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的騎行目標(biāo)是克什克騰旗平頂山。</p><p class="ql-block">這是一條誰都沒走過的路,出發(fā)之前只是在地圖上百度了一下。百度顯示,這是距離平頂山最近的一條路,大約67公里,否則只能走經(jīng)棚鎮(zhèn)或林西鎮(zhèn),要多出10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從熱水溫泉城出發(fā),沿著303國道東行5公里,然后向南,進(jìn)入一條村村通,不一會兒,村村通由水泥路變成了沙石路,由沙石路變成了土路。這是熱水溫泉城南部目力所及第一座高山,也就是說,我們昨天剛剛從大山深處鉆出來,今天又一頭扎進(jìn)了大山的懷抱之中。經(jīng)驗證明,距離最近的路往往也是最難走的路,所以我們不得不一路走一路打聽。</p><p class="ql-block">路邊的村莊還沒有從睡夢中醒來,一切都是靜悄悄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和昨天克旗北部山區(qū)林海茫茫的景色不同,今天則是淺山丘陵,植被稀疏,人跡罕至。</p><p class="ql-block">天氣特別好,陽光很燦爛,空氣中帶著幾分清涼,畢竟還有幾天就是中秋節(jié)了,這個時候騎行不冷也不熱,但是長長的大坡,仍然很考驗人的。沒有辦法,愛上了自行車也就同時愛上了快樂和艱難,自行車不僅需要技術(shù),更需要體力和耐力。騎到半山腰上,隊伍又拉開了距離,忽然發(fā)現(xiàn)東歌和文昌兩個人笑個不停,我問你倆笑什么,文昌說我們在笑阿拉根倉呢,我問阿拉根倉是誰,文昌說這我可不能亂說。東歌說阿拉根倉是個蒙古名,翻譯成漢語就是“熊蛋玩意”的意思。呵呵,我不也問了,這倆家伙,不知道又是在編排誰呢,阿拉根倉就阿拉根倉吧,長途騎行,再登上這長長的10多公里的大坡,能有幾個不阿拉根倉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山不容易,下山同樣艱難??纯催@路,被雨水沖得七溝八裂,每一步都得小心謹(jǐn)慎,稍不留意就……呵呵,酷斃了,靚絕了,還真的摔倒了,美女哎!</p> <p class="ql-block">從山頂上下來,是梁底村。從梁底村開始,土路又變成了村村通,走土關(guān)線,萬合永,到東火,再從東火跨過省際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哦,又一次偶遇西拉木淪,它橫亙在我們?nèi)ネ巾斏降穆飞?。今年第一次和西拉木淪河見面,是在由經(jīng)棚去往烏蘭布統(tǒng)的路上,在經(jīng)棚鎮(zhèn)以東15公里的一個觀景平臺上,那個時候的西拉木淪小河潺潺,流水涓涓。第二次是在翁牛特旗的海拉蘇水利樞紐工程的大壩上,在經(jīng)過300多公里的艱辛跋涉后,西拉木淪有些躁動不安,一副急于擺脫束縛,要到外面闖蕩一番的樣子。而現(xiàn)在,西拉木倫淪河有如深閨中的女兒,溫婉而又平靜地依偎在貢格爾草原的懷抱之中,不急也不徐,就那么靜靜地流著。這個時候你才真切地感受到草原之美,西拉木淪之美,騎行之美,而這之前所有的苦與累都煙消云散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著西拉木淪河繼續(xù)前行,是一座公路橋,橋的旁邊,還有一座三孔石拱橋,叫普渡橋,這是赤峰市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橋梁,沒有之一。</p><p class="ql-block">張哥張愛民是克什克騰旗的老交通,張哥給自己起了一個網(wǎng)名叫識途,這倒是恰如其分。張哥告訴我們,普渡橋又稱“張二扁擔(dān)橋”,是民國時期經(jīng)棚通往赤峰的唯一一座石橋。清朝乾隆和道光年間,官方曾經(jīng)在這里修過三次橋,但三次都?xì)в诤樗5搅嗣駠臅r候,有一位人稱“張二扁擔(dān)”的駐軍統(tǒng)領(lǐng)張殿如,有感于經(jīng)棚縣百姓出行艱難,報請熱河省督統(tǒng)批準(zhǔn),開始募集資金,于1917年再一次在西拉木淪河上建橋,1921年竣工。新建的橋梁起拱高,跨度大,結(jié)構(gòu)合理,施工精密,直到今天仍然屹立在西拉木淪河上。1992年,普渡橋和橋頭的河神廟,被克什克騰旗人民政府定為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十一點(diǎn)半,來到一個三岔路口,路旁的一個牌子上標(biāo)著:直行是柳林村,向右34公里是平頂山。平頂山是我們今天騎行的目的地,但此時大家早已餓得前腔貼后背了,第一要務(wù)是到柳林村解決溫飽問題。</p><p class="ql-block">柳林村過去是一個鄉(xiāng),2001年柳林鄉(xiāng)并入萬合永鎮(zhèn),鎮(zhèn)政府設(shè)在柳林村,2005年新井鄉(xiāng)并入萬合永,鎮(zhèn)政府遷往原新井鄉(xiāng)的大營子村,所以現(xiàn)在的柳林就是一個行政村。我們從營子北頭找到南頭,全村就一個飯店,沒得選擇。</p><p class="ql-block">午飯后稍微休息了一會,下午兩點(diǎn),按照飯店老板指給我們的路,在村子南面的一個丁字路口向西騎行。透過路旁行道樹的縫隙,遠(yuǎn)遠(yuǎn)望見遠(yuǎn)處的山頭上有兩座對峙著的山峰,左邊的尖尖地直插云天,右邊的四楞四角方方正正。如果不錯的話,這就應(yīng)該是平頂山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叫平頂山的地方挺多,但是知道克什克騰旗平頂山的人很少。許多人不知道在克什克騰旗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十大景區(qū)當(dāng)中,還有一個叫平頂山冰斗群的地方,是克什克騰旗唯一沒有開發(fā)的景區(qū)。在這個山高谷深,人跡罕至的地方,不光是游客,連個人影都很難見到,路過幾個村子,都是靜悄悄的,想找人打聽個路都很難。進(jìn)山后不久,我們十幾個人的騎行隊伍,也很快走散了,這會兒我成了娘子軍連的黨代表,跟在我后面的只剩下大鄭姐,雪落和秋高氣爽。沒有路,我們就找略微平坦的地方向上攀爬,直到爬不上去為止。</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山峰確實(shí)有些與眾不同,它們層巒疊嶂,錯落有致,有的像鋒利的刀,有的像棱角分明的劍,有的角峰突兀,有的直插谷底,可謂鱗次櫛比,千姿百態(tài)。仔細(xì)看,左前方最高處的山峰上,有一大塊峭立的石壁,石壁中間有一大洞,不應(yīng)該叫洞,應(yīng)該叫窟窿,對,這就是中午吃飯時,飯店老板告訴我們的“窟窿山”了,可是,我們也只有遠(yuǎn)遠(yuǎn)地望上一眼的份,現(xiàn)在,時間和體力都不允許我們繼續(xù)向上攀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一次回到柳林村。</p><p class="ql-block">整個柳林村只有一家旅店,三四個人一間屋,每人10元。這是我們騎遍赤峰以來,住宿條件最差的一次,別無選擇。我估計,這家旅館還是因為鄉(xiāng)政府在這里時留下的,否則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p><p class="ql-block">今天實(shí)際騎行76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