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吳曉光

<p class="ql-block">開篇詞:我離開工作崗位整整10年了,在這10年中我看望和接觸了很多本院的老同事,發(fā)現(xiàn)他們都對自己的同事有很深的感情。有些老同志追隨子女分散在全國各地,每到一處他們都會細細打聽自己所認識同事的現(xiàn)狀。老同志互相想念了,因身體原因也只能煲一通電話粥。基于這種情況,我突然想到現(xiàn)在是信息網絡社會,老同志不能出門訪友,但是他們都可以玩微信,何不做一個美篇通過網絡讓同事們網絡相見天涯牽手。在美篇編撰過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在這里我一并表示感謝。青絲已去白發(fā)染頭,重拾回憶再溫記憶,幫助他們實現(xiàn)小小的愿望這就是我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聽說我要編寫美篇,郝姨發(fā)過來三張舊照片。這三張照片真的很珍貴,在這里我竟然看到了母親的身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母親楊淑靜、楊志敏、安士琴、孟維新、齊士英、馮繼偉、陳學蓮、李運發(fā)、劉淑貞、郝恩慈。</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吳瀛洲、楊金花、于桂芬、張萼云。</p><p class="ql-block">這好像是80年代初,馮院長和孟院長他們剛從二醫(yī)院調回來任院長和副院長,護理部也從醫(yī)務科獨立出來。陳學蓮是我在內科工作時的師傅,當我79年從醫(yī)務科回到內科時,她因身體原因調到了統(tǒng)計室。2008年在我外孫出生那一年,她因骨髓造血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問題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申曉蘭、郝恩慈、劉淑貞、李運發(fā)、齊士英、安士琴、陳學蓮、楊淑靜。</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吳慧敏、楊金花、于桂芬、張萼云、楊志敏。</p><p class="ql-block">這一張增加了申曉蘭,她當時也在統(tǒng)計室工作,現(xiàn)在也90多歲了吧,原來住在養(yǎng)老院我曾見過她,現(xiàn)在因疫情養(yǎng)老院暫時關閉,是否和兒子一起住了?還增加了吳慧敏她在圖書館,她的愛人楊振全轉業(yè)后,他們一起來到礦務局追隨父親吳子明,楊振全還曾擔任過醫(yī)務科長。</p> <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孫玉蘭、安士琴、史啟義、于怡箴、吳慧敏、尹桂蘭、劉淑貞、申曉蘭、陳學蓮、郝恩慈。</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楊金花、張萼云、楊志敏、于桂芬、焦鳳英。</p><p class="ql-block">這一張增加了尹桂蘭,說明這時母親已經退休了,因為是她接替了母親主管計劃生育工作。增加了楊金花她是從內科調統(tǒng)計室工作。還增加了孫玉蘭是從骨科調到統(tǒng)計室工作。劉淑貞始終印象是內科的,為什么三張照片當中都有她肯定不是偶遇,是否也因身體原因在統(tǒng)計室工作?還增加了史啟義,這些情況我都不可而知了。其中于怡箴應該是擔任醫(yī)務科科長時期。</p><p class="ql-block">時過境遷三張圖中的楊淑靜、馮繼偉、于怡箴、安士琴、劉淑貞、孫玉蘭、陳學蓮、楊金花都已先后作古。楊志敏隨軍調到西安后也沒有了音訊。美篇就從這三張照片上的人開始一一敘述吧。</p> <p class="ql-block">郝恩慈今年91歲。老人家從建院開始,在醫(yī)院任護士、護士長,走過了醫(yī)院的內外骨科、注射室、護理部等多個科室。工作中嚴格要求生活上關心同志,工作之余更是把滿腔的愛獻給了家人和周圍的同事。陪伴患病的丈夫10多年,丈夫去世后又把周圍的孤寡老人聚集在一起用愛心溫暖著她們。我經常會看到老人家提著禮物去看望患病的老同事和朋友,讓他們在生命中的最后時刻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郝姨信奉基督教,她一生也是按照基督教的善良仁愛去關心周圍的每一個人。</p> <p class="ql-block">2019年醫(yī)院70周年院慶,老人家90歲高齡作為師太級的護理代參加了慶祝大會并接受了采訪。采訪中老人家頭腦清楚、思路敏捷、語言流暢,作為護理老前輩,見證了醫(yī)院從成立到輝煌的整個過程。</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在90歲高齡時,在兒子的陪同下回到北京東四,尋訪兒時的住地。</p> <p class="ql-block">2020年我回大同看望老人家,她因病體重降了40多斤。疫情的原因又不便到醫(yī)院多次探望。老人家出院后我和田大夫組織內科一部分老同志到家中探望。圖片左起:田潤華、紀秀珍、郝恩慈、張惠泉、李云貞、陳政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yōu)槔先思宜蜕狭缩r花和祝福。視頻中有戴素萍、崔增梅還有張萍。</p> <p class="ql-block">在我們看望郝姨的同一天,她的老姐妹們也來看望她。左起:張萼云、吳瀛洲、郝恩慈、張惠泉、李霞云。</p> <p class="ql-block">這是郝姨她們的好友團隊:高鳳琴,郝恩慈,張萼云、李霞云,吳瀛洲、田潤華、后來馮院長也加入進來。這些老同志每周都要聚一次,不是在飯店就是在家里,這是他們家庭聚會后閑聊的場景。</p><p class="ql-block">圖中白頭發(fā)的是李霞云原來是我院手術室的麻醉師。她做家務是一把好手,每次聚會做飯總是首當其沖。她關心每一個老同志,也曾到上??赐^畢妙林、于志一。周圍的同志誰有困難她到家里幫忙干活、幫助找保姆從來沒有怨言。2018年出門時不慎摔倒前臂骨折,我和田大夫去看望時匆忙之中也忘了留一張照片。正是有這些熱情能干的老同志,才能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在老年享受親情外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高鳳琴85歲。退休前任兒科、注射室護士長。她為人忠厚待人熱情實在,在團隊里跑前跑后,做著力所能及的事盡微薄之力。從退休到現(xiàn)在一直上老年大學,在這里和朋友們一起學習知識、交流思想,增進友誼。她到任何地方都是徒步行走,經常從農林處走到醫(yī)院這邊來看老同事。2020年8月我說去看她被婉言拒絕,非要自己來到醫(yī)院后我們相約。這是在我們小區(qū)門口我為她照的相(小區(qū)挖管道亂七八糟的怕老人摔跤未約到家中),老人家告訴我80多歲了,剛發(fā)現(xiàn)臉上有了一個老年斑,可見平常皮膚保養(yǎng)的還是不錯。知道我馬上要回北京了,還為我準備了花生、蘋果、蜂蜜等禮品讓我好感動。</p> <p class="ql-block">這個應該是2017年喬渝從澳大利亞回來老同志們在一起聚會后留影。</p><p class="ql-block">左起:高鳳琴、田潤華、李霞云、喬渝、馮院長、吳瀛洲。前面是郝恩慈。</p> <p class="ql-block">馮繼偉院長終年89歲。他任院長時我在護理部任副主任。我記得那時他都開門辦公,因權力基本下放所以各司其責也不用有事兒都找院長。退休后馮院長一直在總院返聘,后照顧他的身體返聘到九路保健站,那時我們還會經常見面。當于怡箴主任去世后我第一次見到他,感覺他突然老了十幾歲面部浮腫、步履蹣跚、老態(tài)龍鐘。直到他加入到郝姨她們的團隊后,精神狀態(tài)才逐漸恢復。友情的力量能讓人從痛苦中逐漸走出來。這是在齊新蘭家做客時的留影,精神狀態(tài)已經非常好了。</p> <p class="ql-block">2018年夏天由張主任做東邀請老朋友們聚餐我也有幸被邀請。我為老同志們制作了酸梅湯和酸奶,酸梅湯清涼解暑,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我記得很清楚馮院長非常喜歡吃我做的酸奶,還讓老同志你們學一學好能經常吃到,大家還開玩笑說:我們才不給你做呢。本想在馮院長病重期間做點酸奶去看望,陰差陽錯的沒有實現(xiàn)。</p> <p class="ql-block">實際每一次的聚會并不在于吃什么,而是大家利用這個機會互相見見面,傾訴衷腸,增進友誼,享受同事之間友情 帶來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2020年6月1日,馮院長在重病纏身的情況下,買了這塊蛋糕,組織自己的老友在家門口飯店做了最后的聚餐。蛋糕上寫著“六一.老朋友們節(jié)日快樂!”表達了對老同事的謝意,對人生的眷戀以及對自己人生的回顧。90天后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程。當時我正在包頭探親,沒能見到最后一面。</p> <p class="ql-block">孟維新院長86歲。這是2020年圣誕節(jié),我向老人家 發(fā)出了平安夜圣誕節(jié)的祝福。孟院長回復我說他是40多年的基督教徒了,知道我編輯美篇發(fā)來幾張照片,這是老兩口住家附近的外景照??淳駹顟B(tài)好像比兩年前我們見面時還要精神許多。今年北京天氣寒冷,到戶外活動千萬要注意啊!</p> <p class="ql-block">2018年6月醫(yī)院派出工作人員到北京送院史書,這是我退休后第一次見到孟院長。老人家精神狀態(tài)很好,就是有些腿疼行走不是很方便,劉姨小心攙扶呵護著。</p> <p class="ql-block">在會上孟院長做了發(fā)言,他回顧了醫(yī)院的建院歷史,也回顧了自己的從醫(yī)生涯,而且現(xiàn)在還在不斷的學習和總結。從發(fā)言中看得出老人家耳聰目明、思路清楚、記憶力很好。會議結束時多日不見的老同志們都紛紛上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7日同煤總院舉辦心臟中心成立大會及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孟強教授(孟維新院長的兒子),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林曉峰教授工作室簽約儀式(下圖),會上孟強教授還進行了精彩的學術講座(上圖)。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孟強教授子承父業(yè),還不忘回到家鄉(xiāng)回饋父老鄉(xiāng)親,兩代醫(yī)者都值得我們敬佩。</p> <p class="ql-block">2020年雙十二節(jié),李海鳴主任的女兒結婚,很多退休的老同志借此歡聚一堂。孟強教授作為新人的介紹人出席了婚禮并與很多同志合影留念。上圖:孟強教授與田潤華、陳政澈。下左圖:另一男士 是杜連恒的兒子杜志甫,在我院器械科工作。下右圖:孟教授右邊的女士是我院原供應室馬秀珍的女兒曹玉華也是我院后勤退休職工。</p> <p class="ql-block">李運發(fā)院長88歲,陸路蓮86歲。我76年在醫(yī)務科任總護長時和李院長同事三年。當時他在醫(yī)務科任干事、副科長。他頭腦精明,辦事干脆利落,也敢說敢干。遇到很多棘手問題,總會想出辦法妥善解決。后來調同煤二院任院長。陸姨非常聰明,比我大近20歲但是我們同在外語班學習時她超強的記憶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聽說李院長有病我去家中看望,看情況恢復的很不錯,跟我聊了近兩個小時,回憶了很多往事,頭腦仍然很清楚,只是吃飯吞咽困難些。老兩口極力挽留我吃午飯被我婉言謝絕了。我不能給這些老年人再增添任何麻煩。</p> <p class="ql-block">李院長的女兒是二中的英語老師,退休后也來到北京。有一次我在送外孫到幼兒園的途中我們偶遇并成為了朋友。這是我向她索要的一張近照,也是兩年前拍下來的吧,看精神狀態(tài)還真不錯。陸姨退休后在老年大學學習書法,聽說蠅頭小楷寫的非常不錯。下面她是的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安士琴終年87歲。在醫(yī)院任護理部主任,老人家工作認真嚴謹,在我的印象中除了工作她好像沒有太多的業(yè)余愛好。老年后患有阿爾茲海默癥。2018年我去看望時,她望著我只是微笑卻不認識,多次提示還是搖頭想不起來,卻指著水果意思讓我吃。在孩子們的精心照顧和保姆的陪護下,老人穿戴干凈整齊。2020年夏天我回到大同,準備再次看望時卻得到消息說老人與七月份去世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革中護理部撤銷合并到醫(yī)務科設立總護士長一職,安主任回到小兒科后做了治療工作并深受徐珠主任的信賴。1979年護理部重新恢復,安主任服從組織調動又回到了護理部。我從安主任身上不僅學到了嚴謹的工作作風,更是學到了很多護理管理經驗用在了今后的護理管理工作中。退休前她還曾在人事科幫助晉升職稱,最后還在質控辦工作過。這是安主任正式退休時,我組織兒科、人事科、質控辦的相關人員,在五樓小教室為老人家開歡送會。圖中還能看到徐珠和劉淑華主任的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2006年女兒婚禮上,安主任等老同志到雅間去看望我父母。后排:安主任、龐月英、崔正秀,田潤華。崔大夫2018年去世。前排是我的父母也于2011年和2016年同在90歲高齡時去世。</p> <p class="ql-block">張萼云84歲。退休前任醫(yī)院護理部主任。張主任此生較坎坷,中年時丈夫去世,再婚后和次叔過得很幸福,老年后老伴又去世了。張主任性格比較內向,有些事情不愿意說出來,只能憋在心里,所以因一些瑣事干擾患上了抑郁癥,經治療后有所好轉。這是2018年,我去探望時老人家正在學習唐詩。</p> <p class="ql-block">她和次叔在老年大學一個學書法一個學繪畫都小有成績,還出了書畫集贈送親朋好友。</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我再次去家中探望,老人家的抑郁癥又復發(fā)了,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我做了一番開導,留下一些吃的并為她織了一頂過冬的帽子。老人也把家中的湖北特產拿來饋贈于我。11月我回到海南得知她 腰椎壓縮性骨折疼痛難忍。因無法手術只能保守治療,家里雇了全職保姆。我只能隔一段時間通過微信安撫一下,祝她能早日康復。</p> <p class="ql-block">這是80年代初安主任、張主任領導下的大部分護士長。</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王鐘俊、辛桂花、劉改青、高鳳琴、劉維軒、安世琴、應文娟、畢妙林。除高鳳琴以外已全部做古。</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張萼云、李翠蘭、戴素萍、孫素萍、吳曉光、趙秀君、彭冬梅、鄧桂梅、朱麗華、李云珍。彭冬梅也2019年離世了。</p><p class="ql-block">人世間就是如此,世紀更新、人員更迭,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責任和任務,我們都問心無愧的盡到自己的責任完成了各自的任務。</p> <p class="ql-block">焦鳳英80歲。一直在我院圖書館工作分發(fā)報紙,我在醫(yī)務科任總護長時,醫(yī)務科統(tǒng)管醫(yī)療、護理、統(tǒng)計室、圖書館,所以我們在一起工作了三年。她為人忠厚熱情,還善于做針線活。父母的裝老衣就是姐姐托她給做的。盡管十幾年后我們又換了新的裝老衣,但這份情誼我始終記在心上。焦姨信奉佛教,家里設有佛堂還有一大群佛友,在這種信仰和佛友團隊中她享受著快樂。</p> <p class="ql-block">于桂芬80歲。原來在院辦負責打字,后來調醫(yī)務科任干事負責公章管理。我們也是在醫(yī)務科同事三年,后來我在護理部和醫(yī)務科對門,我們在一個黨小組經常在一起活動。這兩張照片是2020年7月,我去看望兩位老人時 留下的。她們要請我在飯店吃飯被我拒絕了。我想在家里簡單吃一頓既方便又親切,當我?guī)е溩尤r,她們已經足足準備兩天了擺了滿滿一桌,盡管我親自下廚烹調還是感覺于心不忍。當時有錄像和照片,只因手機壞了都丟失了非常遺憾。這兩張還是從焦姨那里要來的。</p> <p class="ql-block">吳慧敏83歲。80年代初隨丈夫轉業(yè)到醫(yī)院在圖書館工作。退休后在老年大學參加模特隊(圖1),有時也到外地女兒家或者到姐妹家旅游探親。因為我們住的近每年都能見面。</p> <p class="ql-block">楊金花是最早大內科的護士,她服務態(tài)度好,靜脈穿刺技術過硬。后來調到統(tǒng)計室工作,所以才有了上面這個合影。再后來她隨從愛人黃斌調到平朔醫(yī)院工作。退休后積極參與社區(qū)文化生活,唱歌、跳舞、打腰鼓樣樣都行,過著充實愉快的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2016年劉寶德主任第一次回來和內科同事大聚會,坐在劉主任左手邊的就是楊金花。我們最少30多年沒見面了,看到她除了頭發(fā)白了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當時沒有任何疾病的征兆,在2018年大內科再次聚會我們通知她時已病重不久就駕鶴西去。</p> <p class="ql-block">劉淑貞主任終年84歲。退休后也在各處打工干了一段時間,后來因身體不好患有心臟疾病休息了,內科兩次大聚會通知到都想來參加,但孩子們不放心最終不能成行。2019年劉主任自己召集了幾個老同志在大同小聚(她家住大同)大家相見傾訴衷腸,了卻了沒能參加內科大聚會的遺憾。一年后老伴兒和她先后離開人世。</p> <p class="ql-block">吳灜洲85歲,原來在我院外科任護士長后調往二院,后又調回我院,再后來調任衛(wèi)生處婦幼保健站任站長。她也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編織、刺繡、書法、吹口琴樣樣精通。她是郝姨組織老齡圈里的主要成員,朋友們經常到她家里去聚會。</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她對書法產生了興趣,技藝也逐步提高。在日常的書寫中消除了無聊和孤獨,帶來的是充實和自信。家里的墻上掛著都是她親筆書寫的書法佳作。</p> <p class="ql-block">齊士英93歲。一直在醫(yī)院做著行政后勤工作。齊姨心態(tài)非常好,記得當年升工資,因為只升40%指標少,很多人為此事終生結怨。記得有一次下班與齊姨同行,她告訴我有什么可爭的,把心態(tài)放好多活幾年比什么都強。正是這種心態(tài),在她退休以后參加老年大學合唱團、模特隊,鍛煉身體時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扇、八段錦、六字訣樣樣都參與。才能在93歲還能保持這樣的身體狀態(tài),她的滿口牙全是自己的真牙無一義齒,這可能和她常年鍛煉和做叩齒有關系。</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在10年前患了腦梗,經過治療和自己頑強的鍛煉基本恢復,現(xiàn)在拄著拐杖可以自己行走。90高齡時還去北京到三亞,到處走走享受大自然的美麗風景。我每年回同度假都能見到她,這是在她們居住的院子里聊天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楊貞甲96歲。她和老伴何啟富原來都是我院食堂的職工。我記得七十年代初我在內科當護士,每當開飯時老兩口推著餐車為病人送飯,他們總是面帶笑容服務態(tài)度特別好,從來沒有與病人及家屬發(fā)生過爭執(zhí)。到最后全體病人送完飯餐車里還有一些菜,總不忘到護理站問我們吃飯沒有把菜留給我們。</p> <p class="ql-block">何師傅去世較早,楊姨退休后和孩子們居住在一起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老人家多子女多福氣,孩子們個個出息孝順,小女何玉花曾在我院手術室、急診科、科教科工作現(xiàn)已退休,下面兩張圖的左一和右一就是何玉花。上兩張圖是楊姨在大女兒家居住時和樓下的鄰居聊天,因耳朵都不好使所以湊的很近,看看這個畫面多有意思??!人的心態(tài)好了就會覺得生活中無時無刻都灑滿了陽光,雖無名利傍身卻依然感到幸??鞓?。</p> <p class="ql-block">2018年老人家在93歲時不慎股骨頭骨折。這在醫(yī)學界都可能認為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骨折”,但經過住院治療和子女們的精心呵護,老人家以頑強的毅力竟然奇跡般的康復??催@視頻康復后竟然跟老姐妹跳起了舞。祝愿老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健健康康活成百歲老人。</p> <p class="ql-block">張玉英92歲。是我院婦產科的老護士。退休后我兩次在路上見到張姨。簡單聊天后也沒有留下照片,這是我通過大姐和她女兒要的近照。老人家精神狀態(tài)非常好,一切都能自理。休閑娛樂的生活是打打麻將思路非常清楚。</p> <p class="ql-block">家里的家務也從來不用子女幫助,連過年過節(jié)的清潔打掃、做飯、備年貨在孩子們還沒有來之前都自己做好了??偸歉艺f少給孩子們添麻煩。我曾在網上看到說做家務與長壽有關系,可能這就是實例吧。老人家現(xiàn)在過著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張惠泉我們曾經在婦產科是同事。她退休后一直在平朔居住,老伴去世后她返回礦務局與兒子住在一起。因為我們住在一個小區(qū),2020年夏天我和她在小區(qū)門房前合影留念。張姨現(xiàn)在也加入到郝姨她們這個團隊了。</p> <p class="ql-block">王秉孝書記和老伴兒。兩人都85歲以上了,王書記患糖尿病腿疼,老伴患有腦?!,F(xiàn)在雇有全職保姆,在子女們的精心陪護和保姆 的照顧下安度晚年。這是2020年夏天我去家中時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備注:在美篇發(fā)布的當天,得到王書記在當日凌晨突發(fā)疾病去世的消息享年89歲。老人沒有受太多的罪,愿老人家一路走好??????。</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我想說說馮院長和高院長中間的這位,是我入職后的第一任院長曹貴武。1976年他親自帶我們去唐山抗震救災,二醫(yī)院是馮院長親自帶隊。那時通訊網絡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我們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傷員的情景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資料,在50多天里沒有和家里通過一個電話,最后圓滿的完成了任務。曹院長是東北人正直豪爽,1976年他把我這個沒有任何護士長工作經驗的人放在了醫(yī)務科任總護士長。三年后護理部恢復,我覺得沒有基層工作經驗堅決要求返回內科當護士長。1980年12月我懷孕已經8個月了還要加入護士的排班中,因為內科104張床還要每天加床只有14個護士。一天我上夜班出門碰到了曹院長,他知道我已經在法定情況下不該上夜班了,卻因為上面無法給與人員補充,護士長還要懷著孕親自上夜班內心感覺不安。反復叮囑我要小心,這個月份不能摔跤,防止臍繞頸、胎盤早剝等等。既是領導又像長輩,這種關心讓我熱血沸騰渾身充滿了力量,覺得我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都心甘情愿。2009年 照了這張相后不久就聽到了他去世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劉亞俐院長81歲。退休后劉院長生活在北京,我兩次在去醫(yī)院的途中見到她回醫(yī)院體檢。匆匆忙忙的說了幾句話,也沒有留下照片。這次我通過同事向劉院長轉述了編輯美篇的意愿,很快劉院長就把照片傳過來了。劉院長是我在護校講解剖學的老師,81年我調到婦產科當護士長,她是婦產科的主任,后來調離婦產科任副院長、院長。當年我生女兒時因胎兒宮內窒息,母親找到劉院長為我做手術,當時院長哮喘發(fā)作正在吸氧輸液。下午一點多鐘輸完液就趕到手術室為我做了剖腹產,女兒平安降生也才有了現(xiàn)在幸福的家庭和可愛的外孫子。</p> <p class="ql-block">劉院長性格豪爽辦事干脆利索,我喜歡她直率坦誠的性格。她不僅婦產科手術技術高超,生活中講究儀表著裝,也會穿著搭配,穿什么衣服都會在醫(yī)院領導服裝新潮流。看看這些圖片,這是老兩口游覽中國皇家博物館和在旅游船上的照片,湖藍色的防曬服、粉色的裙子加同色圍巾多好看!中國的大多數老年人在著裝上過早的放棄了對美的追求,這一點上還真得向劉院長學習。看圖片張主任也很精神,穿著也很時尚。希望劉院長以后回大同不要來去匆匆,聯(lián)系我們有機會一起小聚。</p> <p class="ql-block">2020年4月劉院長和孟院長受邀參加了同煤總院70周年院慶,劉院長還在采訪中做了專題發(fā)言。老同志相見格外親切,你看他們笑得多開心啊。</p> <p class="ql-block">劉寶德主任79歲。2018年11月我正準備從北京啟程去海南,聽說趙主任去世了劉主任回到大同。這兩位都是我曾在內科和婦產科任護士長時的老主任,所以我必須回來看看。我專程回來組織內科部分老同志和劉主任坐一坐,想通過同志間的友情來減少他內心的痛苦。這是我在飯店大堂和田大夫等候劉主任到來時留下的照片,當時看著主任很憔悴精神狀態(tài)也不太好。</p> <p class="ql-block">這是劉主任和趙主任在美國生活的照片。下兩圖是趙主任在2017年生日和圣誕節(jié)時的照片。在美國因為孩子們給入了完善的醫(yī)療保險,所以治療還是很及時很方便的,也沒有受多大的痛苦。</p> <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劉主任再次回國,祭奠老伴去世一周年。圖1、2是閆玉芳他們在飯店組織的小型聚會。圖3、4是我們在齊新蘭家組織的家庭聚會。</p> <p class="ql-block">2019年劉主任回國祭奠老伴去世一周年后和家人一起到日本、云南等地旅游。就應該這樣生活,其實生者更好的活著就是對逝者最好的祭奠。</p> <p class="ql-block">范琴珍院長87歲。原來在我院內科任主任,后調到平朔升任院長。老人家性格直率嫉惡如仇。退休后因小兒子在美國,十幾年只身一人奔波于中國和美國之間。身體瘦弱的只有60多斤,但弱小的身體卻蘊藏著極大的能量。近兩年才開始在國內大兒子這里定居。2018年內科第二次大聚會后,我們去平朔看望她,我們在一起聊天聚餐老人家非常高興。第二天還打來電話,回顧著昨天的情景并流著眼淚。劉寶德主任2019年回同時我們想再去看望一下, 但陰差陽錯的未能實。等疫情結束后我們一定要再去看望老人家,也希望她多多保重。</p> <p class="ql-block">圖1、2是到平朔后在范主任家中的合影,圖3是在范院長家院子里聊天兒,圖4是去飯店聚會時的情景,范院長完全能獨立行走,大家是由于好久不見所以熱情攙扶著。</p> <p class="ql-block">在平朔我們聚餐時,范院長在席間講話。思維清晰、頭腦清楚、語言連貫哪像80多歲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圖中左起:張俊英、范淑香、田潤華。</p><p class="ql-block">我們去平朔看望范院長時也看望了她們二位。她們都已經80多歲了,張主任心臟不太好,和女兒住在樓上樓下。說話辦事還和原來一樣慢慢的很文雅。范護士長原來在一起時她很愛說話,可是這次去看她只是坐在那里微笑,問她一些事情有的也想不起來了。個別能想起的事情說起來還是很興奮。在我還編輯這個美篇的時候傳來噩耗,范護士長于2021年1月4日離開了人世終年84歲。</p> <p class="ql-block">田潤華78歲。她在長輩中還是比較年輕的,但童心未泯照相時總會穿上各種服裝擺出各種造型。圖片是在醫(yī)院文藝演出中《小虎隊》的造型。她為人熱情善良樂于助人,家住在醫(yī)院門前,成了退休職工到醫(yī)院或返回時的驛站,很多人都要在這里歇歇腳進去說會兒話。因為離醫(yī)院近,很多老同事住院她首先得知消息,去看望送飯是經常事。很多老同志都得到過她的幫助。</p> <p class="ql-block">田大夫從年輕就喜歡音樂。退休后一直堅持學習鋼琴,疫情中老年大學放假她一直堅持上網課。我們很多人青少年時期的夢想無法實現(xiàn),那就讓我們在夕陽中去實現(xiàn)它吧。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學習,這是她彈奏的《心中的玫瑰》。</p> <p class="ql-block">田大夫作為文藝骨干多次在醫(yī)院舉辦的文藝演出中組織老年人精彩表演。上班時組織三支部合唱總是首當其沖,退休后成功的組織退休職工參加過幾次大型演出大獲成功。這是2011年1月14日醫(yī)院團拜會上演出照。</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馮院長、董映文、池中月、閆樹玉、李先軍。前排左起:張萼云,田潤華、吳景玉(已故)陸路蓮、于桂芬。我有時候總在想,如果他們中有些人還在工作崗位上,恐怕誰也不能把他們動員到臺上去??墒乾F(xiàn)在只要一號召大家都來參加,也充分顯示出退休人員希望有小型的聚會、娛樂來交結朋友交流感情。</p> <p class="ql-block">陳政澈81歲。退休前在我院B超室工作,退休后和老伴曾在南京孩子們那里居住過,后來回到礦務局。老伴去世后基本在礦務局定居了。陳大夫手很巧,裁縫活做得很棒。也曾在我的要求下答應給我做一件裙子,但我經反復斟酌覺得這么大年紀我不應該給人家找這樣的麻煩所以忍痛割愛了。上圖 是2020年過80歲生日時在家中。下圖兩個女兒為母親在飯店辦生日宴。陳大夫左邊的這位女士是原肺病區(qū)護理部主任周靜梅。</p> <p class="ql-block">賀明英78歲。她是護士出身,后來搞了心電圖。我叫她賀老師,在我的記憶當中我還在學生時代,她和董素珍(傳染科爆炸時去世的一位護士)曾到家里要求參加父親帶隊的寧夏醫(yī)療隊。就像現(xiàn)在的年輕人要求參加武漢抗疫一樣,那個年代的年輕人一樣是熱血沸騰敢于擔當。</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處理掉礦務局的房子和老伴一直在太原居住,有時到北京幫兒子看孩子。2020年底 老伴不幸去世,她回礦務局一中處理后事,老同志們知道后組織了一次聚餐。</p> <p class="ql-block">參加聚餐的有賀明英、高鳳琴、張蕚云、張桂蘭、張惠泉、田潤華、李翠榮。很多受邀的老同志都因身體原因未能參加。田大夫也忙著拍攝錄像沒有留下身影。</p> <p class="ql-block">韓冰88歲。2020年4月韓姨正在三亞過冬,突然感到頭疼后出現(xiàn)失明。兒子緊急把她接回礦務局,經檢查是垂體瘤。由黃建軍院長主刀為她做了手術,手術成功并很快出院回家休養(yǎng)。禍不單行在出院幾天后夜間起身去廁所時不幸摔倒在立柜上股骨頸骨折。又是丁龍鎮(zhèn)院長為她做了手術并解決了以前遺留的問題。為此韓姨寫了感謝信連同醫(yī)院的采訪報道發(fā)表在醫(yī)院網站上。</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韓姨夫妻二人和老同志們在一起聚會。圖中穿粉衣服的是韓姨、男士是汪藥師,看著精神狀態(tài)恢復的不錯。我在韓姨這里最受益的是她在醫(yī)院為我們講拉丁文課,讓我這個對拉丁文一竅不通的人,對拉丁文 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運用到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老同志們在聚餐時一起回憶交談。好像是在說兒科主任劉淑華的趣事。</p> <p class="ql-block">畢妙林終年84歲。曾在我院擔任骨科、傳染科、急診科護士長,后任護理部干事,退休后回上海安度晚年生活。我76年到79年任醫(yī)院總護士長時檢查過她們這些老護士長的工作,的確很能干有很豐富的管理經驗,尤其是在醫(yī)院剛開始實行無陪護時,骨科外科是標桿單位。76年我們一起去唐山抗震救災,度過了此生難忘的50多天。她為人熱情、直率、好客,當年很多人在她家吃過水磨湯圓(那時還沒有超市沒有賣湯圓兒的,我們只能吃到元宵)。但她性格有過分的倔強、固執(zhí),自己認準的事別人很難勸解。</p> <p class="ql-block">2009年我?guī)ьI張憲英、李素平去上海開會期間,抽空到家里去看望了她。2012年6月我還和李云貞去上海看望過她,老人家非常高興,當時她患有股骨頭壞死,拄著拐杖行走困難。</p> <p class="ql-block">2017年她在電話里說想我們了,也想讓我姐姐幫她調理一下身體,我們決定去一趟,不巧國慶節(jié)做飯時我燙傷了左腳家人讓我放棄。但我覺得已經答應的事,尤其是老年人心里都惦著這個事,何況姐姐已經從大同出發(fā)了,我還是決定如期赴約。老伴不放心立即購買了動車票陪我前往,可能是天意吧,整個列車只有這一張票了,而且還在同一節(jié)車廂。我們趕到時老人已到樓下,在大街上早早等候了。上次見面時還因股骨頭壞死拄著雙拐,這一次全部置換后已經完全自由行走了。</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為我們安排了住宿的旅館,還親自下廚做了一大桌子菜。作為回報第二天我們?yōu)槔先俗隽舜笸挠驼ǜ?、涼拌菜??赡苡悬c單調,老人家又煮了一鍋螃蟹(中圖), 畢姨很高興打聽了醫(yī)院很多人和事,她頭腦還很清醒,也惦記著很多老同事。我們臨走時作為回報給她買了一個智能手機,并教她簡單的使用方法。本想通過微信進一步聯(lián)系,沒想到2018年的冬至從朋友那里得到噩耗老人已經走了。真是人生無常世事難料。</p> <p class="ql-block">于志一 80歲。退休后追隨女兒在上海生活。每次去上海我們也去看望她,也為她做油炸糕。她很熱情與鄰里關系相處也很好,每次糕炸出來先送給鄰居。家里整理的井井有條,非常整潔干凈,而且醫(yī)院很多人來上海都在這里落腳。臨走時她說家里有朋友送的莜面不會做,離開車還有三個多小時,我和姐姐趕緊幫她搓了兩籠莜面。她患糖尿病,目前主要是腿疼行走不是很方便,但是心態(tài)好非常樂觀。2019年夏天她回大同,我還請了一些朋友和她一起聚了一次。下圖中左二是馮淑娟。</p> <p class="ql-block">馮淑娟84歲。從三礦調回來一直在我院注射室任護士。退休后她來到上海,找到了自己的初戀。陳叔叔去朝鮮時,馮姨曾給作為志愿軍他寫過信,這可能是懵懂的初戀吧。當陳叔叔從朝鮮回來時馮姨剛剛結婚。后來陳叔叔也組建了家庭,但他們兩家像親戚一樣多年都互相來往饋贈禮品。再后來兩個人老伴先后去世,2004年馮姨來到上海,他們倆最終又走到了一起,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我們每次去上海,馮叔叔都出錢請客,2017年為了請我們吃飯,老兩口乘車步行整整兩個小時,陳叔近90歲的老人了,真的讓我很感動。我們現(xiàn)在每天都有微信互動,老人家今年92歲了,因為是離休干部,每周都有醫(yī)生護士去家里體檢送藥,每天還有家政人員上門服務,讓老兩口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p> <p class="ql-block">馮淑娟和于志一在上海經常相約出來逛街。他們在醫(yī)院時并不在同一個科室也并不是特別熟,但是到了上海見了老鄉(xiāng)就非常親切了。</p> <p class="ql-block">應文娟終年87歲。她住在我父親樓下,因我伺候父母也曾多次見到過她。因為他們是南方人,喜歡吃炸糕又不會做,我每次炸糕時總是端一碗下去讓她品嘗。應叔去世時她心情非常不好,在活著時候有時對他發(fā)脾氣感覺很自責,我去家里安慰她,發(fā)現(xiàn)她對工作時的事情總是糾結放不下,感覺付出了那么多,臉都被炸傷了,每當提起往事總是淚流滿面。我總是耐心的開導她:人生走過的路程不要回過頭再看,往前去觀最美的風景。并幫她學習微信的使用,這張照片就是2015年當時建微信的頭像。</p> <p class="ql-block">2015年老人檢查出腸道長了腫物,做了一次手術。后復發(fā)需要二次手術,但又不適合用微創(chuàng)手術,只能放棄做保守治療。這期間我會經常下樓幫她抽血、送檢、拿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此期間老人家心情還可以,身體也維持的不錯。我回北京和海南后經常會通過微信語音聊天幫她介紹一些去醫(yī)院看病的路線和方法,可能是上年紀了有兩次竟然在凌晨三四點鐘她撥通語音聊天,待我接聽時卻又放下了。每年夏天我回到大同都去看望她,這一張是2018年夏天看望時留下的。2019年大年初三一大早老人家打來電話拜年,我感覺很不安,我屬于晚輩應該是我先拜年。電話里老人聲音洪亮聽著精神不錯,我問您在什么地方?說是在廈門女兒家,我們相約夏天回大同再見,沒想到這竟是最后的通話和訣別。等6月中旬我回到大同時老人已去世一周了。真是世事無常,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p> <p class="ql-block">楊樂琴80歲。我剛上班時記的人們都叫她楊班長。她在中藥房和中醫(yī)科的父親曾是同一科室。2018年她不知在什么地方找到了我的微信號添加了我的微信,首次微信聯(lián)系就發(fā)了個大大的紅包,還把我拉到她建的一個微信群中。退休后初次見到楊姨感覺到她注重穿著打扮了還畫著淡妝。這就對了,人不管到什么年齡都要活得精致,上班的時候工作忙上有老下有小,現(xiàn)在完全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是她2020年過79歲生日的圖片。</p>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我在大同避暑期間約了楊姨,并有內科一些同志作陪在大同小聚。左起:田潤華、紀秀珍、王伯英、楊樂琴、李云貞和老伴、我、崔增梅和戴素萍。</p> <p class="ql-block">2019年楊姨召集部分老同事在大同市聚會。左起:焦榮生、張香娥、李月娥、孫玉敏、吳曉紅、張曄、劉鳳鳴、楊樂琴、衛(wèi)志軍、杜志甫。這時我已經回到北京了未能參加。</p> <p class="ql-block">池中月81歲。 我?guī)缀趺磕甓寄芤姷剿驗樗灯冈卺t(yī)院體檢中心。每年過去查體總聽她說到與父母相處時的事情,總是感謝父親用中藥幫她治好甲狀腺囊腫。2020年因疫情我沒有去體檢,聽說她已經離開了工作崗位,也就在這一年老伴離她而去。只能等今年夏天回去再看望她吧。</p> <p class="ql-block">張愛芝退休前在我院黨辦工作。我從2017年開始每年到海南文昌過冬,她在定安過冬,所以每年去定安看朋友都要去看張姨。每次她都熱情的接待我們,為我們烙大餅、燉肉、熬豆稀粥非常熱情。身居異鄉(xiāng)看到同事好像見到親人一般。</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也學習繪畫,還畫的真不錯。這是張愛芝的畫作也曾登上過老年大學的畫冊。今年因為老伴身體欠佳,所以他們沒有到海南來。</p> <p class="ql-block">周秀芝大夫曾在我院心電圖室工作。周大夫多才多藝,唱歌、朗誦、京劇、彈鋼琴、古箏、繪畫無所不能。平朔的大型文藝演出都是周大夫主持。如果有興趣,大家可以打開全民K歌尋找周大夫的朗誦。每一篇都聲情并茂非常感人。在周大夫身上,我們總能看到那種氣定神閑的微笑,那種寵辱不驚的淡定和那種風過無痕的從容。女人的這種魅力和氣質是不受年齡限制的。</p> <p class="ql-block">這幾幅是周秀芝繪畫作品。上面6幅是她的素描和國畫,下面三個圖片是今年初她家養(yǎng)的花開的好茂盛啊,這真是一個好的兆頭。</p> <p class="ql-block">陳延令主任和愛人王老師。我雖然和陳主任沒有在一個科室工作過,但是我敬佩他的人品和技術。記得一次親戚做膽囊手術,我們先選擇了其他人主刀但是效果不好很快就復發(fā)了。復發(fā)后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陳主任,他二話沒說就接下了這個手術,并以精湛的技術使患者幾十年都沒有再復發(fā)。整個手術過程中,他沒有說任何一句不利于團結的話。這個事我印象很深。陳主任身體非常好,每天采購買菜給老伴做飯。耳朵有點兒聾了,自己佩戴了高檔助聽器,胸前掛的是助聽器干擾器,據說效果非常好??赡苁菑V東人喜歡吃的緣故,我們去時他正在準備中午飯,有兩條小魚、青菜、肉樣樣俱全。我贊賞這種生活態(tài)度,不管多大歲數只有吃的有滋有味,生活才能有滋有味。</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他曾和老伴一起到老家廣東梅縣度過了幾年生活。后因歲數逐漸增長,追隨子女又回到了礦務局。2018年我和老伴去家中看望他們,陳主任興致勃勃的拿出相冊為我們介紹家鄉(xiāng)的情況。想想有時也挺可笑,被大家稱作小侯的人現(xiàn)在被我稱作老伴兒。他戲稱我是“編外老齡委”,可是每次看望老同志,去大同、平朔、上海、在北京都是他開車帶著我無私的奉獻。</p> <p class="ql-block">楊雅穎 86歲。我在醫(yī)務科任總護長時,也和她同事過。那時沒有現(xiàn)在的印刷技術,每月的工作報表都需要人工刻蠟板,然后用油印機一張一張印刷。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楊姨右手持鐵筆,左手扶著三角板在鋼板上飛速滑行,字體又工整速度又快??啼摪逡彩且婚T技術活,刻淺了印不上去,刻深了漏油頁面不干凈。而她刻出的恰到好處,字體工整頁面干凈。中國民航總醫(yī)院成立時她調到那里去工作,也是中國民航總院第一批創(chuàng)建人。</p> <p class="ql-block">這是楊姨的畫作,從畫上的簽字也可以看出她寫字的功底。她的畫作很多,這幾幅是疫情期間封閉在家時的作品。閑暇時她會在電腦上打麻將,和朋友們出去旅游。我看到她對家里的電器操作非常熟練,電腦手機也玩得很好。我雖然40多年沒見過楊姨了,但這次見面仍然能透過花白的頭發(fā)看到她的美麗優(yōu)雅和知性。</p> <p class="ql-block">我是在2019年聽說我同學的女兒在中國民航總醫(yī)院工作就托她幫我打聽。要說民航總醫(yī)院離退處的工作效率真的是很高,第二天就來電詢問我們,如果想要聯(lián)系就要實名制,當報上實名后很快就把聯(lián)系方法給了我們。后因疫情我到2020年的5月才去看望她。我去了以后老人家很高興,記憶力真好我所說到的老同志她都記得。臨走時相約我從大同回來,給她帶大同的特產再來看望。 這就是9月份我從大同回來給她帶來了大同的粉條、月餅、從家里炸了油糕。正好兒子在家老人邀請我們去大悅城吃粵菜。征求老人家同意后,我還拍了這幾張照片:床鋪上掛著漂亮的蚊帳,床頭放著書刊雜志。衣柜里掛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衣服。外面還掛著幾件當季出門換的顏色鮮艷漂亮的羽絨服、坎肩兒和絲巾。可見生活很講究品質也很高。這種境界是我們所有老年人都應該追求的。</p> <p class="ql-block">曹慧蘭和王富榮夫妻倆,是我和幾個朋友外出時在步行街偶然碰到了。大家親切的攀談了一會兒,我提出給他們照相,兩人高興的欣然接受。我現(xiàn)在印象最深的仍然是曹慧蘭京味十足的京劇《紅燈記》李奶奶演唱片段,那唱腔和做派是合格的京劇票友。</p> <p class="ql-block">劉裕文大夫雖然有病但心態(tài)很好,目前身體狀況還很不錯。一直在本院慢病門診返聘,直到2019年才離開崗位。他會經常在大內科微信群中發(fā)一些正能量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李文富大夫79歲。每次內科的聚會他都來參加,2018年劉主任回來聚會時,他身體不適未能參加。2020年夏天我回礦務局見到他恢復的不錯,自己在加強身體鍛煉。</p> <p class="ql-block">張桂蘭主任78歲。退休后一直在外面返聘并兼職老年大學的老師。后因要看孫子外聘工作都辭掉了,只兼任老年大學的老師。這是去朝鮮旅游留下的照片。張主任人緣好,每次同志們小聚都想著叫上她。2019年她還曾請我們在同盛聚餐過,圖片也因手機壞而丟失了(現(xiàn)在美篇里很多圖片都是丟失后我在云空間找回來的,但是這張卻怎么也找不到)。</p> <p class="ql-block">李卿云主任和王伯英大夫。李主任身體很好,還是那么瘦弱但很精神,和段工兩人一起安度晚年。王伯英大夫現(xiàn)在的身體比以前好了很多,不知是否長期吃保健品的緣故。每次內科系統(tǒng)的大小聚會她們倆人都能參加。</p> <p class="ql-block">上圖秦淑云下圖王明魚。這是2018年內科第二次大聚會時,她們因身體不舒服未能參加。聚會后我和田大夫去家中看望她們。很遺憾的是在王明魚家,我看到了郭子義老師,他90多歲了還很健康,還能給老伴做飯。但是遺憾的是我忘了留下一張照片,下次吧。</p> <p class="ql-block">這是內科聚會后我們去看望身體不好不能來參加的老同志。上圖龐月英,她曾在我院內科任護士,后調到心電圖室。她的老伴張丙有,原來是我院黨委副書記于2015年去世。老伴去世后她一直與兒子住在一起,五年前不慎摔倒,腰椎骨折,五年臥床竟減掉了40多斤體重。她生性樂觀,對疾病和生死看得很淡。下圖王潤芝終年90歲。我上班時覺得她身體一直不怎么好,總是在斷斷續(xù)續(xù)的住院,但就這樣活到90歲。2020年夏天,弟弟在醫(yī)院看望他岳母時看到了王姨。在進去看望她時,她拉著弟弟的手說吳大夫你救救我吧,可見對生活是多么的留戀。當時我們都不知情,所以也沒能見上最后一面。</p> <p class="ql-block">姜淑杰大夫也快90歲了吧?2018年我們去看她,老人因疾病折磨,1米6多的身高只有1米5了,體重僅有60斤。老人一生坎坷,年輕時因照顧精神病的兒子付出了太多。老年又因疾病的折磨,每年要住一兩次院。平時哮喘發(fā)作只有噴霧劑來緩解。但頭腦清楚記憶力超強,我們過去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連我和田大夫孩子的名字都記得很清楚。2020年夏天我碰到了她的女兒,和她說準備再去看看老人家,她女兒說不要去了她一個人在家連門都給你開不了。只能讓她女兒轉達我們的問候了。</p> <p class="ql-block">馬秀蘭91歲。老人臉上布滿了皺紋,留下了歲月的痕跡。她腿疼行走不太方便,但是每次我們聚會都讓孩子們送到飯店。2018年內科第二次大聚會,因孩子不在身邊,老人未能如愿深感遺憾。聚會后我們去家中看望老人家。</p> <p class="ql-block">老人家自己獨居,讀書、看報、吹口琴、唱歌自娛自樂,生活豐富多彩從不感到寂寞。老人為我們演唱了歌曲,吹奏了口琴。由于美篇視頻插入有限,只能放一個唱歌的視頻了。如果每個人活到90歲還有這樣的雅興,那么一定會感到非常快樂。</p> <p class="ql-block">李俊蘭大夫退休后和母親、孩子、妹妹們在深圳定居。她非常愛學習,經常到深圳圖書城里去看書。因為居住較遠,內科幾次大小聚會她都不曾參加。我曾答應她有機會去深圳看望。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年我已經25歲了還沒有搞對像,那時候就算大齡剩女了吧。當和李大夫遇到一個夜班的時候,病人休息后我們在一起聊天,她就告訴我:什么年齡做什么事,不要挑到眼花了最后回過頭哪個都比現(xiàn)在這個強??。其實當時我還一個都沒談過,但還是非常感謝李大夫對我的關心,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如何對待戀愛和婚姻。</p> <p class="ql-block">2019年我赴海南過冬時,從廣東到達深圳去看望了李大夫和劉曼倩。她們熱情接待我們陪著游覽深圳景點,還在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我還記得劉曼倩在2018年事隔40年后參加內科大聚會,一進門抱著田大夫痛哭的場景。漫長的時間和遙遠的路程都無法阻擋同事之間相互思念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李桂英劉玉潤夫婦,他們調往三醫(yī)院后很少見面了,這都是在內科聚會中遇到留下的照片。內科兩次大型聚會李姨都參加了,劉叔是我們在劉寶德主任2018年回同時聚會的合照。他們夫婦是我母親的老鄉(xiāng)所以每每聽到他們的話語,總是感到很親切。他們現(xiàn)在都居住在礦務局安度晚年,兒子劉建新曾在我院ICU工作,后調回唐山仍從事ICU工作。</p> <p class="ql-block">白玉蘭76歲。曾任中醫(yī)科主任,退休后一直自辦中醫(yī)診所,繼續(xù)為弘揚中醫(yī)事業(yè)發(fā)揮光和熱。這是2019年參加院慶70周年時與劉生蓮合影留念。看這個照片精神狀態(tài)還是不錯的,2020年圣誕節(jié)田潤華去家中看望才知患了腦梗,目前正在康復之中。希望白主任放下心愛的事業(yè)好好康復后去享受美好生活吧。</p><p class="ql-block">劉生蓮主任從三院調回來,在心內科任主任后調到科教科任科長。退休后在北京幫著看孩子。2018年6月我們在院史書贈送會上見過面,她畢竟還年輕精神狀態(tài)都很好。我們每天在微信上有互動。</p> <p class="ql-block">楊敬尊她是70年代初從山西醫(yī)科大學畢業(yè)。他們一批學生被分配到三醫(yī)院,但因三醫(yī)院還未開張,所以就先在我院工作。那時我印象中的楊大夫梳著兩條又粗又長的大辮子,胸前掛著聽診器奔波在護理站和病房之間,我們還經常會碰到一起值夜班。1974年三醫(yī)院開診,她離開后46年我們未曾見面。當年她扎著兩條又粗又黑的大辮子滿懷憧憬走上工作崗位,如今隨著遠逝的青春年華也跨入退休人員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我有幸接受三醫(yī)院同學的聚會邀請,楊大夫進入餐廳如果沒人介紹,我根本無法與當年大辮子的美女聯(lián)系到一起。當聽到同學介紹后,我才從面部找回一些當年的記憶,才知道她和王予同院長原來是一家子。這次見面讓我感到人生恍如夢幻,一轉眼就將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前排左起:弓曉玲、王金蘭、吳曉光、王予桐、楊敬尊、張俊梅大夫、趙愛英、楊紅巖。后排左起:劉鳳英、司機、楊潤生、侯慶憲、吳景利、趙建新、魏力平、梅雪平。</p> <p class="ql-block">紀秀珍大夫81歲了。她的一生也挺坎坷,但是她心胸豁達性格開朗 ,熱情善良愛開玩笑,總是能給周圍的人帶來歡笑。她除了有糖尿病身體其他方面都挺好,這張圖片上的頭發(fā)是自然色根本不用染頭發(fā)。2017年她請我們到家里做客后把珍藏的照片拿出來讓我們欣賞。這是和田大夫一起看老內科的照片。人一年一年變老了喜歡翻舊時的相片,喜歡回憶過去越來越懷舊了。照片在瞬間定格下當時的情景,多年后拿著泛黃的照片帶來的是美好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2008年紀大夫他們同學聚會時留下的前排左起:閆躍宏(已故)、史啟義、孫玉亭、焦世寶、康巨蓮</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紀秀珍、張應娟、李素琴(已故)。十二年了看著他們當時的照片覺得還很年輕,其實我們現(xiàn)在留下的每一張照片對往后來說都是最年輕的。希望大家經常用手機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等以后自己回顧欣賞時都會感到非常的快樂和欣慰。</p> <p class="ql-block">這是孫玉亭主任,2017年我在礦務局小公園鍛煉時碰到他。他詢問父親的情況,我告訴他父親已于2016年去世了,他非常惋惜的說,早說去看看吳主任也沒有顧上。不管怎樣有這句暖心的話我已經很感激了。因為當時沒有照相,我從醫(yī)院院慶視頻上截取了這張圖片。從上一張合照到現(xiàn)在12年過去了,孫主任的頭發(fā)已經變得花白,但精神狀態(tài)還非常好。</p><p class="ql-block">到此為止,本期所有老同志的照片都發(fā)布完了。我們看到老同志們發(fā)白如雪,那是歲月滄桑灑下的鮮花;彎軀如弓,那是時間老人積蓄的能量;手如槁木,那是神農賜予收獲的碩果;睛若黃珠,那是上蒼給予五彩繽紛的顏色。時間就像一只無形的手,把歲月這本書無情的一頁一頁翻過,它使今天變成昨天,又把昨天變成了回憶。</p> <p class="ql-block">人生就是一趟單程前行的列車。我們在不同的時間登上了同一列車,有的還在同一車廂。在這趟列車上,我們大部分時間在努力工作無暇顧及窗外的風景。當有了時間去欣賞 風景時,身體卻大不如前,還有人陸陸續(xù)續(xù)到站下車。人生不是電影沒法倒退重來,人生也不是松柏不能四季常青。把人生比作一本書,那少年是書的開頭,青壯年是書的中部,60歲以后自然是書的結尾,而結尾才是最精彩、最感人、最使人難以忘懷的人生“壓軸戲”。我們搭乘的生命列車沿途有不同的景色,讓我們都學會去欣賞不同階段的美麗風景,享受快樂的生活。愿我的同事和長輩們保重身體,去書寫各自人生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