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平中傳神,淡而有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讀張連瑞中國畫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李夜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連瑞先生是我的老朋友老畫友,一次打電話給我,約我給他寫一篇短文,正因是老友雖然水平之限也不能推辭。我思索了幾日,不久又看過他從藝六十年的畫展和出版的畫冊,使我不由得將他的畫風(fēng)和人品聯(lián)系在一起了,所以我這篇短文的題目用了兩個字,“平”和“淡”為主調(diào)。</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們常說,要有一個“平常心”,往往“平常心”才會成就大事,因平常心中蘊含著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一種堅韌不拔的毅力。連瑞老友為人忠厚,謙虛好學(xué),在山西這塊土地上,在他的藝術(shù)事業(yè)上勤奮耕耘了六十多個春秋,是山西以至全國很有影響的畫家,特別在兒童作品上更為突出。他在這六十多年里從事過美術(shù)教育、美術(shù)創(chuàng)作和編輯出版工作,他主攻中國畫并涉獵連環(huán)畫、版畫、插圖、書籍裝幀等多種領(lǐng)域,特別在七十年代創(chuàng)辦了《紅小兵》是山西首種兒童刊物。他的作品出版和展覽多次獲獎,如你隨便走進一個書店里都會看到由他主編或創(chuàng)作的精美封面設(shè)計的兒童讀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連瑞先生的文章和作品中不斷提到要有“童真”“童心”“童趣”等字眼,這不難看出連瑞為了創(chuàng)作好兒童畫,要與兒童心里起到了共鳴,付出極大的修煉和努力,并在取材、意境、詩意、書法等方面同樣付出了心血,使他兒童題材的作品更覺得觀之不盡,嚼之有味,神賦平淡里,韻在不言中。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群天真爛漫,可愛活潑的孩子們,奔跑在這春天的田野上,他們無憂無慮,好似世界就屬于他們的,有的背著書包拿著書本,有的拉著弟弟或妹妹,飄灑的紅領(lǐng)巾把孩子們的心靈連在了一起,顯示了一種高尚的互學(xué)和互愛,稀疏的柳枝、微動的倒影,更襯托出畫面無限的春意,使你看了這幅調(diào)子輕松而寓意深遠的作品,不得不遙想到童年的樂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嬌如醉》寥寥數(shù)筆,簡略、概括、輕松的章法,把母女情意的主題表現(xiàn)的如此突出,這不能說不是一幅杰作,中國畫講“寧少勿多”,“寧減勿繁”,當(dāng)然這也不是定義,主要是根據(jù)主題需要而定,但不要有多余的費筆,《嬌如醉》這幅作品章法嚴謹,疏密得當(dāng),無一處多余之筆,嬌而靈巧的小女拿一個蘋果先給媽媽,媽媽本有一顆無限對小女愛的心更加陶醉。母女之情人之常情,這是天性,但表現(xiàn)在畫面上并不容易?!秼扇缱怼分心概膭討B(tài),手勢,眼神都流露出一種無限的愛,三只小鳥在遼闊的天空中自由的飛翔,更增加了畫面愛的氣氛的想象空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瞧我的》兒童有他天真可愛活潑的一面,這是他們的共性,具體到畫面上就會更加細微的刻畫每個兒童的性格,如有的靦腆,有的好勝,有的多思多話,有的沉思寡言等各種個性,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有他特有的動作和情感去表現(xiàn)。在《瞧我的》畫面中三個小童在下棋,一個舉棋未定滿有信心的去戰(zhàn)勝對方,一個沉思心中有數(shù),盤算著最后的勝局,觀棋的小童不偏不向等待著這盤棋的結(jié)局,作者把這三個小童的心理活動和特有的個性刻劃的惟妙惟肖,神靈活現(xiàn),真是別具匠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牛主乾坤》、《我姓牛又屬牛》等作品里或兒童在戲牛,或給牛喂草,或溫順在牛的身上,看起來他們早已是“老朋友”了,通過畫面的情節(jié),把兒童與牛的情感拉近了距離,因牛是一個家庭生產(chǎn)力不可缺少的一員,顯示出家庭和睦美滿幸福,生活蒸蒸日上的情景,也寓意著兒童熱愛勞動,熱愛社會的無私精神和純真的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咪咪親》是另一種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吸收了民間泥塑藝術(shù)夸張變形的特點和中國畫優(yōu)美的墨線結(jié)合,在色彩上大塊黑色的大兔耳虎頭帽和紅綠藍近乎純色濃淡的渲染,娃娃的眼神和咪咪的眼神以至他兩個的動態(tài),濃縮在“親”的情感里,這也是這幅作品的“畫眼”。作品的整體章法,明快而不俗,醒目而不煩,真是一曲無比歡樂的兒歌樂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連瑞先生的作品,不像畢加索的作品夸張變型,也不像米羅的作品將兒童繪畫的天真充滿了夢幻般的幻想和幽默。他的作品通過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反映著孩子們不平常的心理活動和生動而有趣的故事。他的作品有生活,有情節(jié),有情趣,通過情節(jié)給人們傳遞著兒童的可愛和關(guān)愛兒童成長的情感和責(zé)任,同時從小培養(yǎng)兒童一種愛生活、愛他人、愛集體的高尚情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連瑞先生在為少年兒童編輯出版圖書數(shù)十年中,為孩子們畫了不少插圖和連環(huán)畫,其中必然要涉及到古代和現(xiàn)代人物,他創(chuàng)作的水墨人物畫借鑒吸取古代和現(xiàn)代名家筆墨技法,以書法的線條、適當(dāng)夸張變形和淋漓的水墨效果塑造形象。不論戰(zhàn)士、工人、村姑、農(nóng)夫或文人雅仕和仕女,都能勾出,人物雖不同但看到的是別具神韻誏人喜愛的形象來,與觀眾發(fā)生意趣交流達到感人的藝術(shù)效果。如:《關(guān)愛》《我們都是神槍手》《生命的接力》《喜相逢》《回鄉(xiāng)》四條屏《蘭閨芳春》《文詩書畫》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連瑞先生不僅在人物畫方面有自已的創(chuàng)新,他在山水、花烏畫領(lǐng)域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他虛心向?qū)<液湍贻p人學(xué)習(xí),身體力行進行采風(fēng)寫生,到大自然中去,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在構(gòu)圖、造型、用筆、用墨、用色等多方面既繼承了傳統(tǒng)的技法又兼顧了現(xiàn)代人所欣賞的審美要求,在物象的基礎(chǔ)上浸注自已的情忎,大膽求變化,達到神的升華。選取動人的場景,將大好河山壯觀圖景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他的山水畫有著沉重的生活厚度和鄉(xiāng)土氣息。如反映太行山的《太行山神龍灣》《崢嶸太行》黃河文明的《華夏樂章》《龍騰不息》《疊翠懸瀑》、古績文化的《勝境五臺》《古寺勝境寫春秋》綠美三晉的《綠屏碧波歷山春》《人間仙境九寨溝》等多幅作品。在他筆下的荷花、葡萄、牡丹、梅、蘭、竹、菊,禽烏、魚、蟲也畫得生機盎然,栩栩如生。面對當(dāng)下喧囂之畫壇,從不隨波逐流或趕時髦,而是沿著"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而"游于藝"的大道走自己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回望連瑞先生從藝六十多年道路,當(dāng)編輯薦良才,甘為人梯,無怨無悔,勤苦創(chuàng)作,感悟他的人品和藝品,我們有太多的贊嘆和啟發(fā)。正如老前輩藝術(shù)家力群先生贊揚他說:“張連瑞同志自幼酷愛美術(shù),勤學(xué)苦練,並堅持編輯工作業(yè)余創(chuàng)作,博眾家之長,經(jīng)過多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形成了清新而凝煉,細膩而傳神,夸張而富有事物特征的個人風(fēng)格?!?lt;/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5.8.22 李夜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 張連瑞先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