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紅隼(學(xué)名:Falco tinnunculus),隼科隼屬小型猛禽,中國國家二級保護(hù)動物。 紅隼體重173~335克,體長305~360毫米;翅狹長而尖,尾亦較長,外形和共同爪隼非常相似;雄鳥頭藍(lán)灰色,背和翅上覆羽磚紅色;雌鳥上體從頭至尾棕紅色。紅隼一般棲息于山地和曠野中,多單個或成對活動,飛行較高,以大型昆蟲、鳥和小哺乳動物為食。</p> <p class="ql-block">紅隼棲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曠野、森林平原、山區(qū)植物稀疏的混合林、開墾耕地、曠野灌叢草地、林緣、林間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樹木生長的曠野、河谷和農(nóng)田地區(qū)。</p> <p class="ql-block">在我國紅隼北部繁殖的種群為夏候鳥,南部繁殖種群為留鳥。</p> <p class="ql-block">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中旬陸續(xù)遷到北方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末遷離繁殖地。遷徙時常集成小群,特別是秋季。飛翔時兩翅快速地扇動,偶爾進(jìn)行短暫的滑翔。棲息時多棲于空曠地區(qū)孤立的高樹梢上或電線桿上。</p> <p class="ql-block">紅隼平常喜歡單獨(dú)活動,尤以傍晚時最為活躍。飛翔力強(qiáng),喜逆風(fēng)飛翔,可快速振翅停于空中。視力敏捷,取食迅速,見地面有食物時便迅速俯沖捕捉,也可在空中捕取小型鳥類和蜻蜓等。</p> <p class="ql-block">紅隼經(jīng)常在空中盤旋,搜尋地面上的老鼠、雀形目鳥類、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椎動物,也吃蝗蟲、蚱蜢、蟋蟀等昆蟲。</p> <p class="ql-block">紅隼獵食在白天,主要在空中搜尋,或在空中迎風(fēng)飛翔,或低空飛行搜尋獵物,經(jīng)常扇動兩翅在空中作短暫停留觀察獵物,一旦鎖定目標(biāo),則收攏雙翅俯沖而下直撲獵物,然后再從地面上突然飛起,迅速升上高空。有時則站立于懸崖巖石的高處,或旋站在樹頂和電線桿上等候,等獵物出現(xiàn)時猛撲而食。</p> <p class="ql-block">紅隼呈現(xiàn)兩性色型差異,這在鷹中是罕見的;雌鳥上體棕紅色,頭頂至后頸以及頸側(cè)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紋;背到尾上覆羽具粗著的黑褐色橫斑;尾亦為棕紅色。雄鳥的顏色更為鮮艷。頭頂、頭側(cè)、后頸、頸側(cè)藍(lán)灰色,具纖細(xì)的黑色羽干紋;前額、眼先和細(xì)窄的眉紋棕白色。</p> <p class="ql-block">紅隼分布范圍很廣,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國;越冬于菲律賓及東南亞。甚常見留鳥及季候鳥,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是比利時的國鳥。</p> <p class="ql-block"> 攝影: 尖巴梨 </p><p class="ql-block"> 制作: 尖巴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13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