寶。</p> <p class="ql-block">  我以為雁門關(guān)與嘉峪關(guān)一樣,下車就是關(guān)口,所以連瓶水都沒拿。實際上要爬一段挺難走的山才能到關(guān)口。</p> <p class="ql-block">  沒想到的是:我兩周七個月的侄孫,兩周四個多月的外孫居然都登上雁門關(guān)。見到外孫的一剎那我特別感動,因為他是一個有想法的小孩兒,不是你讓他走哪條路他就走哪條路,把他弄上來,他爸媽得有多不易。他尤其喜歡石頭,這漫山遍野的石頭對他有太大的吸引力,讓他離開他喜歡的石頭既需要體力又需要智力。</p> <p class="ql-block">摳石子的川</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是重修的,但樹是老樹。訴說著雁門關(guān)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從這里出關(guān)就是蒙古地界了</p> <p class="ql-block">肖峰不倒翁</p> <p class="ql-block">馬氏殺虎處</p> <p class="ql-block">  離開雁門關(guān)前往應(yīng)縣觀看木塔,隧道口的“雁門”毛澤東所書。</p> <p class="ql-block"> 釋迦塔全稱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俗稱應(yīng)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慶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中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gòu)塔式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qū)。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釋迦塔獲吉尼斯世界紀(jì)錄認(rèn)定,為世界最高的木塔。釋迦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jié)構(gòu)、無釘無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從應(yīng)縣趕往忻州市渾源縣,宿恒吉利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  5月2日四個老年人帶一個二年級學(xué)生去爬北岳恒山</p><p class="ql-block"> 恒山,含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狹義的恒山,即所謂“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明末清初被確定為“五岳”之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廣義的恒山,或稱恒山山脈,是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部、河北省張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間一系列山峰的總稱,大致西南-東北走向延伸,東西長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寬80公里左右,最高峰為代縣、應(yīng)縣邊界處的饅頭山,海拔2426米。</p><p class="ql-block"> 恒山橫亙于山西北部高原與冀中平原之間,因其險峻的自然山勢和地理位置的特點,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山間河谷處的倒馬關(guān)、紫荊關(guān)、平型關(guān)、雁門關(guān)、寧武關(guān)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太原盆地、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古代關(guān)隘、城堡、烽火臺等眾多古代戰(zhàn)場遺跡保存了下來。</p><p class="ql-block"> 恒山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自明代,被列為北岳,清初,北岳國家祭祀也逐漸由河北曲陽移至渾源恒山,五岳文化融入恒山文化中。</p> <p class="ql-block">乘纜車上山</p> <p class="ql-block">800年的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  九天宮,又名碧霞宮,位于恒宗峰西北側(cè)的高阜處。北倚凌云閣、斗姆閣,南踏山神廟、瘡神祠,東有純陽宮、太乙廟,形成了一組以九天宮為中心的祠廟建筑群。內(nèi)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諸神象,是恒山上的道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恒宗大殿是北岳主廟。這座依傍在半山削壁上的大殿,是恒山主峰現(xiàn)存的20座寺廟中規(guī)模最大的。始建于北魏大武年間(424~451年), 后經(jīng)歷代修葺,到明代弘治年間(1488~1505年)才改為寢宮。 大殿腳下是一座崇高的山門。山門兩側(cè)有青龍、白虎二殿??邕M(jìn)山門,劈面便是坡度為60度的103層石階。舉目仰望,石階漫漫,殿身巍 ?。荷戏角捅谏希恢旯潘闪杩盏箳?,九曲盤亙,氣勢宏大。登上石階, 進(jìn)入大殿,正中神龕里端然高坐著的是頭戴天平冠,身披朱綾袍的北岳 大帝。神座上方,懸掛著康熙皇帝手書的御匾:“化垂悠久”。殿內(nèi)香煙繚繞,鐘磐幽鳴,給人清靜超脫之感。步出大殿,殿前有數(shù)十面石碑、 牌匾,其中,元代鐵鑄菱形“云牌”,為人們一致稱道,堪為恒山文物之珍。</p> <p class="ql-block">聞雞起舞</p> <p class="ql-block">云中攬勝,北岳大帝的寢宮。</p> <p class="ql-block">直上直下的103級臺階</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見到豹榆這樹種,也有500年了。</p> <p class="ql-block">漫山的榆葉梅剛剛開放</p> <p class="ql-block">鱷魚石</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著名的果老嶺。傳說,八仙之一的張 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成仙的。他騎著一頭日行萬里的白驢,巡天度世。 每每經(jīng)過這里,苦于坡陡路滑,徒步牽驢跋涉,留下了許多人畜印痕和斑斑血跡。</p> <p class="ql-block">1400年的松樹</p> <p class="ql-block">  我們沒有上到山頂,65歲的哥哥是一定要征服山頂?shù)?。這是他在山頂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恒山水庫位于恒山腳下,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上游渾河支流唐峪河上。往下150米谷底就是懸空寺。</p> <p class="ql-block">  上午爬了恒山吃了刀削面,下午又一起來到懸空寺,川半路睡了,我決定留下來看他,讓川媽去看這個千古奇觀,我也確實是累了。</p><p class="ql-block"> 川雖然睡了,但也到了恒山腳下,懸空寺旁??</p> <p class="ql-block">  我從車上拍的懸空寺,路上觀懸空寺最佳位置砌上了圍墻,足見山西人的精明。</p><p class="ql-block"> 懸空寺原來叫“玄空閣”,后來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之上。 全寺為木質(zhì)框架式結(jié)構(gòu),有殿琮樓閣40 間,其實懸空寺不大,最值得驚嘆的是它依靠榫接結(jié)構(gòu),嵌入崖內(nèi)而不倒。 懸空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構(gòu)摩崖建筑。 樓閣間以棧道相通,寺不大,但巧奪天工,詩仙李白觀后醉書壯觀,徐霞客贊為天下巨觀。</p> <p class="ql-block">  她們從車下拍的,人太多,要進(jìn)去觀賞的話要等很長時間。</p> <p class="ql-block">  到達(dá)大同,稍事休息到網(wǎng)紅打卡地“皇城壹號”吃銅火鍋。</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出了點狀況,下午我們才來到華嚴(yán)寺參觀。</p><p class="ql-block"> 華嚴(yán)寺位于大同古城內(nèi)西南隅,</p><p class="ql-block">始建于遼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p><p class="ql-block">依據(jù)佛教經(jīng)典《華嚴(yán)經(jīng)》而命名。</p><p class="ql-block">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zhì),地位顯赫。</p><p class="ql-block">后毀于戰(zhàn)爭,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p><p class="ql-block"> 梁思成稱華嚴(yán)寺為海內(nèi)孤品。</p> <p class="ql-block">上寺以大雄寶殿為中心,</p><p class="ql-block">分為兩院,有山門、過殿、觀音閣、</p><p class="ql-block">地藏閣及兩廂廊廡,布局嚴(yán)整,高低錯落</p><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在華嚴(yán)寺內(nèi)北隅,</p><p class="ql-block">是現(xiàn)存遼金時期最大的佛殿之一。</p><p class="ql-block">殿外的殿墻上嵌有四塊石碑,</p><p class="ql-block">為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朱熹書寫的《易經(jīng)》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寺位于上寺的東南側(cè),相距不遠(yuǎn)。以薄伽教藏殿為中心,有遼代塑像、石經(jīng)幢、樓閣式藏經(jīng)柜和天宮樓閣等。</p> <p class="ql-block"> 華嚴(yán)寶塔是繼應(yīng)縣木塔之后</p><p class="ql-block">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jié)構(gòu)的方形木塔,</p><p class="ql-block">通高43米,上景金盤,下承蓮池,</p><p class="ql-block">特別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宮,</p><p class="ql-block">采用100噸純銅打造而成,內(nèi)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輝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排了很長時間的隊,看完地宮頭疼欲裂,放棄了登塔。</span></p> <p class="ql-block">  75年的沙棗樹,看起來比1400的松樹還要滄桑??赡芨艘粯樱瑯幽挲g有的人顯老,有的人顯年輕??</p> <p class="ql-block">  九龍壁,位于大同市和陽街,建于明洪武年間,原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代王府的照壁。大同九龍壁是中國現(xiàn)存九龍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大的一座,比北京故宮和北海的九龍壁早三百余年,大小約是北海的九龍壁的兩倍。大同有“龍壁之城”的美稱,現(xiàn)存有九座龍壁,大同九龍壁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法華寺,位于大同城內(nèi)和陽街北側(cè),寺院坐北朝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法華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現(xiàn)存唯一一座覆缽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內(nèi)存有一部《法華經(jīng)》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法華寺師傅送的燈籠,法華寺距文廟1500米,我們決定走過去。</p> <p class="ql-block">  從法華寺走到文廟已經(jīng)關(guān)門了</p> <p class="ql-block">老城城墻</p> <p class="ql-block">  打卡西北莜面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現(xiàn)石窟依山開鑿,規(guī)?;趾?、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窟區(qū)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qū)。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dá)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厘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p><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shù)東傳中國后,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fēng)范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是公元5世紀(jì)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可分為三段,東段從第1石窟至第4石窟,</p><p class="ql-block">石窟中以石塔為多,故稱為塔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段從第5石窟至第20石窟,石窟高大而寬敞,</p><p class="ql-block">以佛像為主,洞壁上多有小佛像浮雕;</p> <p class="ql-block">  第七張迎面柱子上的佛雕,因雨水沖刷和風(fēng)化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變成光滑的石柱,第六張是背面尚完整。清代外面蓋了四層塔,以遮擋雨水沖刷和風(fēng)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段從第21石窟至第45石窟,</p><p class="ql-block">石窟以小石窟為主,略顯零亂</p> <p class="ql-block">  云岡石窟的名片,白佛爺洞,高13.75米露天釋迦坐像,這尊塑像胸部以上保存得依然完整:面部半圓,深目高鼻,眼大唇薄,保留著典型的西域少數(shù)民族、印度人的面部特征。而龍門石窟中的大佛,則已經(jīng)接近南朝士大夫的相貌了。云岡這尊釋迦坐像的衣飾線條也不似龍門石窟那樣柔和,而是透著北魏早期藝術(shù)的干練。</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管理很嚴(yán)格,內(nèi)心也很虔誠,看到斑駁的壁畫恐怕自己的任何動作都會對石窟有傷害,所以一張照片也沒拍。</p><p class="ql-block"> 到了云岡石窟,在塔洞沒有看到不讓拍照的標(biāo)志,請的講解員也沒說不讓拍照,看大家都拍,我也就開始拍了,到五、六窟的時候有人管了,大家也都在拍,我想:我不用閃光燈應(yīng)該可以吧。結(jié)果讓女兒批評了??</p><p class="ql-block"> 我承受著批評和內(nèi)心的自我譴責(zé)拍下照片就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許下次去這些雕像就不這樣了。</p><p class="ql-block"> 我心中最美的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無名匠人塔,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了歷史,但歷史上卻少有他們的名字,云岡石窟在石窟的邊上立個無名匠人塔也是對這些匠人的一種告慰吧。</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對云岡石窟對大同的評價</p> <p class="ql-block">  梁思成林徽因雕像</p> <p class="ql-block">周總理紀(jì)念室</p> <p class="ql-block">  參觀完石窟,下一站是礦山公園,井下探險不讓帶手機(jī),所以沒有照片。</p><p class="ql-block"> 華北地區(qū)的人恐怕沒有不知道大同的,因為每家都燒過大同塊。我們雖然守著開灤煤礦,但開灤的煤是燒不到尋常百姓家的。</p><p class="ql-block"> 大同煤礦已經(jīng)停止開采了,煤都的人沒有喝西北風(fēng),并且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這要感謝一個人——曾經(jīng)的市長耿彥波。早在2008年,他在任間就開始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使大同得以順利轉(zhuǎn)型。</p> <p class="ql-block">  下一站是大同土林。</p><p class="ql-block"> 大同土林,當(dāng)?shù)厝私?石板溝,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縣杜莊村的一處自然風(fēng)景區(qū),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石板溝”或“狐仙廟”,是目前華北地區(qū)唯一已知的土林景點。土林處在東西約一公里、南北長約三公里的區(qū)域內(nèi),土林中的土柱、土壁天然而成各種造型,宛如一尊尊雕塑,令人稱奇。</p> <p class="ql-block">  進(jìn)門是兩只駱駝,各自孤獨的面向風(fēng)。</p> <p class="ql-block">  土林實際上是曾經(jīng)的湖底,到這里仿佛來到了外太空,這個小眾景觀少有人來,我覺得非常值得一來,不定什么時候就會風(fēng)化沒了。早晨和傍晚來景色最美,我們下午來的有點早,沒等到夕陽落山。</p> <p class="ql-block">  土林移步換景,令人流連。</p> <p class="ql-block">  打卡紫泥369粗糧季,這個飯店難以想象的火,我們是提前定的桌,到我們吃完時已近晚上10點,還有人在等位。</p> <p class="ql-block">  平型關(guān)(曾名瓶形寨、平型嶺關(guān)等)位于山西省繁峙縣東北與靈丘縣交界的平型嶺下,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這里因發(fā)生了著名的平型關(guān)戰(zhàn)役而聞名,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第一個大勝仗的遺址,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軍事博物館。 </p> <p class="ql-block">高高的臺階,兩個小朋友又上來了??</p> <p class="ql-block">  山西行總是以紅色旅游結(jié)束,上次晉南行最后一站,是河北涉縣將軍嶺和一二九師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  記得父親給我買的第一本小人書就是《平型關(guān)大捷》,那時候不知道什么是大捷,不喜歡看,自己又挑了《紅小兵畫報》。</p> <p class="ql-block">  平型關(guān)是內(nèi)長城的一個重要關(guān)口,在雁門關(guān)之東,城居平型嶺之口,城周長1公里余,今殘高6米。關(guān)門坐西朝東,門洞用券栿相間的方法筑成,高4米,寬2.7米,墻厚2.7米,今關(guān)樓已毀。城內(nèi)匾額上書“平型嶺”三字,兩側(cè)嶺上明長城遺跡尚存。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沒有去。網(wǎng)上搜張圖片,這是我見過的最小關(guān)口。去過山海關(guān)、青山關(guān)、嘉峪關(guān)、紫荊關(guān)(也許還有想不起來了),路過居庸關(guān),都比平型關(guān)大的多。</p> <p class="ql-block">  大同是全國著名的美食城。大同的美食數(shù)不勝數(shù),酸甜苦辣咸無所不包!刀削面、扒肉條、油炸糕、莜面窩窩、塊壘、羊雜粉湯、紅燜兔頭、燒麥還有到恒山不得不吃的渾源涼粉……</p><p class="ql-block"> 每次吃飯,外孫大川沒吃兩口就吃完了,我要陪他去玩,所以每次菜都沒照全。篇幅的關(guān)系也不能一一列舉,特別推薦幾個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  銅火鍋</p><p class="ql-block"> 佛和煤是大同精神和物質(zhì)的兩極,游走在物質(zhì)和精神之間的則是生活的藝術(shù)。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用銅器藝術(shù)將俗世生活升華為一種精湛工藝。1973年法國總統(tǒng)蓬皮杜訪問大同,周總理將雕有九龍奮月圖案的銅火鍋贈送給他,這頗有情趣的外交禮儀,使大同銅火鍋享譽(yù)四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米涼糕</p> <p class="ql-block">烤羊排,很實惠,一半都沒吃完。</p> <p class="ql-block">  渾源涼粉,姑爺吃完說:以前吃的涼粉可能都是膠??</p><p class="ql-block"> 里面的蘭花豆本地人叫蓮花豆,很酥很香。</p> <p class="ql-block">  我愛吃的燒賣和栲栳栳。</p> <p class="ql-block">  侄子總是安排吃大餐,為了吃網(wǎng)紅小吃,離開大同那天姑娘起個大早,打的買來的東方削面。</p> <p class="ql-block">大同天下,天下大同。這是一座四面八方的城市,一座文化交匯的城市,一座理想和現(xiàn)實碰撞的城市,一座熔鑄苦難和輝煌的城市。大同,歷史上的前哨重鎮(zhèn),紛繁而質(zhì)樸,厚重而悠遠(yuǎn),至今依然散發(fā)著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恒久的光輝。</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大同住了三晚,這座城的精髓需要慢慢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