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1年時值京劇表演藝術家李榮威老先生去世不足二個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結識了李老先生的夫人張志云老師。當時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雍容典雅、至善至親,最令我深切感動的是張老師對李老先生去世的切腹悲痛和深切思念,感悟出兩人的夫妻感情是何其深厚。我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span style="font-size:18px;">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經陪同的學生介紹</span>得知這是李榮威的夫人,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是一個不懂也不特別關注京劇的局外人,不甚了解,隨后出差,但就此多了一份牽掛?;亟螂娫捖?lián)系得知張老師因腿疾已住院多日,第一時間趕到醫(yī)院并于轉天獨自駕車接張老師出院回家,就此也開始了我們情同姐妹十年的交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年我已年過六旬但因還能自駕,除電話聯(lián)系外也經常相約一起活動,老伴當時很不理解,說你也不唱戲,也不學戲,為什么……?我只是說因為張老師太好了!后來他與張老師見過面并更多接觸后,這份感情與牽掛也油然而生,我們經常外出攝影采風,回津前老伴總是想到要給張老師帶點兒什么!</p> <p class="ql-block">時而約會聊天</p> <p class="ql-block">大姐也可活潑呢,超級前衛(wèi),用微信比我早,滴滴打車麻利快</p> <p class="ql-block">這十年期間張志云老師有幾年在北京傳承程派藝術,輔導戲校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也曾在中國戲曲學院任客座教授,我和老伴幾次去北京看望張老師。</p> <p class="ql-block">2017年春節(jié)張老師在北京過年,我和老伴初二一早驅車去北京看望張老師</p> <p class="ql-block">祥和過年,姐妹擺拍,圖個熱鬧高興,可我真沒學戲</p> <p class="ql-block">2014年李榮威老師逝世三周年,張老師與我商量說:李老師去世這三年里,好多領導、朋友、學生們都非常照顧她,請大家聚一聚以示感謝。我認為應該搞一個座談會,追憶、緬懷李老師的藝術生涯及事跡,擴大宣傳,以達到弘揚國粹的目的,張老師欣然同意。我和京劇院馬載道幾乎每天與張老師商議具體事宜,從流程到人員,從音像到交通工具,一一落實,最后在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平的支持下,座談會圓滿成功</p> <p class="ql-block">當天的媒體報道</p> <p class="ql-block">歷來不屑帶著目的去交友,品人性不要看對你好不好,要看其如何對人對事,親眼所見張志云老師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既使是不知感恩、人走茶涼的人,也聽不到張老師的任何報怨。堅韌、豁達、慈祥、樂觀的人格魅力感染、吸引著你。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雙方的朋友也互有往來。</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喜歡攝影,我們的良師益友~德高望重的老攝影家常津生和王予力老師與張老師相識后,也是贊譽有加,成為朋友!</p> <p class="ql-block">我的知音好姐妹~大才女黃征的外公是周信芳的琴師,曾外公是號稱中國胡琴圣手的孫佐臣大師。許因京劇的淵源,更是心性的相近,與張老師相見恨晚,相別千里思不斷!</p> <p class="ql-block">畢業(yè)一年的殷嬋娟在海河劇院演出《三娘教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天是李榮威老師逝世十周年的日子,殷嬋娟發(fā)文緬懷,并于昨日陪同張老師一起去了清真寺</span></p> <p class="ql-block">張老師不能繼續(xù)在天津老年大學任教后推薦了老京劇藝術家張世麟的女兒張慧琳為任課教師,幾年來形成了張慧琳老師的課報不上的火爆場面</p> <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經常自駕出去旅游攝影,張老師表示很羨慕,也很想與我們一起外出,但她自幼學戲練功,膝蓋受損,不能過力遠行。2018國慶過后,我和老伴與張老師一起由她的學生陳虹陪同去保定秀蘭文化園,大午溫泉出游</p> <p class="ql-block">大青衣的范兒夠足吧</p> <p class="ql-block">愿張老師吉祥如意,延年益壽,青春永駐</p> <p class="ql-block">秋日暖陽,金光沐浴,姐妹情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荀派名旦~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熊明霞與張老師多年來以母女相稱,感情深厚,到京津演出即來看望,我們多次相聚,相交甚歡</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李榮威老師逝世十周年的日子,熊明霞發(fā)文緬懷!</p> <p class="ql-block">李榮威張志云夫婦宅心仁厚,許多朋友、學生多年來圍繞在身邊,李老去世十年間,許多人仍惦念有加,經常探望并在張老師身體欠佳或有困難之時出現(xiàn)</p> <p class="ql-block">2019年與張老師一起受邀參加企業(yè)家李總年會。李總事業(yè)有成但為人低調,是李老師在世時多年肝膽相照的朋友,總是在二老有困難時默默相助</p> <p class="ql-block">李總與張老師母子</p> <p class="ql-block">王總是天津名門世家王家之后人,事業(yè)有成而儒雅低調,與李榮威夫婦為多年好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先生去世后一如既往對張老師關心并在有事有困難時無私幫助,與圍繞在張老師身邊的朋友偶有小聚</span></p> <p class="ql-block">歐陽奮強因飾演賈寶玉而家喻戶曉,孰不知,與張老師曾同在成都軍區(qū),雖年齡相差很多,但感情深厚。他們曾失掉聯(lián)系多年,歐陽奮強一直在尋找張老師,前幾年終于取得聯(lián)系,很快來津探望,為張老師的腿疾及失眠尋醫(yī)找藥,關懷備至</p> <p class="ql-block">為傳承國粹配合李瑞環(huán)搞的“音配像”項目貢獻最大的武林先生及夫人張燕也是李榮威先生與張老師多年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曹云金的母親鐵英在北京曾與張老師為鄰居,也成了多年好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姐的朋友那是鐵姐妹,李老師逝世十年,她在北京回不來,委派她的同學劉姐來給張老師幫忙,昨天開車接送張老師去清真寺,辛苦了!</span></p> <p class="ql-block">與李榮威夫婦由采訪到交友多年的今晚報記者何樹青,與張老師有母女般的情誼,退休后怡情種菜,樂此不疲,前不久邀我們去她的菜園一聚,與李榮威夫婦情誼深厚的今晚報戲劇專欄攝影記者龐劍一起赴約。同行的黃班長(老年大學的班長)年過七旬,多年來跟隨張老師學戲并對張老師多方照傾,近期都是她在陪伴張老師去醫(yī)院就診</p> <p class="ql-block">鄉(xiāng)野怡情陋室銘,開懷歡笑意更濃</p> <p class="ql-block">張志老師給自學程派的票友指導,夸獎她自學的非常好,給予充分的鼓勵!</p> <p class="ql-block">何大記者可是梅派票友,專業(yè)水平。琴師是張老師的好朋友安先生及張先生</p> <p class="ql-block">龐大記者也是京劇票的了得!2016年9月27日龐劍首次登臺彩唱《孝感天》全劇,他的恩師于萬增、老京劇藝術家張克、董玉杰在他上場前現(xiàn)場指導,于萬增先生親自把場,并于演出后正式收龐劍為第六位弟子!</p> <p class="ql-block">張老師開心快樂是朋友們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與張老師十年交往推心置腹,共享喜怒哀樂,沒有利益的交集,只有暖暖的情誼。張老師在北京教學時,家里暖氣跑水,打電話給我,我正在上課,給老伴打電話,他立刻到張老師家,找物業(yè)叫人開鎖,屋里過腳踝的熱水,老伴一人用盆淘了近二個小時,后張老師的朋友韓老師及學生黃班長也先后趕到,一起奮戰(zhàn)。張老師有困難第一時間想到我們,是情誼深重。我們從不利用張老師的威望和人脈拓展業(yè)務。我沒有姐妹,但卻在甲子之后收獲了一份大姐的關懷與疼愛,我希望她健康、開心、快樂!志云大姐則處處關心、愛護著我!這份姐妹情緣溫暖著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張志云大姐有許多關心愛護她的好朋友圍繞在身邊,李榮威老師天堂有知,當寬心而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于2021年1月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