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玩石頭的人都知道米芾拜石的故事?!睹总腊菔纷鳛楣湃送媸绨V如醉的典型案例在石頭圈流傳了上千年。</p> <p>米芾(別名米襄陽、米南宮等,1051年-1107年),字元章,時人號海岳外史,出生于湖北襄陽,祖籍山西,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創(chuàng)立了“米點山水”,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 米芾以書法名世,以行書成就最大,也擅長篆、隸、楷、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能達到亂真程度。他曾被宋徽宗詔為書畫學(xué)博士,是集書畫家、鑒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的全才。</p> <p>米芾不僅是北宋時期的書法、繪畫奇才大家,在奇石賞玩和收藏界也是大腕兒級人物。</p> <p>古今愛石的人不少,但像米芾那樣,見了喜歡的奇石,便恭禮膜拜的人,大概也只有米芾一人。</p><p>傳說有一天,米芾在兩個家人的陪同下,到郊外游玩,正在行走之間,米芾發(fā)現(xiàn)路旁有一塊奇形怪狀的大石,頓時欣喜若狂,立刻下馬,整理衣冠,伏首大拜,并口中念念有詞, “石兄,受我一拜,受我一拜?!贝耸潞蟊粋鳛榧言挘瑡D孺皆知。</p> <p>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賞石,以至于好幾次遭到貶官,一生宦途失意。一次,他新任無為州監(jiān)軍,初入州署,發(fā)現(xiàn)院內(nèi)立著一塊大石,形狀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當吾拜。”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此后,他還稱這塊大石為“石丈”。</p><p>過了不久,他又聽說河岸有一塊奇石,“狀奇丑”,便命令衙役將其移至州署院內(nèi)。米芾見到此石,大為驚奇,一時得意忘形,讓仆人取過官袍、官笏,設(shè)席跪拜于地,并感嘆道:“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p> <p>米芾一生都癡迷于奇石。米芾喜歡奇石,簡直到了如醉如癡、如癲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癲”的戲稱。而“米芾拜石”的故事,成為后世不少畫家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是玩石人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p> <p>作為玩石二十多年的愛石人,對這位玩石前輩、大家自然是佩服的五體投地。雖自愧不如米癲那般功力深厚造詣高超,但對石之鐘愛癡迷也有與之相仿之處。自己也曾為尋石踏破皮鞋,為買石一擲千金;也曾撫石而歌,抱石而眠。</p> <p>奇石之美,重在出奇;奇石之奇,貴有典故。在自己收藏的上千方奇石當中,有兩方與米芾拜石典故有關(guān)的石頭,現(xiàn)呈獻出來,與石友共享。</p> <p>第一方是伊河石,2011年4月出于洛陽嵩縣伊河灘(伊河就是流經(jīng)龍門石窟腳下、盧舍那大佛俯瞰的那條河,自是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石頭高約15公分,石形圓潤,背景干凈,對比清晰。畫面布局得當,人物居中而立,寬袍大袖,神情凝重,呈拱手膜拜狀。人前白石,雖不高大,但晶瑩剔透,發(fā)奇異之光,料想定是奇石。這是本人第一方《米芾拜石》畫面石,自是視作珍寶,時常把玩欣賞,愛不釋手。</p> <p>第二個是一方太行山水沖石,2020年9月得于濟源小溝背的溪水中。石高約20公分,灰褐色石底上有白色石英質(zhì)圖案,清晰勾畫出另一幅《米芾拜石》圖。左側(cè)人物高冠長袍,文質(zhì)彬彬,頗有米元章派頭;右側(cè)比人高奇石一尊,巍然屹立,很具太湖靈璧風骨。人物屈身俯首,對石拱手而拜,口中尊稱“石兄”、“石丈”,相當虔誠。畫面簡潔明了,畫中意境呼之欲出。</p> <p>兩方《米芾拜石》畫面石,出處兩地,石質(zhì)不同,畫風有異,但共同講述著一個流傳千古的經(jīng)典故事。靜賞此石,有感而發(fā),謅詩幾句,以佐雅興:</p><p>《米芾拜石》</p><p>弓身拱手恭揖石,尊稱兄丈是真癡。</p><p>或問米癲何至此,敬石如敬天地師。</p> <p>石癡是玩石者當中之極品,無論所事何業(yè),能達到癡之境界者,總是令人心生敬意。王陽明說:人必有癡,而后有成。竊以為人須有點癡性,對所愛之事物有超乎常人的真誠投入。癡于物,而成于心。癡,讓你成就真正的自己。石界自稱石癡的石友不少,而真達石癡之境界者不多。故唯有大石癡米芾能名垂千古。</p> <p>本人初入此道時也曾自稱石癡,隨著眼界開闊和見識增長,才知道自己距離癡之境界差的太遠,再不敢說自己是石癡。但真正的愛石之人,內(nèi)心深處可能都會跟真正的石癡米芾一樣,如崇敬天地、親人、師長一般虔誠地尊重拜敬心愛的奇石吧?</p> <p>花非花寫于2020年12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