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蘇州藝蘭始于宋元</b>,盛于清代,滋蘭樹蕙,欣賞幽香者,頗不乏人。南宋末蘇州詩人、畫家鄭思肖的《墨蘭圖》,可以證實(shí)蘇州南宋時的蘭花種植與蘇州早期的蘭文化已十分興盛。其所作蘭花,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己被掠奪。鄭思肖以“畫蘭明志”的高尚品性,為后世所推崇。</p><p class="ql-block"> <b>清代在江浙滬地區(qū)已成為蘭花栽培的中心</b>,蘇州蘭花的培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蘭花史上蘇州人朱克柔撰寫的《第一香筆記》與袁世俊撰寫的《蘭言述略》均為蘭譜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這兩部著作,詳實(shí)的論述了蘭花的習(xí)性、種植技術(shù)、品評標(biāo)準(zhǔn)與春蘭、蕙蘭的品種,對促進(jìn)蘭花栽培的發(fā)展發(fā)揮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江南蘭蕙的品名始見于清初</b>,根據(jù)《蘭言述略·卷三·名貴·蘭》的記載,最早的春蘭名品是梅瓣的“青錢梅”,謂:“青錢梅,五瓣著根起圓,平邊、軟,大圓舌,平肩。順治間(1644-1661年)出自蘇城,今絕?!?lt;/p> <p class="ql-block"> <b>蘇州挖掘和選出的老種名品有如春蘭品種</b>:小打梅,綠英,月佩素,蘇州春一品,瑞梅,老文團(tuán)素。蕙蘭品種:程梅,關(guān)頂,元字,葉梅,東山梅,蕩字,虞山梅等等共計(jì)三十余個品種。</p> <p class="ql-block"> <b>清末民國初</b>,蘇州城內(nèi)有一條“蘭花街”,成為蘭花的集市,《蘭苑紀(jì)事》謂:“ 在蘇州觀前街之南,約摸四、五十米長的小巷內(nèi),蘭販租屋專營蘭蕙或出售蘭花花朵,因而成了當(dāng)?shù)厥忍m者經(jīng)常光顧之地,各地愛蘭者亦紛至沓來,熱鬧非凡,真是花香不怕巷深,久而久之,這條小巷便似成了專營蘭花的場所,名聲日隆,遂命名為蘭花街。人們直呼為蘭花街至今,未更名也?!碧K州曾經(jīng)還有一條名字很雅的巷子叫紫蘭巷,20世紀(jì)90年代初拓寬干將路時這條可憐的小巷便被大馬路“吃”掉了。文人雅士則以蘭命其書齋者如朱犀園有“蘭石小筑”,近代文學(xué)藝術(shù)家周瘦鵑的堂名為““如蘭庵”“紫蘭小筑”,拙政園的“蘭雪堂”等等。朱犀園精通建筑園林,蘭石小筑內(nèi)的一丘一壑,饒有意境。他當(dāng)時還參與了拙政園的修復(fù)工作,如今我們能見到如此精致典雅的拙政園,就有他的一份功勞。</p> <p class="ql-block"> 文字編輯:拙人</p><p class="ql-block"> 圖片:六月六 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