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東煤礦很多,但能把廢棄的煤礦改造成博物館的,我所知道的只有這一家。</p> <p class="ql-block">雖然小時候家里離煤礦挺近,家人親戚中也有煤礦工人,但自己還真沒有深入過煤礦。小時候曾經跟著父親到過礦區(qū),但只是在地面。</p> <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去煤礦去蹭洗澡。早去的話還是一池清水,去晚了,工人下班,池水上面就浮著一層黑色油污。</p> <p class="ql-block">八九十年代的煤礦工人,地位是很高的,比農民要高一等,收入也頗為可觀,一人工作,可養(yǎng)活一家人。一個鎮(zhèn)級煤礦就像一個小社會,有獨立的學校、醫(yī)院、電影院等。大約從90年代末期,煤礦開始敗落,現在很多已經破產了。當年的正式工還有些退休金,合同工就只能自謀出路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這些煤塊,感到很親切?,F在回老家,還要經常往爐子里填。擺在這里,咋就有了高大上的感覺。位置不同,身價就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坊子煤礦是山東成立較早的煤礦,當年影響很大,為全省輸出了不少技術工人,現已關停多年。</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帝國主義國家,是靠掠奪資源起家的。國家不強大,就容易受到打壓,以前是掠奪資源,現在是限制高科技。</p> <p class="ql-block">同行的老兄,16歲時曾經當過工人,還當出過事故,因為塌方被埋,被其他人救出,躺了半年。這種草鞋,他們小時候都穿過。</p> <p class="ql-block">這是現在的井下安全屋。</p> <p class="ql-block">據說山東第一度電,就是從這棟建筑里發(fā)出的。</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礦井架,是德國人修建的,從這兒可以下去參觀,能到地下30米。</p> <p class="ql-block">模擬的早期釆煤場景,鳥籠里的鳥是檢測井下煤氣用的。</p> <p class="ql-block">當初下井,要用這種吊籃。</p> <p class="ql-block">嘴里咬著油燈的童工,正在奮力拉煤。</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巷道,用木頭支撐。</p> <p class="ql-block">走出黑暗潮濕的礦井,重見天日。雖然霧霾很重,但總比地下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