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金榜題名之榮,并非馬到便可功成,大多如萬里長城般,來自一磚一石的壘砌。<div><br>幕后人生數(shù)載,曾桀驁不馴的我,越來越無野心,去脫穎成一名拔萃的制作人,幾度寒來暑往后,看遍人事興廢,落盡芳華終不悔。眉間雪,唇邊焰,如斯風情萬種已然厭倦。水凈天闊,湛然常寂,不若輕捻一闋梨花詞。</div><div><br>半程山水半生悟,或許更愿意中途切換身份,易轍為一位股掌之上的編劇。</div><div><br>不為余生杜撰跌宕的劇情,去吸引睽睽眾目,只為了紀實這一路走來,原味的悲喜,以青絲白發(fā)的布衣日子,感動飽經(jīng)憂患的自己。</div><div><br>終是被你漂白了。最后的最后,許我如玲瓏的歲月一般,溫潤如玉。</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題記</b><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div><br></div>有時候覺得,編劇寫戲就像一場漫漫旅途。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急著趕路、奔向設計好的情節(jié),會遮蔽此時此刻的真實感受??床坏斤L高日長、水草豐美,感受不到氣息與心動,為什么一定要趕這段路呢?本來沒有路,也沒有一定要去的地方。此時此地,真實地活著,才重要。<div><br>生活里的細節(jié)之所以動人,在于無意流露,就像愛一個人藏不住眼睛里的神采、下意識的反應、細微處的關照。戲里的細節(jié)之所以可貴,在于和人物百分之百地貼合。每一秒都附體在他身上,才能跟他一起,在細微處做出最準確的“下意識”。</div><div><br>心力不足,功力不夠,顧得了情節(jié)就顧不了細節(jié),就會從人物狀態(tài)里掉出來,達不到最打動人心的那個點。人物差一口氣,就沒有真正活起來。</div><div><br>語言本身貌似繁雜無序,特定情境下、特定人物的心理邏輯只有一種。精準地找到這個方向,像擰螺絲一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擰下去,不跑偏、不松勁,才能到達最爽、最酣暢的那個點。沉住氣,練筆力,練戲感,磨煉對人物心理、情感的理解,擰到頭,擰到位。<br></div><div><br></div> <div><br></div>作為編劇,不該急著在開篇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刨個底兒掉。用前幾集抓人的危機感太強,總想把最吸引人的東西一股腦給人看,其實是對整體布局謀篇的不自信。層層剝開,步步反轉,盡量讓每層都有趣,也許更動人,更有意味…… <div><br>該寫什么寫什么:瘋狂、荒誕、荒唐、污、中二、戳心的淚點、形而上的高度……澎湃自由,有種出奇制勝的清新與詩意。能限制作者的,不是風格類型,是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心界。</div><div><br>把環(huán)境寫得越真實,越能讓人感受到對情感、心理的沖擊、壓抑,人物的知其不可為而為、能人所不能才更可貴。人物狀態(tài)的形成,本身就是戲……</div><div><br>情感戲“情感”是筋骨,要寫準,寫透,有共鳴,有高度。筋骨強健,“戲”才撐得起來。不是寫情節(jié)的奇巧。太陽底下無新事,人心的變化幽微,情感的復雜澎湃,永遠都寫不盡。內(nèi)心與情感,是發(fā)力點,也是著力點。 </div><div><br>情感戲是天梯,往往只差針尖似的一點。寫到了,就能打動人心,讓觀眾接通人物,感受到所有的情感含量。寫不到,就是隔岸觀火,看“戲”而已?!皽蚀_”、“到位”重若千斤……不管自己想得多好,設計得多熱鬧??吹娜藳]有接收到,就是有問題,就是無效的。最終要改到讓大家都說好,能讓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好,就是好戲的標準。<br></div><div><br></div> <div><br></div>寫戲有時候跟說相聲一樣,先要知道包袱在哪兒,戲眼是什么。句與句之間,看似自然流暢,其實把握精準。只有鋪平墊穩(wěn),每一秒每一句都抓住觀眾,與他的心理期待嚴密對應或截然相反,包袱才能響,才能獲得最大的戲劇效果。<div><br>關鍵點上鋪陳不夠、胃口吊得不足、期待不強烈,包袱就不響。非關鍵點上浪費太多筆墨,淹沒了重點,觀眾就不跟著你走,不會產(chǎn)生共鳴。輕重適宜,疏密得當,才有行云流水,水到渠成。</div><div><br>把自己寫哭了,像說相聲的先逗笑了自己,很沒面子,也很釋然。寫戲是一場隱秘的自我解剖,最疼的,最慘的,最心動的,無法釋懷的,都在故事背后,人物心里。像小時候見過泡著蛇的酒,蛇的命,都在酒里。</div><div><br>喜劇難寫就是編劇生怕不好玩,就往上加,導演和演員也加,觀眾看起來就覺得很尷尬。我們要看的并不是那種強烈的夸張,而是云淡風輕地把你逗樂了。關鍵在于設計一個情境,尷尬盡在里面,設計的時候盡可能準確、到位,但不要加太多夸張的東西。</div><div><br>戲感和喜感是一致的,都是急不得,抓不緊。舞蹈家不會念著口訣上臺,收、放、進、退、輕、重、緩、急,都在音樂里,都在舞蹈本身。 </div><div><br>“三番四抖”、“把戲做起來”。要精準地磨練戲感,知道最后要的效果是什么,才能讓每一場都向同一個方向使勁,突出同一個重點,把胃口吊得足夠高。讓最后的包袱、戲眼呼之欲出,又是意料之外,才足夠響亮、震撼。真好玩,真難玩好。<br></div><div><br></div> <div><br></div>所謂劇本打磨,打磨什么呢?就是編劇看有沒有更好的表現(xiàn)方式。不放過任何一場戲,一個動作,任何時候都是有人物的。慢慢人物就會給你回報,會貢獻一些很準確的細節(jié)。”<div><br>用人物關系而不是外界的偶然因素推動事件。不能讓過于強烈的戲劇性帶跑了人物,丟掉了內(nèi)心。越是不一樣的設定,越要說清楚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這一步是怎么來的,就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兒。要讓觀眾相信是一樣的人,按照一樣的人之常情,做了不一樣的事。</div><div><br>建立有彈性的人物關系,可以沖突,沖突可大可小,不是哪說哪了,都是可以引發(fā)后面無窮災難的戲。人物的設置也一樣,進可攻,退可守。有自己明確的動機與目的,和周圍人有矛盾,就有主動性、攻擊性。退回來,還有無數(shù)溫情的點。進退之間,就可以有各種各樣的事發(fā)生。</div><div><br>創(chuàng)作本身是千變?nèi)f化的,所有的規(guī)律都有反規(guī)律,如果只有一面,沒有另一面,就是數(shù)學公式,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了。把所有的元素都堆在一個戲里,也不一定是好看的,關鍵是注入一口氣讓它活了。每一部戲,歸根結底,都是尋找、灌注這股生氣的過程。</div><div><br>越是胡編的戲,越必須把它寫成真的才行。兩件事之間距離越遠,越要用特別邏輯、平實的內(nèi)容往里帶。抹平一切不合邏輯的情節(jié)和細節(jié),就會讓人覺得這事兒是真的。<br></div><div><br></div> <div><br></div>人物與人物關系是一體的,人物關系沒編好,一定是人物出了問題。特別是在開篇布局的階段,不能急,一急人物就飄起來,各種巧合、不舒服、人物被操控感就都來了,后面只能用更多、更狠的胡編亂造去彌補。從一開始,就要踏下心來,設身處地,扎根去想。<div><br>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點,人物遭受重創(chuàng)、做出重大人生選擇的前后,都是寫人物的好時機??梢杂刑托母C子的地方,把人物往深里挖一挖,讓觀眾理解他為什么這么做,是個什么樣的人。</div><div><br>每場戲考驗的都是“人”、“這個人”在某種情感狀態(tài)下的反應,知道共性,才能寫出個性。不同職業(yè)、階層,對問題的關注點、敏感度、是非判斷不同。不同的人物關系,又決定了對話的方式、態(tài)度、與情感屬性。 </div><div> <br>特定情境、特定人物與人物關系,最該有的反應、最該說的話,只有一種。全方位地跟住人物,才能做到點對點的準確。<br></div><div><br></div> <div><br></div>人物哪里沒想清楚,哪里就會出問題。包括背景與前史,空洞的地方,就找不到發(fā)力點。人物就會淪為事件的工具,直奔目的,沒有復雜性,沒有真實感,沒有個性與魅力。<div><br>讓他扎進現(xiàn)實生活的土壤,長出根來。站在自己的立場,遵循現(xiàn)實邏輯,才有真實的反應,真實的喜怒哀樂。</div><div><br>人物的前世今生摳準了,腦子里自然就有他了。越往后寫積累的信息越多,他就會回報給你越多,告訴你還可以這么寫……善待你的人物,人物會報答你。</div><div><br>憑空建造一個讓人相信的世界,人物是基石,人物關系是筋骨,整個世界的運作都依托于人物關系的交匯。無論主次,任何一個人物的坍塌,都會帶來整體的崩壞。</div><div><br>警惕“沒立場、沒情緒,沒狀態(tài)”,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松懈。<br></div><div><br></div> <div><br></div>好的文學字字血肉,細節(jié)里都是人生,掃蕩著一大票人的似曾相識、心有戚戚焉。戲里的人物寫得太急了,為了讓他鮮明、強烈、吸引眼球,急于完成指定動作,戲劇連著戲劇,只有行動,沒有人生。終究是物,不是人物。漫漫長路,心上學,事上練吧。<div><br>臺詞是個很妙的東西,要有超乎大部分日常語言的精煉準確、有趣、有意蘊,又要像日常語言一樣自然。沒廢話,但不突兀。層層推進,但不能直奔主題。要話趕話,一句搭一句,上一句能引到下一句,下一句搭得上上一句。話不能掉到地上,不到位不能戛然而止。該說的要都說了,沒說出口的也要讓觀眾感受到。編劇藏得越深,戲就越真。</div><div><br>好玩兒,不容易玩兒好,能玩兒一輩子。</div><div><br>不能寫成單純依靠臺詞的情景喜劇,要寫情節(jié)喜劇,保證一集有很多事件,要有趣、有翻轉、有喜劇含義、對人物、人物關系有幫助。認真琢磨情節(jié)的構成,每集的點在哪:喜點在哪,人物、人物關系的點在哪,每過一段就要往前定新的點。越是喜劇臺詞越不能水,不能單純地聊,哪的包袱不響哪里就塌下來了。</div><div><br>插科打諢、吐槽斗嘴、職場生態(tài)、職業(yè)信息、生活氣息,都要跟著事件走,要有事兒。靜態(tài)展示、單擺浮擱都是水戲。和諧輕松都是瞬時態(tài)。不斷打破平衡,讓人物不斷被碾壓。歸根結底還是寫不同的、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生。有各自的不滿、困惑、欲求、悲歡、起落,有理想在其中。<br></div><div><br></div> <div><br></div>編劇不要自我束縛。要敢想,先想沒有不可能,再想怎么讓它變得可能。不要輕易滿足,要有極致之后再極致的戲劇要求??纯茨懿荒芡?、再往前推一步,有意識拓寬戲的可能性。不要自己設限,嚇退自己。<div><br>做劇不要急,跟住人物,身臨其境,讓人物自己說話。一急編劇自己就跳了出來,人物就掉下去了。小心呵護,讓他每一句、每一場都是活的,才能活過一場又一場。</div><div><br>細細密密的都是人生,是生態(tài),沒有刻意引入強情節(jié),也沒有稀釋情節(jié)、掉節(jié)奏。用輕喜的方式講悲傷,沉得下去的感動,點到為止的輕松。不同體制,不同的欣賞習慣,做戲的方法不一樣,隱約有個好戲的標準,都一樣。每次畏難,都讓自己看一些更難的好戲。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div><div><br>比如、好的醫(yī)療劇,能寫出一切滋味。突然覺得得,“醫(yī)”、“療”,本身就是希望。醫(yī)療劇看到最后,發(fā)現(xiàn)留在心里的不是病情的危重、救治的曲折、手段的高妙,不是普世的慘、必然的離別,而是困境中的孤勇,絕望中的相信。</div><div><br>寫戲的時候,先要說服的是自己,不是在為一個職業(yè)樹碑立傳。是在將心比心,講共同的人生命題。觸動醫(yī)生的心、患者的心和觀眾的心,都是一回事。還是要寫溫暖與明亮,善良與信念。讓人看完心里暖一些,出去對周圍的人好一點。如果可以,善莫大焉。</div><div><br>看美國醫(yī)療劇就像看編劇界的華山論劍,總有更牛的招式,更深的造詣,更高的追求。名門正派,邪門歪道,臂力千鈞,劍走偏鋒,一律的鬼斧神工,挑戰(zhàn)想象力與對戲的認識??吹醚ニ彳?,五內(nèi)俱焚。<br></div><div><br></div> <div><br></div>感受到好的文字,常常充滿動力,又常常灰心沮喪。語言本身是有重量、分寸、方向和力度的,就是有人可以運斤如風,砍掉鼻尖薄如蟬翼的白堊土,看起來毫不費力。天賦、才華、億萬次的揮斧,總有一些是夢寐難求。但是斧子,總是可以再揮一次的吧……<div><br>每次修改都有好的東西,都要放在下一稿里,沒放進去就覺得沒有上一稿精彩。歷次修改最終都能留下的,就是好戲。一定要避免寫順理成章的戲。邏輯是這個邏輯,但不是這樣的寫法。不能觀眾想到的是什么,你寫的就是什么。</div><div><br>一直提醒自己簡潔,加快節(jié)奏,加大情節(jié)量,自覺盡量儉省,刪無可刪。深深感慨,很多東西,只對編劇自己有用,對觀眾來講就是水。喜劇的敘事更強調(diào)跳躍、翻轉和突然:“都這么做”、可以腦補的不要?!岸寄芟氲健钡牟灰?。戲劇目的重復的不要。戲眼一出、包袱一抖就停,不出彩的反應不要。</div><div><br>寸土寸金,帶的零碎越少入戲越快。不要前史帶來的附加值,就寫正常男女、在現(xiàn)實時空,從零開始建立感情。不要把戲做在其他人物身上,就是男女主人公對決,真正沖撞,相互引爆,每一拳都打在對方身上才有效。不用加勾連。前一段戲預定后一段戲的邏輯是合理的,事件連著事件,突兀轉折,急速碰撞。</div><div><br>編劇就是人活一口氣,這口氣一松下來就瞎了。有時候,總喜歡把自己關在寧靜的空間,自賞、自省,這或許也是一種自信,一種亂而不剪、雜而不梳的簡單。翕門閉戶,自己環(huán)抱自己溫暖的臂彎。用全部精力把你的氣頂上去,貫通起來,氣場才能打開,才能營造出一個虛擬的世界,人物才能活起來。<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