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安有我們曾經(jīng)的家,我們姊妹七個有四個出生在西安。那時,外婆、舅舅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也是一個大家庭。四歲離開西安回到河南老家,西安還有一些記憶。記得我們家在東新街六排二十四號,小東門北邊,與城墻一條馬路之隔。往西南方向去往三姑家,途中有一個大水塘。</p><p>這是家里現(xiàn)存的最早的一張照片,應該是一九五六年的冬季,我一周歲左右。</p> <p class="ql-block">圖中:前排右起,七歲的姐姐,四歲的大哥,不滿周歲的我。</p> <p>一九六零年,由于遭受政治迫害,父親帶領(lǐng)全家人離開西安回老家河南。當時,舅舅正在讀大學,父母親決定留下十歲的姐姐陪伴外婆。臨行前一天晚上,姐姐怕丟下她,就扒睡在行李上??傻人褋?,父母親已經(jīng)帶著我們哥仨乘火車走了。</p> <p>正是三年困難時期,城市農(nóng)村一個樣。好在我們有父母的呵護,外婆大姐,一老一少,相依為命,也吃了不少苦,但遙遠的河南,都有她們系于心尖的牽掛。</p> <p>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mzx的生日,姐姐十八歲剛過十天,一個改變命運的日子:初中還沒有畢業(yè)的姐姐,響應主席號召,城市里出生長大上過學讀過書的知識青年到遙遠的農(nóng)村去接受沒上過學沒讀過書的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這是西安市第一批下鄉(xiāng)知青,人數(shù)眾多。僅姐姐所在的六十中就有900多人。是激情涌動的自愿,還是輿論引導,或者無奈被裹挾?</p> <p>心緒復雜的青年男女,站在大卡車上,在古城西安街市巡游,市民們走上街頭,高呼熱烈歡送。車上車下,盡是滿面淚水,是激動?是心酸?抑或兼而有之?恐怕只有當事人心里最清楚。</p> <p>我們眾兄弟都知道大姐在那個地方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流過很多汗水和淚水,有很多終生難以忘懷的記憶。</p><p>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28號,我們來寶雞看望大姐的幾個兄弟決定陪大姐一同去到她當年插隊的地方,實地感受一下這塊寫滿辛酸的黃土地,去看看那里的山水,也去看看當年曾經(jīng)給過姐姐同情、關(guān)懷的房東和鄉(xiāng)親。</p> <p>這段知青歲月,留下記憶最多的只有苦難和挫敗。</p> <p> 大姐在《無法忘記的青春歲月》中,曾記錄了許多痛苦的記憶。</p><p>“當時規(guī)定,每個家庭可留一個子女不下鄉(xiāng)。1960年父母親返鄉(xiāng)后,我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我和外婆一塊去找了街辦主任,希望我留下來陪伴年邁的外婆。他說商量一下答復我們。而后她告訴外婆,因我父親的歷史問題,我不予照顧。外婆傷心的告訴了我。我很生氣,又拿父親的問題說事,不就是下鄉(xiāng)嗎。倔犟的我拿著戶口本就去學校報了名。當時我想返鄉(xiāng)河南和父母在一起。當年的班主任老師對我講,返鄉(xiāng)招工的幾率小,讓我慎重考慮。權(quán)衡利弊,我決定和同學一起走”。 </p> <p>“我們坐在大卡車上繞市區(qū)轉(zhuǎn)了一圈,當車走到解放路口時,我在人群中看到了外婆。滿頭銀發(fā)的外婆滿面淚水向我招手,我終于忍不住痛哭起來,我記得我一直哭了一路。一直生活在父母和外婆的呵護之下,小小年紀就要離開家,離開自己的親人,離開熟悉的城市,獨自面對今后的生活,此去前途未卜。想到這些,車上的女同學都在哭,有的男同學也在流淚。” ——大姐.《無法忘記的青春歲月》 </p> <p>汽車顛簸了一天,天快黑時終于到了陜西省鳳翔縣漢封公社八一二隊(文革前叫洛城二隊)。生產(chǎn)隊敲鑼打鼓歡迎我們。我們學校到漢封公社插隊有300多名同學。和我一起來此小隊的有四個女生,六個男生共10名同學。我們被安排在四戶農(nóng)家的四間小房,兩個女生住一間,三個男生住一間。放好行李,當天晚上我們分別在農(nóng)戶家吃的派飯。我們住的房東叫“黑”,家里有個七、八歲的女兒叫“彩玲”。天黑了,喧鬧了一天的山村,又恢復了平日的寧靜。直到這時,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了城市的嘈雜,不見了城市的高樓和燈火輝煌的夜晚。只見粗狂的遠山連綿無盡,起伏的丘嶺若隱若現(xiàn),外面漆黑一片,只有陣陣風聲吹來,還有土炕味散發(fā)的霉味和忽暗忽亮的小煤油燈發(fā)出的吱吱響聲。雖然顛簸了一天,可我卻毫無睡意……</p> <p>今日洛城</p> <p>我們10個同學分工:女生負責做飯,男生負責挑水、燒火。以前在家從來沒有做過飯,現(xiàn)在人多鍋大,玉米糝煮在鍋里不知道生熟,加之燒的是麥草,非常不好燒,再者肚子餓,經(jīng)常半生不熟大家就開始吃了。又沒有菜,吃的咸菜都是大家從家里帶的。饑一頓飽一頓,生生熟熟,為此,好多同學得了胃病。在這里落下的慢性胃炎陪伴我日后終生,至今未愈。</p> <p>幾天沒飯吃是常有的事,為了減少消耗,只能躺在床上。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唱著憂傷的知青歌曲,留著悲傷的眼淚。下雨天還好,可以接房檐的雨水喝,止渴充饑。當饑餓不斷襲來,只好忘了固守的: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我們曾掰過不太熟的玉米,挖過土豆,摘過青柿子來充饑。老鄉(xiāng)扔掉的瘟雞,我們撿回來去掉內(nèi)臟煮了吃。實在沒吃的,我們只好回西安家里。徒步30多里才能到縣城,那時囊中羞澀,無錢買票乘車,就攔汽車,坐火車逃票。</p> <p>自幼長在大城市,從未參加過體力勞動的中學生和社員一樣鋤地、播種、起圈拉糞、往山坡地背糞、割麥、碾場......什么臟話累活都干。龍口奪食時,我們個個揮汗如雨。我記得我們女生一天割了半畝地的麥子。平地的麥子還好割,山坡地的麥子長的稀稀拉拉特別難割,只能蹲著割,因為難割就掙不到工分,社員們不愿意去,生產(chǎn)隊就派我們知青去。碾完場往糧倉收麥子,100多斤一袋的麥子,男生背,我們女生也背,根本背不動,可為了有個好的表現(xiàn),大家弩著勁背,為此好多同學落下一身的勞傷病。</p> <p>農(nóng)閑時大搞農(nóng)田基本建設,平整土地,改土變田,挖山填溝,打機井,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后來公社在深山里修水庫,每個小隊都要派人去支援水庫工地,知青全被派去了。吃住都在工地上,挖土、拉土、填土,每個小隊每天都有土方量,為了完成土方量,緊追緊趕拼命干,勞動強度非常大,一天十幾個小時下來,全身骨頭如散了架一樣,精疲力盡,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倒在床上就再也不想起來。居住條件更差,住在陰暗潮濕的茅草屋,地面全是軟泥巴,外面下著雪,里面泥巴跺的小矮墻滲著小水珠,樹枝搭起的床架鋪上麥草就是我們的床。因我靠墻睡,兩腿關(guān)節(jié)受潮冷侵蝕腫痛難忍,不得已,我用父親送我的銀針自己給自己扎針灸。當?shù)厣鐔T可以和家里人替換回家休息,而我們這些小孩子卻沒有人替換,一干就是一個冬天。修水庫那段時間過的簡直是非人生活。后來水庫也沒有實用價值,純粹是一項勞民傷財?shù)墓こ獭?lt;/p> <p>我們插隊的公社地處鳳翔山區(qū)。我們小隊剛好在山口,出門見山,七溝八梁一面坡,自然條件差,靠天吃飯,廣種薄收,遇到天災,就得靠國家救濟,吃返銷糧。經(jīng)濟文化非常落后。文化生活幾乎沒有。村里大多數(shù)人沒有見過火車,有些老年人甚至沒見過汽車,我們刷牙都要引來一群人好奇的圍觀。</p> <p>今日洛城</p> <p>吃水非常困難,在村子西頭的一個大坡下有一個30多米深的最原始的搖轆轆井,是全村近百口人唯一的飲用水井。由于缺水,吃菜非常困難。當?shù)乩相l(xiāng)很清貧,一日三餐都是粗糧,偶爾中午吃頓面條,也沒有菜,就是鹽、醋和辣子。養(yǎng)雞下的雞蛋舍不得吃,留著賣錢買鹽、買煤油等生活必需用品。</p> <p>在那塊黃土深厚的塬上,人能干的活我們幾乎都干過了,甚至,那些本屬于牲口干的活,我們也干了。</p> <p>就是對面的那個小山包,有大姐在這里最痛苦的記憶。</p> <p>1971年,政府規(guī)定下鄉(xiāng)兩年的知青可以作為招工對象回城市工作。大家終于盼來了這一天。招工開始了,來了好多招工單位。為了招工返城,各類人等都充分暴露了人自私的本性。家長們蜂涌而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昔日同學室友明爭暗斗。為了達到回城目的,有的通過送禮行賄拉關(guān)系走后門,有的不擇手段出賣人格,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當時,父母離得遠,外婆年邁,無法來幫助我,我只能靠自己的勞動表現(xiàn)。那時招工是由生產(chǎn)小隊推薦,大隊審批,公社審查批準。很幸運,第一批我就填了招工登記表,很快招工的人就來考核目測,隨后檢查身體,遷戶口,就等招工單位來車接了。突然一位要好的同學告訴我:有人在公社知青辦說我父親有歷史問題,要求把我換下來,還給主管人員送了東西。當時我想戶口都遷走了,還能換下來?但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一天黃昏招工的師傅來告訴我,很對不起,我們不能帶你走了,我們已經(jīng)和你們公社談判了兩天,可他們就是不同意你走,不然其他人都不能帶走。這話猶如五雷轟頂,我的腦子一片空白。他們安慰我很長時間,但我不知道他們都說了些什么。</p> <p>有人說過: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把美好當著你的面摔得粉碎。我的希望,對未來的憧憬,一切一切瞬間成為泡影。我悲憤,我無助,我絕望,我欲哭無淚。</p><p>天黑了,身不由己,走過村西的一片洼地,跨過風雨飄搖的洛河橋,我跌跌撞撞走到對面的山包上。那晚天異常的黑,凄厲的風刮著樹葉發(fā)出刷刷聲響,遠處不時傳來動物的哀嚎,黑暗籠罩著整個山林。我沒有絲毫的懼怕,自殺的念頭一次次襲擊無望的我。</p> <p>也許是上蒼的同情和可憐,在我神情恍惚往山上走的時候,有一條不知是狗還是狼的動物一直跟著我,我那時已經(jīng)沒有怕的意識了。我坐在地上,它就臥在我的旁邊,它讓我感覺到了生命的存在。</p> <p>暗夜里,我想了很多很多.....如果我死了,相依為命的外婆誰來陪伴?父母親失去唯一的女兒他們會多悲痛?年幼的弟弟們失去唯一的姐姐會多么悲傷?</p><p>我不能死!我要與命運抗爭!我不相信上蒼會如此無情,我不相信我會永遠倒霉!</p><p>我站起來對著大山喊:我不死!山間回蕩著:我.....不......_死......,到了后半夜,我下山回到寂靜如死的村莊,那條狗還是狼一直隨我走到村口,又回頭朝著大山方向走了。這是不是上蒼派過來的保護神呢?</p> <p>回到房間,室友說:大家都在找你。我說:沒事,睡覺吧。朦朧中做起噩夢。驚醒后,感覺舌頭直往嗓子眼卷,想說話卻說不出來,只能像啞巴一樣發(fā)出阿阿聲。室友被驚醒了,問我怎么了?我指著嘴,她一看,嚇哭了,用手伸進我的嘴里拽著舌頭往外拉。這時房東一家也起來了,把隊長也叫來了,大家七手八腳扎人中、掐穴位,舌頭終于出來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房東奶奶說這都是氣的,隊長流著眼淚安慰我說:沒想到,手續(xù)都辦完了,怎么又被卡下來呢?你放心吧,下次招工我一定讓你走!</p> <p>雖然事情已經(jīng)過去40多年,但每每想起此事,我依然渾身血流涌動,煩躁不安,憤怒不已。</p> <p>從我的事后,同學們都說;汽車輪子不轉(zhuǎn),就不能算走。</p><p>在回城的大潮中,家庭有問題又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和痛苦的折磨,又一次被冷落,被拒之門外,由失望到絕望,任隨命運的懲罰。同學一個個都招工走了,最后只剩下了我一個人。這種身心的痛苦和精神的無望恐怕很多人難以想象。外婆又有了病,我就請假回西安了。臨走時,隊長告訴我,你就在西安呆著,有招工的消息,我給你打電報。</p><p>1972年底招工到鳳翔縣修造廠。生產(chǎn)隊派人用架子車拉著我的行李送到單位。</p><p>洛城唯一留給我的思念是鄉(xiāng)親們的純樸的情感。</p> <p>這是一段描繪知青生活的小詩:</p><p>春夏秋冬的四季輪回</p><p>風風雨雨的艱苦磨練</p><p>他們把浸染著血汗的足跡</p><p>刻在了廣闊天地</p><p>窮鄉(xiāng)僻壤 ,塞外邊關(guān)</p><p>他們把美好的青春 </p><p>甚至生命,留在了南疆雨林</p><p>沙漠戈壁 ,北國荒原…… </p><p><br></p> <p>知青開始回城了—— </p><p>抖落滿身的疲憊</p><p>告別歲月的苦寒</p><p>卸下心頭的重負,</p><p> 洗刷滿腹的辛酸</p><p>回家了—— </p><p>不再有暗自落淚的傷痛</p><p>不再有夜半思鄉(xiāng)的失眠</p><p><br></p> <p>就當生命從頭來過</p><p>找一個自食其力的飯碗</p><p>即便是糊火柴盒的工作</p><p>他們也坦然接受毫無怨言</p><p>因為他們已經(jīng)沒有資格挑揀</p><p>青春不再與他們結(jié)伴……</p> <p>但是他們相信自己</p><p>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p><p>因為他們有隱忍不屈的經(jīng)歷</p><p>下鄉(xiāng)的日子比現(xiàn)在更加艱難……</p><p><br></p><p>當子女有了自己的孩子</p><p>知青們已經(jīng)步履蹣跚</p><p>為了培養(yǎng)第三代</p><p>知青又把肩上的重擔承擔</p><p>退而不休 ,他們勤奮依然</p><p><br></p><p>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p><p>知青們把孫子精心照看</p><p>他們知道養(yǎng)兒育女的辛苦</p><p>他們深諳為人父母的艱難</p><p><br></p><p>他們甘愿為兒女傾力奉獻</p><p>為減輕子女生活工作的壓力</p><p>他們?nèi)绫D钒惆岩磺邪鼣?lt;/p><p>因為他們知道 ,如今社會</p><p>職場的險惡 求職的艱難…… </p><p>知青們沒有深厚的社會背景</p><p>也沒有顯赫的靠山</p><p><br></p> <p>但是支撐他們走下去的</p><p>是自強不息的信念</p><p>他們沒有值得炫耀的各種文憑</p><p>甚至連初中都沒有讀完</p><p>但是他們的人格修養(yǎng)道德規(guī)范</p><p>足以讓那些持有</p><p>各種大學文憑的道貌岸然者汗顏……</p><p><br></p> <p>他們經(jīng)歷了太多的曲折</p><p>他們跨過了太多的溝坎</p><p>他們承擔了太多的責任</p><p>他們飽嘗了太多的苦難</p> <p>既然生活中不都是甜美</p><p>那就必須有人去咀嚼辛酸</p><p>既然歷史賦予了使命</p><p>那就應該勇敢地承擔</p> <p>請社會不要忽視他們的存在</p><p>請別把他們小看</p><p>沒有他們的自我犧牲</p><p>沒有他們的無私奉獻</p><p>沒有他們的安分守己</p><p>沒有他們的隱忍前瞻</p><p>怎么會有穩(wěn)定發(fā)展的今天……</p> <p>如果一定要說知青經(jīng)歷的收獲,那就是這段閱歷,打下了人生起步的基礎,煉就了堅毅的性格。</p> <p>盡管他們已不再激情燃燒</p><p>盡管他們也退出了社會的視線</p><p>盡管他們不再奢求什么</p><p>但是他們一生不成比例的得舍</p><p>依然需要社會一個公正的評判</p><p><br></p> <p>去看看昔日的老房東。</p> <p>還能一眼就看出:這不是張淑蘭嗎?</p> <p>老鄉(xiāng)親,你現(xiàn)在過得好嗎?</p> <p>對老房東表示一點謝意。房東,你不用感動,這樣,是我的心靈安慰。</p><p>感謝你當年對我的照顧,對我的同情。感謝你還記得我。</p> <p>生命里,注定了我們有一段情緣。</p> <p>老房東還保存著一些老物件。</p> <p>也許歷史和人生都不能簡單地用“白就是白,黑就是黑”來評判。幾乎整整一代人把他們的青春和熱情在這貧瘠的農(nóng)村,許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p> <p>看到鄉(xiāng)親們的日子也好了起來,心里也有一點欣慰。</p> <p>依依不舍。</p> <p>歷史不會忘記。</p> <p>從鳳翔縣農(nóng)機修造廠,到秦嶺深處的國防“三線”,再到從深山溝里搬遷寶雞,這是大姐后半生工作的單位。在這里,她用自己的勤勞和奮斗,實現(xiàn)了人生的輝煌。</p><p>當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苦難經(jīng)歷,成為她奮斗的動力和不懈追求的力量的源泉。</p> <p>也算是把一生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yè)。</p> <p>孩子,將來你長大了、懂事了,會不會還在意姑奶奶這艱苦的人生經(jīng)歷?</p> <p>往日的辛酸是刻在生命里不可磨滅的。</p> <p>村中尚存的老房子,已被野蒿圍繞。</p> <p>當年的打麥場還殘留一些痕跡,這土壤里浸著我的汗水。</p> <p><br></p><p><br></p><p>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都是這場運動的受害者,他們雖然在知青返城的大潮中回到了故鄉(xiāng),但很多人后來卻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底層。他們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留在了黃土中,失去了求學求藝的機會,于是一次次被時代淘汰。</p> <p><br></p><p><br></p><p>我們不能否認曾經(jīng)有過的日子是一場災難,但愿歲月能夠麻木所有的創(chuàng)傷,但愿今天的回憶、當年的苦痛不再刺傷我們飽受苦難的心。</p><p>向前看,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但愿這樣的社會悲劇永遠不會重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