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辛丑年正月初三下午,春寒料峭,梅枝吐蕾,文禮薈萃,年味濃烈。白駒鎮(zhèn)皎皎書苑落成暨“喚我皎皎白駒”文展中的重頭戲——“傳統(tǒng)文化的源與流”新春茶話會隆重“獻映”,來自上海、南京、鹽城、大豐等地20余位文化同好,暢談傳統(tǒng)文化與文化傳統(tǒng)的源流,介紹各自對挖掘、發(fā)現(xiàn)、整理、提升傳統(tǒng)文化的所得和成果,寄語書苑“以皎皎書苑為載體,實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容的突破;以鄉(xiāng)梓文化為紐帶,推動地方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以王艮學派為榜樣,形成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如此厚愛,讓書苑的創(chuàng)立者們備受鼓舞。文人相聚,以文會友,以書結緣,與會人員在活動臨近結束時向書苑贈送書籍和為書苑揮毫潑墨,將這次新春文化聯(lián)誼活動一次次推向了高潮。</h3> <h3>(茶話會現(xiàn)場)</h3> <h3>(書苑“苑主”陳慧峰,一位“中年”文青,熱誠歡迎與會者)</h3> <h3> 中國水滸研究會副會長,文化學者浦玉生對書苑定位于文化傳承和普及大為贊賞,針對書苑“喚我皎皎白駒”的文展中白駒之源說,浦玉生認為,白駒歸屬興化應當自明中葉之后,范仲淹題關帝圣廟記的真?zhèn)未嬗袪幾h,他提出的“文展需要有學術支撐”的觀點得到了與會者的充分肯定。浦玉生還向書苑贈送了他的新著—報告文學《黃海明珠》。</h3> <h3>(浦玉生在會上發(fā)言)</h3> <h3>(浦玉生向書苑贈送圖書)</h3> <h3> 中國水滸研究會會員、白駒施耐庵紀念館副館長、八路軍新四軍會師紀念地負責人、書法家丁日旭是書苑建設的參與者和熱心人,書苑門匾上的“皎皎書苑”正是出于他的手筆,他說,我有幸在古鎮(zhèn)白駒工作,前后近16個春秋。受白駒古鎮(zhèn)深厚的文化蘊藏濡染,從水滸文化與地方方言語言環(huán)境研究的角度,寫了1800多篇小文章,求證施耐庵、《水滸傳》與白駒源流關系。我還采寫了“白駒古鎮(zhèn)話繁榮系列”等專題,記憶白駒古往今來的文化厚重與繁榮發(fā)展。借用一副對聯(lián):“白駒自古有靈氣,眾星降臨。范仲淹筑堤捍潮,張士誠擔鹽舉義,施耐庵著書處館,孔尚任言志宿場,鄭板橋茅舍摘句,真人真事諸君可考;《水滸》至今無妄言,孤月為證。串場河搖擼追夢,西河嘴吞云吐霧,花家垛捉管招魂,獅子口射日會師。實景實地各位且看?!别〞返恼Q生,無疑是增加了古鎮(zhèn)文化厚重感。它雖是“私家制作”,但契合了文化大發(fā)展需求,必將引領諸元文化共同繁榮。</h3> <h3>(丁日旭在會上發(fā)言)</h3> <p class="ql-block"> 白駒文化研究者董紹華賦詩一首《七律?書苑翰墨香》,祝?賀書苑落成和茶話會的召開 : </p><p class="ql-block"> 范堤煙柳托春陽, </p><p class="ql-block"> 南浦漁舟蕩碧浪。 </p><p class="ql-block"> 銀鼠挺身驅(qū)疫祟, </p><p class="ql-block"> 金牛昂首接豐祥。 </p><p class="ql-block"> 白駒皎皎詩經(jīng)唱, </p><p class="ql-block"> 書苑芬芬翰墨香。 </p><p class="ql-block"> 茶室會商談振興, </p><p class="ql-block"> 追源溯遠探流長。 </p><p class="ql-block"> 董紹華還將他的詩文集《韶華心語》和隨筆集《白駒茶話》贈送給了書苑。</p> <h3>(董紹華在茶話會上)</h3> <h3> 資深媒體人、南通大學口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家鄉(xiāng)書》總策劃韋曉東先生在深情回顧2020年8月以來,他及他的團隊在責任、情感驅(qū)使下完成了新豐鎮(zhèn)和平街的口述史的過程后,頗有感觸的說,做傳媒、做文化,需要有真切的人文關系和底層意識,為普通人發(fā)聲,記錄下他們的生活、他們的辛酸苦辣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谑鍪返膰L試就是讓普通人的描述成為歷史和文化的組成部分,從中去尋找歷史之源,不可或缺。書苑植根于小鎮(zhèn),植根于普羅大眾之中,做這樣的努力,功德無量。韋曉東給書苑帶來了兩套《家鄉(xiāng)書》精裝六冊叢書,這真是一份沉甸甸的厚禮。</h3> <h3>(韋曉東在會上發(fā)言)</h3> <h3>(韋曉東在會后與陳慧谷暢談未來)</h3> <h3>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葛海燕在蘇軾的研究上成果頗豐。白駒鎮(zhèn)出生的她,對于白駒書苑的“出世”頗感興奮。她深情地說,樹高千丈,落葉歸根。涓涓細流,百川到海。彼時的每一片熱土,亦是此時我們腳下的這片熱土。眼前這座書苑,雖然只是歷史長河中一條微不足道的小溪,可是如果途經(jīng)此地的你,擷取了其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欣賞它曼妙的姿態(tài),汲取它獨特的營養(yǎng),那么,它不正變成傳播古鎮(zhèn)文化的源頭?它是載體,你是使者,共同完成中華文化的接力。天地悠悠一白駒,前有古人,后有來者,皎皎白駒,正踏春而來。會后,她文思泉涌,揮筆寫下“皎皎白駒,踏春而來”,文章經(jīng)書苑“美篇”(見“皎皎書苑”美篇005)發(fā)布后,得到迅速傳播,人們從她的美文中感受到了她對家鄉(xiāng)的摯愛。</h3> <h3>(葛海燕在會上發(fā)言)</h3> <h3> 大豐區(qū)婦聯(lián)原主席,大豐區(qū)作協(xié)主席馮曉晴是一位唯美唯善的追求者。她長期筆耕不輟,在她的筆下,發(fā)現(xiàn)美、表達美,隨處可見,讀她的散文,一朵花,一片水,一段際遇,一次對話,那些細節(jié)描寫,細膩、自然,溫潤如玉,讀者能感受到愜意和舒適。而她所主持的大豐明德書院則將這種美呈現(xiàn)出來,她說,明德書院致力于文化和讀書,引導人們讀好書,書院就是她心中的一盞燈,雖算不上燈火通明,但燈火搖曳而長明,它就可以照亮追求美和善的心靈,我所作的就是堅守,因為它的存在,給了別人希望和力量,誠望書院和“皎皎書苑”一起攜手走過,成為文化人精神的家園。馮曉晴帶來了她的幾本散文集,將她對美和善的理念帶進了書苑。</h3> <h3>(馮曉晴在會上發(fā)言)</h3> <h3>(馮曉晴向書苑贈書)</h3> <h3> 《人民作家》欄目主編陳勁松是一位將文字、文化、文學與自己的“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知識女性,她每天花費大量時間編輯《人民作家》,從中,她感受到了快樂、幸福和價值。她非常認同書苑的創(chuàng)意和定位。她說,文字是文化和文學的載體,誕生了施耐庵和《水滸傳》的這塊土地就是中國傳統(tǒng)和文化的源泉之一。能在在這塊土地上不斷吸取養(yǎng)料和得到文化滋養(yǎng)是一種幸福,更有一種責任?!皶贰边@個名字也起得好,這個“苑”字,不是一般的“院”。用這個“苑”,具有開放性,可以有多種選擇。既可以成為千萬個游走他鄉(xiāng)的游子帶著妻兒尋找自己文化之根的一個窗口,也可以是廣大文學愛好者交流和學習的平臺,還可以是青少年接受鄉(xiāng)情教育的一個載體。</h3> <h3>(陳勁松在會上發(fā)言)</h3> <h3> 大豐.上海知青紀念館館長王繼虎在介紹了紀念館獲頒國家文博館的歷程后,提出了“定位”的重要性,他說,我在白駒工作5年,倍受古鎮(zhèn)人文眷顧;通過編輯校本教材,對白駒紅色和傳統(tǒng)文化粗淺認知。一個多世紀前張謇先生首創(chuàng)“博物苑”,令我們對“苑”,對“皎皎書苑”有了若干期許。從今天起,又多了個來白駒的理由;對展館對文旅有一丁點了解的我,傾聽召喚,不遺余力。王繼虎帶來了知青紀念館的珍本圖書,作為對書苑的支持,而對于將知青文化納入自己的視野的書苑來說,與知青紀念館的深度合作,會撞出怎樣的火花,令人期待。<br></h3> <h3>(王繼虎在會上發(fā)言)</h3> <h3>(王繼虎向書苑贈書)</h3> <h3> 在會上未及發(fā)言的大豐詩畫社秘書長王宏程不僅早就向書苑贈送了書畫集整套書籍,還在會后以“白駒,呼我還鄉(xiāng)”(見“皎皎書苑”美篇006)為題,抒發(fā)了他對鄉(xiāng)愁、鄉(xiāng)情的深情。</h3> <h3>(王宏程在會上,右)</h3> <h3> 《人民作家》總編輯駱圣宏說,白駒是大豐重要的文化源頭,從《水滸》這部巨著的影響角度來講,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之一。但是,在我們的文化交流當中,發(fā)現(xiàn)海內(nèi)外好多作者,并不知道這里是施耐庵的故里,煌煌巨著是從這里誕生。書苑的策劃者們讀書多、走得遠、站得高,回頭來再搭建這樣的文化交流平臺,是一種大情懷。古往今來,每一種文化的傳承,每一次的文化頂峰,無不是一群充滿文化大情懷之士的執(zhí)著追求。我們不一定能創(chuàng)造歷史,但至少可以為每一次的文化發(fā)展發(fā)一份光。駱主編表示,《人民作家》將盡力支持書苑的活動,為文化傳播貢獻力量。</h3> <h3>(駱圣宏在會上發(fā)言)</h3> <h3> 鹽城市水滸學會會長,施耐庵二十二世孫施長華在會上以“感謝、 感恩、 感悟”描述了他的參會感受。他說,首先是感謝,在我的故鄉(xiāng)增添了一處人文景點,皎皎書苑舉動為我們帶了一個好頭,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鹽城市水滸書畫院也將在白駒古鎮(zhèn)立足。其次是感恩,人們在溫飽需求滿足之后,要有精神的追求,大家要回饋社會,喚起皎皎白駒的鄉(xiāng)愁,我們感恩一切文化媒體、載體,讓大家記住了鄉(xiāng)愁。最后是感悟,作為施耐庵的后裔,我們有責任弘揚好施氏家風,讓施耐庵《水滸傳》經(jīng)典名著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h3> <h3>(施長華在會上發(fā)言)</h3> <h3> 書法家徐中林在會上揮毫潑墨,為書苑留下了他的墨寶。徐先生書寫的是白駒文化站原站長謝天德老先生為書苑題寫的詩。</h3> <h3>(徐中林先生準備揮毫)</h3> <h3>(徐中林先生在墨寶上留?。?lt;/h3> <p class="ql-block"> 徐中林先生書謝天德詩《詠皎皎書苑》:皎皎白駒出《詩經(jīng)》,悠悠天地越古今;書苑泉涌添勝境,古鎮(zhèn)鄉(xiāng)愁又一吟。</p> <h3>(詩作者謝天德先生近照)</h3> <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文化的源與流”新春茶話會由陳慧谷主持。陳慧谷對與會者充分肯定書苑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設和定位表示感謝,更對各位的建設性的意見表示認可。感動于與會者在文化事業(yè)的成就和持續(xù)不斷的努力,陳慧谷認為,文化建設是一項需要默默守護的事業(yè),文化綿延和文脈相傳是文化人的責任、使命和榮幸。皎皎書苑愿意與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留住歷史記憶,搭建文化平臺。陳慧谷還向與會者介紹了書苑的布展計劃和研究主題,并希望有更多的策展人加入到這個平臺,更多的文化人參與到這項公益事業(yè)中。 </p><p class="ql-block"> 最后,書苑還受白駒籍軍旅作家陳貽林委托向與會者贈送他的長篇小說《白駒鎮(zhèn)》,贈送了書苑策劃出版的《皎皎書苑叢書》兩種——《喚我皎皎白駒》和《口述:白駒鎮(zhèn)“沙家浜紅燈記”排演記》。 </p><p class="ql-block"> 會后,與會者興致勃勃地參觀了書苑首個文化展——“喚我皎皎白駒——千年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自然人文和歷史”。三位策展人陳慧谷、陳慧峰、王月輝向大家作了講解。 </p><p class="ql-block"> 隨著一聲“書苑美不美”的問話,大家齊聲說“美”,與會者在書苑留下了一張笑意盈盈的集體照,新春茶話會在一片互道新春快樂和祝福中結束。 </p><p class="ql-block"> 書苑的歷史上,這次活動是值得書寫的一筆和新的起點。</p> <h3>(陳慧谷主持茶話會)</h3> <h3>(與會者參觀展覽)</h3> <h3>(與會者在書苑門口合影)</h3> <h3>(與會者在書苑庭院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