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沁園春·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澤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北國風(fēng)光,千里冰封,萬里雪</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飄</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滔</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高</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嬈</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腰</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騷</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雕</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俱往矣,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朝</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沁園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亞子</p><p class="ql-block"> 次韻和潤之詠雪之作,不盡依原題意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廿載重逢,一闋新詞,意共云</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飄</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嘆青梅酒滯,余意惘惘,黃河流濁,舉世滔</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滔</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鄰笛山陽,伯仁由我,拔劍難平塊壘</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高</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傷心甚:哭無雙國士,絕代妖</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嬈</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腰</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算黃州太守,猶輸氣概,稼軒居士,只解牢</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騷</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更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想秾情著意</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雕</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朝</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沁園春 和詠雪詞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陳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兩闋新詞,毛唱柳和,誦之意</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飄</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想豪情蓋世,雄風(fēng)浩浩;詩懷如海,怒浪滔</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滔</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政暇論文,文余問政,妙句拈來著眼</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高</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絕代風(fēng)</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騷</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山河齊魯多嬌,看霽雪初明泰岱</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腰</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正遼東鶴舞,滌瑕蕩垢;江淮斤運,砌玉浮</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雕</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池凍鋪銀,麥苗露翠,冬盡春來興倍</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饒</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齊歡喜,待桃紅柳綠,放眼明</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朝</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 陳毅逝世后,毛主席知道了,突然決定參加告別儀式,穿著睡褲趕來。在這次毛主席對陳毅夫人張茜說了一句特別重要話<b>“陳毅是個好同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沁園春·韶山瞻主席故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劉昱祥2012年6月2日游韶山并填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朋邀南行,韶山細雨,主席故</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居</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望景點各地,人山人海,獻花銅像,廣場人</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擠</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滴水洞前,紀念館處,參觀悼念人不</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息</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往來者,看日月同輝,不絕絡(luò)</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繹</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追憶偉人生平,緬懷英烈后人激</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勵</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為締造共和,出生入死,妻死弟亡,前仆后</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繼</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建國大業(yè),身先將士,家喪六親兒失</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棄</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論英豪,古今中外人,誰比主</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席</b><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 class="ql-block">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別名石三伢子、二十八畫生等。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lǐng)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戰(zhàn)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lǐng)導(dǎo)人、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書法家。</p><p class="ql-block">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dān)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fā)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chǎn)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dān)任過的主要職務(wù)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被視為現(xiàn)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柳亞子(1887年5月28日—1958年6月21日),男,江蘇吳江黎里鎮(zhèn)人,原籍吳江汾湖鎮(zhèn)北厙大勝村,本名慰高,號安如,改字人權(quán),號亞廬,再改名棄疾,字稼軒,號亞子。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詩人。</p><p class="ql-block">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中國教育會。后入同盟會和光復(fù)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創(chuàng)辦《復(fù)報》,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創(chuàng)辦南社,民國三年(1914年)至民國七年(1918年)任南社主任。曾與宋慶齡、何香凝等從事抗日民主活動,他還曾任孫中山總統(tǒng)府秘書,中國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上海通志館館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常務(wù)委員兼監(jiān)察委員會主席、三民主義同志聯(lián)合會中央常務(wù)理事,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zhí)行委員。</p><p class="ql-block">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p><p class="ql-block">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此后任政務(wù)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1958年,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1歲。</p> <p class="ql-block">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chǎn)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lǐng)導(dǎo)人,軍事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1977年其遺作專集《陳毅詩詞選集》出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澤東主席和柳亞子先生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沁園春·雪》發(fā)表后,才女孫蓀荃的和詞,獲毛主席的稱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花開無田</p><p class="ql-block">2022-02-04 01:10百家榜創(chuàng)作者,匠心計劃創(chuàng)作者,資深媒體人,優(yōu)質(zhì)歷史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錄于圈子:歷史那些事兒</p><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 1945年,對于當(dāng)時的中國時局而言,可謂是暗流涌動。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的連連敗績,在中國戰(zhàn)場上日本侵略者也是頹勢盡顯,最終8月15日,日本天皇發(fā)布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又將何去何從呢?對于這個事關(guān)民族未來的問題,國共雙方顯然矛盾重重。</p><p class="ql-block"> 國民黨方面步步緊逼,加緊調(diào)兵遣將,意圖篡奪勝利果實,維系獨裁;對于我黨而言,自然也不能聽之任之。面對劍拔弩張的形勢,一些中間人士擔(dān)憂內(nèi)戰(zhàn)發(fā)生,在年初便向我黨提出和談的建議,而本著希望和平的目的一場重慶和談也由此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重慶和談中,雙方除了政治上的較量外,在文化上也是展開了唇槍舌劍的論戰(zhàn)。也正是在此時,毛主席的名篇《沁園春·雪》見諸于報端。如此大氣磅礴的詩篇,所帶來的影響力可以想見,而蔣介石在讀了此篇后,尤其讀罷“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句后更是留下了“我看他野心勃勃,想當(dāng)?shù)弁醴Q王稱霸,想復(fù)古,想倒退”的評語。</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自然不會罷休,隨即便命他的“御用”筆桿子,文化輿論上的魁首陳布雷,組織一批人寫文章借此來詆毀毛主席和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 在這場關(guān)于《沁園春·雪》引發(fā)的論戰(zhàn)里,柳亞子、郭沫若、孫蓀荃,易君左、王新命、慰素秋、孫工等人各自旗幟鮮明的亮出了自己的和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所謂和詞,即以依原詞牌填詞,但這其中又有和詞牌、和步韻借韻之別。</b>而在這眾多的《沁園春》里,郭沫若的《沁園春·和毛主席韻二首》當(dāng)屬最為人知。在這兩首和詞中,郭沫若用了原韻,并在嬉笑怒罵中直叱了國民黨的罪惡,揭露了其附屬文人的丑惡嘴臉。</p><p class="ql-block"> 但是,作為當(dāng)事人的毛澤東卻獨獨對孫蓀荃的和詞情有獨鐘,出聲稱道。</p><p class="ql-block"><b> 《沁園春·雪》見諸報端</b></p><p class="ql-block"> 《沁園春·雪》一詞,乃是毛主席于1936年2月的作品,作為一首借物言情的詠雪詞,它透露著毛主席的豪邁大氣,更有對新時代的希冀。而它之所以能夠見諸于報端,則與柳亞子“脫不了干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為相交甚厚的好友,柳亞子與毛主席自廣州初識至其重慶重逢已是近20年。此時老友相逢分外開心,柳亞子以七律詩求和詞,而毛主席則將《沁園春·雪》相贈。得到《沁園春·雪》后,柳亞子遂和詞一首,并希望能一同發(fā)表。但礙于規(guī)定,當(dāng)時的新華日報是無權(quán)未經(jīng)同意發(fā)表毛主席的詞的,柳亞子無奈也只得發(fā)表了自己的和詞《沁園春·次韻毛潤之初到陜北看大雪之作,不能盡如原意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這首和詞中,柳亞子述說了自己與毛主席的20載友誼,更以青梅煮酒喻之,間又有提及李少石、葉挺故事;而在下闋中他更是大贊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之優(yōu)秀。如是這首和詞也勾起了文人的好奇心,就這樣在傳抄稿中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不脛而走,隨后在《新民報晚刊》副刊發(fā)表,后又見諸于《大公報》之中。</p><p class="ql-block"> 由是如此,一場圍繞著《沁園春·雪》的文化大論戰(zhàn)展開。</p><p class="ql-block"> 和詞眾多,孫蓀荃獲得毛主席稱贊</p><p class="ql-block"> 在當(dāng)時的論戰(zhàn)中,國民黨方面可以說是傾巢出動。易君左,時有“三湘才子”之稱,文詩書畫無不精工,而他更是為此和詞兩首。但就其和詞而言,他文筆雖佳,卻在道義、意境上落了下風(fēng)。其一中用“黃巢”“白起”污蔑我黨,其二中更是以“妖嬈”侮人清白,未免可笑。</p><p class="ql-block"> 而王新命這位中央日報的主筆的詞則更是可笑,在和詞中以“草莽英雄”稱呼毛主席,還有“屠刀放下,成佛今朝”這等舞文弄墨的酸詞;至于慰素秋的和詞,則更是黑白顛倒,不過我們要說的是她的“竹簡早將姓氏雕,功與罪,任世人指點,暮暮朝朝”倒也算的上是一句實話,不過她這話則要用在她的主子蔣介石身上恰當(dāng)不過了;至于孫工的詞,僅一句“君且住,早回頭是岸,勿待明朝?!迸c毛主席的詞已然高下立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于這些“屁股決定立場”的和詞,就連我們都看不上眼,更不用說文學(xué)造詣深厚的毛主席了。而在遭到國民黨文人的無端攻訐后,我黨的諸多文人自然也不會任由他們侮人清白。</p><p class="ql-block"> 作為主將的郭沫若,寫下了《沁園春·和毛主席韻》兩首。而這兩首詞中,對于國民黨文人惡意扣帽子的舉止,直接以“堪笑甚,學(xué)狙公茅賦,四暮三朝”、“嘆爾能言,不離飛鳥,朽木之材未可雕”諷之,這兩首和詞一經(jīng)發(fā)表便如利劍一般戳中了國民黨文人的要害。</p><p class="ql-block"> 而在郭沫若之外,當(dāng)時《新晨報》的副刊主編孫蓀荃也發(fā)表了自己的一篇和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孫蓀荃,乃是革命家譚平山的夫人,畢業(yè)于北師大國文研究科的她對古文格律研究頗深。而作為一名先進人士,她積極投身于抗日活動之中,而在聽聞國民黨文人對《沁園春·雪》的圍攻后,她亦是挺身而出,作了上面的和詞。</p><p class="ql-block"> 在和詞中,她闡述了我黨的諸多事跡,更是對我黨聯(lián)系群眾,以人為本大為贊賞;同時也痛斥了國民黨的偽善、兇頑,更對我黨寄予了厚望,希望我黨能夠滌蕩乾坤,解放今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于孫蓀荃的這首和詞,毛主席在見到后心下不免感動,而在他寫給柳亞子的信中更是寫到:</p><p class="ql-block"> "先生的和詞及孫女士(即孫蓀荃)的和詞,均拜受了;'心上溫馨生感受,歸來絮語告山妻',我也要這樣說了??傊歉兄x你,相期為國努力。"</p><p class="ql-block"> 在這場圍繞《沁園春·雪》的論戰(zhàn)中,其實但凡有些許的判斷力便能夠輕而易舉的判斷出優(yōu)劣高下。國民黨文人的一首首透著陳腐氣息的酸詞,在《沁園春·雪》的非凡氣度,開天辟地的氣魄相較之下顯然不是一個層面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無怪乎,蔣介石會在最后說到:“這比打了一個大敗仗還丟人”。</p><p class="ql-block"> 而對于孫蓀荃的和詞,這樣出于友誼,出于本身價值觀下公允的支持,毛主席能夠出聲稱贊也就不奇怪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毛詞<沁園春·雪>》書后:郭沫若駁"帝王思想"</b></p><p class="ql-block">2008年12月30日 08:51 來源: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 發(fā)表評論</p><p class="ql-block"> 《毛詞<沁園春·雪>》,在《重慶統(tǒng)一戰(zhàn)線》(雙月刊)2001年第二期至2002年第一期上刊出后,各方友人紛紛索要,認為毛澤東這首詞章在重慶公開面世傳誦及其間的斗爭,是抗戰(zhàn)勝利后文化戰(zhàn)線上的一件大事,是重慶近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這是對我的極大鼓勵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從事這首詞章有關(guān)史實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發(fā)韌于1967年“文化大革命”時期,以“現(xiàn)行反革命”罪關(guān)押在市公安局看守所期間,起步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是一直在許多前輩、專家友好的鼓勵、幫助和指導(dǎo)下進行的。在 20世紀80年代,我寫過4篇文章:憶《<沁園春·雪>的發(fā)表》、《<沁園春>詠雪詞在重慶傳誦期間的一場斗爭》、《<沁園春>詠雪詞在重慶傳誦期間若干史實材料補遺》,和《索句渝州葉正黃一記毛澤東與柳亞子的戰(zhàn)斗友誼》,先后在《重慶日報》和《重慶文史資料》上發(fā)表。編過一本小冊子《<沁園春·雪>考證》,列為“重慶地方史資料叢刊”之一。這些文章代表了我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到80年代前期的研究成果和水平。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許多文獻資料相繼公布,不少典籍書刊陸續(xù)出版,為我的研究進一步提供了一批十分珍貴的、新的史實材料,糾正了過去的某些錯傳;同時把我對這首詞章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假如說,我前面列舉的4篇文章是代表我截至80年代前期的研究水平;那么新寫的《毛詞<沁園春·雪>》,則代表了我到20世紀末在這一領(lǐng)域中從事資料整理和研究的提高與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新寫的《毛詞<沁園春·雪>》,一動筆就無法收拾,寫得太長;加之避免行文枝蔓,有許多材料不得不忍痛割愛,引為憾事。為此,特寫成《書后》一文,既可單獨成篇,又可作為前文的補充,為讀者深入學(xué)習(xí)、研究這首詞章提供參考,每段文章有長有短,文字有多有少,要求把應(yīng)該說的話說完為止。特此說明,敬祈垂察。</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對抗戰(zhàn)時期“蔣管區(qū)所謂大后方”的揭露</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沁園春》詠雪詞,于1945年11月14日在重慶《新民報晚刊》副刊“西方夜譚”上刊出后,<b>崔敬伯是繼柳亞子之后,在重慶報紙上公開以《沁園春》為題發(fā)表“和詞”的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是國內(nèi)有數(shù)的財政專家,時任國民政府財政部直接稅署副署長,民主建國會會員。早年留學(xué)英國倫敦大學(xué)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長期從事教學(xué)、科研工作。極具愛國心和正義感。是一位學(xué)者型的“高官”,是我在重慶參加民主運動結(jié)識的一位屬于前輩、專家一類的朋友。他公余之暇,經(jīng)常具名發(fā)表一些有關(guān)財政經(jīng)濟的政論文章。還以筆名“天吁”,撰寫和刊出一些舊體詩詞。他在國民黨政府中,身居要津,對蔣介石政府及其“四大家族”在政治上專制獨裁,在經(jīng)濟上巧取豪奪的種種倒行逆施,知之甚稔。<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曾經(jīng)發(fā)表過一首《蝶戀花》詞,反對豪門,膾炙人口。全詞是:</span></p><p class="ql-block"><b> 蔓繞藤攀巖上樹,展縱繁枝,總被繁枝誤。倚勢凌空天外去,空余弱草迷行路。</b></p><p class="ql-block"><b> 緩步城狐馳社鼠,狐鼠憑依,城社哪堪語?創(chuàng)巨直同疽附骨,人間何日揮神斧!</b></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的“和詞”標題是《蔣管區(qū)的所謂大后方——調(diào)寄 <沁園春>》,于11月29日發(fā)表在《新民報晚刊》上的。但它不是刊登在《新民報晚刊》第四版“西方夜譚”副刊上,而是作為“社會新聞”刊登在該報第二版上,并由編者另外做了一個標題:《一闕<沁園春> 詞人寄慷慨》,寫了一段“本報訊”的新聞:</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氏為國內(nèi)有數(shù)之財政專家,公余之暇,頗具情性于詩詞。近以《沁園春》一闋寄見本報,道出老百姓之衷懷,不愧為仁人之詞,用特錄享讀者?!?lt;/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11月30日),重慶《大公晚報》副刊“小公園”把這首詞又重新發(fā)表,題目《沁園春》,由崔敬伯加了一段“小序”。</p><p class="ql-block"> “頃者讀報,見近人多作《沁園春》體,悵觸衷懷,輒成短句,頂天立地之老百姓,亦當(dāng)自有其立場也?!?lt;/p><p class="ql-block"> 那時,我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十分喜愛,經(jīng)常吟頌。但在這兩家報上對崔敬伯所寫這首“和詞”先后刊出,并作了一些特殊處理,不明真相,也未向崔敬伯當(dāng)面請教。</p><p class="ql-block"> 全國解放后,崔敬伯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稅務(wù)總局副局長,后調(diào)中央財政金融學(xué)院任教授。1957年,在一場政治風(fēng)暴中,被劃為“右派”。解放后,我一直住在重慶,與他兩地相隔,魚雁鮮通。</p><p class="ql-block">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我調(diào)到重慶市政協(xié)負責(zé)文史資料工作,對毛澤東《沁園春·雪》的史實材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剛剛起步。1979年冬天,我專程到北京為《重慶文史資料》組稿,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崔敬伯。抵京后,從朋友處得知他還健在,“右派”問題已經(jīng)平反,恢復(fù)名譽,年齡已80多歲,住在他女兒家。女兒是北京解放軍總醫(yī)院的內(nèi)科醫(yī)生,對他悉心照料。崔敬伯身體健朗,生活愉快。一天,我同愛人劉明霞一起專程前往海淀區(qū)復(fù)興路解放軍總醫(yī)院宿舍拜望,連續(xù)跑了兩趟,他都因事外出,未能晤面,第三次才會見了。老友重逢,十分高興,娓娓敘舊,各訴衷情。自然談起當(dāng)年他在重慶填寫和發(fā)表《沁園春》的經(jīng)過。</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告訴我:這首《蔣管區(qū)所謂的大后方——調(diào)寄<沁園春>》詞,是他從《新民報晚刊》上讀到毛澤東的詠雪詞后,懷著對毛澤東十分崇敬,十分激動的心情寫的。原詞是:</p><p class="ql-block"><b> 一夕風(fēng)橫,八年抗戰(zhàn),萬里萍飄。恨敵蹄到處,惟余莽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殊,薪同桂貴,欲與蟾宮試比高。抬望眼,盼山河收復(fù),忍見妖嬈。</b></p><p class="ql-block"><b> 名城依舊多嬌,引多少“接收”競折腰。惜篙里鶉衣,無情點綴;泥犁溝壑,未解兵騷。天予良時,稍縱即逝,苦恨頹梁不可雕!滄桑改,念今朝如此,還看明朝。</b></p><p class="ql-block"> 《新民報晚刊》的編輯先生認為這首詞行文犀利,意寓深長,十分贊賞。但因吳祖光在副刊“西方夜譚”上發(fā)表了《毛詞<沁園春>詠雪》,被國民黨當(dāng)局指責(zé)為“替共產(chǎn)黨張目”,差點惹出大禍。若再讓崔敬伯在報上與毛澤東一唱一和,把蔣管區(qū)的大后方揭露得淋漓盡致,那后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于是把原詞標題和詞句作了一些修改,用“社會新聞”的形式刊出。</p><p class="ql-block"> 修改后的詞章是:</p><p class="ql-block"><b> 一夕風(fēng)橫,八年血浴,萬里萍飄。看旌旗到處,惟余榛莽;衣冠重睹,仍是滔滔。米共珠殊,薪同桂貴,早與天公試比高。抬望眼,盼山河收復(fù),忍見妖嬈。</b></p><p class="ql-block"><b> 名城依舊多嬌,引無數(shù)雄兒盡折腰。惜蒿里鶉衣,無情點綴;泥犁溝壑,不解風(fēng)騷。千載良時,稍縱即逝,豈是頹梁不可雕!天醉也,看今朝如此,還看明朝。</b></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的這首“和詞”在韻律上完全是按照毛澤東的詞韻填寫的。但在標題上卻沒有“步韻奉和”之類的文字,這是為什么?</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說,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堪稱千古絕唱,“絕唱不應(yīng)和也”。并由此引出一段典故。</p><p class="ql-block"> 崔敬伯說,“絕唱不應(yīng)和也”這句話,出自《許彥周詩話》。唐朝詩人韋應(yīng)物有一首詩《寄全椒山中道士》,結(jié)尾一聯(lián)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蹤”。后來蘇東坡和了一首,末尾一聯(lián)是:“寄語山中人,飛空木無跡”。許說,蘇東坡此聯(lián)較之韋蘇州就顯得板滯些,不及韋詩之靈動,韋詩是“絕唱”,“絕唱不應(yīng)和也”。崔敬伯說,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寫的是解放區(qū)的西北高原的壯麗景色,從上下古今,暢所欲言,雄偉酣暢,確可堪稱“絕唱”。至于我當(dāng)時填的《沁園春》寫的是蔣管區(qū)的大后方,是待解放的地方的情況,不敢說“和”,僅僅是用韻偶同。詩的韻腳,別人可用,我亦可用。我認為,崔敬伯的這種解釋,在當(dāng)年蔣介石統(tǒng)治下的重慶,是別具一格的斗爭藝術(shù)。崔敬伯是國民黨政府的“高官”,明目張膽的和毛澤東,這不僅是丟官不丟官的問題,而是要命不要命的問題。崔敬伯的確是大家風(fēng)度,名門高手。</p><p class="ql-block"> 我去拜訪崔敬伯的那天,雖然天氣十分寒冷,但在粉碎“四人幫”之后不久,老朋友劫后重逢,大家心里都暖洋洋的。談起往事,滔滔不絕。但他已經(jīng)是80多歲高齡的老人了,只好忍痛打住,起身告辭?;氐轿彝馍〉?,北京地安門內(nèi)大街軍委總政治部宿舍的第三天,接到崔敬伯的一封親筆信,他填了一首詞送我。</p><p class="ql-block"> 周永林兄偕劉明霞姐見過</p><p class="ql-block"><b> —調(diào)寄《賀新郎》</b></p><p class="ql-block"><b> 欣逢高軒過。感深情渝州遠道,相逢京國。坐上昌黎和皇甫,自隗身非李賀。無以復(fù)采風(fēng)嘉賓。葑菲靡遺欲遠矚,新長征自有新佳作。迷霧掃,天地廓。</b></p><p class="ql-block"><b> 識荊重慶堪追述。憶當(dāng)年崎嶇抗戰(zhàn),只呈微薄??靶阶允兀粗鹭澪坫槟?。公論許尚無大錯。三十年后承枉顧,仰豐碑健朗侔松鶴。祝儷景,贏長祚!</b></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 從此,我們又恢復(fù)了聯(lián)系,音問時通。1985年,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40周年,重慶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要編輯出版一部《重慶抗戰(zhàn)紀事》(上下兩冊),我向他組稿。崔敬伯特地選輯了一組他當(dāng)年在重慶撰寫的揭露日軍飛機大肆轟炸重慶無辜平民的法西斯暴行,和國民黨特務(wù)橫行霸道,殘害重慶人民,以及“四大家族”貪贓枉法,法幣貶值、通貨膨脹,陷人民于水火的舊體詩詞《重慶八章》寄我,這時崔敬伯已經(jīng)是87歲高齡。不兩年,就遽歸道山了!遺憾的是,他的子女可能不知道我的通訊地點,訃文沒有及時寄我。我也無法在老人靈前獻上一瓣心香,至今引以為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澤東主席和陳毅元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吳景州對毛澤東十分崇敬,對吳祖光竭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吳景州是《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副刊主編吳祖光的父親。武進世家,北平故宮博物院創(chuàng)辦人之一。精書畫、擅詩詞,是國內(nèi)有名的考古專家。是一位極具風(fēng)骨、為人清廉公正,熱愛國家民族的老知識分子。</p><p class="ql-block"> 吳祖光當(dāng)時年僅20來歲,風(fēng)華正茂。1937年,20歲時因撰寫《鳳凰城》(劇本)一舉成名。到25歲,他寫的第三個劇本《風(fēng)雪夜歸人》,更是聲震環(huán)宇。周恩來曾去看過多次。那時在重慶的吳祖光 (寫話劇)、丁聰(作漫畫)和馬凡陀(創(chuàng)作新詩)被譽為文化藝術(shù)界的“三神童”。</p><p class="ql-block"> 吳祖光《風(fēng)雪夜歸人》的演出,曾經(jīng)受到一些人的非議。認為“與抗戰(zhàn)無關(guān)”,不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wù)”。周恩來曾耐心闡釋。《風(fēng)》劇揭露舊社會,高舉反封建的旗幟,這種精神在大后方是我們要提倡的。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創(chuàng)建新中國和反對封建主義,二者息息相關(guān)。為了支持吳祖光《風(fēng)雪夜歸人》的上演,吳景州特地填了一首《賣花聲》,印在《風(fēng)》劇的《海報》上,詞的全文是:</p><p class="ql-block"> 往事費思量,風(fēng)雪寒窗;一番炎熱一番涼,二十年來春夢覺,贏得凄惶。</p><p class="ql-block"> 世態(tài)成尋常,利鎖名韁;盡多哀怨訴空玉,如此情,如此夜,如此收場。</p><p class="ql-block"> 毛澤東的《<沁園春>詠雪》,在重慶由吳祖光主編的《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上刊出,被譽為“風(fēng)調(diào)獨絕,文情并茂,而氣魄之大,乃不可及”?!罢婵芍^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新詞”。“遍找蘇辛詞,再找不出任何一首這樣大氣磅礴的詞作”。吳祖光冒著極大的風(fēng)險把它刊登出來;隨后面臨著國民黨當(dāng)局對《新民報》施加的重重壓力。吳景州因?qū)γ珴蓶|的《<沁園春>詠雪》十分推崇,特地和了一首。</p><p class="ql-block"><b> 沁 園 春</b></p><p class="ql-block"><b> 詠 霧</b></p><p class="ql-block"><b> 用毛潤之先生詠雪原韻</b></p><p class="ql-block"><b> 極目層巒,千里沙籠,萬疊云飄??达L(fēng)車上下,徒增惘惘;江流掩映,不盡滔滔。似實還虛,不競不伐,無止無涯孰比高?盡舒卷,要氣彌六合,涵蓋妖嬈!渾莽不事妝嬌,更不自矜持不折腰。對蕩蕩堯封,空懷繾綣;茫茫禹跡,何限離騷?飛絮漫天,哀鴻遍野,溫暖斯民學(xué)大雕。(雕,仁禽。弋雕者,輒裸臥雪中,雕飛下翼之,乃就擒。)思往昔,祗天晴雨過,昨日今朝。</b></p><p class="ql-block"> 吳景州的這首和詞也同樣在《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上發(fā)表。毛澤東原詞的標題是:《<沁園春>詠雪》,吳景州的“和詞”標題為:《<沁園春>詠霧》,這既表達了對毛澤東的崇敬,也表示了對《新民報晚刊》和吳祖光的支持,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啊!</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批駁“帝王思想”,對易君左之流以迎頭痛擊</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在毛澤東《沁園春·雪》刊出后的“唱和”中,發(fā)表過兩首“和詞”。全國解放前,1948年由群益出版社出版的《蜩塘集》,把這兩首詞是排在一起。全國解放后,1957年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二卷一仍照舊,也是排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 沁 園 春</b></p><p class="ql-block"><b> 和毛主席韻</b></p><p class="ql-block"><b> 其一</b></p><p class="ql-block"><b> 國步艱難,寒暑相推,風(fēng)雨所飄。念九夷入寇,神州鼎沸;八年抗戰(zhàn),血浪天滔。遍野哀鴻,排空鳴月鵑,海樣仇深日樣高。和平到,望肅清敵偽,除解苛撓?!∥鞣奖让蓝鄫桑袂ж鸾鹨鹿氀?。把殘鋼廢鐵,前輸外寇;飛機大炮,后引中騷。一手遮天,神圣付托,欲把生靈力盡雕??靶ι酰瑢W(xué)狙公茅賦,四暮三朝。</b></p><p class="ql-block"><b> 其二</b></p><p class="ql-block"><b> 說甚帝王,道甚英雄,皮相輕飄??垂沤癯蓴?,片言獄折;恭寬信敏,無器名滔。豈等沛風(fēng)?還殊易水,氣度雍容格調(diào)高。開生面,是堂堂大雅,謝絕妖嬈。傳聲鸚鵡翻嬌,又款擺揚州閑話腰。說紅船滿載,王師大捷;黃巾再起,蛾賊群騷。嘆爾能言,不離飛鳥,朽木之材不可雕。何足道,縱漫天彌霧,無損晴朝。</b></p><p class="ql-block"> 不論全國解放前出版的《蜩螗記》,還是全國解放后出版的《沫若文集》,對這兩首詞的填寫時間都未注明?!拔幕蟾锩焙笃冢业街貞c市圖書館歷史資料部去讀書、查閱資料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查出郭沫若和詞“其一”,最初刊登在1945年12月11日的重慶《新民報晚刊》“西方夜譚”副刊上。但“其二”則不知出自何處。請教過許多友人,都得不到解答。 1983年4月,我寫信向北京人民出版社歷史部編審肖遠強求援。</p><p class="ql-block"> 肖遠強,重慶人。父親肖華清是20年代參加革命的老同志,全國解放后,50年代,曾任重慶市政協(xié)副主席。肖遠強,是北京大學(xué)歷史系高材生,畢業(yè)后,分配到人民出版社工作。1983年,正奉調(diào)參加《郭沫若全集·歷史卷》的編審工作,很想通過他這個渠道對郭沫若“和詞”“其二”的出處,得到一些回答。1983年4月19日,肖遠強回我一信,對上述問題初步得到解決。來信說:</p><p class="ql-block"> “剛才收到你18日來信,我即檢查身邊收藏的幾種有關(guān)工具書,很快,就基本上解決了你所提出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上海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主編《中國當(dāng)代文學(xué)研究資料·郭沫若著作系列目錄(1904—1949)》一書第324頁載:</p><p class="ql-block"> 《沁園春》其一、其二和毛主席韻(詞)載1945年12月15日《聯(lián)合增刊》第6號合訂本。收入1948年9月上海群益出版社版《蜩螗集》。又收入1987年3月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第一版《沫若文集》第二卷。</p><p class="ql-block"> 注:此詩中“其二”載12月29日重慶客觀周刊社《客觀》第八期,篇名《毛詞和章》。</p><p class="ql-block"> 另外,龔濟民《郭沫若年譜》(上)第449頁載:“作詞《沁園春》二首,第一首……,第二首……,載《新民報晚刊》1945年12月11日。他還說,“其二”曾抄示翦伯贊等人。見《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1978年笫8期《郭沫若同志給翦伯贊同志的信和詩》。</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找到《新民報晚刊》1945年12月11日那天的原報,只載有該詞的“其一”而無“其二”的話,那么《年譜》作者必有誤。但給翦伯贊的信可以查來看看。我覺得上海中文系編的《系年》,特別注明“其二”載當(dāng)年重慶《客觀》周刊,倒不失為一條重要線索。這書是與上海市圖書館合編的,他們可能查到過原刊物。既是抗戰(zhàn)時期出版的刊物,想必重慶圖書館會有收藏?!?lt;/p><p class="ql-block"> 的確,這就為我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我去到重慶圖書館歷史資料部查找,才得知《客觀》為聶紺弩等支持創(chuàng)辦的一份政治傾向十分鮮明,文化品位較高,但印刷質(zhì)量差,發(fā)行面也不太廣的8開小報。重慶圖書館雖有收藏,但缺期很多。最后,我到成都在四川省圖書館才把《客觀》第8期找到。同時,也查到了聶紺弩的《毛詞解》,都登在該刊的一張副頁上。</p><p class="ql-block"> 我十分感謝和敬佩肖遠強的博學(xué)鉆研精神。遺憾的是,不久傳來遠強因患肺癌醫(yī)治無效,于同年9月30日去世的消息,終年55歲。華年早逝,十分惋惜。</p><p class="ql-block"> 1945年冬天,重慶談判之后,重慶人民正沉浸在翹首仰望和平即將到來的重要時刻,蔣介石卻磨刀霍霍,與美國政府相勾結(jié),陰謀發(fā)動大規(guī)模內(nèi)戰(zhàn),實行大地主,大資產(chǎn)階級專政。毛澤東在重慶期間多次會見郭沫若。郭沫若的第一首“和詞”發(fā)表在《毛詞<沁園春>詠雪》刊出后大約近一個月時間,著重是批評美國政府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把殘鋼廢鐵,前輸外寇”,“飛機大炮,后引中騷”的種種卑劣行徑,聯(lián)系到在中國抗戰(zhàn)勝利之后,美國政府又支持蔣介石大打內(nèi)戰(zhàn)的種種陰謀而填寫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首“和詞”刊登在《客觀》第8期上,時間是1945年12月29日。這時《大公報》總編王蕓生的《我對中國歷史的一種看法》已經(jīng)在重慶《大公報》上發(fā)表。國民黨的《中央日報》、《和平日報》以及于斌的《益世報》,對毛詞《沁園春·雪》的圍攻、漫罵,歪曲、丑詆,已經(jīng)登場。郭沫若高舉義旗,“和詞”“其二”的上半闕是對王蕓生的文章的批駁,下半闕是對易君左等御用文人以迎頭痛擊,是第一篇發(fā)起反攻的檄文,是一首具有時代意義的佳作,十分寶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澤東主席罕見的持槍照片</p> <p class="ql-block"><b>陳老總填詞慰亞老</b></p><p class="ql-block"> 在《毛詞<沁園春·雪>》“唱和”一節(jié)中,我搜錄到包括毛澤東詠雪“原詞”與柳亞子的“和詞”在內(nèi)的“唱和”詞章,總共36首。在重慶報刊上發(fā)表的31首,其中“國民黨罵人之作”21首。一伙由國民黨豢養(yǎng)的御用文人,他們把攻擊矛頭主要指向毛澤東和共產(chǎn)黨;同時,也連帶攻擊柳亞子。</p><p class="ql-block"> 他們把毛澤東的詠雪詞說成是“押司題壁”;把人民軍隊誣蔑為“草莽英雄”、“殺史黃巢”;把解放區(qū)誣蔑為神州離碎,濁浪滔滔”。祭起“帝王思想”、“封建割據(jù)”,“擁兵自重”,和要當(dāng)“英王霸主”的破旗,大肆喧囂。對柳亞子的“和詞”,說成是“奉和圣制”,是“從龍壯志”,誣蔑為是“封建余孽的又一次抬頭”。</p><p class="ql-block"> 柳亞子是中國國民黨的元老,“南社”盟主,愛國詩人。他忠誠擁護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贊成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治主張。是中國共產(chǎn)黨、是毛澤東的老朋友。毛、柳兩人初識于1926年5月,國民黨改組后,在廣州召開的二屆二中全會期間。當(dāng)時,正值國共合作,孫中山逝世和廖仲凱被刺不久,國民黨內(nèi)部出現(xiàn)很大分化。右派勢力竭力否定孫中山生前制訂的“三大政策”,公開宣揚分化革命陣營,排共反共主張。蔣介石提出《整頓黨務(wù)案》,意圖削弱共產(chǎn)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地位,篡奪國民黨領(lǐng)導(dǎo)權(quán)。毛澤東等共產(chǎn)黨人堅決反對,何香凝、彭澤民、柳亞子等國民黨左派人士,堅決支持。從此,結(jié)下了深厚的戰(zhàn)斗友誼。</p><p class="ql-block"> 1941年蔣介石制造“皖南事變”。柳亞子通電斥責(zé):“此次新四軍事件,中樞當(dāng)局借整頓軍紀為名,行排除異己之實。長城自壞,悲道濟之先亡,三字埋冤,知岳侯之無罪。輿論沸騰,市民切齒,而當(dāng)?shù)勒邿o悔禍之心何也?!嚴懲禍首,厚撫遺黎,余當(dāng)摳衣扶杖,樂觀太平耳。否則,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西山采薇,甘學(xué)夷齊:南海沉淵,事追張陸,不愿向小朝廷求和也?!钡鹊?,被國民黨開除黨藉。1944年10月,國民黨“湘桂大撤退”,柳亞子逃難來渝。翌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毛澤東赴重慶談判,與柳亞子再度會面。</p><p class="ql-block"> 據(jù)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柳亞子文集·日記》記載:最初柳亞子對毛澤東這次來渝共商和平建國大計,是“有懷疑的。懷疑毛澤東這一次來,到底是不是能夠完成他的偉大任務(wù),……有人持著悲觀的論調(diào),我就是其中的一人?!?月3日,柳亞子到桂園拜訪毛澤東,聽了毛澤東對國內(nèi)國際形勢的分析,與中國共產(chǎn)黨在戰(zhàn)后重建美好家園的一片赤誠的主張之后,覺得毛澤東“這次是抱著大仁、大志、大勇三者的信念而來的。單憑他偉大的人格,就覺得世界上沒有不能感化的人,沒有不能解決的事件??傊?,我信任毛先生,我有信心中國沒有存在著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不必訴之于武力了”。一掃悲觀情緒,回到家中夜不成寐,欣然命筆,寫了一首《七律·贈毛潤之老友》,刊登在9月2日的《新華日報》上。至后,詩、信往來,時相過從。毛澤東離開重慶返回延安之前,10月7日寫信致柳亞子,并錄贈《<沁園春>詠雪》一首,柳亞子感佩無已。除了“步韻奉和”外,同年10月25日,柳亞子與尹瘦石在重慶城區(qū)中一路黃家埡口中蘇文化協(xié)會大廳舉辦“柳詩尹畫聯(lián)展”。在聯(lián)展會上,柳亞子特意把他歌頌共產(chǎn)黨,歌頌毛澤東的《七律·三十四年五月二十日夜酒后賦贈同坐諸子》(作者按:三十四年用的是民國紀元),寫成大幅中堂,掛在進門正中。把他的《贈毛潤之老友》和《沁園春》“和詞”寫成條幅,掛在兩旁。把他最新的一本詩稿,其中有毛澤東的《〈沁園春〉詠雪》原詞和他的“和詞”,全部陳列在一張桌子上,供人翻閱。特別是他在寫的大幅中堂上,有意把原詩中“低首擎天一柱來”,改為“低首延都一柱來”。與《贈毛潤之老友》原詩中的“重逢握手喜渝州”相映成趣。即把毛澤東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所在地延安尊為“延都”,把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的“陪都”稱為“渝州”。在聯(lián)展開幕那天,柳亞子親自在場接待來賓,并應(yīng)觀眾之請講解所寫詩詞。毛澤東的《<沁園春>詠雪》也就不脛而走,在重慶傳誦開了。</p><p class="ql-block"> 凡此種種,國民黨頑固派及其御用文人對柳亞子的攻擊、誣蔑也就是很自然的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片喧囂聲中,恰好黃齊生于1946年2月代表延安各界來重慶慰問“較場口事件”中被國民黨特務(wù)打傷的民主戰(zhàn)士李公仆、郭沫若、施復(fù)亮諸先生。為此,特別填了一首《沁園春·和亞子》,痛斥這些御用文人是“褒顰妲笑,祗解妖嬈”,是“裝腔作勢慣扭腰”;而巍巍重慶在蔣介石的法西斯統(tǒng)治下“羊胃羊頭,滿坑滿谷”,“密探密捕,橫擾橫騷”,“天道好還,物極必反”,“有居豳但父,走馬來朝”來支持柳亞子。</p><p class="ql-block"> 遠在山東解放區(qū)的將軍詩人陳毅,輾轉(zhuǎn)讀到重慶報上所載關(guān)于《沁園春》的“唱和”之作,感奮不已,接連填了三首“和詞”。謳歌“兩闋新詞,毛唱柳和,誦之意飄”,“豪情蓋世,雄風(fēng)浩浩,詩懷如海,濁浪滔滔”,是“回天身手,絕代妖嬈”。痛斥御用文人,“謗言喋喋,權(quán)門食客,譫語滔滔”,“真根深奴性,玷辱風(fēng)騷”。專門填了一首“和”詞《慰柳亞老》:</p><p class="ql-block"><b> 沁 園 春</b></p><p class="ql-block"><b> 慰柳亞老</b></p><p class="ql-block"><b> 陳 毅</b></p><p class="ql-block"><b> 妙用斯文,鞭笞權(quán)貴,南社風(fēng)騷。歷四番變革,獨標文采;兩番爭戰(zhàn),抗日情高。傲骨崢嶸,彩毫雄健,總為大眾著意雕??耙恍?,盡開除黨籍,萬古云霄。</b></p><p class="ql-block"><b> 服務(wù)人民最嬌,是真正英雄應(yīng)折腰??葱滦驼?,推翻封建;新型軍隊,殺敵騰驍。更有同仇,民主聯(lián)合,屹立神州舉世驕。抬望眼,料乾旋坤轉(zhuǎn),定在今朝。</b></p><p class="ql-block"> 陳毅將軍高度評價柳亞子“妙用詩文”,“彩毫雄健”,“獨標文采”,“服務(wù)人民”。對他在“皖南事變”中,不避斧鉞,斥責(zé)蔣介石,最后被開除黨籍,稱頌為“萬古云霄”,予柳亞子極大的鼓舞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柳亞子在和毛澤東《<沁園春>詠雪》以“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作為結(jié)尾,受到御用文人的大肆誣蔑。全國解放后,毛澤東特別為柳亞子在北京北長街84號寓所題寫了“上天下地之廬”的匾額,紀念他們兩人在解放前為了追求光明而共同戰(zhàn)斗的永恒友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重慶談判合影</p> <p class="ql-block"><b>一位青年教師的啟迪:提出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b></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從事中國古典詩詞,特別是毛澤東詩詞研究的專業(yè)工作者,只是出于閱讀的愛好,對“文化大革命”期間,對《沁園春·雪》的許多史實訛傳極為不滿,而投身于這個行列。20世紀80年代初,我寫了關(guān)于毛澤東《沁園春·雪》詞在重慶傳誦及其斗爭的第一篇文章,在《重慶日報》和《重慶文史資料》上先后刊出,受到一些讀者的青睞,和前輩、專家、友好的關(guān)注。其中有一位從未見過面的年輕讀者李建中,自1981年11月開始,同我建立了通訊關(guān)系,直到1983年1月。現(xiàn)在我手中還保存著他寄我的幾封來信,使我深受啟迪。</p><p class="ql-block"> 從來信了解:李建中是陜西師范大學(xué)榆林專修科的一位青年教師。1981年,他正在陜西師范大學(xué)進修當(dāng)代文學(xué),畢業(yè)論文的題目是:《關(guān)于〈沁園春·雪〉本意的探釋》。他從毛主席和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詩詞研究會學(xué)術(shù)組和福建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毛澤東詩詞》教研組合編的《研究動態(tài)》第5期(1980年5月1日)得知,重慶市政協(xié)文史辦公室正在協(xié)助重慶師范學(xué)院黃中模老師《〈沁園春〉詞話》一書編寫、出版的消息,特以“渴望的讀者李建中”的名義,寫信寄重慶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從而和我建立了書信往來。我把刊在《〈沁園春〉詠雪詞在重慶傳誦期間的一場斗爭》,和《〈沁園春〉詠雪詞在重慶傳誦的經(jīng)過若干史實材料補遺》兩文的《重慶文史資料》第一輯和第十一輯寄贈給他。承他“謬贊”,“冒昧建議”:</p><p class="ql-block"> 《沁園春·雪》一詞,多年來一直被選入中學(xué)語文課本,近年來出版的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史和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作品選講中,都把它作為毛主席詩詞的代表作,重點介紹,但對這首詞的有關(guān)填寫、發(fā)表等有關(guān)史實和時代背景和正如你的文章所指出“互有出入”。因此,你的文章對研究這首詞章,而且對大中學(xué)校的教學(xué)都有參考價值。但你的文章是刊登在《重慶文史資料》這種“內(nèi)部發(fā)行’”刊物上,一般高等院校中文系的教師和中學(xué)老師都不易看到。因此,我建議你投向發(fā)行量大的教育雜志或理論刊物上發(fā)表,更有意義。</p><p class="ql-block"> “意見”并在來信中對我文章中的某些失誤,作了校正。指出:</p><p class="ql-block"> 《〈沁園春〉詠雪詞在重慶傳誦期間的一場斗爭》注釋①關(guān)于“劉綬松:《讀毛主席詩詞》,《武漢大學(xué)人文科學(xué)學(xué)報》,1959年第七期”這一條,原文是,1959年第九期。是否打印、排字疏漏,請查實核正。</p><p class="ql-block"> 就年齡而論,李建中比我年輕:但就學(xué)識而論,他是專攻中國文學(xué)的老師?!奥劦烙邢群?,術(shù)業(yè)有專攻”。我在和他通信中經(jīng)常提出一些問題同他商量、討教。承他不棄,坦索陳詞,講了一些想法:</p><p class="ql-block"> 《沁園春·雪》的研究有兩大題目:一是對這首詞章有關(guān)史實的考證,一是對這首詞章本意的講解。第一個問題,先生的兩篇文章已經(jīng)完成了;第二個問題,尚待后人去繼續(xù)研究。不過把第一個題目作出來了,第二個題目就好作了。</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關(guān)于考證《雪》詞的文章,我讀過好幾篇。除吳祖光《話說〈沁園春·雪〉》的回憶文章,是從一個方面來說明一些問題外,其余文章大都只是一些點滴考證。先生的兩篇文章內(nèi)容豐富,史料詳實,把有關(guān)《雪》詞的歷史事實、寫作時間、發(fā)表時間、刊物、錄贈柳亞子的經(jīng)過、手稿、用詞變異、發(fā)表后的斗爭等等都搞清楚了。是對《雪》詞研究在歷史考證方面的重大成果。解決了人們長期以來想要知道而一時又弄不清楚的一些問題,達到了寫作的目的。但還有兩個問題,想請予以指教:</p><p class="ql-block"> 一、《沁園春·雪》的寫作時間,于1936年2月在東征途中,這種說法是大多數(shù)人都認可的。但具體的時間、地點在幾篇文章中說法不一。想請先生進一步作些說明。</p><p class="ql-block"> 在你《斗爭》一文中講到郭老的兩首“和詞”,“其二的具體寫作時間沒有標明,請進一步查實。</p><p class="ql-block"> 二、關(guān)于詞義問題,在我讀過的文章中很少涉及。先生的文章是屬于史實考證,但許多地方也涉及到這個問題。</p><p class="ql-block"> 關(guān)于《雪》詞的主題,我以為是通過壯寫北國風(fēng)光,評說古代英雄作為鋪墊,來抒發(fā)詩人的宏圖、抱負。在我讀的許多文章中,雖然也講到了,但都講得非常膚淺。根據(jù)我的理解,《雪》詞的主題,有說是對反動勢力的批判,如郭老的《摩登的唐·吉訶德的一種手法》;有的說是詩人抱負的流露,如臧克家1956年在《中國青年報》發(fā)表的《雪天讀毛主席詠雪詞》,錫金的《詠雪詞話》也有避而不談或作含糊說明的,如周振甫、張滌華等等的講解之作;也有文章以流行的“大批大判”的手法,即批判了封建主義,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等等。我曾經(jīng)作過這樣的思考,其中一個是:把這些年來有關(guān)研究和闡釋《沁園春?雪》的文章中提出的各種不同意見匯集起來,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包括聶紺弩的《毛詞解》,《和平日報》上楊依琴的《毛詞<沁園春>考證》,董令狐的《封建余孽的抬頭》,以及1945年在《文化先鋒》上刊載的危漣漪的《毛澤東“紅妝素裹”》等等。我建議先生把這些文章搜集起來,編寫一本冊子,再寫一篇比較有份量的文章,與先生已經(jīng)編輯出版的《〈沁園春·雪>考證》合成一輯,就更有意義了。</p><p class="ql-block"> 我與李建中神交數(shù)年,后來因為其他工作的牽扯,特別是進入90年代后,我大病一場,包括同李建中在內(nèi)的許多朋友都中斷了通信關(guān)系。我原來立下的許多“宏愿”都被迫擱了下來。1998年下年,我大病初愈,又才重操舊業(yè),把這許多年來積累的有關(guān)毛澤東《沁園春·雪》的新的史實材料,在原有幾篇文章的基礎(chǔ)上,重新草成《毛詞<沁園春·雪>》公開發(fā)表,就此對這個問題的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劃上一個句號,進而遵循李建中的建議,把對《沁園春·雪》的“史實考證”和“詞義詮釋”結(jié)合起來,那就更加完美了??上乙蚰挲g和病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實無能為力,深以為憾,只有寄希望于賢達了。</p><p class="ql-block"> 李建中同我中斷通信關(guān)系已經(jīng)多年,現(xiàn)在人在何處?情況如何?不得而知。遙祝我們在共同耕耘的百花園里,將會迎來一個絢麗的春天!</p><p class="ql-block"> 《紅巖春秋》(2008年第4期)</p><p class="ql-block"> 文◎尹 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澤東主席和華國鋒(繼任主席)同志握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