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花開的季節(jié),春來了!被去年疫情耽誤了行程的我們,讓今年的春天倍覺珍貴。</h3> <h3>春回大地,花的一年開始了。隨著氣溫的升高,越來越多的花朵被催醒。生長著,開放著。</h3> <h3>我們對于春天的熱愛讓心飛翔。走出去,尋找更美的景色心潮澎湃。</h3> <h3>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秋天戶外揚州行帖子如同一聲聲出征的號角,呼啦啦聚集了一百來號人下江南。</h3> <h3>我們奔著泰州興化的千垛油菜花海而去;我們奔著揚州的瘦西湖而去;我們奔著六朝皇城而去;我們奔著江南的水榭樓臺,江南風光而去。</h3> <h3>3月25日,千垛花海以火熱的太陽迎來了遠道而來的我們。</h3> <h3>船在水中行,人在花中過。河有萬灣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便是千垛油萊花海的寫照。</h3> <h3>這里的油菜花似乎已成花的精靈,也許是融入了水的靈魂。風雨的變化,氣候的冷暖都讓花兒分配著自己的生長速度,她們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應該蘇醒,什么時候應該生長,什么時候應該開花。以此來感謝遠道而來的觀賞者,不讓游客們失望。</h3> <h3>可有誰知道,千垛花海相隔1200多年前還是一片沼澤草地,荒無人煙。</h3> <h3>宋、金戰(zhàn)爭時,金國元帥金兀術就在這離岳飛大營(昭陽)9公里的草地上安營扎寨,為了防御岳家軍,就在中軍帳四周開挖八卦形戰(zhàn)壕,逐漸向外圍重重開挖,把開挖的泥土堆成土丘、土圩,作為防御屏障。</h3> <h3>由于江淮上游沖積泥沙逐漸使西、南、北地形不斷增高,而江淮腹部成了鍋底凹,經(jīng)三水匯集此地,水位增高,使一個古戰(zhàn)場遺跡不復存在,當時的戰(zhàn)壕都成了水溝,土丘、土圩卻成了四周環(huán)水的小島,變成了澤國之鄉(xiāng)。后經(jīng)歷代勤勞人們的不斷開發(fā),千島田園就這樣形成了。</h3> <h3>難怪了,這里的花這么靈性,是因為古戰(zhàn)場的號角一直在吟唱。難怪了,這里的花這么精神,是因為有勤勞而偉大的中國人民。在花叢中游玩的我們久久不愿離開而被花迷惑,而走錯了返回的路。</h3> <h3>我們看完了花,就奔著李中水上森林生態(tài)園區(qū)而去。</h3> <h3>李中水上森林人工生態(tài)林,始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位于水鄉(xiāng)興化市西北部,距興化城區(qū)16公里處,總面積3800畝,其中林地面積1050畝,栽種的10萬余株水杉、池杉等樹木品種,進入水上森林如同進入詩畫中。</h3> <h3>“林下有水、水里有魚、林中有鳥、林內(nèi)夾花、河流回環(huán)、水杉林立”……</h3> <h3>樹梢益鳥歡聚,溝內(nèi)魚兒跳躍,風車自由轉動,花草隨風搖擺;好一個天然的生態(tài)氧吧。江南的風光除自然而成外,更有人為的創(chuàng)舉。</h3> <h3>揚州是一個被唐詩宋詞浸泡過的城市,自古以來詩人偏愛揚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十年一覺揚州路,贏得青樓薄幸名”,“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座清麗雅秀的城市在詩詞里總是風雅。</h3> <h3>揚州,在詩詞中認識,在歌聲中回想,在夢里面依稀。</h3> <h3>揚州的瘦西湖就是揚州的名片。</h3> <h3>大虹橋,長堤春柳,五亭橋,小金山,白塔,徐園,熙春臺,二十四橋,萬花園。一個個景點都有一個故事,一個個景點都是歷史長河中的史記。</h3> <h3>大虹橋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橋。始建于明崇禎年間,橫跨瘦西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h3> <h3>堤長春柳約600多米,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陽春三月,春花繽紛爛漫,柳絲婀娜起舞,飛揚如煙。在明媚的午后,邀上三五好友,漫步于此,此時此刻與神仙可比?!</h3> <h3>徐園1915年建于原“桃花塢”舊址,為紀念軍閥徐寶山而建的祠園。園門如望日的滿月,門額書“徐園”兩字,一楷一草,別有風味。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未到過瘦西湖的人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是構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h3> <h3>穿過徐園,就到小金山。它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從小金山景區(qū)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區(qū)。一覽眾湖小。</h3> <h3>五亭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它不僅是瘦西湖的象征,更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五亭橋上建有極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風亭,挺拔秀麗的風亭就像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亭上有寶頂,亭內(nèi)繪有頂畫,亭外掛著風鈴。</h3> <h3>五亭橋南面有一座寺廟叫“蓮性寺”,廟里有一著名建筑“白塔”。白塔身白色,也稱觀音寺白塔。距今已有200年歷史。也是揚州歷史的見證。</h3> <h3>熙春臺是二十四橋景區(qū)的主體建筑,與小金山遙遙相對。這里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臺明月”。宏大氣派盡顯皇家風范<br></h3> <h3>我們站在二十四橋,這漢白玉欄桿,如玉帶飄逸,似霓虹臥波。杜牧的千古絕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觸動著我們。</h3> <h3>走在萬花園里,春天的氣息盡收,說得出和說不出名字的花兒、草兒、葉兒競相開放,座落在萬花園里的靜香書屋都香氣滿滿,三間開的青磚瓦房別有一番風味。</h3> <h3>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間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后將其喚作瘦西湖。</h3> <h3>“園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瘦西湖讓我見識了她的內(nèi)涵,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臺等江南風景讓我們流連忘返。</h3> <h3>離開了揚州的春柳輕楊,煙雨蒙蒙。我們又步入了六朝皇都——南京。</h3> <h3>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一首古詩人韋莊的《臺城》記錄了六朝的衰亡。</h3> <h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焙芏辔娜四驮谶@里留下千古名句,可見秦淮河的魅力之大。</h3> <h3>夜色下的夫子廟,燈火通明,霓虹燈五光十色,此起彼伏的的吆喝聲和喧嘩聲回蕩在夫子廟的夜空。夫子廟靠著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像中國的長江與黃河一樣。秦淮河上碧波蕩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時躍出來可愛的小魚,坐在夫子廟的游船上是一種美的賞受。</h3> <h3>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西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蒼海桑田,世事更替。這何嘗不是一種世態(tài)。</h3> <h3>巷子還是那一條巷子,夕陽還是那一輪夕陽。只是舊時的王謝盛景不再,等燕子再次落在堂前也是平常百姓家了。</h3> <h3>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于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h3> <h3>繁榮的背后總是充滿著血腥、屈辱和淚水,南京的歷史既是一部繁榮昌盛的歷史,也是一部血淚史。如果把南京比喻為一本書,那么幾乎每隔那么幾頁,就會發(fā)現(xiàn)其中字字泣血、頁頁沉重。</h3> <h3>據(jù)南京歷史記載,屠城達六次之多。對于過去的血腥我們記之幸少。但對于帶有民族恨的掠奪屠殺我們一定要牢記。</h3> <h3>1937年12月1日,日軍5萬多人兵分三路進攻南京,至12月13日,南京淪陷,從此日軍開始了為期6周的有組織、有預謀的瘋狂大屠殺,共計屠殺我國軍民多達30萬之眾。</h3> <h3>記住這段屈辱,是讓我們:勿忘國恥,吾輩自強!</h3> <h3>戰(zhàn)爭是殘酷無情的,只有我們銘記歷史,化悲憤為力量,國富民強我們才不再被柔躪。</h3> <h3>歷史繼續(xù)前行,南京即承現(xiàn)古南京的文化內(nèi)涵,又豐富著現(xiàn)代南京的文明富強。</h3> <h3>似水華年隨日月旋轉,每段時光過后便成歷史。而南京的歷史卻是厚重的,旅行期短,我們只是走馬觀花似的看了南京的皮毛,如約想了解南京的前世今生恐怕得花上一定的時間才行。</h3> <h3>“金陵莫美于后湖"的玄武湖。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足夠讓我們兜兜轉轉。</h3> <h3>“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的夫子廟。其厚重的文化深度足夠你一生研讀。</h3> <h3>古韻凌波十里歡,風搖畫舫雨含煙。便是秦淮河的水韻,讓南京因水而變得鮮活!</h3> <h3>夜游驚艷思八艷,情灑秦淮不夜天。讓南京因水讓文人雅士而文思敏捷。古又聞:智者近水。也許就是因為,水無常態(tài),水無常勢,水無常形讓騷人墨客靈感大開。</h3> <h3>煙花三月,美了江南。我們陶醉了一次。如有時間,我不會吝嗇,會重游江南。江南之行,不但美了心靈,還多了底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