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沙面,原名“拾翠洲”,是珠江沖積而成的一片沙洲,故名沙面。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區(qū)西南部,南臨珠江白鵝潭,北隔沙基涌,面積0.3平方公里。沙面在宋、元、明、清時期就是中國國內外通商要津和游覽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法兩國于咸豐九年(1859年)脅迫清政府把沙面劃為英法租界。直至1949年廣州解放,沙面才真正回到中國人民的懷抱。</p> <p> 沙面是廣州重要商埠,歷經百年,曾有十多個國家在沙面設立領事館,九家外國銀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經營,粵海關會所、廣州俱樂部等在沙面相繼成立。</p><p> 沙面見證了廣州近代史的變遷,留下過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等偉人的足跡,沙面已成為我國近代史與租界史的縮影。沙面島上歐陸風情建筑形成了獨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館”。</p> <p> 沙面現(xiàn)存文物建筑近百座,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建筑技術與藝術,同時對嶺南文化兼容并蓄,具有相當高的研究價值。1996年11月沙面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p> <p> 在這幽靜的小島上,既滲透著怡人浪漫的歐陸情懷亦飽含了歷史文化的觀賞價值。150多棟歐陸古建筑各具特色,凸現(xiàn)當年濃郁的歐陸建筑巴洛克式及新古典式的風格,或優(yōu)美雅致、富有動態(tài)感,或雄偉嚴謹、粗大扎實,或簡單隨和、線條流暢。</p> <p> 沙面島可以說是廣州最有意思的地方。這里不僅許多建筑都會帶有明顯的歐洲風格,而且像某些歐洲的小城一樣,路邊有許多家咖啡館、餐店以及酒吧,人行道上放滿了優(yōu)雅的小桌椅。在溫暖、濕潤、清新的環(huán)境下,一陣陣濃郁的咖啡香味吸引著人們的腳步......。</p> <p> 沙面的街頭巷尾,到處古樹林立、芳草如茵,沒有廢氣污染、交通擁堵,街道干凈整潔,四處可見各色的銅塑雕像、涼亭、花圃、木椅和噴水池等。</p> <p> 沙面有著與廣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圍和生活節(jié)奏。在一條條不寬的交織街巷上,公園廣場上,跳舞的、鍛練的、唱歌的、釣魚的、下棋的、遛狗的與路邊反映百年前本地歐陸風情的建筑及銅塑雕像等氛圍構成了一個時代交疊、景象平和的城市風景。</p><p> 現(xiàn)在的沙面已成為人們憩息游樂的樂園,自在閑適、生機勃勃。</p> <p> 島上一棟棟小樓或者是一些小機構單位辦公地,或者是居民住所,使沙面這個從前的殖民主義地標看起來并不豪華,不奢侈,不遙遠,也不現(xiàn)代,而是充滿著市井生活的氣息。</p> <p> 一直以來,廣州對于沙面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給予了高度關注和保護。2010年,沙面作為廣州迎亞運會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的重點項目,嚴格遵循文物維護法則,恢復特有風貌,修舊如舊,完善設施,塑造文化主題,贏得了社會的好評。</p><p> 沙面,不僅是廣州的沙面,更是中國的沙面、世界的沙面。</p> <p> 各種銅塑雕像非常的逼真、形象。</p> <p>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曾經來過廣州沙面,當時是因為公干、開會入住坐落在沙面島的白天鵝賓館,那時白天鵝賓館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級酒店。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沙面島更加風光旖旎,游人如織,江水清澈,依舊保持著祥和安寧的美好。</p> <p> 攝影/編輯: 老廬</p><p> 拍攝日期: 2021-04-05</p><p> 歡迎欣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