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建水烤豆腐

長老也

<p class="ql-block">豆腐,自從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發(fā)明以來,已經(jīng)成為華夏子孫最重要的食物之一,現(xiàn)已流傳至全世界,逐漸被各個不同民族所喜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自幼喜食豆腐,十來歲的時候,跟媽媽學(xué)做的第一種菜,便是炒豆腐。從小已經(jīng)養(yǎng)成習(xí)慣,三日不吃豆腐,便會感到食無味。八年前我開房車去歐洲,怕吃不到豆腐,便帶了豆?jié){機(jī)和食用石膏,想自己做豆腐吃。可是沒想到,到處都有華人華僑,也便有豆腐可買,用不著自己做豆腐。</p> <p class="ql-block">豆腐有多種食用方法,除了煎炒烹炸蒸煮燉拌等普遍常用的方法,各地還有自己獨具特色的吃法,已然成為當(dāng)?shù)氐奈幕枺颇辖ㄋ褪沁@樣,凡是到建水的人,幾乎無一例外要去吃建水烤豆腐。</p> <p class="ql-block">在國內(nèi)旅行,想吃豆腐就更方便了,華夏大地,大河上下,長城內(nèi)外,東西南北,春夏秋冬,任何季節(jié)、任何一個地方的菜市場都有賣豆腐的。除了常見的大塊水豆腐,還有各式各樣的豆腐制品:豆腐干、豆腐皮、豆腐卷、豆腐乳,米豆腐、油豆腐、毛豆腐、臭豆腐,不一而足。</p> <p class="ql-block">說起建水烤豆腐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據(jù)說古時候有個年輕人要當(dāng)兵出征,老娘心疼兒子,怕兒子吃不飽,吃不好,就做了很多豆腐讓兒子帶上。結(jié)果兒子上路后,行軍時間長,沒顧上吃,等要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豆腐已經(jīng)長毛變黃了,兒子舍不得扔,就用炭火烤著吃,沒想到,烤出來的豆腐味道還不錯,吃了身體也沒有什么不適,于是烤豆腐就開始流傳開來,如今已經(jīng)成為建水名吃。</p><p class="ql-block">西門外大板井跟前的豆腐坊做出來的豆腐是建水公認(rèn)的最好的豆腐,那是因為大板井的水最好,那家豆腐坊的資格最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板井豆腐坊現(xiàn)在可謂名聲在外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等好幾個節(jié)目組都來這里拍過專題片,探究建水豆腐的歷史,尋找建水舌尖上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進(jìn)了豆腐坊才知道,建水用來烤著吃的小豆腐來之不易。究竟有多少道工序我說不清楚,只知道需要把黃豆洗凈、浸泡、磨漿、過濾、煮沸、點鹵、瀝水之后,還要攪拌、包塊、擠壓、解包、撒鹽、陰干、才能出售。</p> <p class="ql-block">別的不說,只講包豆腐塊這一道工序,就夠麻煩的了:一個特制的元寶型、底部有很多漏眼的大鋁盆里,鋪上一大塊濾布,把點過鹵水凝聚的豆腐撈出來倒在上面瀝水,大盆上橫擔(dān)著一塊約四十厘米寬的長鋁板。</p> <p class="ql-block">工人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女工,坐在小板凳上,左手心里托著一塊比掌心大點兒的方形濾布,右手五指從大盆里抓捏出一小坨豆腐,不能多也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放到左手心的濾布上后,要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濾布一角,一抻一擠把豆腐擠成方形,大小一致整齊地擺放到另一塊板上。</p> <p class="ql-block">大概是擺夠一百個以后,拿到一邊,蓋上另一塊木板,用重物壓扁成型。</p> <p class="ql-block">工人動作很熟練,兩只手配合的天衣無縫,我數(shù)了一下,她們包一塊豆腐,大約只需要五、六秒鐘。</p> <p class="ql-block">包豆腐不容易,一個人干一天,差不多能包兩三千塊,每包一塊,賺2.9分錢,一百塊賺2.9塊錢,快手一天能收入七、八十元,慢手就只能賺五、六十元。</p> <p class="ql-block">干活時需要低頭,時間長了脖子會痛,不知道她們多少年以后賺的錢,夠不夠做頸椎手術(shù)的費用。</p> <p class="ql-block">我在豆腐坊花二十塊錢買了一百個成型的新鮮小豆腐,豆腐坊的人告訴我,現(xiàn)在不能吃,味道酸,要過一周發(fā)酵好了,豆腐發(fā)黃,觸摸表面黏黏的,那時候才可以烤,也可以炸、煎、炒、燉著吃。</p> <p class="ql-block">買回豆腐,我天天觀察,發(fā)現(xiàn)建水豆腐確實與眾不同。豆腐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容易滋生細(xì)菌,以往買回來的大塊水豆腐,放一、兩天就變酸不能吃了,而建水小豆腐不是,它開始是酸的,經(jīng)過發(fā)酵后,酸味消失,微微有點臭味,烤熟以后則香味撲鼻。它還有個奇特現(xiàn)象——出汗,豆腐塊會不斷沁出小水珠,表面摸著黏糊糊的。隨著水分蒸發(fā),豆腐也會逐漸萎縮,顏色變黃。</p> <p class="ql-block">買回來的小豆腐陸續(xù)烤了一些,剩下十幾塊已經(jīng)放了半個多月,體積明顯縮小,顏色變成深褐色,翻過來一看,下面還微微有點水漬。老伴兒說,放了這么長時間,都這樣了,肯定壞了,不能吃,要扔掉。我堅信沒有問題,烤出來一嘗,口感和原來不一樣了,豆腐變得富有彈性,彈牙的感覺,咬開里面是青灰色,像膠質(zhì)一樣細(xì)膩,吃起來很有嚼勁,沒有異味,很香。發(fā)酵時間更長一些,豆腐塊會縮成蠶豆大小,又黑又硬,但是放到炭火上一烤,奇跡就出現(xiàn)了:隨著溫度的升高,它會微微地動,漸漸膨脹,表皮開裂,幾乎又恢復(fù)到原來大小,很神奇。這種干豆腐烤熟吃起來更有嚼勁也更香,而且很有趣,好玩。</p> <p class="ql-block">建水豆腐如此神奇,也許和放了少許鹽有關(guān)系吧?或許還有什么祖?zhèn)髅胤皆诶镞叄?lt;/p> <p class="ql-block">建水烤豆腐除了手工做的,還有機(jī)器做的,我覺得味道應(yīng)該都差不多,但是建水人只認(rèn)手工做的,他們說,手工做出來的烤豆腐味道才正宗。</p> <p class="ql-block">建水大街小巷散布著大大小小的飯店,幾乎無一例外,在飯店臨街的地方,都會有一個專門烤豆腐的地方。在建水吃烤豆腐與其它地方吃燒烤不同,其它地方吃燒烤,烤爐和餐桌是分開的,飯店把烤好的食物送到餐桌上,而建水不是這樣,烤爐和餐桌是一體的——一個半米多見方的大炭火爐在中間,靠墻一面桌板很窄,那是燒烤師傅坐的位置,另外三面桌板很寬,那是食客坐的位置。炭火爐沒有明火,火炭埋在火灰下陰陰地燃著,火盆上架著鐵條焊成的鐵篦子,略微向食客傾斜,方便取食。邊上堆著待烤的豆腐,蓋著白布遮塵。當(dāng)有客人來吃烤豆腐的時候,燒烤師傅就會過來坐下,右手拿一雙筷子,把幾十塊豆腐擺到中間,用文火翻來覆去慢慢烘烤,直到兩面烤至焦黃,食客便可以自己取食了。</p> <p class="ql-block">吃烤豆腐要配蘸水,就是在小吃碟里倒少許醬油、香油,再放點蔥花、香菜末、辣椒面之類的調(diào)料,當(dāng)?shù)厝私凶稣核A起一塊烤好的豆腐,不能馬上吃,燙嘴,在蘸水里滾一下,豆腐降溫了,也增加了鮮美的味道,吃到嘴里剛剛好,外焦里嫩,滿口溢香。</p><p class="ql-block">建水人喜歡去飯店吃烤豆腐,大家圍坐在烤桌周圍,無論認(rèn)識不認(rèn)識的,肩并肩坐在一個桌上,就沒有了距離,你一塊,我一塊,互相謙讓,不爭不搶,再喝點小酒,邊吃邊聊,氣氛融洽而溫馨。</p> <p class="ql-block">曾經(jīng)有一個問題讓我困擾,一大桌子食客,你吃我也吃,一塊又一塊,時間長了誰也記不清自己吃了幾塊豆腐,而且大家互不相識,分別結(jié)賬,那這燒烤師傅是怎么知道誰吃了多少呢?</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多次觀察,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秘密——原來燒烤師傅右手烤豆腐,左手也沒閑著,在他身前有個小盆,里面裝了很多玉米粒,另外一字?jǐn)[了幾個小碟子,每個碟子對應(yīng)一個或同一伙人,只要有人夾了一塊豆腐,他就會用左手把一粒玉米投放到對應(yīng)的小碟里,結(jié)賬時只要數(shù)一下小碟子里的玉米粒就行了,一粒五角錢,從未錯過。</p><p class="ql-block">其實店家投放玉米粒有時食客不注意是看不見的,多投幾粒食客也不知道,但是,店家誠實經(jīng)營,從不多投,時間長了,食客對店家有了信任和默契,從不與店家爭執(zhí),店家說多少就是多少。正是有了這種信任和默契,所以建水烤豆腐生意才一輩一輩傳承下來,紅紅火火幾百年一直到現(xiàn)在。</p> <p class="ql-block">建水人為什么如此迷戀吃烤豆腐,我想,他們不僅僅是在品嘗烤豆腐的味道,更是在感受鄉(xiāng)情、感受傳統(tǒng)、感受老祖宗當(dāng)年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