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坐落于600年前的寶船廠遺址之上的寶船遺址公園,是南京市為鄭和下西洋600年紀(jì)念而投資開發(fā)的一座融旅游、紀(jì)念、展覽、休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性公園??偼顿Y6億元人民幣。2005年7月一期工程建成開放。 </p><p class="ql-block"> 寶船遺址公園大門牌樓寬16.52米、高10.82米,正門橫匾上是我國著名書法家———百歲老人武中奇手書的“寶船廠遺址”五個(gè)大字。</p> <p class="ql-block"> 寶船廠遺址公園位于南京市西部,長江之濱鼓樓區(qū)中保村,占地近二百畝。這里曾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寶船制造地、起錨地和出發(fā)地。</p><p class="ql-block">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rèn)前朝?!边@里出土的眾多文物,見證了我們也曾千帆過盡,萬船齊發(fā)!</p> <p class="ql-block"> 1404年,明成祖朱棣,為了實(shí)現(xiàn)派鄭和下西洋出訪各國的愿望,不惜以巨資,集全國優(yōu)秀造船能工巧匠,在京師(即今南京)定淮門外的三汊河地區(qū),開廠造船。</p><p class="ql-block"> 寶船,即“運(yùn)寶之船"。它除了專傳供鄭和船隊(duì)指揮人員、使團(tuán)人員和外國使節(jié)乘坐,更是用來裝運(yùn)皇帝給西洋各國的封賞、西洋各國進(jìn)獻(xiàn)的貢品及鄭和船隊(duì)在海外通過交易交換得來的奇珍異寶。</p> <p class="ql-block"> 明代寶船廠遺址,600年前這一帶江汊縱橫、蘆草連天,地勢開闊,直通長江,后被選中辟建為寶船廠。當(dāng)年寶船廠占地1000余畝,開作塘(船塢)七條,史載大型寶船“悉數(shù)建造于寶船廠”,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廠。明清以來逐漸廢棄,經(jīng)過幾個(gè)世紀(jì)的變遷,現(xiàn)僅存古船塢遺址三條,即4,5,6三個(gè)作塘。</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寶船廠遺址東臨漓江路、西靠濱江大道、北為金浦、南鄰銀城,占地198畝約13萬平方米?,F(xiàn)存三條水塘均為600年前寶船廠船塢遺址。</p><p class="ql-block"> 目前是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鄭和大事年表:</p><p class="ql-block"> 鄭和原名馬和,小名馬三保,云南昆陽人,回族,是元代貴族后裔。</p><p class="ql-block">1371年(洪武四年)馬三保出生于云南昆陽州(今普寧縣)寶山鄉(xiāng)和代村。</p><p class="ql-block">1382年(洪武十五年)11歲明軍征云南。馬和父親馬哈只去世。馬和被擄入明營,遭宮刑。</p><p class="ql-block">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19歲馬三保被燕王朱棣看中,選入燕王府服役。</p><p class="ql-block">1404年(永樂二年)33歲馬三保因戰(zhàn)功顯赫,獲成祖賜姓“鄭”的殊榮,從此改稱鄭和,并提拔為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p><p class="ql-block">1405年(永樂三年)34歲奉成祖命,鄭和從南京龍江港起航,經(jīng)太倉出海,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樂五年九月(1407年10月)回國。</p><p class="ql-block">1407年(永樂五年)36歲第二次下西洋。</p><p class="ql-block">1409年(永樂七年)38歲第三次下西洋。</p><p class="ql-block">1413年(永樂十一年)42歲第四次下西洋。</p><p class="ql-block">1417年(永樂十五年)46歲第五次下西洋。</p><p class="ql-block">1421年(永樂十九年)50歲第六次下西洋。</p><p class="ql-block">1431年(宣德六年)60歲第七次下西洋。</p><p class="ql-block">1433年(宣德八年)62歲鄭和于歸國途中,積勞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隊(duì)回國,明宣宗賜葬南京牛首山南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