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片神秘而廣袤的土地,她叫新疆。</h3><h3> 遙遠,一是遙遠的路途,新疆位居祖國的最西北,由西南的昆明出發(fā)航程也需要四、五個小時;二是遙遠的故事,印象中的新疆,是中學地理課本,是王洛賓的歌、刀郎的歌,是《冰山上的來客》,是阿凡提的故事。</h3><h3> 2013年10月,當讀完《中國國家地理》新疆專輯后,對新疆的向往與日俱增。終于五年后,2018年的夏天,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友人們走入這片詩和遠方的土地。</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域大地廣袤無垠</h3> <h3> 新疆古稱西域,西域一詞特指新疆地域范圍從古代一直延續(xù)至清朝中期乾隆帝統(tǒng)治時期。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之后,將古稱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qū)也稱為新疆。又因新疆自古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但因為是新從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復的失地,故以新疆定為省名,有“故土新歸”之意。<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烏魯木齊市區(qū)一隅。烏魯木齊,準格爾蒙語意為:優(yōu)美的牧場。烏魯木齊地處天山北麓,南北疆交通要道,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開放、熱情、豪邁是他的特點,是中亞地區(qū)最具活力的城市。</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新疆博物館:樓蘭美女復原圖、西域集市、偵察兵、張將軍的干尸和復原塑像</h3> <h3> 此次疆內(nèi)行程,總里程超過3000公里。從烏魯木齊出發(fā)逆時針環(huán)行,向西最遠到達西疆的賽里木湖,最南端接近南疆到達博斯騰湖,向東最遠到達東疆的火焰山,走過中天山、西天山、東天山,一直徜徉在天山的環(huán)抱中。</h3> <h3> 第一站,天山天池,古稱"瑤池"。這是個不到后悔到了也后悔的景點,自己體味吧。遠處是天山東段最高峰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終年積雪,冰川延綿。</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起的鳥兒有美景,大清早沿連霍高速一路向西,日出和日照金山(天山)</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第二站,賽里木湖</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翱翔</h3> <h3> <font color="#010101"> 賽里木湖(Sayram Lake),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風光秀麗的高山湖泊,又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后眷顧的地方,因此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的說法。</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澄凈透亮</h3> <h3> 賽里木湖蒙古語意為“山脊梁的湖泊,古稱“西方凈海”,位于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nèi)北天山山脈中,緊鄰伊犁州霍城縣,湖面海拔2071米,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453平方公里,蓄水量達210億立方米,湖水清澈透底,透明度達12米。</h3> <h3> 果子溝大橋是疆內(nèi)公路第一座斜拉橋,也是國內(nèi)第一座公路雙塔雙索面鋼桁梁斜拉橋。(圖片來自網(wǎng)絡)</h3><h3> 果子溝位于新疆伊犁霍城縣城東北的40公里處,是一條北上賽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的著名峽谷孔道,全長28千米。該溝古為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的咽喉,現(xiàn)為312國道所經(jīng),整個溝谷的河灘、山坡,長滿了野生的塞維氏蘋果和山杏、核桃,“果子溝”之名,正是由此而來。在密密的山林里,出沒著許多野兔、狐貍、狼、熊、野豬、馬鹿等走獸飛禽,形成一個環(huán)境非常優(yōu)雅的天然動物園。</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犁,歡樂的晚餐</h3></font></h3> <h3> 從伊寧到特克斯,翻越達坂。達坂在維語和蒙古語當中的意思是高高的山口(埡口)和盤山公路。這里一年有半年以上冰雪覆蓋,設置有雪線標志。休息站有兩個廁所,一新一舊,導游調(diào)侃說,當?shù)卦S多人習慣上舊的,沒那味就不方便。當然,小朋友可隨便。</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邊,一個四川廣安人承包的果園,夫妻倆老實巴交不善言辭。</h3> <h3> 他家上初二的女兒鄭妍秀(音譯)口齒伶俐可不得了,忽悠大家進葡萄園采摘,結(jié)果,錢付了葡萄忘拿了。臨走,我告訴她,一定要考云南大學,我們會來接她。</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站,喀拉峻草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高地厚</h3> <h3> 喀拉峻大草原位于新疆伊犁河谷的特克斯縣境內(nèi),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的過渡地帶,這里降水豐富,氣候涼爽,土質(zhì)肥厚,十分適宜牧草的生長,生長有上百種優(yōu)質(zhì)牧草。</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山衛(wèi)士</h3> <h3> “喀拉峻”是哈薩克語,"喀拉"有深色、濃郁和遼闊的意思,"峻"形容茂密的樣子,從字面上理解,"喀拉峻大草原"可譯為蒼蒼莽莽的草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喀拉峻的山頂渾然一體向南傾斜的高臺地貌,芳草萋萎,繁花似錦,猶如一幅舒展的碧色地毯,一直鋪展到皚皚冰雪的高山腳下。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的專家們曾專程前來考察,為之傾倒,認為喀拉峻草原是世界上少有的第一流的天然草場。</h3> <h3> 喀拉峻大草原是西天山向伊犁河谷的過渡地帶,原屬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海拔在2000-3600米之間,東西長89公里、南北寬32公里,總面積達2848平方公里。</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些花兒</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山少年</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結(jié)伴而行</h3> <h3> 喀拉峻大草原,無比大的景區(qū),草甸鋪滿小野花,連接著遠處遍布雪嶺云杉的雪山,遼闊震撼!</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山,我們來了</h3> <h3> 夜宿世界獨一無二的“八卦城”——特克斯,感受“有形的易經(jīng)文化”。本來計劃乘坐摩天輪從空中領略八卦城的夜色,結(jié)果電閃雷鳴未能成行,只能翻拍一張鳥瞰圖。</h3><h3> 傳說特克斯八卦城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布置的,當時長春真人丘處機應成吉思汗的邀請前往西域,當他經(jīng)過特克斯河谷時被這里的山川形勢所打動,于是就布置了這座八卦城。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并充分地反映了64卦386爻的易經(jīng)數(shù)理。</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站,那拉提河谷草原</h3> <h3> 那拉提草原又名鞏乃斯草原,突厥語意為"白陽坡",在新源那拉提鎮(zhèn)東部,距伊犁新源縣城約70公里,位于那拉提山北坡,是發(fā)育在第三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圣光之下綠海之中</h3> <h3> 2005年4月,那拉提草原被上海吉尼斯世界總部授予“哈薩克人口最多的草原”。</h3><h3> 這些哈薩克少年騎手,大多是利用假期來勤工儉學的當?shù)爻?、高中學生,有男孩有女孩,還有帶眼睛的,小伙伴說他學習好。有好幾個初中畢業(yè)將到縣一中去讀高中,以后還想上大學。</h3> <h3> 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亞高山草甸植物區(qū),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牧場。</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象海一樣的森林</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陽光透過云層散落在波浪般的草原上</h3> <h3> “那拉提”是蒙古語“太陽”的意思,這里充滿山村的寧靜與祥和。河谷階地發(fā)育明顯,山勢和緩,坡度約11-12度,生長著茂盛的細莖鳶尾群系山地草甸。其它伴生種類主要有糙蘇、假龍膽、苔草、冰草、羊茅、草莓和百里香等。6-9月,各種野花開遍山崗,紅、黃、藍、紫五顏六色,將草原點綴得絢麗多姿。</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坐看斜陽</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鞏乃斯河落日</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拉提最美落日</h3> <h3> 夜宿那拉提景區(qū),農(nóng)歷六月二十八子夜,天黑無月,有幸來到璀璨的銀河下。上次看到銀河還是十年前在云南劍川的山村。遠處最亮的那一顆據(jù)說是土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不到新疆不知地有多大路有多遠,為了趕路,有時我們還要披星戴月。</h3> <h3> 從那拉提到巴音布魯克,再次翻越達坂,防雪的道路護板,成群的黑頭羊和走不完的盤山路。</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走在高原上,這里海拔2000米以上</h3> <h3> 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西北、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中,四周為雪山環(huán)抱,海拔約2500米,面積23835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大草原,僅次于呼倫貝爾大草原。巴音布魯克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泉水",草原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h3> <h3> 巴音布魯克大草原既是中國第二大草原,也是中國最大的高山草原。草原地勢平坦,水草豐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之一。這里盛產(chǎn)著焉耆天山馬、巴音布魯克大尾羊(黑頭羊)、中國的美利奴羊和有“高原坦克”之稱的牦牛,被譽為“草原四寶”。</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原晨曲</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這里幅員遼闊,地勢平坦,水草豐美,遍地是優(yōu)質(zhì)的“酥油草”</h3> <h3> 景區(qū)內(nèi)有個天鵝湖,或許時間不對,只有幾只療養(yǎng)的老同志棲息在此,不過想吃天鵝肉的癩蛤蟆倒不少。</h3> <h3> 草原上雄偉的額爾賓山東西綿延170公里,南北寬約50公里,將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一分為二,形成兩個盆地。千余眼泉水分布于整個草原,與冰雪融化的涓涓細流匯集盆地,形成巴州的母親河——開都河。</h3> <h3> 古老的開都河從天邊緩緩向你走來,這就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現(xiàn)”的九曲十八彎。</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天河之九曲十八彎</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地之間</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音布魯克的眼睛</h3> <h3> 古老的開都河穿越兩盆地之間,使草原上形成大大小小的牛軛湖、沼澤濕地。開都河滋潤著大草原,孕育著草原上一代又一代生命。</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爾扈特、和碩特等蒙部,在“東歸英雄”渥巴錫的率領下,從俄國伏爾加河流域舉義東歸,清政府對歸來的蒙古民眾進行優(yōu)渥撫待,并特賜水草肥美之地供他們游牧。</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及三十八年(1773年)夏,舒赫德奉乾隆帝之命,對土爾扈特部的牧地做了具體的安置。汗王(乾隆御賜)渥巴錫所屬原來被安置在齋爾游牧,由于渥巴錫希望移地放牧,依據(jù)他的意愿,乾隆改賜氣候適宜、水草豐美的珠勒都斯草原(即今巴音布魯克草原)給他。</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忽然呈現(xiàn)在眼前的 這片廣袤無垠的綠色地毯 更給人忽遇桃花源般的豁然開朗之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仲夏季節(ji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開似錦</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盛夏季節(jié),花開似海。不過在這里,沖鋒衣羽絨服還是要帶上的,早晚溫差大、日出日沒溫差大。</h3> <h3> 巴音布魯克草原位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西北、天山山脈中部的山間盆地中,四周為雪山環(huán)抱。從和靜縣出發(fā),沿著國道217線(獨庫公路)可直達。巴音布魯克(古稱尤魯都斯或珠勒都斯)草原,突厥語為“星星平原”之意,蒙語是“永不枯竭的甘泉”的意思。</h3> <h3> 從伊犁開始,就開始往東行走。順著巴音布魯克開都河的流向,又遇見另一個高原大湖——第五站博斯騰湖,我們到達此次行程中最南疆的區(qū)域。</h3> <h3> 博斯騰湖,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淡水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語稱博斯騰爾,維吾爾語稱巴格拉什庫勒,古稱西海?!稘h書?西域傳》中的"焉耆國王至員渠城,南至尉犁百里,近海水多魚"中的"近海"、《水經(jīng)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博斯騰湖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總面積122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處17米。</h3><h3> 博斯騰湖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天山南坡焉耆盆地東南、博湖縣城東14千米,屬于山間陷落湖,主要補給水源是開都河,同時又是孔雀河的源頭?!端鍟酚涊d此湖有"魚、鹽、蒲、葦之利"。湖區(qū)周圍生長著廣茂的蘆葦,是中國重要的蘆葦生產(chǎn)基地。此外博斯騰湖盛產(chǎn)各種淡水魚,是新疆最大的漁業(yè)生產(chǎn)基地。</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相信這是印象中南疆嗎?</h3> <h3> 繼續(xù)往東,將進入東疆。東疆地貌以戈壁沙漠為主,氣候?qū)俅箨懶耘瘻貛Щ哪畾夂颉_@是途中經(jīng)過的鹽堿地和紅柳,寸草不生干旱荒涼的干溝,高速公路休息站連廁所都無法設置,隨便啊。</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戈壁公路</h3> <h3> 吐魯番位于新疆中東部,天山東部山間盆地,又稱“火洲”。 吐魯番盆地年降水量約16毫米,蒸發(fā)量3000毫米以上;每年6—8月平均最高氣溫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溫度最高達82.3℃,是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由于干燥少雨獨特的氣候,這里也是出土干尸最多的地方。這就是著名的火焰山景區(qū),當時為上午十點半溫度計顯示為52°C。</h3> <h3> 吐魯番盆地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積有4050平方公里,盆底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國大陸的最低處。新疆人一般稱水平低之人為吐魯番水平。</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吐魯番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創(chuàng)造了許多輝煌歷史與文化。這是昔日王公貴族壁畫復原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吐魯番的葡萄,還沒熟,阿娜爾罕還在嗎?</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阿凡提的家和103歲的古爾班大爺</h3> <h3>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gòu)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3><h3>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h3><h3><br></h3> <h3>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chuàng)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由于連年戰(zhàn)火,交河城逐漸衰落。元末察合臺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zhàn)火。交河城毀損嚴重,終于被棄。</h3> <h3> 14世紀蒙古貴族海都等叛軍經(jīng)過多年的殘酷戰(zhàn)爭,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時蒙古統(tǒng)治者還強迫當?shù)鼐用穹艞墏鹘y(tǒng)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精神與物質(zhì)的雙重打擊下,交河終于走完了它生命的歷程。</h3> <h3>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沒有城墻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論大小基本上是用"減地留墻"的方法,從高聳的臺地表面向下挖出來的。寺院、官署、城門、民舍的墻體基本為生土墻,特別是街巷,狹長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戰(zhàn)壕。</h3><h3> 可以說,這座城市是一個龐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藝之獨特,不僅國內(nèi)僅此一家,國外也罕見其例,體現(xiàn)出古代勞動者的聰敏才智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h3> <h3> 過去于現(xiàn)在:好奇的孩童,熱得穿不下鞋的執(zhí)勤者,古城與城外的晾房。</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凝固的時空</h3> <h3> 葡萄架下,不上春晚可惜了的吐魯番的鍋得鋼“買合蘇·買買提”口吐蓮花,那維式普通話妙語連珠,再加上“阿伊·古麗”的舞蹈,我們的“巴依老爺”心甘情愿大掏腰包!</h3> <h3> 坎兒井,早在《史記》中便有記載,時稱“井渠”。 坎兒井是荒漠地區(qū)一特殊灌溉系統(tǒng)。坎兒井的名稱,新疆維吾爾語稱為“坎兒孜”,伊朗波斯語稱為“坎納孜”(Kanatz),俄語稱為“坎亞力孜”(k,lplItK)。吐魯番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現(xiàn)存的坎兒井,多為清代以來陸續(xù)修建,如今,仍澆灌著大片綠洲良田。</h3> <h3> 坎兒井是開發(fā)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適用于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水來進行農(nóng)田灌溉和居民用水。</h3><h3> 坎兒井的結(jié)構(gòu),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 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jié)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chuàng)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nóng)田??矁壕灰蜓谉?、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fā),因而流量穩(wěn)定,保證了自流灌溉。</h3> <h3> 吐魯番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我們折轉(zhuǎn)回向烏魯木齊。途中的雪山草地古烽火臺高鐵高速公路。提醒:連霍高速4000公路的標牌其實是在去往賽里木湖的途中,別瞎找啊。</h3> <h3> 新疆當然是我國的大產(chǎn)油區(qū),大片的磕頭機沒拍到,下次去喀納斯經(jīng)過克拉瑪依再拍吧!</h3> <h3>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又徘徊人生本是場迷藏的夢……。”經(jīng)過達坂城,想起王洛賓,想起姑娘。東東說,歷史上由于近親結(jié)婚,當時達坂城的姑娘可不美,不然怎么要倒貼百萬錢財和妹妹啊,王老怎么不迷藏?!中間圖片的那間房子就是廢棄的王洛賓紀念館。</h3><h3> 除了姑娘,達坂城最著名還有風,這里有全國最大的風車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電東送</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域落日歸途如虹,寓意一個完美的旅程的結(jié)束,下一個旅程的開始。</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美食中我們將告別天山告別新疆</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真的,再見,新疆!還有那么多的美色等著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