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牛和放牛</p><p class="ql-block"> ――兒時記憶之二</p><p class="ql-block"> 牛,在農(nóng)耕經(jīng)濟(jì)時代是農(nóng)民耕種土地必不可少的“勞力”,現(xiàn)在的孩子對牛的認(rèn)識怕只是從牛奶、牛排、牛肉開始的,覺得牛就是用來給人喝奶吃肉啃骨頭的,而并不知道牛本來卻是用來耕田的。</p><p class="ql-block"> 我小時候生產(chǎn)隊里,大概養(yǎng)了四五頭牛,有黃牛也有水牛,因為有水田也有山地,水牛力大,但離不開水,因此適合耕水田,因為山上沒水,所以黃牛適合耕山地。</p><p class="ql-block"> 牛也不是天生就會或者愿意犁田的,大概一歲多兩歲的時候就要“教”它,也就是訓(xùn)練牛犁田的技能,那既是個技術(shù)活,又是個力氣活,開始一般要三個人,前面一邊一個,使勁把著牛角,給“指引”方向,后面的一個人一般都是平時用牛的老把式,右手把著犁把,左手拽著牛繩,并用牛繩向不同的方向擺動給牛指引著方向,要左轉(zhuǎn)就向左扯動繩子,喊“牽著”;向右轉(zhuǎn)就向右用繩子拍打牛的身體,喊“撇著”;直行就喊“趁溝走”之類的不知牛聽得懂聽不懂的話。這樣經(jīng)過幾個早上的訓(xùn)練,牛也就根據(jù)人的指揮和牛繩的擺動及用牛人的口令,知道該怎么轉(zhuǎn)向怎么走了,訓(xùn)得好的牛是很聽話的,用牛人一聲口令,或者輕輕抖動繩子就知道該怎么做,看來牛是通人語知人性的。</p><p class="ql-block"> 當(dāng)時的大集體,牛是按人口由各家各戶輪流管,早晚和中午,以及不用牛的日子,放牛大多都是各家小孩的事,我們叫“看?!薄_@活看起來不累,卻非??菰?,由于牛要干活,所以只能起早甚至摸黑,或者在中午,手牽著牛繩,在田埂地壩上,看著牛吃草,又不敢放手,不然牛就可能跑到莊稼地里吃莊稼,要是吃了集體田地里的還好說,要是吃了哪家自留地里的莊稼,那就是大麻煩了,甚至吃了人家自留地地壩上的柴草都不行,因為柴是很缺,也是可以去賣錢的(從作者另外一篇〈弄柴和賣柴〉可以看出這一點),田地的主人一定要怪罪,搞得不好,兩家可能還要發(fā)生“戰(zhàn)爭”。但看牛也有快活的時候,那就是牛不用干活的日子,就把牛牽到山上,放任自流,有時怕牛跑遠(yuǎn)了,也把繩子系在樹上,但盡量把繩子系得長長的,等周邊的草吃完了,又換個地方。然后我們就在地里“搭鍋”,地里有山芋就挖山芋燒著吃,或者“抓子”“跳田”,扯橡皮筋。那個時候空氣沒有污染,記得在背后山都能看到幾十公里外長江的江水和江南連綿的青青的山巒,非常清晰,因為經(jīng)常聽到大人說起江南,就有一種跨過長江去的想法,去看看那電影《渡江偵察記》上的江南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因為當(dāng)時去過的最遠(yuǎn)的地方就是十幾里外的公社所在地,最終還是多年后上大學(xué)才得以過了長江去了江南,也才知道還有那首“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p><p class="ql-block"> 我雖然是個男孩,但膽子特別小,很多女孩看牛都騎在牛背上,我可不敢,不敢上,又怕掉下來,更怕牛發(fā)脾氣,水牛還好些,黃牛的皮毛是滑的,且沒有水牛那么溫順,我就更不敢了,可那些膽大的孩子卻不怕,黃牛照樣敢騎。記得當(dāng)時有一頭黃牛,喜歡用角唬人,我們都叫它“唬人?!?,我總怕靠近,怕被唬著,估計可能是有西班牙血統(tǒng)。</p><p class="ql-block"> 牛也會老,老了就不能犁田了,也賣不掉,就會殺了分肉,因為牛是公家的財產(chǎn),是不能隨便殺的,需要報大隊甚至公社批。我看過一回殺牛,那場面真的是非常殘忍,現(xiàn)在想起來都可怕。主刀的是生產(chǎn)隊力氣最大的一個勞力,其他人慢慢用長木頭把牛腿捆到一起,再在牛角上捆一根長木頭,一邊一個人把住,牛就無法行走了,幾個大漢一起把牛掀翻,四肢和牛角都有人壓著,主刀的在牛的喉部使勁的割,牛怎么掙扎也沒有辦法,直到絕氣。當(dāng)時每個人包括我都只想著吃它的肉,那個時候甚至連飯都吃不飽,有一頓牛肉吃那多美味?。‖F(xiàn)在想起來,甚至覺得人是最無道的了,牛為人辛苦了一輩子,最后還要遭這等殺戮,唉!</p><p class="ql-block"> 時代變遷,如今田地已經(jīng)不再需要牛去犁了,在農(nóng)村也幾乎看不到牛了,去了哪呢?有人說都被人吃了,是啊,現(xiàn)在養(yǎng)牛已經(jīng)不是為了種田需要,僅僅只是為了滿足人的口欲,這和養(yǎng)豬養(yǎng)雞差不多,從這一點來說,殺牛和殺豬殺雞一樣,也許不是那么殘忍了,而是我養(yǎng)了你,就是為了吃你的肉,這和前面說的西班牙養(yǎng)斗牛是相似的,如果不是為了斗牛,這個牛種恐怕已經(jīng)絕種了。大千世界,各取所需,也許才會循環(huán)往復(fù)。社會在發(fā)展,牛的屬性雖然變了,但希望人和牛能夠進(jìn)一步“和平共處”,從農(nóng)耕的需要到口食的需要,但更希望能夠善待這個動物,其實也是善待大自然,善待人類自己……</p><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0年12月18日1點</p><p class="ql-block">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