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泉遺址九龍池,都龍王廟 ,位于北京市昌平區(qū)化莊村東龍山。
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為引水濟漕,解決大都城的漕運,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運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1292)白浮堰建成。白浮泉又名龍泉,當年建有水池,將水圍起,流水出處有青石雕刻的九個龍頭,取名九龍池。水自龍口噴出,有“九龍戲水”之稱。
都龍王廟位于龍山之巔,明洪武年間建,明清時是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廟坐北朝南,由照壁、山門、鐘鼓樓、正殿及配殿等建筑組成。院內明、清碑刻5通,是研究當時民俗風情的重要實物資料。“都龍王廟”者,大概是諸龍王之首的意思吧。據(jù)說,都龍王廟相當靈驗,天旱不雨,求之必應。公社化之后,遇見天旱,還有農民悄悄地去求雨呢。 很早就知道這個市級文保單位,以前幾次到此開會沒來得及一睹都龍王的風采,朝拜郭守敬的事功,而且本人屬龍,家住龍水路,字樂水,每天在龍山腳下散步,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一飽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