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歷史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有一群人,他們不服帝國的侵略,厭惡罪惡的內戰(zhàn),他們向全國人民展示他們的憤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的浪潮,他們就是北平的七千多名大學生?!?2·9”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是繼五四愛國運動之后再一次的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光輝篇章。</p> <p>日本于1931年占領中國東北后,繼續(xù)向華北進發(fā)。同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1933年爆發(fā)長城抗戰(zhàn),熱河被日軍占領。11月,中國共產黨協(xié)助建立中華共和國。</p><p><br></p><p>1935年6 、7月間日本通過“秦土協(xié)定”控制察哈爾省,10月指使殷汝耕在河北省建立“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李守信與德王籌備蒙古軍政府。國民政府在遭守巨大壓迫下準備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p><p><br></p><p>那時的中國內部斗爭,外敵侵略,在這樣侵略、投降、混亂的社會背景下,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fā)。</p> <p>1935年12月9日,北平六七千名大學生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反對內戰(zhàn),發(fā)動了著名的“12·9”愛國學生運動,此舉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新浪潮。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zhàn)"、"各黨派聯(lián)合起來"等口號。示威游行運動雖然受到了國民政府的血腥鎮(zhèn)壓,但絲豪沒有鎮(zhèn)壓到學生們的熱情和責任感,他們用鮮血和犧牲喊出了時代的聲音,喚醒了中國人民。</p><p><br></p><p>社會各界人士都支持并呼吁全國同胞共同參與,集合整個民族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的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全國土。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與此同時,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p> <p>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并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xié)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zhàn)。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p><p><br></p><p>一二·九運動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guī)模學生抗日救國運動,它是中華民族解放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的影響不可能被抹掉,它將永遠刻在歷史的豐碑上。正如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zhàn)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p><p><br></p><p>懷念過去,追念先人,牢記歷史,不忘國恥。而今戰(zhàn)爭的硝煙已經散去,革命的成果無比輝煌,為了不讓歷史重演,中國的富強仍需所有人的團結奮斗。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珍惜無數(shù)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勝利果實,繼承并發(fā)揚革命前輩的奮斗精神,提高愛國意識,激發(fā)愛國熱情,發(fā)揚時代精神,為實現(xiàn)中國夢不懈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