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i> 現(xiàn)在開展節(jié)約糧食教育,開展“光盤行動”很有必要。我們學校要把這項工作上升到講政治的高度去落實。作為校長我首先帶頭做節(jié)約糧食的模范。其實注意節(jié)約糧食源自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講的故事,每每看到餐桌上有遺留的饅頭,我就會想起爺爺奶奶講的節(jié)約糧食的故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故事一】</b></p><p class="ql-block"> 1985年前后,生活需要,父親和母親在外謀求生計,我就留在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時常聽爺爺講起舊社會鬧饑荒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舊社會,如果年景不好老百姓就沒有糧食吃,靠乞討過日子,吃草根樹皮,野菜團子度日。好多人就來到集鎮(zhèn)上,坐在墻角,耷拉著腦袋,等著有人施舍。一旦看到有人拿著吃的經(jīng)過,就抬起頭,眼睛直直地盯著路人,目送路人走遠,連搶的力氣也沒有。爺爺說,那時的人們餓得頭都直不起來,有的人活活地餓死街頭……爺爺是教育我們節(jié)約糧食啊,那時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但是“不能浪費糧食”的意識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故事二】</b></p><p class="ql-block"> 我也常聽奶奶講故事,聽奶奶說,她在五十多歲時,眼睛已經(jīng)看東西不清楚了,剛開始還能影影綽綽地看到東西,后來就越來越不行了。</p><p class="ql-block"> 但奶奶“善意的謊言”,我卻一直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用的是土灶臺。做飯時,如果燒的是硬柴,鍋灶里會有一些余火。這時我們愛做的事就是燒烤饃吃。也有把握不住火候的時候,饃就會燒糊。這時,奶奶總會說,吃糊焦饃眼明。聽奶奶這樣說,我們兄弟姊妹幾個,就都爭著吃糊焦饃。</p><p class="ql-block"> 也有吃飯時,吃到不想吃的時候,也有吃到碗底還有一口剩飯就不想吃的時候。這時奶奶總會說:誰吃碗底飯,誰有福氣!這時我們姊妹們就會比著吃,看誰把碗底吃得干凈。</p><p class="ql-block"> 這是奶奶用樸素的方式教育我們節(jié)約糧食啊!</p><p class="ql-block"> 正是爺爺奶奶經(jīng)常講故事,是故事教育了我們。使我養(yǎng)成了珍惜糧食地好習慣。</p><p class="ql-block"> 從小開始,我吃飯的時候,碗里很少有剩飯的情況;吃米飯的時候,碗里很少見到剩米粒。</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心靈絮語】</b></p><p class="ql-block"> 諸葛亮寫給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儉以養(yǎng)德,靜以修身?!崩钌屉[有詩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足見古人對勤儉的見解高度!習總書記也多次作出批示:“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p><p class="ql-block"> 去年在河大培訓時,縣街小學校長申明展說:我不允許我的師生們有浪費糧食的情況出現(xiàn)。每次在餐廳吃飯,我?guī)ь^把餐盤吃干凈。對新進的教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甚至看著他們,把餐盤吃干凈,杜絕舌尖上的浪費。</p><p class="ql-block"> 申校長的做法使我很受啟發(fā)。</p><p class="ql-block"> 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學校管理要從細微處入手,讓每一件小事都能成為教育學生和促進教師發(fā)展的有效載體。</p><p class="ql-block"> 學校今秋開展的“小餐廳 大德育”活動,努力打造“靜、凈、競、敬”食堂文化。靜能生慧,凈能生美,競能生優(yōu),敬能生德。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開展節(jié)約活動,效果已經(jīng)顯現(xiàn)。</p><p class="ql-block"> 節(jié)約糧食人人有責,我校在踐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