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窗外飄著雪花,輕輕的、柔柔的,隔離了煩躁的世界。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退卻后,我終于再次鼓足勇氣打開了電腦。我給自己沖了一杯咖啡,在咖啡氤氳上升的熱氣中打開了記憶的閘門,我在鍵盤上鍵入了“與乃林姐在一起的日子”,眼前浮現(xiàn)出乃林姐清秀的面容。</p><p class="ql-block">一、邂逅</p><p class="ql-block"> 不久前我意外得到一張乃林姐年輕時的照片,看著照片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在學校里曾經(jīng)見過乃林姐,盡管那時我們互不相識。</p><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考入實驗中學,整天滿眼都是驚奇。驚奇之一是校園里那些漂亮的學姐們。她們十七、八歲的年紀,像春天里枝頭綻放的花蕾,清純、靚麗,是學校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疵琅娌皇悄腥说膶@?,小女孩兒也愛看美女。一個學期后,學校里幾個知名的美女已經(jīng)看遍不再新鮮,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一位從未見過的美女學姐。應該是文革初期的一天,全校學生在大禮堂開會,各班在禮堂門前排隊集合,等待進入會場。熙熙攘攘的隊伍中學生們嬉笑喧鬧。我發(fā)現(xiàn)在一個吵雜的隊伍后面站著一個女生,高挑的個子,白衣藍褲裹著剛剛發(fā)育成熟的身材,曼妙婀娜,兩條辮子剛過肩頭,俊俏的臉龐散發(fā)著青春的光彩。她略微低著頭,靜靜地看著一本打開的雜志,并未與周圍的同學嬉戲交談。側(cè)身剪影勾勒出這位美女,我不知她的姓名,之前也沒見過。匆匆一瞥留下的這個影像一直留在我記憶深處,每次想象乃林姐在學校的樣子腦海里便會浮現(xiàn)出這個鏡頭。剛剛拿到的乃林姐的照片向我印證,五十四年前我在校園里見到的那個不知名的美女學姐就是實驗中學大名鼎鼎的柳乃林。</p> <p class="ql-block">二、相識</p><p class="ql-block"> 我是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學考入實驗中學的。初進實驗園好似劉姥姥進大觀園,孤陋寡聞,自然不認識柳乃林,對她光彩照人的過去也不曾了解。1968年9月我們一起下鄉(xiāng)插隊來到昌圖縣大洼公社劉家大隊,柳乃林在一隊,我在三隊,彼此相距三、四里地。雖然離得不遠,但下鄉(xiāng)伊始,繁重的體力勞動、艱苦的農(nóng)村生活已使我疲憊不堪、自顧不暇,沒有精力去顧及其他,直到有一天我從本隊高中學姐的口里聽到了這個名字。</p><p class="ql-block"> 下鄉(xiāng)不久的一天晚上,我躺在熱炕上緩解著白天秋收勞動的疲乏。將要入睡之際,我迷迷糊糊聽到旁邊的高中學姐在談論一件事情。有兩位男士從沈陽來一隊看望柳乃林,一隊男生那兒沒地方住,就走了三里地,來我們隊男生住處下榻。兩位男士第二天一早就離開了,我并未照面,也不知道他們?yōu)楹蝸砜戳肆郑@事引起了我的好奇。此后我陸續(xù)從同學們的口中得知了她的一些身世。柳乃林從小聰慧美麗,小學時就演過兩部電影,一部是《哥哥和妹妹》,另一部是《朝霞》(彩色)。我小時候孩子們看電影幾近奢侈,這兩部片子我都沒看過(近期才在網(wǎng)上看了)。那時候能演電影的童星絕對是萬人矚目,遠超今日。我不禁對柳乃林肅然起敬,很想見一見這位昔日的小明星。可后來又聽到同學們議論1966年發(fā)生在校園的8.26 事件(在此略過),不禁驚嘆她命運的坎坷。這位學姐從天堂落入地獄,從公主變成灰姑娘的經(jīng)歷使我感到驚訝,更加想見這位未曾謀面的學姐。</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見到柳乃林是1970 年的夏天。那時全縣的知識青年在八面城文藝匯演,我們也準備參加演出。三個隊的同學都集中到我們青年點,二隊的五七戰(zhàn)士家屬年輕的呂老師給我們做場外指導。后來柳乃林來了,呂老師就走了,節(jié)目總導演換成了柳乃林。她很文靜、穿著樸素,不太愛說話,指導我們排練節(jié)目非常認真。從聲樂到表演,耐心細致地指導著我們這些從未上過舞臺的“演員”。記得最清楚的是,她告訴我們在舞臺上一定要“眼睛看著觀眾、面帶微笑”。自信不害怕,這大約是最基本的表演技巧。我牢牢記住這句話,在舞臺上感覺真的很自如。演出很成功,我們都很高興。那時感覺柳乃林真的名不虛傳,是一位品貌端莊、才華出眾的學姐,心里頓生欽佩。</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見到柳乃林是1970年的冬天。在我隊高中同學運籌帷幄和精心策劃下,我們隊的青年點蓋好了,七間土坯房寬敞明亮。更為神奇的是,房子蓋好結賬后還有盈余,我們用這錢買了兩頭肥豬,殺豬吃肉改善生活。殺豬那天青年點比過年還熱鬧,宴請了一隊、二隊的同學,二十幾名同學歡聚一堂,慶賀青年點勝利落成。那天一隊同學也來了。三隊同學都忙著做飯,她們也忙著幫廚,飯后大家才坐下來閑談。那天柳乃林穿著和我們一樣有些臃腫的棉衣,落落大方、談笑風生,跟我們這些小班同學一起聊天,頓時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原來我們是一樣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三、相處之初</p><p class="ql-block"> 1971年夏天,知青大抽調(diào)來了。劉家大隊40名知青被抽走12人,加上陸續(xù)離開的同學,三個青年點總共只剩下16名同學。9月13日,送走最后一批回城的同學,留下來的一隊、二隊同學一起并到了三隊青年點。柳乃林也來了,從此我開始了“與乃林姐在一起的日子”,與她一起共同度過了兩年多的時光。</p><p class="ql-block"> 東北農(nóng)村普遍地多人少。1968年我們下鄉(xiāng)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劉家三隊是全大隊(甚至全公社)最落后的生產(chǎn)隊。</span>全村28戶,30多個勞動力,卻有100多坰地(1500多畝)。地多人少,耕種方式很原始。村里沒有電,春耕、夏鋤、秋收、送公糧全部是人畜結合。隊里每年都將土地全部種上,希望能多打些糧食。這種廣種薄收的耕種方式勞動強度非常大。有一年因雨水大地鏟不過來,有一片豆地沒鏟頭遍直接撂荒了??鞉熹z時那片豆子地草苗長在一起一尺多高,放眼望去一條壟綠呼呼的,分不清哪是草,哪是苗。三隊的姑娘們是最能吃苦的好勞力,當時的婦女隊長倪玉霞鏟過一天荒地之后跟我說,“一站在這個地頭就想哭”。農(nóng)村的姑娘們大多早婚,不到二十就嫁人了。用她們自己的話說是累不起了,嫁人之后就不用下地干活兒了。由此可見,在三隊跟大幫下地干活兒(第一線)的勞動強度之大,是很多農(nóng)村人都難以承受的。當時三隊青年點是縣里的先進青年點,許多同學在隊委會擔任職務(從一隊、二隊并點過來的同學并無此優(yōu)勢),還有的同學擔任民辦教師、赤腳醫(yī)生,這些同學幾乎都不用下地干活兒。那年秋收跟大幫下地干活兒的知青中柳乃林幾乎是年齡最大的一個。有一次割谷子時,她暈倒在地里被送回青年點。想不出年紀大、身體不好的乃林姐跟三隊那些毛頭小子、丫頭們在地里是怎樣拼命的。在崇尚鐵姑娘的年代里,乃林姐從來不甘落后。</p><p class="ql-block"> 同學們關心柳乃林,商議讓她在青年點專職做飯,隊里照樣給記工分。其實在青年點做飯并不是個輕松的活兒,除了一日三餐外還要喂豬養(yǎng)雞,侍弄園子。夏天尚可,冬天到處是冰比在隊里干活兒艱難許多。最大的弊端是不接觸貧下中農(nóng),無法表現(xiàn)。所以雖然做飯看起來比下地輕松,但大家都不愿意長期做飯。后來乃林姐答應和另一位廚藝好的女生輪流做飯。</p><p class="ql-block"> 自從柳乃林接手做飯以后,青年點發(fā)生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像家了。第一件與過去不一樣的事就是給大家燒洗臉水。以前青年點的炊事員總覺得忙不過來,只管做飯、喂豬,沒有給大家燒洗臉水的義務??墒遣Ⅻc以后人并未減少,乃林姐卻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飯菜按時可口,灶房利利索索,柴禾垛立立整整,院子掃得干干凈凈,幾乎沒有一個草葉。特別是每天收工回來,鍋里都有一大鍋熱水供大家洗臉。每當我把手放進熱乎乎水里時,就想起剛下鄉(xiāng)時帶血口子的手伸進冰水那上刑般的滋味,這種溫暖的感覺真像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件難忘的事是洗澡。1972年的夏天,我們女生在青年點破天荒地洗了一次熱水澡。那也是乃林姐的主意。西屋倉庫里的一口水缸做了浴缸,每人燒一鍋水,輪流去洗。下鄉(xiāng)六年,在青年點洗澡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p><p class="ql-block"> 為過好青年點的日子,我們處處精打細算,從糧食到豆油。點長規(guī)定一個飯班(5天)用1斤油。有一次乃林姐帶著我們做好吃的,油不夠了,我膽怯地問“咋辦呀?”乃林姐呵呵笑著說,“去倉庫倒哇!”“點長要問呢?”“找我!”有乃林姐撐腰,我們高興地照辦,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得做的是什么東西,只記得乃林姐那句“讓點長找我”鏗鏘有力!從此,有乃林姐給我們撐腰,我們不再畏懼什么人,青年點里人人平等,氛圍更加和諧友好。</p><p class="ql-block"> 為了改善青年點的伙食,乃林姐真是費盡心機。她給我們做過許多好吃的,有的東西我們<span style="font-size:18px;">從來沒有吃過,</span>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聽說(比如:蛋餃)。最讓大家記憶深刻的是做沙拉。一年春天大家趴風歇工在家,乃林姐提議給我們做一次沙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從來沒吃過。大家一起動手,把雞蛋、胡蘿卜和土豆煮熟,剝皮切成丁,最重要的一步是制作沙拉醬。將幾個生雞蛋攪散,摻入晾涼的熟豆油,順著一個方向使勁攪拌。永年有幸擔此重任,他拿著一個大勺子不停地攪拌著,累得滿臉通紅。我們圍在旁邊不停地叫好加油,那熱鬧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沙拉終于做好了,滿滿一大盆,看著我們狼吞虎咽地大快朵頤,乃林姐高興地笑了,她自己幾乎沒怎么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除了做飯喂豬,乃林姐還幫著我們收拾洗好的衣服,整理內(nèi)務,不管男生宿舍還是女生宿舍。有一天她幫男生整理房間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一個男同學由于身體有病經(jīng)常遺尿,尿濕的被褥不好意思在外面晾曬,只好把行李卷起來捂在炕上。乃林姐打開那大圈套小圈,捂得黑黃幾乎發(fā)臭的行李時驚呆了。她毫不猶豫立刻動手拆洗那臟被褥,在太陽下晾曬被套、褥套。也不知從井里打了多少桶水,直到把被褥的里、面都清洗干凈,最后將曬干、縫好的被褥放回原處。晚上她悄悄地告訴我們這件事,讓我們千萬不要聲張,裝作不知道。這個秘密一直保持至今,現(xiàn)在回想起來,有誰不發(fā)自內(nèi)心地叫她一聲乃林姐呢?</span></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件事情讓我記憶猶新。一年夏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青年點一</span>個小班男生失戀,傍晚失蹤了,我們大家焦急萬分。青年點最年長的乃林姐說,這事非同小可,一定要盡快找到人。她和點長指揮同學們分頭去找,男生拿著鐮刀鉆進漫天的青紗帳,乃林姐和我們女生在家守候,幾乎一夜未眠。天亮時分傳來了好消息,人在山梁上的車道溝里找到了,大家長舒一口氣,吊在嗓子眼兒的心終于放下了。出事兒的時候,乃林姐始終站在前面,做我們的主心骨。</p> <p class="ql-block">四、同甘共苦</p><p class="ql-block"> 乃林姐的巧手也令人嘖嘖稱道,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到農(nóng)村插隊以后,一切都要自力更生,穿衣也不例外。女生們幾乎各個身懷絕技,織毛衣、拆棉衣,甚至剪裁縫紉也不在話下。穿著自己做出來的衣服,我們心里時常頗為得意。可是看過乃林姐的女紅手藝,我們只能瞠目結舌,甘拜下風。她織出的毛衣樣式和花色我們從未見過,她設計制作的衣服人人都想效仿。有一次乃林姐穿了一件黑地小藍點的短袖衫,前襟和領子連在一起,鑲一道細細的白牙(圖中)。這件衣服配著她白皙的皮膚、微卷的頭發(fā),我們看到時都驚呆了,忙問這么漂亮的衣服是在哪里買的?乃林姐笑了,告訴我們這是她用一塊五毛錢買來的布頭自己做的。她拿出一張穿著這件衣服與妹妹的合影,哇!我們頓時目瞪口呆,都說乃林姐有點像“西哈?莫尼克”。</p><p class="ql-block"> 柳乃林雖然處處關心著我們這些學弟學妹,但從不以大姐自居。她和我們一樣勞作生活、游戲玩樂,好像我們是同齡人。</p><p class="ql-block"> 為了打農(nóng)業(yè)翻身,我們曾一起背著農(nóng)藥箱,深夜到田里為豆子打藥;天旱少雨,我們曾一起打水澆菜園,乃林姐從井底撈起了不慎落井的小鵝;為迎接重返杜家溝的回城同學,我們曾圍著小油燈一邊唱歌一邊做彩練布置房間;我們曾一起看《牛虻》、《呼嘯山莊》、《葉爾紹夫兄弟》,我們曾在青年點七間土坯房里一起度過春夏秋冬的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一個冬天的晚上,我們圍坐在油燈下,乃林姐用俄語為我們表演《農(nóng)夫和金魚》。伴著搖曳的燈光,乃林姐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神情各異的角色轉(zhuǎn)換,聽得我們仿佛身臨其境、如醉如癡。那一刻的乃林姐是沉醉的、幸福的,像一條歡快的美人魚,沒有一絲煩惱和憂傷。我們仿佛一起回到了實驗園,回到了朗朗的讀書聲中,回到了清純的學生時代。乃林姐是文科優(yōu)等生,字寫得漂亮,文筆絕佳,俄語口語更為突出。她的面前本是一條鋪滿鮮花的陽光大道,可是這一切好像是普希金詩歌里的小金魚變出來的幻境,隨著黑夜一起消失了。天亮了,一切又恢復了平靜,我們又回到日?,F(xiàn)實中。</span></p><p class="ql-block"> 1972年春天,又有兩名高中同學去了沈陽二師。到了秋天另一名高中女生被抽調(diào)回沈陽。青年點里的人更少了,幾乎全是小班同學,唯一的高三同學就是乃林姐。而這時劉家三隊的農(nóng)業(yè)翻身仗打到了緊要關頭。現(xiàn)任生產(chǎn)隊長孫小力已是三隊第四任知青隊長了。1972 年是個大災年,春旱秋吊,各隊糧食產(chǎn)量都減產(chǎn)。而臨近的橋北十隊卻在知青隊長孫松陽的帶領下糧食幾乎翻番。下鄉(xiāng)四周年時,公社負責知青工作的梁書記召集全公社知青在橋北十隊開現(xiàn)場會,號召大家向?qū)O松陽學習,在農(nóng)村干出點實事來。作為隊長的孫小力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地去橋北十隊取經(jīng),準備帶領三隊的男女老少大干一場。</p><p class="ql-block"> 1973年那場翻身仗打得異常艱苦。提高糧食產(chǎn)量的秘訣是:密植玉米,施足底肥。春耕生產(chǎn)是重中之重。知青隊長頻繁更換,使社員失去信任,只有張玉祥隊長積極配合。無奈之下又補選了一個知青做副隊長,青年點所有同學都全力以赴地戰(zhàn)斗在一線。春耕時每天早上兩點半敲鐘干活兒,搗糞、送糞(細節(jié)不在此詳述)。隊長孫小力連續(xù)一個月渾身打渾身(土話:不脫衣服)住在生產(chǎn)隊炕上。作為指揮員他把自己變成鐵打的漢子,可是他卻是個瘦弱的病人。當時孫小力患有腎結石,病情發(fā)作時疼痛難忍,在地里經(jīng)常佝僂著腰跟著干活兒的社員,監(jiān)督著科學種田的實施。這時的乃林姐給予了指揮員最大的關懷和幫助,經(jīng)常給他做病號飯,打理他的一切內(nèi)務,使孫隊長能夠全力以赴地保持指揮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力。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一年劉家三隊真的翻身了,糧食產(chǎn)量創(chuàng)了合作化以來的歷史新高,達到43萬斤(過去最多20萬斤),畝產(chǎn)一舉達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綱要(400斤)。孫小力去縣里、地區(qū)開勞模會時,柳乃林用自己的錢和布票買來布料為他縫制了新衣。大隊孟書記得知她對孫小力的關心竟產(chǎn)生誤解,托人要給他倆說媒,孫小力現(xiàn)在提起此事還覺得對不起柳姐。</p> <p class="ql-block">五、青春芳華</p><p class="ql-block"> 廣闊天地生活雖然艱苦,但回憶起來總是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無論是蹉跎歲月還是青春無悔,因為知青歲月就是青春歲月,是我們一生最美好的時光,人生的黃金時代。一切生命在大自然中都是平等的,桃花開了,玉蘭花也會開,無論在山野還是在庭院,無論陽光燦爛還是風雨交加。</p><p class="ql-block"> 柳乃林是那個年代我見過的最有魅力的美女,沒有之一,這并非是我一個人的評價。在青年點時乃林姐給我們看過她家的全家福。4歲的柳乃林站在父母身邊,就是一個美女坯子。她媽媽20幾歲,梳著兩條粗黑的大辮子,穿著列寧裝,好像部隊文工團團員??僧斂吹剿龐寢屧诒P錦五七干校的照片時,我們一時竟認不出來。45歲的柳媽媽滿頭白發(fā),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乃林姐并不十分像媽媽,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現(xiàn)在叫氣質(zhì))吸引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1973年在縣里的勞模會上我見到了驚人的一幕。那天會議聚餐,偌大的餐廳滿滿的都是人,除了各公社的勞模代表,還有參加會議的一些媒體記者,總之女士是少數(shù)。突然人群向一處聚攏過去,不知發(fā)生了什么事,我也跟了過去。走到眼前,發(fā)現(xiàn)聚攏人群目光的竟然是柳乃林。她來縣里辦事,到會上找一個熟人。那個年代審美匱乏,人們只能看八個樣板戲,對美的渴望很自然,沒想到的是乃林姐的魅力。一個天然無雕飾、樸實無華的知青能引起那么大的轟動?我真的被驚到了!震驚之余不僅暗自思忖,我們整天和乃林姐在一起,滿足了多大的審美需求竟渾然不覺。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至今難以忘懷。</p><p class="ql-block"> 雖然天賦異稟、美麗善良,但命運卻并不青睞乃林姐。她一生最美麗的時光也是她一生最艱難的時光。在那個年代,消息閉鎖的農(nóng)村沒有報紙,聽不到廣播,所有的信息來源是外界的書信。收信、看信、寫信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乃林姐常常是收到信最多的人,但她并不是最快樂的人。記得是一個冬天的中午,一個同學悄悄對我說,乃林姐沒吃飯在屋里哭得傷心,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偷偷打開門縫,看到她正拿著一沓子信邊看邊哭,傷心的淚水不斷地落在信紙上,眼睛紅紅的,直哭得梨花帶雨讓人心疼不已。我不忍再看,關上門退回自己的屋里。我們幾個小班女生非常著急,卻又無能為力,想進去勸又不知該說什么,最后大家決定不打擾乃林姐,讓她哭個痛快。我們不敢出聲,只把飯菜熱在鍋里,然后上工去了。</p><p class="ql-block"> 好像是1972年夏天,乃林姐獨自去了一趟長春電影制片廠。據(jù)說她想找找往日的熟人謀一個吃飯的差事(比如剪片員)離開農(nóng)村,然而卻失望而歸,只帶回一只小黑貓。那只黑貓渾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油亮的皮毛像一匹黑緞子。乃林姐對小黑貓寵愛有加,小貓咪或許會給她帶來心靈上的慰籍。青年點原來有一只黃狗,也許為了爭奪食物,或許是爭寵,這對貓狗很不友好,經(jīng)常大打出手,小黑貓自然處下風。沒過多久,小黑貓失去了剛來時的風采,毛發(fā)枯燥,整天蔫頭耷腦地趴在炕頭上。我到公社做臨時報道員時,公社里鬧耗子,老鼠們將天棚上的土翻卸到我的行李上,足有一臉盆,還咬破了我放在紙箱里的新衣裳。我實在忍無可忍,想起青年點那只小黑貓。那可是乃林姐從長春帶回來的心肝寶貝兒,是她的寵物,我真有點張不開口?;氐角嗄挈c,我怯生生地向乃林姐討要那只小黑貓,說公社有耗子,但也有魚。沒想到乃林姐爽快地答應了,我?guī)е『谪垇淼焦?。平日在青年點我并沒有關心過這只小貓,可是牠卻認定我是牠的親人。初來公社時,牠整日趴在我的行李上,好像我住的地方是牠的家。那一刻讓我好生感動,我知道了什么叫患難與共,什么是患難情深。</p><p class="ql-block"> 青年點的人越來越少,1973年底,經(jīng)過兩輪招生,部分同學歸戶,青年點只剩下6個人(全公社大概也不到30人)了。12月又有一名小班同學病退回城,柳乃林成為點里最后一名高中生。當時青年點里其余的4名同學各司其職,一個隊長、一個會計、一個保管員,還有一個在公社當臨時報道員。</p><p class="ql-block"> 1974年初,柳乃林辦理病退回城了,這一年是她在農(nóng)村的第七個年頭。回沈后,乃林姐被安排在沈陽電線廠工作。后來她把我們請到廠里參觀。乃林姐站在一臺簡陋的機器旁邊,給裸銅芯包電線皮。她很開心地笑著,給我們講解包電線皮的操作,我看著卻是一片心酸。</p><p class="ql-block"> 1978年底,我們單位組織在沈陽金屬所禮堂看電影《巴黎圣母院》。開演前我竟意外地見到了乃林姐,這是我最后一次見到她。她剛生過孩子,面色紅潤、精神煥發(fā)、神采奕奕,我們高興地交談著。我的同事贊嘆她年輕漂亮,說她看起來只有二十五、六歲。</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也結婚生子,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過去。再后來,聽說乃林姐去了美國,一晃四十多年過去,我們再也有沒見過面。</p> <p class="ql-block"> 2018年秋天,在一次同學聚會時我意外見到了8.26事件的男主角。他當場披露了事件的經(jīng)過及一些細節(jié)并承認錯誤,但這已于事無補。他同時披露的另一件事卻令人愕然。當年柳乃林到農(nóng)村插隊他入伍當兵,復員后又從工廠進了政府機關。1980年他準備提干時,組織上派人到柳乃林那里外調(diào)他,重點提到了8.26事件,柳乃林沒有說他一句壞話。于是,男主人公的仕途得以保全并一路坦蕩,官至正廳級順利退休。</p><p class="ql-block"> 聽完這番話我又一次被乃林姐震驚了。以前總認為乃林姐天生麗質(zhì)、秀外慧中,是女神級的美女。現(xiàn)在我才知道,乃林姐最閃光的是她光明磊落的為人,剛直不阿的品格。她竟然原諒了聞隔中加害于她的人。是珍惜純真的初戀,還是看淡人生的不幸,亦或是將真實歷史留與后人評說?但無論如何,她那顆金子般善良的心還是深深地感動了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