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p> <p class="ql-block"> 我的故鄉(xiāng)在泰山西南,汶水北岸。那里的元宵節(jié)風(fēng)俗是正月十五蒸面燈和吃元宵。</p> <p class="ql-block"> 蒸面燈是魯皖地區(qū)節(jié)日習(xí)俗。蒸面燈的習(xí)俗,在我老家代代傳承,兒時我每年正月十五看著祖母做面燈的場景仿若昨日。祖母做的面燈,好像是用小麥面和黃豆面加點鹽和在一起,不用發(fā)面揉成硬硬的面團,再捏成各式各樣的面窩窩?,F(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好像也有發(fā)面做的面燈。我個人覺得不發(fā)面做的面燈應(yīng)該更好,因為發(fā)面蒸好后松軟蜂窩狀插上燈芯容易滲油。</p> <p class="ql-block"> 蒸燈的種類很多,沿著面窩邊沿兒捏一個褶子是一月面燈,兩個褶子是二月面燈,以此類推要做十二個月份的面燈。放在蒸籠里大火蒸熟,祖母說哪個燈里有水那個月雨水就足。晚上點燈時,燈窩中間要插上那纏了棉花的稻子梗做的燈芯,倒上花生油天黑就可以上燈了。</p><p class="ql-block"> 還要做十二生肖面燈幾個蘿卜燈。屬相燈,如虎燈、免燈等,充分展現(xiàn)了民間工藝美術(shù)的面塑技巧,個個栩栩如生。另外還有祝福燈、錢龍燈、倉龍燈、草垛燈等等用來祝愿五谷豐登。</p><p class="ql-block"> 蒸好的面燈,都要在正月十五晚上點燃。先點“屬相燈”,人手一盞各拿各的屬相相互祝福,再去點帶座的窩燈和刻好的蘿卜燈。蘿卜燈要分別放在大門和各個屋門兩旁的石墩上;草垛燈、倉龍燈、錢龍燈則分別放在牲畜圈、糧倉和錢柜上。這樣一來一個晚上室內(nèi)室外家家戶戶門前屋內(nèi)都會燈火通明。</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些孩子們會在夜晚手捧生肖燈或者提著紙燈籠和蘿卜燈,樂呵呵的跑東跑西和小伙伴們斗燈,看誰家做得到最好看,最亮。呼朋喚友的呼啦啦一大群小孩子們歡聲笑語的走街串巷一家家挨著溜達一遍看一遍,也有調(diào)皮的孩子會把鄰居家門前的蘿卜燈里的油倒到自己的快要沒油的蘿卜燈里,幾個人放哨,倒完就趕緊跑。 一條條胡同一條條小巷連著我的兩小無猜和父老鄉(xiāng)親們的家,漫天的星辰皎潔的月光照著汶河水波光粼粼 ,嘩啦啦的流水聲和著我們奔跑的腳步聲,那充滿童真清脆悅耳肆無忌憚的歡聲笑語響徹云霄,應(yīng)該永遠留在那個時空里了!</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家上燈后,奶奶會端著一個面燈,去照遍家中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邊走還一邊嘴里念念叨叨說著一些吉祥話。據(jù)說這樣一照,家里的邪祟和五蠹害蟲就沒了,家人就不會受蝎子蜇、蟲子咬了,更不會有邪祟進門,能保佑大人孩子一年都平安健康。奶奶還會在睡前逐一查“燈花”,如果燈花大,就預(yù)兆今年一定五谷豐收,有時為了讓燈能亮一個晚上,燈花也要剪小一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奶奶說面燈一定要亮一個晚上,我喜歡吃燒焦了邊沿兒的面燈,我會在睡前逐一的去檢查一遍所有面燈看那個油盡燒焦了,往往等不及就會睡著。我在故鄉(xiāng)過的每一個正月十五的夜晚,睡夢里都能聞到花生油燃燒后烤熟面燈邊沿兒的焦香味,至今記憶猶新回味雋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不要擔(dān)心正月十六之后的面燈會怎么處理,當(dāng)然是全部吃掉了。把面燈切成四瓣煮在糊涂里,花生油烤焦面燈的焦香味融合糊涂的綿柔口感竟然莫名的和諧,筋筋道道微咸的面燈煮過后變得軟糯卻依然有嚼勁,很好吃;有時有也會煮在清晨的熗鍋面里或者在爐子上烤一下都是很好吃的做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正月十五我們也吃元霄,就是那種由現(xiàn)成的餡料沾水在糯米粉里滾好多遍才出來的圓子。每年爺爺奶奶都會在上午趕集買回幾包草紙上蓋著紅紙用紙繩系著結(jié)的元宵。因為我喜歡吃炸的元宵奶奶一般會炸著吃,炸的元宵外焦里糯香香甜甜。不過這樣的炸元宵是個技術(shù)活,掌握不了精髓請不要嘗試,不然會收獲一鍋炸彈!我就不會炸元宵,做過一次真的會爆炸就再也沒嘗試過,也不知道我的奶奶怎么做到的,炸的元霄個個圓溜溜完完整整不開不裂也不爆炸。至今還能透過時空看到那個蹲在奶奶身邊等鍋里元宵出鍋的自己,看到那個挽著發(fā)髻簪著銀簪青衣布衫黑棉服扎著褲腳的奶奶在用鐵笊籬撥拉油鍋里元宵的場景,花生油炸元宵的那個香味好像還未散盡。我收回思緒,那個正月十五的小院、院墻、無葉的梧桐和光禿禿的大棗樹、一座座青瓦房、家家戶戶冒著煙的煙囪、一條條相互連接著的胡同小巷、河水大灣石橋排水渠、一壟壟菜地麥田盡然已縮變成一幅畫卷,永遠的掛在了我的心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現(xiàn)在十分想念那些兒時過的每一個年和每一個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想念故鄉(xiāng)那個桃花源般有我有爺爺奶奶他們都在的那個汶河北岸的小村莊,想念故鄉(xiāng)的面燈和炸元宵,想念故鄉(xiāng)的原風(fēng)景里的每一條胡同小巷石橋大灣良田阡陌。所以,每到年節(jié),我都會展開畫卷看看念念想想回味很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也做面燈哦……????????</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八月魚滿倉燈和二月雨水豐足燈……????????完美!</p> <p class="ql-block"> 蒸好的面燈,只有二月燈里半碗的水!記得奶奶說,那個月里雨水豐足,那個月的面燈蒸好之后會有水……</p> <p class="ql-block"> 貓二月差點把胡子又燒糊卷了…~</p> <p class="ql-block"> 以上為2021年的元宵節(jié)面燈,期待今年2022年的面燈哦!</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2022年的面燈!旺旺旺!</p> <p class="ql-block"> 十二月燈,七月燈是孩子自己做的,我做了十月年年有余??燈,上面的福袋是孩子做的,裝滿金銀珠寶,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2023元宵節(jié)面燈!</p> <p class="ql-block"> 2024年寶貝不在家,身體原因沒做面燈,2025年2月12日的這個元宵節(jié)有現(xiàn)成的大面燈,一會兒上燈。天文科普專家表示,蛇年元宵節(jié)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最圓時刻出現(xiàn)在21時53分,賞月正當(dāng)時。</p> <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的形成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 據(jù)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jīng)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jié)日是在漢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燈習(xí)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guān),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 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p><p class="ql-block"> ——— 2021年元宵節(jié)</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2年元宵節(jié),看著河南去年元宵節(jié)的舞蹈感覺去年過得好快!仿佛“嗖”的一聲就來到虎年元宵節(jié)!李白的《將進酒》中“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幾句應(yīng)我此刻的心景??!????</p> <p class="ql-block"> 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根據(jù)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jié)”。</p> <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習(xí)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xí)俗為主。</p> <p class="ql-block"> 元宵節(jié)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民俗活動。不少地方元宵節(jié)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jié)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 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2021年2月25日消息,天文科普專家提醒,日落一小時后和子夜前后皆是賞月好時機。天文預(yù)報顯示,今年元宵節(jié)的元宵月還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最圓時刻(望)出現(xiàn)在27日16時17分!記得觀看哦!</p> <p class="ql-block">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