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科索沃、馬其頓:硝煙散去、風(fēng)光再現(xiàn)

田雨

<h1><b><i>前言</i></b></h1><p class="ql-block"> 2019年7月的巴爾干半島旅游包含有科索沃、北馬其頓二個國家。這是二個內(nèi)陸國家,人口在100-200萬,不到北京一個區(qū)的人口數(shù)量。</p><p class="ql-block"> 馬其頓國土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北京約1.6萬),旅游勝地有2處,一是首都斯科普里、二是原保加利亞王國首都奧赫里德。</p><p class="ql-block"> 科索沃的國土面積比北京市小,約一萬平方公里,旅游地是首都普里什蒂納,著名景點是格拉查尼修道院。</p><p class="ql-block"> 旅游團(tuán)安排北馬其頓游覽奧赫里德古城、湖泊,游覽首都斯科普里;科索沃游覽首都普里什蒂納。游記也分為這三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是從廣播電視知道科索沃與馬其頓這二個國家的。</p><p class="ql-block"> “科索沃戰(zhàn)爭”一段時間每天頻繁充斥電視廣播的世界新聞;</p><p class="ql-block"> “希臘與馬其頓的國家名字爭端”也是充斥電視廣播的世界新聞。</p><p class="ql-block"> 從旅游者角度“科索沃戰(zhàn)爭”的一些恐怖情況已經(jīng)在《塞拉熱窩、貝爾格萊德,戰(zhàn)火后面的國家身影》美篇中有類似描述,交流在“<b><i>悠然觀世界、記錄旅行心得</i></b>“話題平臺。在此不太多費筆墨。</p><p class="ql-block"> 本篇寫“希臘與馬其頓的國家名字爭端”的一些情況,澄清心中馬其頓與希臘二個國家名字爭端問題的疑慮。</p><p class="ql-block"> 旅游埃及等一些國家時,看到有“亞歷山大”命名的地方,不明白那么些地方用“亞歷山大“命名的原由,此次旅游正好碰到“亞歷山大”的出處,多加一筆,稍加說明。</p><p class="ql-block"> 在前言里,簡約說明與此次旅游相關(guān)的三個問題,有助旅游更有趣味和知識,1、科索沃戰(zhàn)爭,2、希臘與馬其頓的國家名字爭端,3、馬其頓王國與亞歷山大大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h5>北馬其頓、科索沃位置示意圖</h5> <h5>馬其頓、科索沃旅行示意圖</h5> <h5>北馬其頓奧赫里德湖風(fēng)光(帕特蕾莫東正教教堂)</h5> <h5>科索沃戰(zhàn)爭-北約B52轟炸機轟炸塞爾維亞戰(zhàn)爭目標(biāo)</h5> <h1><b>1、科索沃戰(zhàn)爭</b></h1><h3> 是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引發(fā)、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fā)生在20世紀(jì)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shù)局部戰(zhàn)爭。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br> 科索沃戰(zhàn)爭以大規(guī)??找u為作戰(zhàn)方式,北約憑借占絕對優(yōu)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shù)武器,對南斯拉夫聯(lián)盟的軍事目標(biāo)和基礎(chǔ)設(shè)施進(jìn)行了連續(xù)78天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梁被炸,20所醫(y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臺受到破壞,經(jīng)濟(jì)損失總共達(dá)2000億美元。 <br> 科索沃戰(zhàn)爭對國際戰(zhàn)略格局和軍事理論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影響。俄羅斯徹底被擠出了在東歐的原有勢力圈。加劇了地區(qū)的動蕩與貧窮。</h3> <h5>科索沃戰(zhàn)爭-潰逃的難民</h5> <h5>科索沃戰(zhàn)爭-古羅馬寺廟被摧毀</h5> <h1><b>2、希臘與馬其頓的國家名字爭端</b></h1><div> 1991年馬其頓獨立后,一直和希臘因為馬其頓國名問題產(chǎn)生巨大矛盾。為什么希臘不容許叫馬其頓這個名字呢?<br></div><div> 從歷史上說,馬其頓名字追溯于馬其頓王國(公元前8~2世紀(jì)),馬其頓當(dāng)時地域?qū)儆诠畔ED一個邦,是古希臘歷史的一部分。</div><div> 馬其頓聲名顯赫的亞歷山大大帝帶領(lǐng)軍隊打到歐亞非三大洲,成立馬其頓王國,馬其頓有過輝煌的歷史。<br></div><div> 現(xiàn)在馬其頓國起源于公元7世紀(jì)遷徙到馬其頓地區(qū)的斯拉夫人,準(zhǔn)確是南斯拉夫人,成為鐵托的南斯拉夫共和國成員是有道理的。</div><div> 古代馬其頓王國是希臘人,現(xiàn)在馬其頓是斯拉夫人。</div><div> 馬其頓1991年獨立后,宣稱是古代馬其頓王國的繼承人,要把希臘人這部分輝煌歷史納入自己歷史;</div><div> 此外,希臘境內(nèi)有馬其頓省,馬其頓潛在有對希臘馬其頓省的領(lǐng)土要求。</div><div> 因為國家名字而引發(fā)的系列問題,觸碰了希臘人的底線。2018年,希臘幾十萬人集會抗議、游行示威,抗議馬其頓對希臘的領(lǐng)土要求與竊取文化遺產(chǎn)野心。<br></div><div> 馬其頓極想加入北約、加入歐盟獲得庇護(hù)與坐享利益。希臘因為這一問題,公開阻止。</div><div> 2019年2月,馬其頓總理扎埃夫表示,“對于我的國家來說,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替代完整的北約和歐盟成員國資格。”<br></div><div> 為此,議會批準(zhǔn)將國家名字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div><div> 我一直認(rèn)為馬其頓改國家名字是強國欺負(fù)弱國的行為,這里得到了答案。</div> <h5>奧赫里德湖風(fēng)光(圣約翰東正教教堂)</h5> <h1><b>3、馬其頓王國與亞歷山大大帝</b></h1><h3> 馬其頓王國,公元前4世紀(jì),攝政王腓力二世臨危受命,加強王權(quán),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職能,變成聽命于他的工具。<br> 改革幣制,確立了金、銀幣的兌換價格,促進(jìn)了商業(yè)的發(fā)展。<br> 建立忠于個人的常備軍,創(chuàng)造了具有極強打擊力的馬其頓方陣,裝備一桿長6.3米的長矛,所列陣形縱深多達(dá)32列。<br> 公元前334年的春天,亞歷山大率領(lǐng)35000人大軍和160艘戰(zhàn)艦,遠(yuǎn)征東方。<br> 公元前331年春,亞歷山大率軍插入兩河流域北部,10月同百萬波斯軍決戰(zhàn)于高加美拉。交戰(zhàn)中,波斯大流士三世棄陣逃跑,馬其頓軍占領(lǐng)波斯都城巴比倫和蘇薩,波斯帝國至此滅亡。(多年之后,亞歷山大放火燒毀了巴比倫,致使世界幾大奇跡之一、有空中花園美譽之稱的古城消失于人類的視線,僅留下文字記載。巴比倫位置在如今的伊拉克境內(nèi))。<br> 亞歷山大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建立亞歷山大城與港口(埃及蘇伊士運河北端的亞歷山大港)。<br>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南下侵入印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迅速占領(lǐng)了西北印度的廣大地區(qū)。<br></h3><h3> 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首都,建立龐大的帝國,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依多瑙河和黑海,起名為亞歷山大的要塞建了70多座。<br> 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從發(fā)病到生命結(jié)束僅10天時間,32歲便匆匆離開人世。<br> 亞歷山大大帝統(tǒng)治時期,先后占領(lǐng)埃及全境,吞并波斯帝國,大軍直達(dá)印度河流域,馬其頓王國也被后世稱為亞歷山大帝國。<br> 公元前146年,羅馬帝國攻占希臘全境,馬其頓王國徹底瓦解。</h3> <h5>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時期版圖</h5> <h5>薩穆伊爾要塞鳥瞰奧赫里德城市</h5> <h1><b><i>第一部分、北馬其頓</i></b></h1> <h1><b><i>1、北馬其頓簡介</i></b></h1><div><br></div><div> 是位于歐洲東南部的巴爾干半島中部的南歐內(nèi)陸國,東臨保加利亞,北連塞爾維亞,西接阿爾巴尼亞,南毗希臘。<div> 北馬其頓面積25713平方千米,山地廣布,大部分地區(qū)為海拔超過2000米的高原,2018年末人口約為208萬人,GDP,113億美元,人均5468美元。在巴爾干西部地區(qū)屬于較高水平。</div><div> 游覽勝地有奧赫里德湖、斯特魯加、多伊蘭湖、馬弗洛沃山和普雷斯帕湖等。</div></div> <h5>高山湖泊奧赫里德(海拔600米)</h5> <h1><b><i>一、奧赫里德</i></b></h1> <h1><b><i>1、奧赫里德簡介</i></b></h1><div><br></div><div> 公元990年-1015年保加利亞第一王國選擇奧赫里德首都,名列三大古都之首。<div> 1018年保加利亞第一王國被拜占庭占領(lǐng)之后,塞爾維亞王國、阿爾巴利亞王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依次占領(lǐng)過奧赫里德。</div><div> 奧赫里德還有一個名稱“巴爾干的耶路撒冷”,古城曾遍佈365座教堂與清真寺,從山下到山頂,從湖邊到城內(nèi),上帝、真主的聲音無處不在,信徒可以到不同的教堂接受神的指引。</div><div> 土耳其人曾經(jīng)對所有的基督教東正教堂進(jìn)行逐一拆毀。</div><div> 在拜占廷時期,奧赫里德市成為非常重要的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作為東正教的主教中心,她在公元9世紀(jì)建立了第一個斯拉夫大學(xué)。</div><div> 在11世紀(jì)初,奧赫里德市成為馬其頓中世紀(jì)最偉大的統(tǒng)治者—塞繆爾王國的首都,當(dāng)時堅固的城堡至今仍完好保存。</div></div><div><br></div> <h1><b><i>2、奧赫里德湖風(fēng)光</i></b></h1><div><b><br></b></div> <h5>奧赫里德湖是內(nèi)陸國家馬其頓珍貴的寶藏,這一洼寶藍(lán)色清水四面環(huán)山</h5> <h5>海拔695米的完全來自山泉之水,是巴爾干最深的第二大自然湖,整個歐洲罕見沒有污染的淡水湖</h5> <h5>形成于300萬年之前,面積達(dá)83550公頃 (阿爾巴利亞擁有1/3湖面和城市波格拉德斯)</h5> <h5>全陪導(dǎo)游小盧正在揮手</h5> <h5>泛舟于奧赫里德湖上</h5> <h5>阿爾巴尼亞導(dǎo)游Dirn山河(黑衣人),上海工作過,共同受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練,思想容易溝通。美女游客不忘稱贊為她拍照</h5> <h5>馬其頓國旗飄揚在二位上海游客中間,看看上海人多自信</h5> <h5>羅馬人修建的大道從湖邊經(jīng)過,這條大道也是東羅馬帝國連接亞得里亞海港口Dyrrachion(今天阿爾巴尼亞的都拉斯)的通道。</h5> <h5>奧赫里德湖古代的名稱是Lacus Lychnitis,這個希臘語名稱來源于古希臘人所見到的蔚藍(lán)與極其透明的湖水</h5> <h5>歐洲人喜歡冷飲加熱狗享受奧赫里德湖風(fēng)光</h5> <h5>湖內(nèi)現(xiàn)存生物與5千萬年前第三紀(jì)的生物相同,</h5><h5>湖里有200種地方性動物17種地方性魚類</h5> <h5>還沒有找到這樽雕塑的大名</h5> <h5>這樽雕塑應(yīng)該知道,他們是創(chuàng)制斯拉夫字母的兩位圣人,西里爾和迪烏斯</h5> <h5>藍(lán)天下的花簇錦團(tuán)</h5> <h5>激動在瞬間</h5> <h5>奧赫里德的歡躍-大喊一聲,旅行快樂!</h5> <h5><p></p>我們牽著手 <br>共聽日月唱首歌.........</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只要你愿意,讓夢劃向你心海..........</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br></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蹲下的戴帽紅衣人是全陪導(dǎo)游小盧)</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路邊的快餐店也花簇錦繡</h5><div><br></div> <h1><b><i>3、奧赫里德古城</i></b></h1><div><b><i><br></i></b></div> 奧赫里德?lián)碛?.2萬居民,是北馬其頓第七大城市。<div>  奧赫里德曾經(jīng)有過365座教堂,每天都可以去不同的教堂做禮拜,得名“巴爾干的耶路撒冷”。</div><div> 城市有許多古建筑與名勝古跡,旅游業(yè)在城市產(chǎn)業(yè)中占主導(dǎo)地位。</div><div> 奧赫里德建于公元前二世紀(jì),1980年進(jìn)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div><div> 奧赫里德是一座山城,狹窄曲折的街道和林蔭路組成的中世紀(jì)城市布局,漂亮的住宅從山頂一直延伸到奧赫里德湖邊。山頂有薩穆伊爾要塞,彎彎曲曲山路的半山腰有圣克尼姆教堂,圣約翰教堂,老城中心有圣索菲亞教堂。</div> <h5></h5><h5>考古學(xué)家宣稱,薩穆伊爾要塞是建立在公元前4世紀(jì)一個防御工事的基礎(chǔ)上的</h5> <h5>考古發(fā)掘5世紀(jì)的長方形廊柱式基督教堂遺址,證明早期基督教在該地區(qū)的傳播</h5> <h5>在990年到1015年之間,奧赫里德是保加利亞帝國的大本營和首都,從990年到1018年之間,這里也是東正教保加利亞教區(qū)牧首的所在地</h5> <h5>東羅馬帝國于1018年重新征服了奧赫里德后,保加利亞東正教教區(qū)被降級為奧赫里德教區(qū),并置于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權(quán)威之下</h5> <h5>1018年后,教區(qū)的牧首由希臘人擔(dān)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tǒng)治時期也是如此,直到1767年牧首的職位被廢除</h5> <h5>公元前二世紀(jì),古城建在卡爾薩莫依爾山上</h5> <h5>1395年,普里萊普公國和奧赫里德地區(qū)的統(tǒng)治者換成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h5> <h5>古城一直延伸至湖邊懸崖</h5> <h5></h5><h5>城市里有中世紀(jì)教堂、修道院、壁畫、城堡和塔等眾多古建筑</h5> <h5></h5> <h5>這顆900年壽命的參天古樹澀那爾(Cinar)見證古城的歷史悠久</h5> <h5>我們來到奧赫里德,正值獼猴桃快要成熟</h5> <h5>奧赫里德人喜歡鮮花</h5> <h5>多個世紀(jì)以來,畫師們描繪奧赫里德古城的美麗</h5> <h5>悠然自得的經(jīng)營</h5> <h5>18世紀(jì),奧赫里德位于古代羅馬大道上,顯示出重要貿(mào)易中心的優(yōu)勢,城市發(fā)展將近有五千名居民</h5> <h5>古老的街道,街角的白色自行車、幾墩木頭塊、綠葉環(huán)繞紅花點綴</h5> <h5>依山而建、錯落疊置的房屋,紅瓦白墻</h5><h5>仔細(xì)看奧赫里德老城的房子有些特別,有的上大下小,已經(jīng)成為標(biāo)志,據(jù)說房屋收稅是按占地面積計算,為了少繳稅</h5> <h5>上大下小,成為標(biāo)志</h5> <h5>公元前200年希臘人修建的劇場,環(huán)形劇場相當(dāng)?shù)耐暾?lt;/h5> <h5>20年前因為翻修舊建筑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公元前希臘劇場。</h5><h5>羅馬人曾將其改造為斗獸場。</h5><h5>依山坡形成半園弧形狀,有2500人座位</h5> <h5>教堂是奧黑里德古城隨行隨現(xiàn)的身影</h5><div><br></div> <h1><b><i>4、奧赫里德的薩穆伊爾要塞</i></b></h1><div><b><i><br></i></b></div> <h5>遠(yuǎn)遠(yuǎn)看到山上的薩穆伊爾要塞</h5> <h5>薩穆伊爾要塞是奧赫里德老城的要塞城堡,位于山頂。</h5><h5>曾作為薩穆伊爾王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首都而聞名</h5> <h5>公元前4世紀(jì),古羅馬人修建,不斷加固擴(kuò)建,防御和生活設(shè)施完備,四周筑有塔樓和長達(dá)3公里的城墻</h5> <h5>在塔樓、城墻上, 奧赫里德城和奧赫里德湖一覽無余</h5> <h5>保加利亞第一王國時期加固的要塞城堡至今保存完好</h5> <h5>薩穆伊爾要塞外墻,完好的城墻說明這里沒有發(fā)生近代槍炮戰(zhàn)</h5><div><br></div> <h1><b><i>5、奧赫里德的教堂</i></b></h1><div><b><br></b></div> <h5>圣約翰教堂隱隱約約出現(xiàn)在山上</h5> <h5>今保存完好的教堂是城中最古老的斯拉夫修道院</h5> <h5>圣約翰教堂建于13世紀(jì),這間炫目的教堂矗立在 奧赫里德 湖畔的峭壁上。</h5><h5>中世紀(jì)以來,,修道士們喜歡在這里做靈修。教堂隱約倒映在湛藍(lán)的湖水中,湖光山色,景色幽雅</h5> <h5>奧赫里德是個東正教城市,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里所有保存下來的教堂都是由東羅馬帝國和保加利亞人修建的</h5><h5>有的教堂是塞爾維亞人在中世紀(jì)末期留下的</h5> <h5>德番泰萊蒙東正教教堂,教堂建于5世紀(jì),后來損毀了,教堂是新修復(fù)。這個修道院因其堅固曾被改作清真寺。</h5><h5>當(dāng)時,奧赫里德作為東正教的主教中心,在公元9世紀(jì)建立了第一個斯拉夫大學(xué),這個教堂就是大學(xué)的校址</h5> <h5>山上薩穆伊爾要塞城堡點綴了奧赫里德的古老、添彩著奧赫里德無限風(fēng)光在高峰</h5><div><br></div> <h1><b><i>二、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i></b></h1><div><b><i><br></i></b></div> <h1><b><i>1、斯科普里簡介</i></b></h1><div><b><br></b></div> 斯科普里附近地區(qū)4000年以來就有人居住。<br> 在斯科普里城堡附近發(fā)現(xiàn)了新石器時代的集落部落遺跡。<br> 一世紀(jì)前被攻克,成為羅馬軍隊的野營地。<br> 在1912年巴爾干戰(zhàn)爭期間,斯科普里被塞爾維亞王國征服。<div>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斯科普里成為新建國家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的部分(后稱為南斯拉夫王國)。<br>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法西斯軸心國保加利亞王國軍隊占領(lǐng)斯科普里。<br> 1944年,成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的馬其頓首都。<br>斯科普里在二戰(zhàn)后發(fā)展急速。<br> 1963年發(fā)生了地震,80%的建筑被毀,發(fā)展一度停滯。<br> 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斯科普里成為獨立的馬其頓共和國首都。</div><div><br></div> <h5>斯科普里城市景觀</h5> <h1><b><i>2、卡拉古城</i></b></h1><div><b><br></b></div> 卡拉古城在城市西北角,事實上,是個要塞遺址,天色已晚,眺望山下的斯科普里,一座年青又古老城市,市中心以瓦爾達(dá)爾河為界,分為兩個行政區(qū)。<br> 河北岸是賽爾地區(qū),舊巴扎位于這里,是舊市區(qū)。<br> 南岸是辛塔爾,有眾多的現(xiàn)代建筑,是新的市中心。<div> 要塞城堡已損毀,只剩下殘垣斷壁。</div> <h5>卡拉城堡,這座令人感嘆的石灰?guī)r和石灰華石砌堡壘坐落在馬其頓斯科普里東北的最高山上,它擁有該市最美的風(fēng)景</h5> <h5>卡勒城堡建于公元6世紀(jì)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統(tǒng)治時期,在十世紀(jì)和十一世紀(jì)進(jìn)一步加固,使它成為中世紀(jì)最精致的建筑之一。</h5><h5>1963年又發(fā)生了6.1級地震,斯科普里受到了重創(chuàng),城堡也不例外</h5> <h1></h1><h5>城堡的樓雕是經(jīng)過修繕的<br>人們認(rèn)為,公元518年地震摧毀山下的斯科皮,大量的古堡石塊、建筑材料在古鎮(zhèn)發(fā)現(xiàn)。<br>考古人員認(rèn)為斯科皮古鎮(zhèn),公元前3000年以來就有人居住。<br>古老的浴室、民間的教堂、聯(lián)排房屋可以在古鎮(zhèn)看到</h5> <h5>卡拉城堡等建筑在地震中被破壞</h5> <h5>為了發(fā)展旅游,政府部門對城堡精心修繕,需要的地方設(shè)置堅固的護(hù)欄</h5> <h5>窗口建造得嚴(yán)謹(jǐn)精致,弧形拱頂裝飾既堅固、又典雅</h5> <h5>你的淚晶瑩剔透,心中一定還有夢,一同牽著互相的手,同看海天成一色..........(周華健的歌)</h5> <h5>對面沃德諾山頂上的十字架是斯科普里景觀之一</h5> <h5>十字架高達(dá)66米,叫千禧十字架,是北馬其頓最大的雕塑,是世界最大的十字架,晚上發(fā)出的燈光很美</h5> <h5>晚霞映照著古城堡的居民</h5><div><br></div> <h1></h1><h1><b><i>3、斯科普里</i></b><span style="color: inherit;"><b><i>穆斯塔法帕夏</i></b></span><b style="color: inherit;"><i>清真寺</i></b></h1><p><b><br></b></p><h3> 斯科普里清真寺最集中的地區(qū)是在舊巴扎,這一地區(qū)的建筑多為典型的奧斯曼建筑。其中最杰出的清真寺是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br> 它是北馬其頓最漂亮的伊斯蘭建筑之一,也是斯科普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br> 清真寺由穆斯塔法帕夏出資修建,在奧斯曼帝國巴耶濟(jì)德二世和塞利姆一世治世時期,穆斯塔法是奧斯曼帝國派駐斯科普里的帕夏(帕夏,意為總督、將軍),他是帝國杰出的政治人物。<br> 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在原東正教教堂的原址上修建了這座清真寺,人們稱其為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h3><h3><br></h3> <h5>建于15世紀(jì)的穆斯塔法帕清真寺</h5> <h3></h3><h5>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位于舊巴扎(有攤位的大棚商品市場)<br>清真寺旁邊的石冢里葬有穆斯塔法·帕夏的女兒。<br>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坐落在凱勒城堡山下的老城區(qū),老城區(qū)主要是穆斯林人居住。</h5><h5>這里有當(dāng)時鋪就的石板路,有土耳其風(fēng)格的傳統(tǒng)集市,有圓拱頂?shù)耐炼湓?,有眾多的土耳其餐館,有許多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建筑</h5> <h5>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492年,在東正教教堂的原址上修建</h5> <h5></h5><h5>清真寺保存完整,建成后沒有修繕過。<br>清真寺布局簡潔、緊湊,主要由圓頂禮拜堂、尖頂宣禮塔、亭閣式水房等組成,建筑質(zhì)樸、環(huán)境清幽</h5> <h5>朝圣大廳</h5><h5>清真寺布局簡潔、緊湊,主要由圓頂禮拜堂、尖頂宣禮塔、亭閣式水房等組成,建筑質(zhì)樸、環(huán)境清幽</h5> <h5></h5> <h1><b><br></b></h1><h1><b><i>4、圣·潘提雷蒙教堂</i></b></h1><div><b><br></b></div> <h5>圣·潘提雷蒙教堂,建于12世紀(jì),是東正教教堂,為北馬其頓現(xiàn)存最古老教堂之一</h5> <h5>教堂占地面積不大,歷經(jīng)千年,仍堅固如初</h5> <h5>5個圓拱頂,使東正教堂特征十分明顯,也顯得十分優(yōu)雅;圓拱形的門與窗,使建筑看起來靈動別致</h5> <h5>據(jù)說,教堂內(nèi)有一幅《基督的悲哀》壁畫,畫于12世紀(jì),是與教堂同時誕生的畫作。這幅千年畫作名揚天下,許許多多的游客專門為看這幅壁畫而來到斯科普里</h5> <h5></h5> <h5>基督的悲哀沒有看到</h5> <h5>教堂建筑別具一格,千年的磚石散發(fā)著幽幽的古韻</h5> <h5>圣·潘提雷蒙教堂鐘樓</h5><div><br></div> <h1><b><i>5、斯科普里市老城區(qū)的新廣場</i></b></h1><div><br></div> <h5>從卡拉要塞拍斯科普里市景</h5> <h5>從卡拉要塞拍斯科普里市景</h5> <h5>從卡拉要塞拍斯科普里市景</h5> <h5>2011年完工,雕塑家Valentina Stefanovska設(shè)計的亞歷山大大帝雕像,又稱馬上戰(zhàn)士,是為了紀(jì)念馬其頓獨立20周年而建</h5> <h5>亞歷山大大帝這是個前無古人的牛逼人物,他是個軍事天才。</h5><h5>廣場上有萬豪酒店</h5> <h3></h3><h5><span style="font-size: 17px;">雕塑</span>14米高,建造在10米高的柱子上。<br>亞歷山大大帝騎在馬背上,一手握著韁繩,另一手持著寶劍,顯示奮勇向前,勝利的決心。<br>馬躍起前蹄,馬鳴聲似乎回蕩在空氣中</h5> <h5>底座的噴泉夜晚閃著五顏六色的光,還有音樂聲相伴</h5> <h5>亞歷山大大帝,出生于公元前356年,古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兒子。公元336年腓力二世被波斯派來的刺客殺死,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h5> <h5>右邊是巴洛克風(fēng)格建筑</h5> <h5>在廣場上還有許多塑像,記載著馬其頓各個時代的歷史人物。斯科普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雕像特別多,這些雕像都是近些年塑造的</h5> <h5>母親雕塑-四座雕塑代表從懷孕、生孩、養(yǎng)育的生命四部曲</h5> <h5>希爾頓飯店</h5><div><br></div> <h1><b><i>6、斯科普里市新區(qū)</i></b><div><br></div></h1> <h5>斯科普里市中心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jì)至18世紀(jì)的一些新古典主義建筑物,如國立劇場和眾多政府機構(gòu)</h5> <h5>2006年政府制定了修復(fù)和保存在1963年受損的斯科普里城堡及19世紀(jì)的舊國立劇場、舊國立銀行的計劃。</h5> <h5>這里有濟(jì)濟(jì)一堂的19世紀(jì)馬其頓英雄雕像,這是修復(fù)計劃執(zhí)行后的成果,雕塑遠(yuǎn)看是壯觀,近看粗糙,跟中國一樣的通病</h5> <h5>橋頭有座宏偉的建筑,馬其頓歷史博物館</h5> <h5>有人說斯科普里是“雕塑之城”。廣場上的建筑物風(fēng)格多種多樣,既有新古典主義風(fēng)格,也有巴洛克風(fēng)格</h5> <h5>在馬其頓值得關(guān)注的雕塑,有一位中世紀(jì)的撒母爾,生于斯科普里附近、后成為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h5> <h5>瓦爾達(dá)爾河上的仿歐建筑</h5> <h5>馬其頓獨立后新修建仿歐建筑</h5> <h5>以橋為界,分成兩個廣場,上述的為新城廣場</h5> <h5>瓦爾達(dá)爾河上這座建于古羅馬統(tǒng)治時期、重建于15世紀(jì)的大橋。石橋有12個半圓形的拱洞,長214米。<br>石橋是斯科普里的中心,也是斯科普里的地標(biāo)</h5> <h5>瓦爾達(dá)爾河古橋</h5> <h5>流光溢彩的瓦爾達(dá)爾河古橋</h5><div><br></div> <h1><b><i>7、斯科普里市的老城區(qū)</i></b></h1><div><b><i><br></i></b></div> <h5>橋兩側(cè)匯聚了斯科普里最為重要的建筑物。<br>在石橋不遠(yuǎn)處的河邊,有座褐紅色船形建筑,是個酒店</h5> <h5>紅色船形酒店(位置在橋?qū)Π兜男聟^(qū))</h5> <h5>老城區(qū)街道</h5> <h5>老城區(qū)街道街心角樓</h5> <h5>老城區(qū)街道</h5> <h5>騎樓商業(yè)街樓房巴洛克風(fēng)格雕塑</h5> <h5>雕塑造型生動、精致</h5> <h5>修建在老城區(qū)的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的雕像,右是舊巴扎</h5> <h5>老城區(qū)舊巴扎(有攤位的大棚商品市場)</h5> <h5>老城區(qū)街道</h5> <h5>巴扎市場</h5> <h5>巴爾干一帶喜歡的墻毯、地毯</h5> <h5>老城區(qū)街道</h5> <h5>大巴扎隨處有咖啡店</h5> <h5>從要塞拍照的瓦爾達(dá)爾河橋周圍景觀</h5><div><br></div> <h1><b><i>8、特蕾莎修女紀(jì)念館</i></b></h1><div><b><br></b></div> 斯科普里市中心,距馬其頓廣場不遠(yuǎn)。<div> 特蕾莎是世界著名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在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著名天梯教堂側(cè),也樹立有特蕾莎修女紀(jì)念塑像),于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div><div> 特蕾莎出生于斯科普里,12歲加入天主教的一個兒童慈善會,15歲時她和姐姐一起到印度接受傳教士訓(xùn)練工作,18歲時進(jìn)入愛爾蘭羅雷托修女會并在都柏林及印度學(xué)習(xí)。1937年,特蕾莎正式成為修女。</div><div> 她一直在印度從事宗教慈善工作。她創(chuàng)立的仁愛教會為數(shù)以萬計的印度加爾各答難民提供了援助。她一生培養(yǎng)了4000多名修女,培養(yǎng)了10萬多名義工,還培養(yǎng)了包括123個國家的610萬名慈善工作者。<br><br>1997年9月,特蕾莎去世,終年87歲。印度政府為她舉行了國葬(總統(tǒng)和總理才有資格享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參加了她的葬禮,其中包括3位女王和3位總統(tǒng)。<br></div> <h5>特蕾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著(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特蕾莎修女的青少女時代在這里度過。</h5><h5>終身從事救濟(jì)印度窮人的慈善事業(yè),死后也安葬在加爾各答,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人類貧困的慈善事業(yè),獲得諾貝爾和平獎</h5> <h5>2009年10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特蕾莎修女、馬丁路德金、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wù)?lt;/h5> <h3></h3><h5>國際社會譽為“上帝賜予的禮物”的特蕾莎修女,1999年她被美國人民投票選為二十世紀(jì)最受尊敬人物榜單之首,其后的是馬丁路德金與肯尼迪。<br>2003年10月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將她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單</h5> <h5>特蕾莎修女紀(jì)念館在她出生故居的原處,斯科普里市內(nèi)著名的景點之一。<div>紀(jì)念館展出了她的生平和事跡,還保留了她生活過的房間及使用過的物品。</div><div><br></div></h5> <h1><b><i>9、馬其頓凱旋門</i></b></h1><div><b><i><br></i></b></div> 位于市中心佩拉廣場,2011年建設(shè),2012年竣工,占地面積193平方米,高達(dá)21米。<div> 屬于“斯科普里2014工程“,仿照羅馬凱旋門風(fēng)格,為紀(jì)念國家獨立二十周年修建。</div><div> 民眾對于馬其頓凱旋門的修建是有爭議的。</div><div> 批評者說,凱旋門耗費巨資(440萬歐元)不值得;</div><div> 應(yīng)該把修門的資金用于改善民生工程上;</div><div> 贊揚的人說,它代表馬其頓人民艱苦斗爭之后取得民族獨立的自豪感;</div><div> 有人質(zhì)疑,斯科普里崇拜西歐、不斷模仿,以此向歐洲文明加速接近,可行嗎?</div><div> 游客心中不一定會糾結(jié),百年之后門的歷史價值定會慢慢展現(xiàn)出來。</div> <h5>馬其頓凱旋門是由雕塑家Valentina Stefanovska設(shè)計</h5> <h5>看上去,沒有歐洲的厚重與精細(xì) </h5> <h5>當(dāng)歷史讓她布滿滄桑、落滿灰塵,厚重感會慢慢顯露出來</h5> <h5>模仿之作總覺得不顯大氣</h5><div><br></div> <h1><b><i>10、前往科索沃</i></b></h1><div><b><i><br></i></b></div> <h5>馬其頓市郊、前往科索沃</h5> <h5>馬其頓到科索沃的高速路,路上難見到幾輛車</h5><div><br></div> <h5>科索沃田野風(fēng)光</h5> <h1><b><i>第二部分、科索沃旅游</i></b></h1><div><b><i><br></i></b></div> <h5>科索沃地理位置示意圖</h5> <h1><b><i>1、科索沃簡況</i></b><div><br></div></h1> 科索沃位于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上,東、北面為塞爾維亞,南臨北馬其頓,西南面為阿爾巴尼亞,西北為黑山。最大城市為首府普里什蒂納。人口族群中有90%以上是阿爾巴尼亞人,分布在科索沃大部分地區(qū),而其他少數(shù)族群主要是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div> 科索沃地方小,是個多民族遷徙之地。歷史上民族紛爭不斷,南斯拉夫解體后,加劇民族矛盾與紛爭。<br>  1999年6月科索沃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科索沃由聯(lián)合國托管。2008年2月,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獲得美國和一些西方108個國家承認(rèn),俄羅斯、中國等90個國家不承認(rèn)。塞爾維亞堅持其對科索沃擁有主權(quán)。 </div><div> 現(xiàn)在的科索沃急于投入美國等西方國家懷抱,西方也因為其抑制俄羅斯的地理戰(zhàn)略 位置的重要性,時常關(guān)注并不時伸出橄欖枝。<br><br></div> <h5>走過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薩拉熱窩;去過遭受幾十次戰(zhàn)爭毀城的貝爾格萊德,沿著戰(zhàn)爭時間軸線,來到了科索沃</h5> <h5>進(jìn)入科索沃的首都普里什蒂納</h5><h5>科索沃這個名字,就像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一樣,成了戰(zhàn)亂與難民的代名詞</h5><div><br></div> <h1><b><i>2、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市容及政府廣場</i></b></h1><div><b><i><br></i></b></div> <h1><b><i>普里什蒂納</i></b><br></h1><h3> 科索沃首府,在西摩拉瓦河支流伊巴爾河上游。人口9.6萬,加上郊區(qū)21.6萬。<br> 12世紀(jì)見于史籍,1389年前曾為塞爾維亞王國都城,鐵路要站,航空港,工業(yè)有木材加工、紡織、食品和玻璃等;有色金屬手工藝制品和地毯著名。<br> 設(shè)有大學(xué),有鐘樓、清真寺等土耳其式舊建筑,中世紀(jì)修道院、博物館。</h3> <h5>普里什蒂納市景觀</h5> <h5>普里什蒂納市景觀</h5> <h5>普里什蒂納市景觀</h5> <h5>普里什蒂納市景觀</h5> <h5>宣禮塔表明,奧斯曼帝國鐵蹄踐踏過這里</h5> <h5>戰(zhàn)爭陰云沒散去多久,科索沃自然談不上漂亮或現(xiàn)代化,但也不至于那般凋敝。</h5><h5>即使是匆匆過客,也能從街景中窺見到貧窮和落后</h5> <h5>剛從戰(zhàn)爭硝煙里鉆出來,人民匆匆忙忙地展開生活享受</h5><div><br></div> <h1><b><i>政府廣場</i></b></h1><div><b><br></b></div> <h5>科索沃獨立標(biāo)志“新的科索沃”</h5> <h5>或者叫“新生”</h5> <h5>婦女紀(jì)念碑,它是由2萬枚像章組成,象征在科索沃戰(zhàn)爭中,阿爾巴尼亞族婦女做出的犧牲</h5> <h5>右下角字母“NAT”放大部分</h5><div><br></div> <h5>政府廣場,處處掛著科索沃地圖圖歐盟徽標(biāo)</h5> <h5>電影院也掛著科索沃地圖圖歐盟徽標(biāo)</h5> <h5>雕塑也涂滿歐盟的標(biāo)志</h5> <h5>跟地拉那一樣喜歡用水沖廣場降溫</h5><h5>戰(zhàn)爭剛暫停,孩子忙里偷閑地成長</h5> <h5>阿阿爾巴尼亞族女郎</h5> <h5>電視拍攝人</h5> <h5>北極星大廈,美國機構(gòu)駐地</h5> <h5>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科索沃90%是阿爾巴尼亞族人)</h5> <h5>北極星大廈</h5> <h5>歐盟辦事處大樓</h5> <h5>孩子</h5><div><br></div> <h1><b><i>3、普里什蒂納大學(xué)里的國家圖書館</i></b></h1><div><b><i><br></i></b></div> <h5>國家圖書館,中心鋼網(wǎng)狀樓群是圖書館,后面圓頂?shù)慕ㄖ墙烫?lt;/h5> <h5>被稱為世界最丑建筑的科索沃國家圖書館位于喬治布什(美國總統(tǒng))大街的一側(cè)<br></h5> <h5>普里什蒂納大學(xué)于1964年建立,是普里什蒂納地區(qū)重要的高等學(xué)府。大學(xué)內(nèi)的圖書館和國家圖書館是合二為一的,是一座很特別的建筑物,整個外墻被鐵網(wǎng)包裹,頂部則鼓起一片白色的大泡泡</h5> <h5>普里什蒂納大學(xué)里因民族爭端,正在廢棄的東正教教堂</h5> <h5>有著世界最丑建筑之稱的國家圖書館</h5> <h5>黑不啦嘰的鼴鼠色外立面和這座灰頭土臉的城市很好地呼應(yīng)著,廣受批評的設(shè)計理念,包含使用拜占庭和伊斯蘭建筑設(shè)計元素的良苦用心</h5> <h5>遠(yuǎn)處乍一看像監(jiān)獄,近看黑色線條配上屋頂上半圓球體,像科幻片里外星人的實驗室,或者是魔方迷宮。</h5> <h5>圖書館的光影</h5> <h5>普里什蒂納大學(xué)學(xué)有成就的校友展廳</h5> <h5>圖書館一樓大廳地磚象征太陽之光</h5> <h5>占據(jù)太陽中心</h5> <h5>那里都是景</h5> <h5>不知道鋼網(wǎng)下的建筑能經(jīng)受多大炮彈</h5><div><br></div> <h1><b><i>4、圖書館外教堂景觀</i></b></h1><div><b><i><br></i></b></div> <h5>圖書館外的風(fēng)光</h5> <h5>新建東正教教堂</h5> <h5>據(jù)說鐘樓是最高的</h5> <h5></h5> <h5>教堂正面</h5> <h5>科索沃城市紀(jì)念牌,鋼叉意味獨立與刺破</h5><div><br></div> <h1><b><i>5、克林頓紀(jì)念牌</i></b></h1><div><b><i><br></i></b></div> <h5>普里什蒂納市這條主要大街命名為克林頓大街</h5> <h5>克林頓大街矗立克林頓雕像,以布什來命名街道,用希拉里來命名服裝店,年輕人們一口流利的英語</h5> <h5>7月4日科索沃升美國國旗,70%科索沃人支持特朗普,展示著科索沃緊抱著曾經(jīng)幫它“獲得獨立和民主”人的大腿,感激和向往,有人稱科索沃是美國不折不扣的第51個州</h5> <h5>但沒有人斷言美國老大哥是否帶科索沃走上正路</h5> <h5><i>  離開克林頓大街</i></h5> <h1>  </h1><h1> <b><i>再 見 、科索沃 !</i></b></h1><div><b><i><br></i></b></div> <h5>你的淚晶瑩剔透,心中一定還有夢,只要你愿意,讓夢劃向你的心海...</h5> <div><b><br></b></div><div><b>再見,科索沃</b></div> 如果把科索沃作為旅游目的地,普里什蒂納不理想,除非是研究歷史或者經(jīng)營與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人。<div> 市內(nèi)的幾個游覽景點不太有特色與壯麗,難怪普里什蒂納不知道什么時間被冠“歐洲最丑首都”之稱。<div> 只要有人類生活的地方,民族問題往往會產(chǎn)生的矛盾和戰(zhàn)爭,科索沃從里到外貧窮之至,科索沃會走向何方,是未知數(shù)。</div><div> 盡管科索沃的人盼望、竭盡所能、不計條件地討好美國、歐盟大哥,大哥會不會帶上他們走幸福的康莊大道,只有上帝知道,我只能祈愿半島無戰(zhàn)事,和平共處。<br></div></div><div><br></div> <h1><b><i>旅行結(jié)束感悟</i></b></h1> <h1></h1><h1> 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br> 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br> 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br> 旅行是一種受累,讓我們鍛煉身體、欣賞美食、感悟世界。</h1><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