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基鎮(zhèn)西索村位于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城東部梭磨河畔的國道317和省道210線交匯處,距縣城8千米,海拔2700米。卓克基,嘉絨藏語意為"至高無上",原卓克基土司(相當于現(xiàn)今的州官)官寨駐地。卓克基官寨門向西南,與西索民居隔水相望。 西索村,最具嘉絨藏族文化底蘊的村落,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面積95平方公里,海拔2660米。西索民居保持了嘉絨先民"壘石為室 "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寨子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遠目望去猶如一座壁壘森嚴的古堡。整個民居從遠處鳥瞰,便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西索藏寨酷似藏族八寶圖案中的"花依"圖案(狀如"中華結(jié)",代表釋伽牟尼的心),寨子中直來豎往、彎來拐去的青石板小道,把圖案的線條展現(xiàn)的非常清晰。藏寨全是三層石樓,底層飼養(yǎng)牲畜,第二層是廚房和住宿,三層是經(jīng)堂和客房。民居建筑形如碉狀,也稱碉樓。這些線條分明,棱角突出的石頭建筑,與周圍險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等自然環(huán)境渾然天成,鮮艷的圖騰房、紅色的瓦片、飄動的經(jīng)幡、給這里增添了幾分神秘。 卓克基土司官寨占地5萬平方米,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為典型的嘉戎藏族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末代土司索觀瀛親自創(chuàng)意設計并組織修建的。整個建筑由四組碉樓組合而成封閉式的四合院,院內(nèi)中心部分為天井,單層面積達1500平方米,享有“東方建筑史上一顆璀璨明珠”的盛譽。卓克基官寨是國家4A景區(qū),全國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官寨共劃分四個展區(qū): <br>一樓主要為嘉絨文化展示區(qū),分為廚房、經(jīng)幡房、社稷房、銀廳房、釀酒房、衣飾房等12個展廳。<br>二樓主要是紅色文化展示區(qū),恢復有毛澤東當年看《三國演義》的房間"蜀錦樓",中央紅軍在官寨內(nèi)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原貌,展示有紅軍在該縣境內(nèi)現(xiàn)存和流下的各種文史圖片檔案資料,石刻標語、紙質(zhì)標語、木板標語及鋼盔、手槍、水壺、牛皮船、錢幣、紅軍發(fā)放的文件布告等,共11個展室。<br>三樓主要是土司文化展示區(qū),主要有土司臥室、土司議政廳、官司房、客人住房、土司餐廳、土司大煙房、管家臥室等十四個展室。<br>四樓及五樓的部分房間為宗教文化展示區(qū),主要是按照原貌恢復了土司的家廟和經(jīng)堂,主要有文經(jīng)堂、紅教殿、黃教殿、長壽殿、獅面空行殿、禁食齋、僧人住房等8個展室。 1935年7月,毛澤東及中央機關長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在這個屋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專門討論了民族地區(qū)的有關問題。 1952年,索觀瀛赴北京參加少數(shù)民族"五一"觀禮團,和毛澤東同桌共餐。席間,索觀瀛"請主席賜姓。"毛澤東爽快地說:"現(xiàn)在不是解放了嗎,你就姓'解',今后就叫你解土司好了。"<br>毛澤東還對索說:"長征經(jīng)過卓克基時,我曾在你家住了一段時間,看了一部《三國演義》。"毛澤東還關切地問:"你的'郿塢'還在嗎?"索觀瀛連忙回答:"還在,還在。你在那里住過,我們還當它為紀念物呢。" 2020年10月23日攝于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