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供稿:趙春雷</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9年的中秋之夜,侯然提著一大袋爆米花興沖沖的向樓上奔,我很好奇,于是我就跟了過去,我看見侯老師在講臺上給同學們分爆米花,一邊分一邊說:“今天我們不能和家人一起過中秋,沒事,有老師陪著你們!”</p><p class="ql-block"> 這個事情我一直記在心里,雖然沒有跟侯然交流過,但是我能斷定她的想法,當時學生剛剛升入高二年級,第二天又是一個周末,其實學生特別需要馬上找到一個主心骨,踏踏實實的靜下來,這個時候有一個能理解她們的老師出現(xiàn)在面前,我真的替這幫孩子們因為有這樣的老師而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 前幾天,侯然的母親骨折住院,每天奔波于學校、醫(yī)院、送孩子上學的路上,我能看出來這個學校里為數(shù)不多的年輕老師已經(jīng)顯出了疲態(tài)。盡管如此,因為疫情需要住校的時候,她沒有和年級提出任何困難,把孩子交給尚未痊愈的母親,在當天晚上就住進了學校,我不確定當時她當時掙扎與否,但是我能確定第二天的生物課堂上,依然是那個神采奕奕的侯老師,依然是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的侯老師。</p><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侯然,鹿泉一中的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三老師,做的是普普通通的高中教學工作,但是她們可以自掏腰包、心系學生,在尋常歲月中給學生以溫暖慰藉,她們更可以背負拋家舍業(yè)的內(nèi)疚,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選擇了學生,這就是鹿泉一中老師不普通的愛與責任,是大愛和擔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