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下午,我和老伴再次驅(qū)車前往天津市。</p> <p>來天津衛(wèi)旅游,海河兩岸的風光秀麗,高樓櫛比鱗次充分展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風貌,而位于海河一側(cè)的解放北路,解放南路建筑群,這里因為曾經(jīng)被譽為“東方華爾街” ,這是一條不算很寬闊的馬路,沿路的法國梧桐樹枝葉繁茂,,綠蔭遮蓋著路面,兩邊一棟棟建筑物造型獨特,哥特式,羅馬式,羅曼式,日耳曼式,俄羅斯古典式等中古時期的西洋建筑,讓你領(lǐng)略到異國風情,領(lǐng)略到英美等西方列強侵占天津衛(wèi)劃成租界后留下的歷史滄桑感。</p> <p>位于解放北路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塑像。</p><p>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漢族,山東臨清人,中國第五戰(zhàn)區(qū)右翼集團軍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抗日名將,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參加臨沂保衛(wèi)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隨棗會戰(zhàn)與棗宜會戰(zhàn)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p><p>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p> <p>位于解放北路的利順德飯店博物館</p> <p>解放北路的卡爾頓酒店公寓</p> <p>原華俄道勝銀行。</p> <p>原花旗銀行</p> <p>橫跨海河連接河北區(qū)與紅橋區(qū)的天津之眼摩天輪,摩天輪直徑110米,輪外掛裝48個360度透明座艙,可供384人乘坐觀光,到達最高處時,周邊景色一覽無余,是天津市著名的地標建筑之一,是亞洲第一摩天輪。</p> <p>位于天津市海河起點,即子牙河,南運河,與海河交匯處的三岔河口岸上的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p><p>這座碑鐫刻著鄧小平同志1986年8月20日的親筆題詞“引灤入津工程紀念碑”9個大字。</p> <p>引灤入津工程全長234公里,筑有隧洞,泵站,水庫,水廠,暗涵,眀渠,管道,倒虹,橋閘,電站等215項工程,于1982年5月11日正式動工建設(shè),歷時一年零四個月,于1983年9月11日正式向天津供水,徹底解決了天津市居民缺水問題。</p> <p>位于天津市和平區(qū)濱江道獨山路的西開教堂,始建于民國五年(1916)由法國傳教士杜保祿主持建造,建筑面積1891.95平米,可同時容納1500人做禮拜,現(xiàn)在也成為天津旅游網(wǎng)紅打卡地之一。</p><p><br></p> <p>城市雕塑《生命》</p> <p>天津市抗震紀念碑位于天津市和平區(qū)南京路,成都道,與河北路交匯的三角地帶。碑體由四片直角三角形的花崗巖拱立而成的金字塔形,上寬下窄,寓意智慧,力量,前景展望,四個支撐表示穩(wěn)定,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同時也感謝四面八方對天津的支持。碑高19.76米,從各個方面看上去都是一個“人”字形。紀念碑于198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這一天落成揭幕。</p> <p>小白樓夜景</p> <p>天津音樂廳夜景。</p> <p>天津文廟博物館前牌坊街。</p> <p>官員人等至此下馬。</p> <p>天津文廟博物館正門。</p><p>天津文廟博物館位于南開區(qū)東馬路東門里大街2號,為天津地方教育官學和尊孔的廟宇,始建于明正統(tǒng)元年。文廟是天津歷史上等級最高的古建筑群,也是天津現(xiàn)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宏大的古建筑群。明清兩代曾多次對文廟進行修繕,增建,逐漸形成規(guī)模。</p> <p>泮池。</p><p>原意是周天子設(shè)置的四面環(huán)水的大學堂,踏上泮池就好像進入了最高學府。清代對考取秀才的書生稱為“入泮”。</p> <p>欞星門牌坊。</p><p>欞星門是一座巍然挺立著四根沖天大柱的牌坊,傳說欞星是天上主管文教的神靈,通過欞星門,就可以得到神靈保佑。</p> <p>文廟大殿。</p><p>大成殿是整個文廟建筑的中心,是祭孔正殿。殿內(nèi)供奉著孔子及孟軻,顏回等四配十二哲人的牌位,顯示出孔子之學后繼有人,學子濟濟一堂。另外,東西兩側(cè)配殿供奉孔子的七十二賢人及歷代的名宦,鄉(xiāng)賢等。</p><p>文廟作為天津的名勝古跡已經(jīng)保存500余年,1954年天津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成立文廟博物館并對外開放。</p><p>館內(nèi)陳列有《府廟大成殿復原陳列》 ,《孔子生平展》,館藏品文物主要是祭孔禮,樂器,編磬,古琴,建鼓,應鼓,博鼓,等等。</p> <p>文廟舉辦的《天津年俗文化展》。</p> <p>過年的傳說,古代有一只叫年的怪獸,年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到人類的聚集地來一次,人們把年每來一次稱為一年。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年害怕紅色,亮光和響聲,于是人們就將紅紙貼在門前,用火燒竹子來驅(qū)趕年。</p> <p>臘八粥,臘八蒜。</p> <p>寫春聯(lián)</p><p>臘月二十三,過小年。</p><p>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p><p>臘月二十五,磨豆腐。</p> <p>臘月二十六,割年肉。</p><p>臘月二十七,洗疚疾。</p> <p>臘月二十八,把面發(fā)。</p> <p>臘月二十九,貼春聯(lián)。</p> <p>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又稱大年夜。</p> <p>年夜飯,壓歲錢。</p> <p>年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