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多年前,我給北京通州藝術(shù)教師做了一天的誦讀培訓(xùn),截取一段視頻分享給大家(最長十分鐘)</p> <p class="ql-block">1:信息的搬運工。如何搬運?從提供給眼睛看的文字信息變成供耳朵聽眼睛看的聲音信息和視覺信息。從文字到聲音是精彩的一躍,是“朗誦行動”的起點和基礎(chǔ),通過對作品的理解、感受,建立朗誦明確的目的和堅強的統(tǒng)帥。一來搬運了詩詞文賦的信息內(nèi)容,二來運送來了有聲信息。</p> <p class="ql-block">2:思想的布道者。如何布道?主持人是代表個人,演員是塑造角色,都是一個人,而朗誦者至少是兩個人在表達:作者加上朗誦者主體,還應(yīng)在適當(dāng)加上作品的時代精神現(xiàn)實性。在深刻把握作者寫作初衷和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之下,用自己的準(zhǔn)確理解和獨特感受,通過語氣、重音、節(jié)奏、停連等外部技巧,讓聽者也能在第一時間聽清楚作品中傳達的道理、思想。朗誦者必須忠實傳達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用各種辦法完成“步道”</p> <p class="ql-block">3:聽眾情感的點燃者。如何點燃?朗誦之所以被稱為“語言藝術(shù)”就是因為她提供了最高層級的語言審美,朗誦語言的形象性、音樂性,審美指向,都為美的傳播提供了豐富的想象和無限的可能。也因為,好的朗誦,是語言形式當(dāng)中對聽者情感影響效率最高的一種。從備稿到朗誦,從粗讀到品讀到美讀朗誦,最終目的,就是要在作者作品的引導(dǎo)下,用各種內(nèi)外技巧,表達策略,溝通辦法,將聽者帶到審美和情感的雙高峰。已達到“點燃”聽眾情感的最高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