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年之中,進入臘月二十三,意味著忙年的開始,祭灶、買年貨、掃塵、貼春聯(lián)、祭祖、拜年,走親戚……每個人興奮之余,都忙的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在我們身邊有些關于過年的民間習俗,也在悄悄的發(fā)生變化,有些甚至在逐漸離我們遠去。</p><p class="ql-block"> “過了臘月二十三,結了婚的閨女不踏娘家邊”,直到大年初二,就是其一,您聽說過嗎?</p><p class="ql-block"> 每到春節(jié)前,多年前的一幕,總讓我難以忘記,那是十七年前的一個臘月二十五,單位放假晚,發(fā)福利也就晚些,單位一女同事,心里掛念著娘家年邁的父母,求我?guī)兔?,要去給自己父母送點東西,那時候私家車很少,甚至有手機的也很少,我便欣然應允。</p><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同鄉(xiāng),經過半個多小時車程到了她娘家門口,奇怪,同事卻不下車,更不用說進家門了,說要麻煩我,把他的母親叫出來。我不便多問,看到她年邁的母親,對我們突如其來既驚喜,又有些窘。在家里不知道包了一點什么東西,匆匆跟著我出來了,來到車跟前。用“埋怨”的口氣,拉著閨女的手,你怎么來了?!绊ド┳于s集去了沒在家,要不回家吧,不了娘”,簡簡單單的幾句問候,我們便留下東西,好似“做賊”一般的走了。看到母女的依依不舍,直至我們車子走了很遠,當娘依然在翹盼。</p><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我很是不解,笑問同事,回趟家干嘛要偷偷摸摸呢,你娘給你的啥?她笑笑說,這是她娘自己蒸的一對帶棗的黃年糕,叫我回家年三十晚上同饅頭、豆腐一同放在鍋里,農村叫“壓鍋”,我的理解,大意應是祈禱未來一年一家人風調雨順,豐收滿滿,有吃有喝吧!至于為什么不讓進家門,她也說不清是什么道理。只說農村都這樣,我們只能隨著。帶著疑問,后來我在農村幾經打聽一些長者,說法不一,大致相同。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年的物質是緊缺的,快過年了,娘家里的弟媳婦和嫂子們,怕當娘的偏心,偷著給閨女拿東西……所以過了小年就不讓進門,只有到了年初二才讓來,給老人拜年,大概作為一種補償吧,當?shù)锏哪贸鲎詈玫氖澄?,好好招待閨女、女婿、和外甥一番。</p><p class="ql-block"> 哈哈,原來如此!只是一種民間習俗傳說而已,說的不一定對。</p><p class="ql-block"> 我們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不再為缺少物質去擔憂,人們的觀念也逐漸在改變,包括老人們,好多獨生子女小兩口,還經常聽到為了“爭奪”去誰家過年打仗呢,爭得面紅耳赤,或者兩家一年一輪,有些兩家老人和孩子一塊過年,亦成為一種時尚,是多大的一種反差啊。</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年輕人聽了以前的老習俗也許感到很可笑,都什么年代了,但是確實發(fā)生在你們父母的身上。這也許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給我們“年味”增添的一層神秘的面紗吧,也許還有其他更深遠的一些寓意在里邊,但我想不管什么“寓意”都應是美好的,令人回味。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東洋</p><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