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走進“撂荒”古村落與掛壁公路 太行山拾貝(二)</p><p> 陽光送走了宑底的白云仙霧,我們擇路就近的古村落和掛壁公路采風。</p><p> 撂荒的“大牛道與打銀巖”</p><p> 林州市的石板崖村是保存完好的自然建筑群,但由于深陷崖底、煙霧濃重看不到,只好放棄了。根據(jù)老板娘的推薦,我們來到了距離三公里之內(nèi)的古村落大牛道和打銀巖村,</p><p> 這是兩個散落南太行山的古村落。</p><p> </p><p> 自駕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隨心所欲的游走。瞬時我們分別到達了大牛道和大銀巖村。他們均系河南林州市的所屬村。兩個村加起來不足二百戶,是完全原生態(tài)的自然山寨。石頭砌成的屋墻,大石板的屋頂,還有許多其他零碎石頭家用。除了阡陌小路和山寨人家門前堆放的柴貨,一切都是生硬冰涼的。從生銹的門鎖可以看出村子里已經(jīng)出走許多人。大牛道,沒有現(xiàn)代建筑、沒有現(xiàn)代生活氣息,猶如文學作品中描述的“撂荒”村。打銀巖稍好一些,村口建有一座新式小樓房,樓前懸崖邊立有一個涼亭。墻邊掛著一桿秤。另有一處布滿太行石的院子,男主人為我們做著推銷介紹。推想他們算是有商業(yè)事務的人家。其余民居和大牛道完全相同。這兩個村子勾起了我的聯(lián)想——電影《一九四二》畫面中擁出去的貧窮饑餓的河南人潮呈現(xiàn)在腦海。打小就聽過河南林縣乞丐多的故事。當然也見證過河南人吃苦耐勞精神和質(zhì)樸實在的為人品行。因為我們曾經(jīng)有過河南林縣的鄰居。</p> <p> 這邊正是細雨淋淋,白霧朦朦。</p><p> 串村走戶,兩個村一共見到不足十個人,大多是老弱病殘。一對近八旬的老夫妻把自己小院收拾的干凈利落。一位資深秀色的老嫗衣衫整潔,挎籃提菜迎面過來。村民很熱情,迎面都微笑示好。他們的陳舊衣著、簡陋家什,溫和憨厚的微笑,淳樸的生活態(tài)度,都與這里的原始、古樸、自然、相和諧,猶如古典音樂中的音符。不知他們平靜的背后有沒有絲毫委屈與抱怨? </p><p><br></p><p> 雨還在下,白霧蒙蒙。村寂人稀,川不見屏,山不顯峰?!傲袒摹鄙酱澹贻p人扛起了背包離開了他,天空依然掛著云卷云舒。石頭縫隙中寄生了野草,同時也滋長了孤寂。 幾個守護家園的古稀老人似夜的蠟燭,用不倒的精神支撐著古村的星輝,吸引著仿古游客。</p><p> 村子很小用不著一個時辰便從頭走了尾。留守老人的微笑讓人生幾分心酸,他們佝僂的背影使人產(chǎn)生無盡的悲憫。...,...。以至不忍心過多續(xù)寫在這愉悅的游記中!只能默默為他們祈禱和祝福!</p><p> 帶著濃濃的鄉(xiāng)愁,出了村,深呼吸換了一口氣。轎車中捫心自問,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p><p> 繼續(xù)前行,我們駛向了宑底村掛壁公路。我篤定有了這條路,“撂荒”的山村從此不再寂寞!</p> <p>太行石</p> <p>石頭縫隙中滋生了些荒草,也助長了幾分蒼涼!懷揣濃濃的鄉(xiāng)愁,我走向掛壁公路。</p> <p>掛壁公路隨想曲</p> <p>《中國人破壁精神》徐悲鴻先生藝術(shù)大作</p> <p> 窮則思變是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奮斗精神。“撂荒”人不甘與世隔絕在深山谷底,于是破壁開山,懸崖絕壁掛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又一個奇跡——“掛壁公路 ,他讓曙光照亮了黑暗的山谷。</p><p>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面對著王屋與太行山。講起來不是奇聞,唱起來不是笑談。憑著是一身肝膽,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這是一首由,卞留念譜曲,韓永久填詞,江濤演唱的《愚公移山》。倘若不身臨其境谷底村、倘若不體驗掛壁公的雄險,你只會把他當一首歌曲吟唱。然而,正是來途想起了《愚公移山》王屋山的老愚公帶子孫挖山不止的傳奇故事,所以,穿行至掛壁公路,才真正理解了歌曲所蘊含著大山人怎樣的自強不息和堅忍不拔精神,以及弘揚了愚公之志的巨大內(nèi)發(fā)力。</p><p> “手劚太行山,心齊太行巔”。(于濆 《贈太行開路者》意為在太行山開路,心中想著山頂?shù)娘L光。 一句詩文深刻概括了深山人民破壁開路,渴望走出大山的迫切而美好的愿望。</p><p> 宑底掛壁公路是上世紀末,處萬仞谷壑的宑底人,不甘于世隔絕,向石山的宣戰(zhàn)。耗時十五年建成了嵌于絕壁間的掛壁天路,是山西人民在太行山開創(chuàng)的中國鄉(xiāng)村筑路史上的又一個奇跡。據(jù)資料說明:掛壁公路距山頂和溝底距離百余米,全長1500余米。途中人工開鑿天窗49個。他是凝結(jié)著宑底人民勤勞智慧和偉大民族精神的、用血淚鑄就的偉大“巨人”。由于濃霧籠罩即便站在窗口探身出去也無法看到公路上頂?shù)膽已潞拖屡R的峭壁。我們無法踩在他的肩頭,感受那份撐天之力,而只能朦朧地看看他的大致模樣。視覺中他和我見過的錫崖溝、郭亮掛壁公路格局基本相同。</p> <p> 觸景生情,想起了2014年10月下旬玩賞錫崖溝和郭亮村掛壁公路的情形。</p><p> 錫崖溝和郭亮的掛壁公路完全是人工破壁鑿山而成的,相比加了水泥安全防護桿的宑底掛壁公路,這條舉世驚嘆的絕壁公路更加險要。</p><p> 穿越掛壁公路是一次自我挑戰(zhàn),其樂趣在于體驗驚險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膽量和勇氣,同時認識開路的艱辛。</p><p> 行至掛壁公路中,晴天白日撂身窗口探望其險峻。仰視,懸崖絕壁,高不見天日。俯瞰,腳下萬丈深淵,暗無底線。著實心驚膽顫!穿行于懸空的一線天狹窄九曲彎道,足臨萬丈崖底絕壁邊緣,驚心動魄。驚恐萬狀中時有人一驚一乍的尖叫,有人閉上了雙眼,有人雙手摁住了心臟。我雖也驚悸但不算過于驚慌,用相機記錄了在這條奇跡般公路上的特別行程。</p><p> 體驗中,完全感受到了谷底人民“人定勝天”的堅定信念;感受到了他們自強不息的頑強意志;更感受到了堅韌不拔的老愚公精神。</p><p> 記得當時錫崖溝村里還僅有一位當年破壁大爺,他是這條公路的建設(shè)者和唯一的見證人。他痛心地告訴我們,在劈山開路中有好多人獻出了寶貴生命,如泣如訴!我被山谷人民破壁懸崖掛路的精神而震撼、更為他們贏得了走出大山改變命運的前景而感動,也為他們與新世界連通,引世人發(fā)現(xiàn)和關(guān)注自己的美好而欣喜!同時為在開山鑿路中的犧牲者致以哀悼!</p><p> 破壁掛公路是最貧苦和離世荒僻之鄉(xiāng)的人民用血淚鑄就的生命之路。其驚世奇觀,體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的自信,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與膽識的結(jié)晶,是走向世界和未來的光明大道,可歌可泣!他絕非作者筆下的華章,而是人民用血淚和汗水譜寫的杰作。在懸崖絕壁公路面前,怎樣的語言都如此蒼白!讓我為劈山鑿路者唱支贊美的歌,以示深深的敬意與嘆服:</p><p> “面對著王屋與太行,</p><p> 憑著一身肝膽。</p><p>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p><p> 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p><p> 有掛壁公路交通,“撂荒”山村從此再不寂寞!</p><p> 下篇請您與我同游“林州太行山大峽谷”。</p><p> </p> <p>自拍片。2014年10月中下旬在錫崖溝和郭亮村掛壁公路采風時所拍,但不幸的是片子大部分遺失了。</p> <p>自拍片(2014年10中下旬)</p> <p>2014年所拍錫崖溝和郭亮掛壁公路大部分遺失了,很遺憾!為使讀者直觀掛壁公路之險峻,借網(wǎng)絡(luò)幾張圖片,以說明。(向作者致謝)</p> <p>附加:2014年10月中旬在從王莽嶺至河南郭亮村,拍萬仙山寫生基地的學生們。</p> <p>被稱之為“太行明珠”,世界上最危險的山村,河南郭亮村。也是中國美院寫生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