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月皎昭陽殿,霜清長信宮。</p><p class="ql-block"> 天行乘玉輦,飛燕與君同。</p><p class="ql-block"> 更有歡娛處,承恩樂未窮。</p><p class="ql-block"> 誰憐團扇妾,獨坐怨秋風?</p><p class="ql-block"> 大詩人李白筆下描寫的長信宮正是被譽為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長期工作和生活之處。</p> <p> 一燈如豆,燭照千年</p> <p> 西漢時期有三座著名的宮殿: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其中長樂宮是在秦離宮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規(guī)宮殿,位于西漢長安城內東南隅,始建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后竣工。長信宮為長樂宮建筑群中最重要的建筑物。最初,這里是西漢政府的正殿所在地,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遷往未央宮,從此,長樂宮改為太后們的住所,長信宮則成為太后議事的主殿。長信宮燈是何年何月到此上崗的,我們已無從考證,但它在這座奢華樓宇里,見證了多少宮廷的恩恩怨怨、愛恨情仇卻是我們可以想象的。</p> <p> 已被雨打風吹去的長信宮</p> <p> 長信宮燈從深埋的地下得以重見天日純屬偶然。1968年5月的一天,解放軍工程兵某部機械連在河北滿城一座小山上開鑿防空洞,爆破聲響過之后出現(xiàn)了一個巨大的空洞。人民子弟兵到底訓練有素,經仔細觀察意識到可能挖到了非同尋常的古墓。于是一邊作現(xiàn)場保護,一邊層層上報至中央,周總理親自批示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guī)ш犨M行發(fā)掘,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也多次親臨現(xiàn)場。最后勘測認定該古墓為劉備的祖墳,即傳說中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自此,一座塵封地下2000多年的絕世寶藏驚現(xiàn)于世。</p> <p>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臨挖掘現(xiàn)場</p> <p> 劉勝墓氣勢恢弘,全長51.7米,最寬處37.5米,最高處6.8米,容積約計2700立方米。據統(tǒng)計,出土各類文物1萬多件,僅金銀器、玉石器、銅器、鐵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類銅燈19件。其中,名震天下的中國第一件金縷玉衣就出在劉勝墓中,而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就出在劉勝妻子竇綰之墓。</p> <p> 劉勝金縷玉衣和竇綰長信宮燈</p> <p>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參觀長信宮燈時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了環(huán)保,真了不起。"為何基辛格會這樣贊嘆?長信宮燈究竟有何玄機?中國在兩千多年之前是如何貫徹環(huán)保理念的?</p><p> </p><p><br></p> <p> 長信宮燈造型優(yōu)雅,通體鎏金,十分華麗。其整體造型是一個跪坐的宮女手執(zhí)燈盞的形象。宮女的身體為中空,頭部和右臂能夠拆卸,她左手托住燈座,右手提燈罩,右臂和燈的煙道直接相連,宮女的手袖就是排煙的通道。不僅如此,寬大的衣袖巧妙的成了燈頂,燈罩是兩片弧形的銅片結合而成的圓形,能夠左右開合。有了這樣的燈罩,使用者就可以調整光照范圍以控制照明的強度。燃燒的煙氣順著袖管進入燈體,不會對室內環(huán)境產生污染,環(huán)保理念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p> <p> 長信宮燈燈體共存九處銘文,一共六十五字。這些文字字體有所不同,說明刻上去的時間是不同的,而這些不同年份刻上去的字,讓人隱隱約約感覺到其中暗藏玄機。燈座底部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臥”的銘文,“長信”指的是長信宮,說明該燈曾在長信宮浴室上崗。銘文中共有六處提及“陽信家”的字樣,表明該燈的原始主人應該是陽信夷侯劉揭。這盞宮燈是怎樣從“陽信家”輾轉來到“長信宮”,最后才成為竇綰的心愛之物的呢? 長信宮燈的傳奇經歷,讓人重新走進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宮廷史。</p> <p> 當年劉邦去世后,太后呂雉專權,呂氏勢力差點攪翻了劉氏的漢朝江山,后來以太尉周勃為首的保皇派平定了呂氏外戚集團,而劉揭正是此次?;市袆拥闹袌苑肿?,因此被封賞為“陽信侯”。王公豪宅,富麗堂皇,高朋滿座,夜夜笙歌,點上一盞體面的燈自然是情理之事。于是,或網羅搜刮,或量身打造,一盞通體鎏金的青銅燈就來到了陽信侯劉揭家中。這盞燈既環(huán)保又可拆洗,既華麗又實用,劉揭愛不釋手,在這件燈的底座上刻了六處“陽信家”,足見其心愛心儀。</p><p> </p> <p> 劉揭死后其子劉中意繼位 。許多年后,吳王劉濞發(fā)動“七國之亂”,劉中意也參與其中,叛亂被平定之后,劉中意獲罪,“陽信家”的所有財產被查抄充公,長信宮燈就在此列。被查抄的長信宮燈去向到哪了呢?后來增加的燈座銘文“長信宮”三個字為我們指明了去向。長信宮是同時期的皇太后,也就是漢景帝劉啟的母親竇漪房所居住的宮殿,所以照此推測,長信宮燈后來歸了竇太后使用,長信宮燈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王公貴族們的爭權奪利,宮廷的血雨腥風,連一盞燈也成了這個權利漩渦中的犧牲品和戰(zhàn)利品。</p> <p> 那么,歷史上著名的竇太后又是個怎樣的人呢?她為何如此中意長信宮燈?身為堂堂的皇太后,竇漪房竟然對一個從“陽信侯”劉揭家里查抄來的燈具感興趣,這是耐人尋味的:因為長信宮燈的造型是由一個宮女在掌燈,而竇太后本人正是宮女出身,這個獨特的燈具可能引起了她對自己早年在皇宮里掌燈生活的回憶。</p><p> </p> <p> 竇漪房</p> <p> 竇太后出生貧寒,自幼父母溺水雙亡,她很小被選入皇宮當宮女,做一個干粗活兒的丫鬟。但竇漪房偏偏就是個幸運的宮女,她青春美麗又乖巧伶俐,被呂后看中選為貼身侍女。當時專權的呂后正處于風光得意的好時候,為了拉攏各地分封諸侯又達到監(jiān)視的目的,她把自己的忠實侍女指派給了分封在外地的代王劉恒。劉恒非常喜歡這個美貌智慧的小竇姑娘,把她納為王后。竇漪房的好運還不算完。呂后死了以后,呂氏外戚集團被打倒,代王劉恒被擁立為皇帝,這就是漢文帝,而當年的小竇姑娘搖身一變成了皇后。由竇宮女到竇王后再到竇皇后,不可思議的人生三級跳!</p> <p> 《美人心計》漢文帝劉恒和竇皇后劇照</p> <p> 土雞變鳳凰,竇漪房的成功逆襲,不僅僅依靠美貌也不僅僅只是命運青睞,實際上,她的智慧也十分超群。成為皇后,要權有權要勢有勢,但她為人處事低調謹慎,謙虛律己。她目睹了呂后的興衰,懂得宮廷叢林生存之法則。如她對待娘家人就拿捏得非常妥貼。相傳竇漪房有親兄弟兩個,其中一個名叫竇廣國的弟弟,早在年幼時期就因家境貧寒被販賣了,下落不明。竇漪房當了皇后,身為流浪青年的竇廣國找上門來。竇皇后并不認得眼前的弟弟,但竇廣國詳細回憶了小時候跟隨姐姐采桑葉的情形,一時之間,姐弟相認,竇皇后嚎啕大哭,場面尤為感人。但認親之后的竇皇后,頭腦保持了足夠的清醒,當年呂后一味縱容娘家人造成外戚專權,最終遭到滅族的教訓,時刻在驚醒著她。于是,竇皇后對待自己的兩個兄弟,保持了戒驕戒躁的原則,她把兄弟兩個送去讀書,而不是隨便給予他們權力。也正是這樣,竇皇后的兩個兄弟,最終成長為謙謙君子,成為一段歷史佳話。</p> <p>《美人心計》竇皇后與弟弟竇廣國姐弟相認</p> <p> </p><p> 竇皇后的智慧還表現(xiàn)在處理后宮事務上。當年漢文帝劉恒迷戀上了一個叫慎夫人的美女,對她十分寵愛,慎夫人氣焰也很囂張,在公開場合排坐席的時候,慎夫人一度跟竇皇后平起平坐。面對寵妃威脅,竇皇后的反擊倒也干脆利落:有一次在她的授意下,內侍官把慎夫人的位子調到了下席,慎夫人氣得轉身就走,連皇帝本人也拂袖而去,但竇皇后就是不退讓。該出手時就出手,既果敢殺伐,絲毫不拖泥帶水,又不設計加害,表現(xiàn)出了一定程度的寬容豁達,所以自始至終,竇皇后的地位沒有被外在力量撼動過。</p><p><br></p> <p> 《美人心計》慎夫人劇照</p> <p> 竇漪房育有劉啟和劉武兩個皇子,漢文帝英年早逝,劉啟登基做了皇帝,這就是漢景帝,而竇皇后又升級成為皇太后。竇太后推崇黃老學說,尊崇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她曾命令漢景帝劉啟通讀《老子》著作,老子思想對漢景帝開啟“文景之治”也是有貢獻的。相傳,竇太后對老子的推廣甚至達到跋扈的地步。據說有一次她召見一個儒生,談話間這個儒生對老子出口不敬,竇太后發(fā)怒之下,喝令儒生到豬圈里跟肥碩的豬展開搏斗,所幸漢景帝劉啟成心為儒生解圍,給了他一把利劍,儒生用手中的劍刺死了肥豬,這場鬧劇才算收場。</p><p> </p> <p> 《美人心計》漢景帝劉啟劇照</p> <p> 漢景帝去世,其子劉徹繼位,竇太后又升級為太皇太后,完成了人生的五級跳。縱觀竇太后一生,只有大起沒有大落。雖然丈夫漢文帝去世第二年才四十多歲的她就雙目失明了,但這并不影響她人生之路的輝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傳奇。竇太后是西漢時期也是歷史上的一代名后。</p> <p> 《美人心計》竇太后劇照</p> <p> 漢武帝劉徹是竇太后的孫子。漢武帝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劉勝,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中山靖王。很顯然,劉勝也是竇太后的孫子。劉勝的王后竇綰是竇太后的娘家人,所以竇綰跟竇太后是親上加親,既是孫媳婦又是娘家人。不消說,竇太后對竇綰肯定是寵愛有加了。因此,后來竇太后就把自己珍愛的長信宮燈送給了竇綰作為陪嫁品,長信宮燈又成了竇太后籠絡人心維系親情的禮品。知書達理的竇綰對于太皇太后送的禮物也是珍愛有加,覺得能得到這個禮物是一份巨大的榮耀,生前時時勤拂拭,死后長信宮燈自然就成了隨葬品,被埋在了她跟劉勝的合葬墓中。</p> <p> 《美人心計》漢武帝劇照</p> <p> 長信宮燈是千年傳奇!它見證了漢家歷史,見證了大漢的成長,見證了漢家之后青銅器的轉變。長信宮燈照亮了劉勝、竇綰的洞房花燭夜,照亮了漢家輝煌的歷史,也照亮了中華民族燦爛的藝術華章。 </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