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懷舊的情緒也就越來越濃烈。童年的往事,說起來總是那樣的美好和快樂!1978年的冬天,村里買了一臺16吋的黑白電視機,從此我們這群瘋跑的孩子也就告別了跑到縣上到處蹭電視的“街皮”生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臺木質(zhì)外殼的海燕牌電視機,拉長的兩根天線比孫悟空帽上的雉雞翎還要洋氣!每晚放電視的時候,我們根本不關(guān)心播放的內(nèi)容,總是轉(zhuǎn)到后邊想看看這人是怎么鉆到盒子里的。然而除了聽到“絲絲”的聲響和看到“燈絲”的紅光外一無所獲。就這樣一會兒看看前邊一會兒又看看后邊!這時就有人說了:這些瓜娃亂跑啥呢,電視里的人是通過天線收進去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好奇的我們似乎明白了一點,然而村里的老婆老太太們卻這樣認(rèn)為:這是華主席么,我在畫廊(年畫)上見過。你看北京人就是能,通上電就能鉆到咱這匣匣里。眾人大笑:好我的瓜婆呢,知不道再嫑(bao)胡說咧,你敢給華主席通電?不想活了,擱在那二年非開你的批斗會不可!啥?人家華主席就是有本事,不信我給你通上電,看你進得去?大家笑得肚子疼。你還別說,認(rèn)死理你還真說不過一個農(nóng)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今天我們懷念的就是那種淳樸自然的氛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候的電視機質(zhì)量也不過關(guān),圖像不是扭頭就是拐腳,好像皮影戲里的拖影還不停地抽抽。幽默的村民說這電視機得了“羊羔瘋”。一會兒圖像又變成橫向的條形碼,男人們就會埋怨起看電視的女人,氣得婦女大罵,這電視瞎了怪女人啥事?因為你們愛織布么,電視也學(xué)你們織起花花布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時候電視的圖像會滾動著向上跳,有人就說了這電視也嫌貧愛富,光想往樓上跑。哎,電視呀,等我村財東了就給你蓋二層樓,你再上去行不行啊!這時最簡單的處理辦法來了,就是拍一下電視機的外殼,你還別說挺管用的。風(fēng)趣的人會說咱這叫半導(dǎo)體,非得“辦”一下就有氣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有時候電視的圖影好像印上了手掌紋,或者說貼上了變動的地圖等高線,不管怎么調(diào)就是不清晰,但人手指靠近天線時,圖像馬上就好。大伙讓管電視的人用手就這么一直地“逗”著天線,說咱這電視和人一樣愛吃肉,明天你割二斤肉掛到天線上,以后省得麻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候農(nóng)村的電壓也不穩(wěn)定,稍有大功率電器啟動,電視的圖像就急劇收縮,等上好一會兒才會緩過神來。上了年紀(jì)的人會冒出一句:有人破壞,這是階級斗爭新動向!過一會兒磨面的人來了,有人說這就是階級敵人。來人莫名其妙,原來是他磨面送電,影響了大伙看電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最精彩的節(jié)目還是來自電視的內(nèi)容,《月亮灣的笑聲》、《喬廠長上任》等反映改革開放題材的電視內(nèi)容給人們帶來了最為真實的歡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當(dāng)然看電視還能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有次電視上演電影《沙家店糧站》。我村有個人說他去過沙家店,印象中這個人好像從沒出過村子。怎么問都沒有下文,知情人說文革中給他定的罪名是:跑到陜北打毛主席!原來1947年這人被國民黨抓壯丁當(dāng)了民伕,到陜北送過糧草,沙家店戰(zhàn)役被俘釋放遣回。眾人聽了哈哈大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似木納的鄉(xiāng)民其實一點也不傻,看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電視新聞就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哎,吳桂賢的名字怎么出現(xiàn)在代表里面?有人說參加會議的都是代表,你看華主席,鄧小平不是也在代表中嗎,這是按姓氏筆畫的順序排列名單,有啥不對的?唉,可惜了剛才沒留神中央委員的名單,這回吳桂賢可能真的就是“吳桂賢”了。中學(xué)生(捅了捅我),你懂不懂?多年后當(dāng)我不再之乎也者的讀書時,聽說吳桂賢還在咸陽才恍然大悟,原來我老鄉(xiāng)當(dāng)年的意思是:吾歸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說真正的本事是我村的人還會自己修電視!僅管沒有一點的專業(yè)水平,但還是有膽量敢對付。有一次電視壞了,就地打開,除了降落傘狀的顯像管外其余全是玻璃管狀的電子管。小隊電工和大隊電工加上叫來的糧站電工一起會診,認(rèn)為是我隊的電壓不穩(wěn)可能燒了二極管或三極管。糧站的電工說別看你們的電視很新,其實是個淘汰品。這種電子管的機子,配件不好找。啥?不就是電子管嗎?我村有得是!于是有人抱來了大隊廢棄的擴大機,還有人抱來學(xué)校不用的電子管的收音機。里邊和電視機一樣全是玻璃管管,于是拔掉壞的插上好的居然又能看節(jié)目了!還有一次怎么查都沒毛病,有人說可能是保險管燒了,電工說這個簡單,于是擰開電筆,倒出了和感冒膠囊一樣大的玻璃管管鑲了進去,結(jié)果又能看了。?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說最開心的電視節(jié)目就是文藝直播了!那時候只有一個臺,播罷陜西新聞剩下的全是中央臺。廣播上電視里唱流行歌曲的演員和相聲界的大腕,在首都工人體育場集體亮相!久違的聲音和只有畫片上才能見到的明星聚集一起,那場面電視前的人和現(xiàn)場的觀眾都一樣的激動!頗似男聲唱出《軍港之夜》的蘇小明,連唱帶朗誦,是那樣的年輕和漂亮。而穿著喇叭褲燙著卷發(fā)頭的李谷一,臺前扭動麥克風(fēng),手指伴奏人員的動作惹得人聲鼎沸哨聲四起,僅管歌聲優(yōu)美卻被指為臺風(fēng)不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我們看電視,留下了一個時代的記憶!直到上個世紀(jì)的九十年代,電視已經(jīng)普及的時候,我還能感受到當(dāng)年在生產(chǎn)隊初有電視的歡笑。有個老太太正在和她的孫子看《歐陽奶奶教英語》,冷不丁的爆出一句話讓我目瞪口呆:這個老婆好像退步了!哦?連我這個讀過高中英語的人都沒看出門道,斗大的字一個都不識的農(nóng)村老奶奶,僅僅因年齡相仿就能悟出英語的真諦?我萬分的狐疑:你懂英語?什么叫我懂英語,你這娃咋還瞧不起人呢?告訴你我懂?dāng)?shù)學(xué)!我更加的迷茫,這和英語有關(guān)系嗎?怎么沒有?你看嘛,夜個是三個娃,今黑成了兩個娃,你說是不是這個老婆教得不好?呃!我看了看電視頓時明白:噢~確實是這個老婆退步了,哈哈哈,我樂得蹦出了淚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簡介:綠風(fēng)(微信名),陜西興平人,1964年出生,高中學(xué)歷,農(nóng)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