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出發(fā)點,燕子窠,武夷山超級山徑賽的保障點。</p> <p>12月12日(星期六)早上8時30分在市區(qū)中醫(yī)院路口集中組織前往武夷山景區(qū)海豚峰竹窠一帶游玩,參加活動人員請備好午餐食品、飲用水、登山仗、登山鞋等用品,游玩途中不得亂丟煙頭等火星,參加活動人員安全自負。參加活動人員車輛安排:</p><p>1.太陽(車):青青草、開開心、王麗英</p><p>2.浪里白條(車):鳶尾花、方哥、春秋</p><p>3.翰墨(車):楓葉、平凡、廖</p> <p>資深戶外活動達人方哥給大家介紹今天戶外活動的線路。精心設計,一路美景相伴。方哥真棒????????????</p> <p>群主太陽:活動總策劃。</p> <p>探路先鋒:春秋。</p> <p>太陽活動小組成員風采展示。</p> <p>這個石頭好瘋狂,舌頭伸的那么長。</p> <p>這鄰崖打造的掛壁石蹬道,美極了。</p> <p>浪里白條活動小組成員風采展示。</p> <p>全程古道,也是武夷山超級山徑賽的105KM和60KM賽道。</p> <p>翰墨活動小組成員風采展示。</p> <p>山高水長戶外群群主方哥。</p> <p>廖哥總是熱心腸,總是在隊伍后面幫助沒跟上的隊友。令人感動。</p> <p>這古井庵從散落一地的石構件來推測,當年這庵應該是相當壯觀的一個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古井洞,古井洞位于翠竹窠西黎道巖西南的古井坑西壁半壁。巖壁斜覆成洞,但洞并不大,洞內尚存一堵夯土墻。洞前有一塊半崖平地,南依絕壁,北臨山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僧人蓮山在此建庵,名福井庵,又名古井庵、古兆庵。乾隆五十七年,其徒僧正輝重新修建并擴大原建規(guī)模。建筑風格遵古剎建制,山門設休憩亭、坪,高臺門殿置天王殿,內大雄寶殿等俱全。占地面積達800平方米。清道光間(1821—1850年),漳州士子蔡仲修來此入佛,取號心坦,香火極盛。僧心坦居此至80多歲圓寂,庵業(yè)由僧宗楷繼之。直到清末(約1911年),香火漸廢?,F(xiàn)遺址石砌坡岸、墻基縱橫交錯,茶園高低錯落。主殿南北寬15米,東西長30米,北向。遺址已辟為茶園,地上尚存有石柱礎、碎磚瓦、陶片等,石砌墻基。遺址北向有兩道石門,內道距地面約3米高,石砌坡岸,石砌臺階;外道距地面約1.5米,石砌臺階,門前有一條石凳。兩門均已倒塌,門前散落著一些長形條石。門前石砌坡岸高達10米。遺址西側兩山之間殘留部分庵墻,石基、夯土墻,長約百余米,封住整個庵堂。大門東側有就石打鑿的平臺、石階。洞頂泉水滴下形成水簾。</p> <p>今天天氣不好,不是艷陽天,否則這紅葉,定是,霜葉紅于二月花。</p> <p>方哥是乎發(fā)現(xiàn)寶貝了。</p> <p>方哥和兩位得意門生合影,師生情深。</p> <p>參加今天戶外活動的男隊友。</p> <p>參加今天戶外活動的靚女方隊。</p> <p>棋盤石上展風采。</p> <p>山高水長戶外群主和美好戶外登山群主在棋盤石上對奕過招,最后,倆大高手握手言和。</p> <p>欣賞美景,分享美食,快意人生。</p> <p>這塊石頭像一位英勇無畏的將軍臉。</p> <p>這個遺址,到目前為止我只看到戶外達人非衣發(fā)過圖片。</p> <p>大家看這張圖片,有沒有看見遠處有墻和窗戶的感覺,我們開始興奮不已,興匆匆的趕了過來,結果就沒有結果了。窮開心了一下。</p> <p>神仙窟,本來就是可見不可達。</p> <p>碧霄道院遺址</p> <p>武夷山志記載:在碧霄洞前,今毀。小仰前面陡立,土人呼為老君巖。其下有馬鞍巖,吳竹窗正理葬于峰麓。</p> <p>這精美的石蹬道,第一次發(fā)現(xiàn)。</p> <p>美好戶外登山群群主太陽。群主是攝影高手,每次戶外活動都拍了美照多多,我代表全體活動成員感謝群主的辛苦付出。</p> <p>美麗的孔雀石和海豚峰,肩并肩傲視東方,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和諧相處,自然美麗,美不勝收!</p> <p>美麗的孔雀和美女完美的邂逅。</p> <p>這么干旱的季節(jié),竹窠的古井,泉水汩汩而出,清澈甘冽,勝是神奇。</p> <p>今天活動的精彩要感謝浪里白條的精心安排。</p> <p>和一群有共同愛好的群友欣賞美景,共品嘉茗,周末生活愜意無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