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攝影教程——《怎樣拍好雪景》</h1><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本文轉(zhuǎn)自蜂鳥網(wǎng)</h5></div> 一、相機保護是大事<br> 冬季來臨,雪景幾乎是必拍的題材。但要注意器材的保護,雪花落到相機上融化后水可能會進入相機,所以攝影者應(yīng)該注意相機的遮擋,使用雨傘,或是在相機上套上塑料袋都可以進行有效的防護,此外為保護相機,攝影者還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br> 1.室外天氣寒冷,電池的續(xù)航能力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為相機找一個保暖一點的外套套上,既可以防雪,又可以保暖,確保電池電量不會快速耗盡。<br> 2.在室外,不拍照的時候可以將相機放在懷里或相機包里,注意保暖。<br> 3.冬季室內(nèi)外溫差較大,而冰雪天氣里水汽又很重,所以在室外創(chuàng)作完畢后,不要直接拎著相機進入室內(nèi),否則室內(nèi)的水汽會快速在相機上冷凝,輕則讓相機內(nèi)部蒙上一層水霧,重則會產(chǎn)生結(jié)凍,破壞相機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正確的做法是創(chuàng)作完畢后將相機放入帶防水性能的相機包,然后再進入室內(nèi)。待溫度接近室內(nèi)溫度時,方可取出,這樣才不致使照相機的部件失靈。<br> 大多數(shù)情況下,僅僅是防水的相機防雨罩,售價是非常便宜的,幾十元錢就可以買到質(zhì)量不錯的。<br> 而如果購買專門防雪防寒的保暖套,則稍微貴一點,可能要100元~300元 <h5>相機:尼康D200,光圈:f/9,快門速度:1/60s,感光度:ISO100,焦距:55mm,曝光補償:+1EV</h5> 冰天雪地外出采風,要準備相機保暖套,可以對相機和手都起到保暖作用。根據(jù)“白加黑減”的曝光補償定律,適當增加1EV左右的曝光補償。 <br> 室外拍攝完畢后,最好的辦法是先找一個密封的塑料袋(當前也有專業(yè)的相機密封袋),將相機裝入;擠壓出空氣后密封;然后將相機放入相機包,方可進入溫暖的室內(nèi)。一段時間之后,待相機溫度接近室外時,才可取出相機。這種保護方式,在到東北的雪鄉(xiāng)等地進行創(chuàng)作時,是必不可少的。<br> 二、使用偏振鏡讓雪景表現(xiàn)出強烈的質(zhì)感和色彩<br> 積雪的亮度非常高,反射光線的能力很強。即便是在沒有太陽光線直射的環(huán)境,也有大量雜亂的反射光存在,這種反射光讓人眼看不清雪地表面的細節(jié)。在晴天時,雪地的反光會更嚴重,可能晃得人睜不開眼睛,拍攝的照片中雪地表面幾乎看不清細節(jié),只是雪白一片。<br> 使用偏振鏡則可以消除大量雜亂的反光,降低場景及雪地的亮度,使雪地表現(xiàn)出更豐富的細節(jié)和層次,增強質(zhì)感;而在晴朗的天氣里,使用偏振鏡還可以讓景物色彩表現(xiàn)力更強。 <h5>相機:佳能EOS-1Ds Mark III,光圈:f/20,快門速度:1/250s,感光度:ISO250,焦距:165mm</h5> 使用偏振鏡消除了雪面的反光,雪的顆粒感和細節(jié)都非常清晰地表現(xiàn)了出來,質(zhì)感強烈。<br> 偏振鏡在逆光拍攝時幾乎不起作用,在側(cè)光和斜射光照射時使用效果最好。 <h5>相機:佳能EOS-1Ds Mark III,光圈:f/16,快門速度:1/80s,感光度:ISO320,焦距:16mm</h5> 使用偏振鏡拍雪,不單能夠表現(xiàn)出更多的雪面細節(jié)和層次,景物的色彩表現(xiàn)力也很強。<br>三、深色景物搭配雪景,豐富照片影調(diào)層次<br> 被積雪覆蓋的區(qū)域,幾乎是白茫茫一片,如果不假思索直接拍攝,這樣畫面的整體是雪白一片,照片會枯燥乏味。拍攝雪景時,要仔細觀察,尋找深色調(diào)的景物與雪景搭配,這樣可以豐富畫面的明暗影調(diào)層次。<br> 一般情況下,對與積雪搭配的常見景物沒有特殊要求,只要是深色調(diào)的即可。如林木、深色的河水、建筑物,甚至是藍色的天空均可。 <h5>相機:佳能EOS-1Ds Mark III,光圈:f/16, 快門速度:1/ 100s , 感光度:ISO320,焦距:16mm</h5><br> 取景時要注意,在畫面中納入深色的樹木及天空對白色雪景進行調(diào)和。這樣畫面的影調(diào)層次會豐富起來。而鏡頭前裝好偏振鏡,則可以消除反光,讓雪地表現(xiàn)出更強一些的質(zhì)感。<br> 四、怎樣拍攝出潔白干凈的雪景<br> 相機的測光是以18%的中性灰為基準的,說得通俗一點:晴朗天氣里室外環(huán)境的整體反射率為18%左右,即此時的測光與曝光是最準確的。而拍攝雪景時,環(huán)境的反射率過高,相機會認為所拍攝的場景亮度過高,要在內(nèi)部自動降低一定的曝光值,使拍攝效果接近于18%反射率的一般環(huán)境。但這種相機內(nèi)部的自動調(diào)整恰恰會讓雪景照片暗下來,灰蒙蒙的。<br> 所以攝影師要在拍攝時適當增加一定的曝光補償,才能拍攝出明亮、潔白的雪景。根據(jù)一般的拍攝經(jīng)驗,增加的曝光補償值通常為0.5EV~1.5EV。 <h5>相機:佳能EOS-1Ds Mark III,光圈:f/9,快門速度:1/160s,<br>感光度:ISO100,焦距:115mm,曝光補償:+0.7EV<br></h5><h3> 晴朗天氣里,太陽光線照射下的雪景,可能需要你增加1EV或1.5EV的補償才會有好的效果。另外,補償幅度,還要看所取景的畫面中白色積雪部分的比例,積雪面積大,則需要的補償幅度也大;如果拍攝的畫面中積雪只有較小的一部分,那么可以輕微地增加曝光補償即可。例如,本畫面中,雪景的面積并不是絕大部分,所以沒必要提高太多的補償,0.7EV足夠了。</h3><h3>五、晴天拍攝雪景,怎樣讓天空更藍</h3><h3> 晴天拍攝雪景,有時你會發(fā)現(xiàn)雪地蒸發(fā)的水汽讓整個場景,甚至是天空都霧蒙蒙的。只有在溫度較低時,水汽較少,空氣會比較通透,容易拍攝出景物很好的色彩感,如湛藍的天空等。通常情況下,在雪地中要拍攝出藍色飽和度很高的天空,需要滿足幾個條件。</h3> <h5>相機:富士S3Pro,光圈:f/16,快門速度:1/125s,感度:ISO100,焦距:70mm,曝光補償:-0.5EV</h5> 拍攝雪景時,利用偏振鏡消除空氣中水汽及塵埃的反光,會讓天空更藍,地面景物色彩更出眾。另外,逆光是無法拍攝到蔚藍天空的,而在像本畫面這樣的斜射光或順光下容易拍攝出很好的天空色彩。<br> 六、手動控制色溫,拍攝出漂亮的藍調(diào)雪景<br> 正常情況下,如果使用相機的自動白平衡模式拍攝,得到的雪景畫面是稍稍有些偏暖色的。這種畫面會缺乏一種寒意,與冰雪那種冷清蕭瑟的主題并不相符,所以說很多時候要使用手動控制色溫的方式來拍攝,獲取冷藍調(diào)的雪景畫面(當然,有些入門級單反是不支持手動控制色溫的,那就只有拍攝RAW格式照片,最終在后期軟件中調(diào)色溫了)。<br> 因為你在拍攝的時間不同,太陽光線的色溫也不一樣;另外你拍攝的天氣也不相同,陰天與晴天時的色溫差別也是很大。所以要獲得藍調(diào)的雪景效果,就需要先設(shè)定幾個色溫值試拍幾張,根據(jù)畫面效果來確定最終拍攝的色溫值。<br>晴天和陰天的色溫值<br> 1.晴天拍攝,可以先設(shè)定4500K左右的色溫試拍,然后觀察拍攝效果,預計最終使用的色溫值是在4000K~5000K之間的,基本上能夠獲得藍調(diào)的雪景效果。<br> 2.陰天拍攝,色溫值不太好確定,因為有時陰天的色溫值會在7000K左右,有時會在6000K左右,那要獲得藍調(diào)的雪景,就沒有太固定的值了,需要攝影者多次進行嘗試,最終選擇合適的色溫值拍攝。即最合適的色溫參數(shù)要根據(jù)場景的不同而不同,千萬不要盲目套用。 <h5>相機:富士S3Pro,光圈:f/9.5,快門速度:1 / 350s,感光度:I SO100,焦距:35mm,曝光補償:+0.5EV<br></h5><h3> 鏡頭前加裝偏振鏡消除反光,避免雪面因為反光而白茫茫一片?,F(xiàn)場的實際色溫在5200K左右,因此手動設(shè)定4500K左右的色溫值,確保獲得冷色調(diào)的雪景畫面。</h3>