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楊麟振:</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浙江政協(xié)常委</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香港浙江省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秘書長</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世界溫州人聯(lián)誼總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世界溫州人聯(lián)誼總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畢業(yè)于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法學博士</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香港著名大律師 國際公證人。</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被中國司法部委任為中國委托公證人。</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追求享有 不在乎擁有</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省政協(xié)常委、香港浙江省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秘書長楊麟振</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46年,楊麟振出生于浙江省溫州市。小學時在溫州市創(chuàng)河巷就讀,畢業(yè)后,他隨父母移居香港。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由于兩地教學制度有別,楊麟振到香港后從小學五年級重新讀起,用了整整兩年時間,改變了滿口鄉(xiāng)音,終于達到香港學府要求的中英數(shù)水平。其后,楊麟振進了葛量洪師范學院,在執(zhí)教鞭的同時努力進修,在香港浸會大學修畢外文系,利用數(shù)年工作的積蓄到加拿大升學深造,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后再攻讀法律,取得法學博士。1982年,他在香港創(chuàng)辦了楊麟振律師行。1997年,隨著香港回歸祖國,香港和內地的聯(lián)系日趨頻繁,再加上楊麟振雖然人在香港但心系故鄉(xiāng),從1988年起,他開始積極參與溫州同鄉(xiāng)會會務,并應邀成為溫州市政協(xié)委員?,F(xiàn)在,他擔任浙江省政協(xié)常務委員、香港浙江省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秘書長,數(shù)十年來為國家奉獻的熱枕從未改變。</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踏實耐勞 為國爭光</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1年,楊麟振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修讀法學,系主任在首日開課的課堂上就對大家說:“你們要認清周遭同學的面孔,因為在明年的開學日,也許會有一半人離開這里!”楊麟振環(huán)視四周,這群同學皆屬于拔尖中的精英,他則是班上唯一的中國學生。就在那一刻,他有種背負國家而戰(zhàn)的使命感,在以后的學習中,他付出了比其他學生更多的勤奮。終于,一年過去了,他以僅僅可升級的成績成了其中一名幸存的學生。</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四年制的法學學習生涯中,前三年時間里楊麟振可算平穩(wěn)度過。到了畢業(yè)的那一年,一樁小事卻敲醒了他。有一次,他參加朋友聚會,席中也有不少家長和前輩們,當楊麟振被問到未來的動向時,他雄心壯志地坦言:“我希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律師?!贝嗽捯怀觯趫龅囊幻ü傥⑿Φ卣f:“你讀渥太華是嗎?你可知道,從來沒有一個中國學生可在渥太華順利畢業(yè),你認為自己會是個例外嗎?”另一個貌似名流的洋人則語帶嘲諷:“沒關系,有比起做律師更適合你的工作等著你去做!”然后,那洋人遠遠向替賓客們開車門的華人小伙瞄了一眼。從那天起,他心里有了一個更清晰的目標,自己一定要達成做律師的意愿。此后,有整整大半年時間,他夜以繼日地苦讀,幾乎沒有娛樂。他的這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深深地打動了身邊的同學,有成績好的同學開始主動幫助他。最終,楊麟振圓滿完成學業(yè),成為該校創(chuàng)校以來首位順利畢業(yè)的中國學生。</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4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法學博士的畢業(yè)禮上,偌大的禮堂里,唯一擁有黑頭發(fā)、黃皮膚與華人臉孔的就是楊麟振。當眾人簇擁著他,向他獻上最真誠的祝福時,這個漂泊已久的海外游子激動得熱淚盈眶。</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求回報 就有好報</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0年10月13日,中國和加拿大建交,加拿大有意在北京舉辦產品展銷會,藉此向中國民眾推廣加拿大文化。政府想尋找中英文造詣具有一定水平、又精通中國文化的人擔任產品翻譯,在加國讀書的中國留學生當然是不二之選。由于翻譯工作屬義務性質,且任務繁雜,又不能再兼顧其他工作,很多學生只能無奈地推辭了。但楊麟振心想自己雖身在海外,但應該為祖國作點貢獻。于是,他自發(fā)性地響應號召成為一名翻譯,并很快晉升為審稿人員。由于表現(xiàn)出色,他深得加國政府的贊賞。那次的產品展銷會非常成功,大大加深了中國與加拿大之間的相互信任,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政治上的互信也因為加深了認識而大大提升。一想到自己的工作也是架起中加兩國之間友誼橋梁的一塊小磚頭,楊麟振心里就有滿滿的自豪,這是用金錢也無法買到的滿足。</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88年,作為香港執(zhí)業(yè)律師的楊麟振,在溫州同鄉(xiāng)的支持下出任溫州旅港同鄉(xiāng)會副會長,并應溫州市政府的邀請成為溫州市政協(xié)委員。為溫州同鄉(xiāng)的事務,他一直默默耕耘,在聯(lián)絡鄉(xiāng)親、服務鄉(xiāng)親的工作上不遺余力,深得同鄉(xiāng)們的愛戴與賞識。與此同時,楊麟振也善用自己的專業(yè),在法律方面盡心盡力協(xié)助需要援手的居港浙江人,履行著老鄉(xiāng)們互相照應、守望相助之心愿。</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說到為同鄉(xiāng)服務的難忘事,楊麟振如數(shù)家珍:“有一次,一位溫州老鄉(xiāng)在香港逝世,遺愿是回內地土葬。但因當時政策所限,無法達成。眼看辦喪事的時限將至,老鄉(xiāng)的親屬對于未能盡孝,不能好好安葬老父而感到沮喪不已。同鄉(xiāng)會得知此事,立刻代為出面,跟溫州市政府斡旋爭取,列舉這位老鄉(xiāng)多年來對香港溫州同鄉(xiāng)會事務的投入和貢獻,希望當?shù)卣芙o予特殊考慮。這事最終得以圓滿解決。我沒有忘記老鄉(xiāng)妻兒從我手上接過政府通知時那顫抖的雙手以及感激的眼神,讓我也不禁熱淚盈腔。那一刻,我終于明白,同鄉(xiāng)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而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與其說是協(xié)助鄉(xiāng)親,倒不如說也令自己的思鄉(xiāng)情緒得以釋懷?!?lt;/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1997年籌組成立香港浙江省同鄉(xiāng)會聯(lián)合會時,楊麟振亦積極地參與。由于他的律師身份,浙聯(lián)會的組織章程草擬等工作都由他親自執(zhí)筆?;叵氘斈?,楊麟振謙虛地說自己非常榮幸,能有機會參與籌組工作,在與一班前輩及會長們共謀大事的同時,從他們身上學會了很多做人處事的真諦,相互間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這一段友情一直綿綿地延續(xù)并不斷地加深。</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服務浙江老鄉(xiāng)20多年,問及感想,楊麟振只是謙虛地說:“我曾經離開自己的國土,很明白在異國他鄉(xiāng)無依無靠的滋味,所以,我才能夠設身處地想想同鄉(xiāng)們真正需要什么。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我卻以為,助人只是治標。助人自助才是治本,也是人性的基本?!?lt;/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生體驗 發(fā)人深思</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兼顧多項公職和社團事務的同時,楊麟振對于法律業(yè)務的拓展及優(yōu)化亦沒有怠慢。隨著兩地聯(lián)系日漸頻繁,其中不少涉及民事法律事務需及時解決,以維護兩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由于香港普通法體系下的公證書與內地公證書的范圍、性質和相互使用上的區(qū)別,中國司法部自1982年開始委托公證人提供內地使用涉港公證文書的服務。根據(jù)現(xiàn)行《中國委托公證人(香港)管理辦法》之規(guī)定,中國委托公證人必須具有香港認可律師資格及執(zhí)業(yè)10年以上的資深律師,由司法部集中組織有關的業(yè)務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被委任??吹较愀劭蛻魧C服務的需求日趨殷切,楊麟振于1995年參加司法部第一次舉辦的正式中國委托公證人考核,并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考核。</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對于楊麟振多年在專業(yè)領域和社會事務上的成就,他多次強調自己只是個平凡人,一切順其自然,不過分追求。若說個人有什么可取之處,大概就是他比較勤奮,亦不畏艱辛。“人這一輩子要走的路很多,看起來最好走的路未必一定是好的??磥砭徘藦澋穆肺幢匾欢▔?。到底要怎么走,有很多因素會影響你,命運自有際遇?!睏铟胝駪┣械卣f,“人生變化多端,很多事難以預料。但我一直秉承著兩個思想:一是時刻充實自己,二是廣交朋友。當你的生命過得充實豐裕,對自己的信心便愈見增強。有了自信之后,待人接物的寬容和包容度也大得多。只要對自己懷有信心,當別人接近你,你不會總覺得別人前來侵犯你或另有所圖,反而是一次結交朋友的良機。況且,有了人脈,就等于獲得了更多的合作機會,大家可取長補短,把事情做到最好。只要達到這境界,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友情與收獲。不一定是物質上的收獲,也關乎到生命的拾遺?!?lt;/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對于得與失,楊麟振也有獨特見解:“當我身在飛機上,從半空往下看,見到那些鱗次桎比的樓宇。很多人打拼一輩子,就是為了其中一幢樓的其中一扇窗,更為了追求更多的窗戶而疲于奔命。我不停思考一個問題:到底擁有比較重要?抑或享有比較重要?人在生命中的各個階段,總會追求不同價值。年輕人盡量爭取擁有,態(tài)度是正確的。到我這把年紀,多了一點阿Q精神,覺得享有比擁有更好。譬如我上最好的菜館,吃店里最上乘的菜式,結賬后就可愜意離開。但如果我是這家菜館的經營者,就有一連串繁瑣問題要處理,包括員工、管理、食材、租金等??赡苁悄昙o關系,我對很多事物的追求是享有,不在乎擁有。也許,這就是看透人生的一種想法吧。擁有的,最終也會失去;享有的,總算已享有過了。兩者的結局是一樣的?!睏铟胝裾Z重心長的一席話發(fā)人深省。</h3><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責編 李婷婷)</h3><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